《遙遠的鄉愁》之一百零四
「挫折經歷得太少,才會覺得雞毛蒜皮都是煩惱。當你經歷越多真實與虛假,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之後,反而沒有那麼多的酸情。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生命來來往往,能走進心裡的人寥寥無幾。
真正能治癒自己的,始終還是自己。
看淡世間事,修得平常心。
南懷瑾曾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人生最難得的,是修得一顆平常心;過眼雲煙事,都付笑談中。
1
人生如梭,歲月如水。
人的一生中,總是在顛顛簸簸中長大,有痛苦、有歡樂。
在跟鬥把式和這些痛苦和歡樂中,才會摔打得更成熟和穩重。
在上次被合著的門板砸倒後,雖然大難不死,但也著實驚嚇了一跳。
此後的一些年裡,還經歷了幾次比較大、現在想起來都後怕的事情。
這些磨難和驚險,也算是人生成長過程中寶貴的經歷吧——
我的小學是在老家上的——堠固完小。五年的小學畢業後,就要上初中了。
因為父親一直在冠縣教書,所以,上初中那會兒,跟著爸爸去了冠縣的柳林鎮讀初高中。
其中,初中是在武訓小學讀的,當時叫柳林初中。
2
柳林初中可不是一所普通的鄉鎮初中——是當地的奇丐武訓,當年用一生乞討所得建立的義學。
武訓(1838-1896),原名武七,綽號武豆沫,清末堂邑縣武莊(今屬冠縣)人。武訓以行乞攢錢40年,在冠縣柳林鎮、臨清楊二莊和御史巷興辦義學三處。生前死後,受到清朝皇帝的旌表,成為名揚天下的千古奇丐。
辦起了三處義學,武訓仍操行乞舊業,為義學所需募化籌錢。他不斷到學堂中去,見老師勤教、學生勤學,就跪拜感謝;遇到不用心教不用心學的老師和學生,就跪求改正。
在武訓的感召下,義學的秩序和風氣良好,為社會培養了不少人才。
1896年6月5日,在學生朗朗的讀書聲中,武訓含笑病逝於臨清御史巷義學,葬於柳林鎮義學外。清廷接到山東巡撫的奏報,宣傳國史館交傳,在縣忠義祠設立位享受致祭。
武訓逝世後,許多知名學者和教育家,如梁啓超、蔡元培、舒新城、劉半農、孫伏園等都從不同角度頌揚了武訓。
1934年,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一場紀念武訓誔辰97周年紀念活動,並在臨清建立武訓紀念堂一座,至今仍保存完好。
3
我們讀書那會兒,學校正中還有個四梁八柱建起來的古色古香的祠堂,是紀念武訓先生的。
據說,他的墳墓就在裡面。因為那幾年祠堂們從來不開,所以大家只能惦著腳尖,從花雕窗子縫隙裡往裡看上幾眼。
那時候,每天上夜自習時,都和兩個老師的孩子一起結伴回來。
一個是楊乃恩老師的孩子,叫楊國友,因為他行三,我們喊他「楊三」;一個是王宗林老師的孩子王建國,我們喊他「小國」。
幾個孩子的大人,都在柳林高中教書,高中和初中相隔幾百米距離。我們都是吃住在高中裡,每天跑著去初中上課。
每次上完晚自習,天都黑得不行了。
那時候,大家都膽小,就一路鬧著回來,也給自己壯壯膽。
4
有次,回到高中附近時,大家又在打鬧著。
突然,楊三推了我一把,我一腳踏空,倒著掉進了高中院牆外一條乾涸的小水溝裡。
由於踏空的原因,我整個身子都倒著跌進了水溝裡。我在水溝裡,被卡得像龍蝦一樣。
更要命的是,楊三因為推我,身子也跟著摔在了我的身上。
他的整個身體,一下沉重地砸在我頭上。
我只覺得「咔嚓」一下,小腦瓜一下被他壓進了脖腔裡。
頓時感到天旋地轉,喘不過氣來,而楊三還在傻乎乎地笑著。
我低聲叫著:「我的頭,快拔我的頭——」
楊三一時還沒明白過來,但也抓緊扶著水溝爬起來。
我的眼前,不但有天上的繁星在閃爍,還有很多金星在飛舞,低聲喊著:「我的頭被按進脖腔裡了,抓緊拔一下!」
這一下,楊三也慌了,抓緊喊回來跑在前面的小國。
兩個人抱著我的頭,像拔蘿蔔一樣地往上薅。
「咔嚓」一聲,總算是將我小腦瓜拔出來了,頓時呼吸也感到暢快了很多。
5
再看楊三和小國,早已嚇得臉都白了。
楊三帶著哭腔說:「好兄弟,千萬別告訴俺爹啊!他那脾氣你是知道的,要是知道了,還不打俺個半死啊!」
我「咔嚓咔嚓」地轉了幾下脖子,感到腦瓜轉動自如了,才緩過勁來,說:「沒事了,我不會說的。」
很久以後,我才說出了這件事。
爸爸的臉色都白了,一再叮囑我:「以後,千萬不能再那樣鬧著玩了!」
只有從鬼門關爬了一圈出來的人,才會深刻體會到爸爸的話。絕不是矯情!
當時的高中是在柳林鎮的邊上,和村子間隔著一條溝壕。
不下雨時,孩子們就從溝裡穿過村子去初中;下雨的時候,大家懼怕那條水溝,都要繞著走。
說那條水溝害怕,是因為據說溝裡淹死過幾個玩水的孩子。
而每到下雨的時候,那些水鬼們就會來找替身,走在溝邊上很容易被「拽」下去。
對這個說法,我們基本上都不怎麼相信。
畢竟都讀初中了,知道那些都是大人嚇唬小孩子的,就是叮囑孩子別在溝裡水滿的時候去玩。
6
一夜大雨後,雨聲掩蓋了鬧鐘的聲音,所以早上還睡過了頭,爬起來就抓緊往學校跑。
因為急著趕時間,所以還是順退順腳地,跑到水溝那裡。
大雨過後,水溝裡已經滿是滾滾的積水。
溝邊有一處比較窄,助跑後應該可以縱過去。
但雨後地面滑溜溜的,我有點膽怯;但不從這裡過去,就肯定要遲到。
第一次助跑後,快到溝邊的時候,我還是「緊急剎車」,沒敢縱過去。
但腳下帶起的一塊蜂窩煤的煤渣,卻掉進了溝壕裡。
那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燒蜂窩煤了,廢棄的煤渣就丟在溝壕邊。
當我準備轉身再試一次的時候,忽然驚訝地看到:剛才掉進水裡的那塊煤渣,居然漂浮在水面上。
那塊煤渣是一整塊被燒焦的,即使再輕,被淋了一夜雨後,基本上也吸飽了水。
再加上落水後泡在水裡,應該很快沉下去才對,咋會漂浮在水面上?
7
我的頭髮開始豎起來,立即想到了在溝壕裡淹死的那幾個孩子……
為了證實一下到底是不是「水鬼」來找麻煩,我又撿起來兩個完整的煤渣丟進水裡。
奇怪地是:煤渣沉了一下,又從水裡浮上來,穩穩地漂在了水面上。
這下,我的兩根瘦腿已經在打戰,感到腳下都有種要往水裡滑的趨勢了。
連忙一屁股坐在地上,兩手撐著往後退了幾步,才爬起來一溜煙地繞道走了。
等我晚上回去,和爸爸說起來,他也莫名其妙,說:「下了一夜雨,煤渣早滲透水了,應該入水即沉,哪有漂在水面上的道理?」
爸爸沒看到當時的情景,我和他也說不清。
改天早上,我拉著楊三和小國到壕溝邊,說了昨天的事情,還撿了兩個煤渣丟下去。
丟下去的煤渣,卻都直接「咕嘟咕嘟」地沉下去了。
這情景,也看得兩個孩子毛骨悚然。
最後,大家還是一起繞道走了。
這個細節,一直到很多年後,我都沒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記憶尤深。
其實,放下過去,是放過自己。
放下,不是原諒傷害你的人,而是對自己的溫柔,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因此,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學會隨緣,才是放下煩惱的第一法門。
往後餘生,願你靜默淡然、隨遇而安、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