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鐵集團的2020:非運輸業務收入創新高,投資額首次低於8千億

2021-01-19 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運輸主業上的衝擊巨大,反而激發了國鐵集團挖掘非運輸業務潛力的動力。

記 者丨高江虹

編 輯丨林虹

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1月4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在京召開年度工作會議。國鐵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陸東福在會上感慨當年工作成績獲取不易。

據陸東福介紹,2020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新線投產4933公裡,新開工項目20個。國家鐵路完成經營總收入11344億元,完成貨物發送量35.8億噸、同比增加1.41億噸、增長4.1%,完成旅客發送量21.6億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雖然陸東福表示年度目標已經全部實現,不過相比較2020年1月國鐵集團定下的目標,其實有些數據未如預期。不過,因為運輸主業上的衝擊巨大,反而激發了國鐵集團挖掘非運輸業務潛力的動力。

2020年非運輸業務收入高達4843億元,為歷年新高。「運輸主業收入有天花板,更多收入應來自非運輸業務的增長」一位不願具名的鐵路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疫情是危也是機。

鐵路建設高峰已過

按照國鐵集團披露的數據,2020年,京雄城際、銀西高鐵、鄭太高鐵、連鎮高鐵、鹽通高鐵、滬蘇通鐵路、格庫鐵路、大臨鐵路等多條新線順利開通運營,累計投產裡程4933公裡,全國鐵路網規模和質量顯著提升,「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

2020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較年初計劃增加719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5550億元以上,超過2019年水平;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11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全年新開工項目20個。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這一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是2014年以來最少的一次,首次低於8000億元。而2021年國鐵集團的建設重點是川藏鐵路工程、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沿岸高鐵、京津冀城際鐵路網等重點項目。國鐵集團在2021年計劃投產裡程僅為3700公裡。

陸東福表示,將提升鐵路建設管理水平。結合編制實施「十四五」鐵路網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確定項目規模標準,加強投入產出分析和債務風險防控,規範投資計劃和建設資金管理,提高鐵路投資效益。

有鐵路專家向記者表示,這意味著過去六年突飛猛進的鐵路大建設時代已經告一段落,鐵路會進入精耕細作的新時期。

圖/新華社

貨運和非運輸業務大幅增長

疫情對整個交通行業衝擊巨大,鐵路作為運輸量最大的交通工具,運營影響首當其衝。據國鐵集團的數據,2020年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僅為21.6億人,而2019年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已達35.7億人,同比大幅下跌39%。

好在貨運給力。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5.8億噸、同比增加1.41億噸、增長4.1%,其中,貨櫃4.58億噸、同比增長37%;高鐵快運4.4萬噸,同比增長40%。陸東福指出,鐵路貨運量佔全社會貨運量的比重由2016年的7.7%提高到2020年的9.9%,運輸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鐵路部門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國鐵集團充分發揮大秦、浩吉、瓦日等貨運專線的作用,加大「公轉鐵」力度,優化繁忙幹線客貨列車開行結構,確保重點物資運輸。「國家鐵路日均裝車達16.1萬車,創歷史最好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歐班列開行逆勢增長也給鐵路貨運帶來一抹亮色。據陸東福介紹,2020年全年開行中歐班列1.24萬列、發送113.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50%、56%,綜合重箱率達98.4%。年度開行數量首次突破1萬列,單月開行均穩定在1000列以上。

記者注意到,2020年國鐵集團運輸總收入僅為6501億元,但非運輸業務收入卻高達4843億元,不僅為歷年新高,比2019年的3623億元增加了1220億元,增幅驚人。翻閱過去幾年國鐵集團營收數據,2015年-2018年非運輸業務收入分比為3335億元、3146億元、2841億元、3522億元。而運輸主業則連續幾年收入增幅超過10%,2018年運輸總收入7720億元,創了歷史新高,2019年更是達到8180億元。

可見在運輸主業收入突飛猛進時,非運輸業務收入並未有顯著增長。但是,在疫情大衝擊下,運輸主業收入大幅削減的同時,反而給了非運輸業務發展的契機。上述不願具名的鐵路專家向記者解釋稱,國鐵集團內部擁有大量酒店、旅遊、物流和網際網路業務,這些業務統一歸併為非運輸業務,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和鐵路傳媒集團等也屬於國鐵集團資產,其運營收益也被歸入非運輸業務收入。

近幾年,陸東福和國鐵集團一直在加大鐵路資產經營開發力度,不僅在鐵路資產證券化加快節奏,也不斷加快土地開發項目落地,還積極培育產業鏈新業態,比如一些混改公司的成立,嘗試動車WiFi、高鐵貨運、網際網路訂餐和高鐵+共享汽車等新業務。

如今疫情一來,此前的投入就見到了成效。「運輸主業挖不到增長,就在非運輸業務收入方面動腦筋」,有鐵路人士向記者透露,今年鐵路系統上下勒緊褲帶過緊日子,不僅要削減開支,還必須想辦法增加收益,也讓他們新增了不少新業務方向。

一位不願具名的鐵路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鐵路的大建設高峰時期已經過了,加上鐵路運價是受國家控制,靠運輸收入帶來大幅增長不切實際,「運輸主業收入有天花板,更多收入應來自非運輸業務的增長」,該專家認為,疫情是危也是機,可以敦促國鐵集團從運輸主業的舒適區走出,進入更廣闊的競爭市場,需求更高的增長來源。

圖/新華社

六個變革釋放改革紅利

陸東福介紹了2020年國鐵企業改革的進展情況。他表示,去年制定了國鐵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國鐵集團總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完善,逐步向所屬企業派出外部董事,推進董事會規範運行。制定實施國鐵集團權力清單和鐵路局集團公司負面清單,進一步理順兩級法人管理關係。編制國鐵集團制度圖譜,建立所屬企業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同時,加快推動國鐵企業股份制改造,京滬高鐵公司、鐵科軌道公司成功上市,大秦公司完成可轉債發行,中鐵特貨公司、金鷹重工公司上市審核工作基本完成。廣深鐵路完成境外退市,形成境內資本運作方案。國家鐵路資產證券化率由1.3%提高到5.4%。

在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2020年鐵路基建投資中地方政府和企業資本金的佔比提高到59%。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控股京津冀城際鐵路公司,組建長江沿岸鐵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47家鐵路公司實施重組整合,改善了合資鐵路資本結構。

還有,實施貨車事業部改革,開展動力集中型機車客車一體化管理改革試點。改革機車車輛修程修制,動車組、機車、客車、貨車故障率同比分別下降9.4%、8.9%、10.3%、6.5%。

陸東福表示,2021年國鐵集團將繼續深入落實國鐵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加強國鐵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優化完善國鐵企業治理機制。深化管理變革和機制變革,穩步調整站段布局,紮實推進高鐵綜合維修一體化改革,鞏固拓展動車組和機車修程修制改革成果,平穩有序推進機輛一體化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推進變電修程修制改革。深化經營方式變革,更加重視優質資產股權化經營,有序推動中鐵特貨公司、金鷹重工公司等企業股改上市,開展設計集團等企業股改上市方案研究,推進既有上市公司再融資工作,加快實施鐵路公司路地股權結構調整,推動國鐵資本向路網幹線集中。推進合資鐵路公司重組,落實合資鐵路債轉股試點方案。

陸東福還指出,2021年要深入實施「三大舉措」(貨運增量行動、客運提質計劃和復興號品牌戰略),進一步推進「六個變革」(運輸組織、管理、機制、交通運輸結構、經營方式變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期釋放改革紅利。

一是深化運輸組織變革,科學調整東部高鐵網列車開行方案,釋放普鐵繁忙幹線貨運能力。適應貨運上量需求,加快實施短平快項目,打通能力堵點。

二是深化管理變革,釋放先進技術裝備紅利。堅決實現工務大修、技改工程的修用分離,結合無人化改造,推進變電修程修制改革。

三是深化機制變革,釋放新體制紅利。穩步調整站段布局,制定站段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指導意見,優化站段管理人員結構,加強生產車間和作業現場管理力量配備。

四是深化鐵路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市場化經營紅利。深入實施貨運增量行動,優化鐵路貨運布局,加強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組織,用好貨運大通道能力,穩定煤炭運量;強化總部營銷職能,與煤炭、糧食等行業性重點企業開展總部合作,穩定大客戶運量。深入實施客運提質計劃,利用客運大數據,精準實施「一日一圖」;建設完善12306科創中心,構建客運聯程聯運信息平臺;穩步擴大網際網路訂餐等服務範圍,探索無感進出站、智能安檢、靜音車廂等服務舉措,保障老年及脫網人群線下服務。深入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深化復興號動車組系列化研製和產業化運用,優化復興號列車開行結構,擴大復興號運行覆蓋面,提升運行品質,打造服務品牌。

五是深化交通運輸結構變革,釋放鐵路多式聯運紅利。大力發展貨櫃多式聯運,鼓勵企業以合資合作方式組建多式聯運公司,進一步提升多式聯運量。加快布局高鐵快運貨櫃箱,擴大鐵路快運受益面。推進95306網站功能開發,滿足客戶「一站式」服務需求。

六是深化經營方式變革,釋放資源政策紅利。有序推動相關企業股改上市,推進既有上市公司再融資工作;發揮鐵路市場和資源優勢,通過混改、合資合作等方式,貫通鐵路市場和產業鏈,促進多元經營發展壯大。

責編:李悟

相關焦點

  • 國鐵集團:2020年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21.6億人次
    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157.8億噸、較「十二五」增長1.7%,完成旅客發送量149億人,其中動車組發送90億人,較「十二五」分別增長41%、152%。二是鐵路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推進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三是國鐵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 國鐵集團:一季度虧損613.8億元
    摘要 【國鐵集團:一季度虧損613.8億元】近日,國鐵集團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財務決算信息。一季度,國鐵集團實現收入1883億元,同比下降28.1%;淨利潤虧損613.8 億元,同比增虧611.6億元,國家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完成8.24億噸,同比增長3.1%,旅客發送量完成3.78億人,同比下降54.8%。(e公司)   近日,國鐵集團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財務決算信息。
  • 國鐵集團2020年前三季度財務決算披露
    人民網北京10月30 日電(鄂智超)近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披露2020年前三季度財務決算。前三季度,國鐵集團實現收入6795億元,同比下降1306億元,降幅16.1%,比上半年收窄7.4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實現收入2755億元,當季扭虧為盈;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787億元,較上半年大幅減虧,經營結果好於預期。
  • 螞蟻集團揭開面紗:哪些大佬現身股東公司?哪項業務收入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螞蟻集團首次全面揭開業務大盤、營收情況等核心數據及未來規劃的「神秘面紗」。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擬在A股和H股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10%,發行後總股本不低於300.3897億股(綠鞋前),這意味著將發行不低於30億股新股。本次A股發行可引入綠鞋機制,超額配售權最高不超過15%。
  • 2020中國企業500強公布 千億級企業首次突破200家
    製圖:張芳曼  世界500強企業入圍數量蟬聯第一,千億級企業首次突破200家,研發投入首次超過1萬億元,100大跨國公司平均跨國指數創下歷史新高……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十九年發布中國企業
  • 國鐵集團:路徽就是扶貧的勳章
    8月13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定點幫扶原州區掛職幹部、原州區政府副區長王國軍告訴記者。 自2002年開展定點扶貧工作以來,鐵路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57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08個,從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物流運輸、旅遊開發、教育衛生等方面持續推動原州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 國鐵集團18個鐵路局盈利能力首次公開:太原鐵路局表現最好
    去年國鐵集團整體營收為1.1萬億,淨利潤20.45億,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下稱鐵路局)是國鐵集團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各鐵路局資產總和也接近國鐵集團總資產。
  • 全國賣地收入排行:14城破千億,最高的城市是……
    房價高,地價自然也高,帶動賣地收入水漲船高。賣地收入破萬億,相當於什麼概念? 2019年,全國僅有15個城市一般預算收入超過100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相當於狹義的財政收入,為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之和,非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收費、罰沒收入等。
  • 2020浙江省百強企業榜單出爐!湖州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
    湖州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 2020-10-21 15: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廣高鐵浮動定價 投產新線3700公裡 國鐵集團2021年怎麼幹
    1月4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度工作會議,曬出2020年「鐵路成績單」。2020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時速160-350公裡復興號全系列動車組全部投入運用,全年開行中歐班列首次突破1萬列。
  • 國鐵集團:今年將建立12306網站會員制
    IT之家1月2日消息 今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據央廣網消息,國鐵集團透露,今年國鐵將提升鐵路客貨運輸服務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其中提到,將推進客運信息化和智能化能力建設,將啟動普速鐵路電子客票試點工作,建立12306網站會員制,創新12306建設管理體制,拓展服務功能。
  • 螞蟻集團什麼業務收入最多?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收入佔比超六成
    螞蟻集團公布招股書,今年 1-6 月,螞蟻營收 725 億元,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 212.3 億元。那麼究竟是做什麼業務,有如此高的收入和利潤。  根據招股書,螞蟻集團表示,公司的收入來自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平臺、以及創新業務及其他,具體如下:  我們可以看出,2020 年上半年,其數字支付業務收入 260.11 億元,佔比 35.86%;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收入 459.72 億元,佔比 63.39%;創新業務及其他收入 5.44 億元,佔比 0.75%。
  • 就在剛剛 海大集團市值突破千億!
    海大集團以2019年總營業收入476.13億元榮登榜單第217位,已連續11年榮登榜單。7月29日,2020首屆國際質造節在天津舉行。海大集團以打造優質產品、追求卓越產品力,創造出對養戶有價值、在市場有競爭力的高質量產品,榮獲「2020匠心質造獎-傑出企業獎」。
  • 中駿首次邁進千億陣營,逆勢擴張下的三大隱憂
    三年破千億,閩系房企中駿集團再次超額完成任務。12月20日,中駿集團官方微信號發布一則海報,正式宣布公司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中駿集團首次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從近幾年的增長速度來看,昔日的「掉隊者」正在奮起急追。
  • 興源環境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1073.76萬 收入佔比較高養殖生態業務...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11月1日,興源環境(300266)發布2020年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2020年1-9月實現營收1,605,753,643.02元,同比增長13.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0,737,563.60元。
  • 銷售額破1000億元,中駿集團首次進入千億陣營
    來源:藍鯨財經12月20日,中駿集團官微披露,截至2020年12月20日,該公司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首次進入千億陣營。根據中駿集團此前公告,今年前11個月,中駿集團連同其合營公司及其聯營公司實現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903.73億元,同比增長28%;累計合同銷售面積約64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對應的平均銷售價格約為13987元/平方米。
  • 國鐵集團年內將投放1000臺鐵路消費扶貧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9日訊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發布消息稱,8月29日10時,國鐵集團鐵路消費扶貧櫃首批投放暨合作籤約活動在北京南站舉行。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科銳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分別籤訂合作協議,首批鐵路消費扶貧櫃在北京南站候車廳正式投放服務廣大旅客。8月29日,國鐵集團鐵路消費扶貧櫃合作籤約暨首批投放活動在北京舉行。
  • 順豐上市三年收入翻番 2019年營收破千億
    營收突破千億大關 各項財務指標穩健增長2020年2月24日是順豐控股上市剛滿三年的日子。2017年2月24日,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當日順豐市值就超越了萬科和美的集團,成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
  • 達達集團向SEC遞交招股書 計劃籌資約1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
    事實上,關於達達集團的上市消息從去年8月開始便開始在市場流傳,今年1月還有報導稱,達達最快將於2020年上半年正式掛牌上市,預計募資規模約為5億美元。如今達達集團IPO計劃正式落定,1億美元的募資額似乎有些低於市場預期,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金融界表示:「目前中概股登陸美股,定價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中介機構對資金的引導能力,如果中介與主要投資者關係良好、推介得力就可能定價高,否則就定價低,所以募資金額應該是在詢價的基礎上」,當然目前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中概股整體遇冷等背景也是投資者詢價時會考慮的因素。
  • 恆大砸千億拓展多元業務,除地產全面虧損
    2015年8月3日,因宣布被恆大地產及騰訊控股聯合收購75%股權,已淪為「仙股」的馬斯葛集團復牌後股價跳空高開並報收於0.49港元/股,較6月8日0.285港元/股的停牌價暴漲72%。這已經是繼新傳媒之後,恆大地產拿下的第二家港股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