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曼德拉和時任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圖/CFP
2004年5月15日,瑞士蘇黎世,南非成為舉辦國之後,曼德拉舉起大力神杯,喜極而泣。 圖/東方IC
1995年6月24日,南非約翰尼斯堡,南非奪得1995年橄欖球世界盃冠軍,曼德拉與隊長皮納爾親切握手。 圖/東方IC曼德拉逝世之光輝歲月
身陷囹圄27載,備受迫害折磨、身染重病,最終爭得南非廢除種族隔離法,曼德拉的傳奇經歷讓他超越了國界,成為世界種族平等的旗幟。曼德拉的前半生反對種族隔離制度,後半生推動種族和解。他以非暴力的方式結束了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被尊為「南非國父」。
08版-09版據新華社央視人民網鍾欣京華時報記者侯豔田超高宇飛
創立政黨初露鋒芒
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洲國民大會,開始投身政治。這一政黨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爭取不分膚色、種族的同等權利。之後不久,他建立非洲國大青年聯盟。幾年間,他先後任非國大執委、全國副主席。他與夥伴奧利弗·坦博開設一家律師事務所,為請不起律師的黑人提供免費或低價法律諮詢服務。
依據當時法律,黑人地位低下,可遭遇任意搜捕、毆打甚至槍殺;黑人不能涉足白人商店、餐館和娛樂場所,不能和白人同乘公共汽車、不能喝酒、不能經商。膚色成為南非人命運的關鍵。
在非國大的一次會議上,曼德拉發表題為《自由之路無坦途》的講演。不少人評價,這次演講是對種族主義政權的「宣戰書」。
1960年,非國大被當局宣布為非法組織,南非軍警血腥鎮壓參加大規模反種族歧視示威遊行的民眾,釀成震驚世界的「沙佩維爾慘案」。一年後,曼德拉創建非國大秘密軍事組織「民族之矛」,誓言「不惜任何代價爭取全南非人民的平等和正義」。
1962年,南非政府逮捕曼德拉,兩年後又判處他終身監禁。此後,曼德拉在獄中度過27年。
推動和解榮獲諾獎
1990年2月11日,遭囚禁27年後,71歲的曼德拉以勝利者的姿態走出監獄大門。正當外界擔心一場「復仇」不可避免時,曼德拉選擇用寬容與和解徵服世界。他告訴一些激進的黑人組織,現在不是要把白人趕入大海,而是把你們的武器扔進大海。
1993年,南非議會以壓倒性優勢通過新憲法,將原本屬於白人的權利擴大至全體南非公民,標誌著白人壟斷南非立法機構的歷史終結。同年,曼德拉和時任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
在南非於1994年首次舉行的不分種族的選舉中,曼德拉當選首任黑人總統。執政期間,他極力推行種族和解政策,提高黑人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同時注意維護白人權利,保證他們安居樂業。
曼德拉說,種族隔離制度消亡「不是徵程最後一步,只是邁步走上一條更加漫長崎嶇的道路,因為自由並不僅僅是擺脫鎖鏈,而是以尊重和促進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下去」。
擔任總統期間,曼德拉致力在世界重塑「彩虹之國」南非的形象。
老當益壯退而不休
曼德拉1999年卸任總統。不過,他的「退休生活」不平淡。他遊歷全球,與多國領導人會面,參加會議,收穫獎項……
他描述,卸任總統如同「第二次出獄」,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感興趣的事情上。曼德拉基金會成立後,他把工作重點放在改善農村兒童受教育條件和幫助抗擊愛滋病問題等項目上。2005年,曼德拉的兒子馬克賈託患愛滋病去世。當時,愛滋病尚屬「禁忌話題」,他坦然公布兒子死因,呼籲南非人「像談論普通疾病一樣談論愛滋病」。
為表彰曼德拉為和平與自由作出的貢獻,聯合國大會2009年把曼德拉的生日,即7月18日定為「國際納爾遜·曼德拉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讚,曼德拉是「全球公民典範」。
獄中生活
禁閉禁食成為家常便飯
曼德拉在自傳中這樣描寫剛進入監獄時的情景:「獄警命令我們脫光衣服,給我們每人一套卡其布的新囚衣。除了印度人凱西拿到長褲之外,我們每人都是給的短褲。短褲意味著我們是『小孩子』,這顯然是一種汙辱。」
作為政治犯,曼德拉不準獲得外界的任何消息。一天,曼德拉在長凳上發現一張報紙。他回到牢房,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根本沒聽到那漸漸逼近的腳步聲。等他意識到一名看守出現在自己面前時,已來不及藏好報紙了。結果,他因私自擁有違禁品,被罰禁閉三天、禁食三天。以後,類似的懲罰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為穿長褲堅持鬥爭多年
1962年入獄伊始,曼德拉就開始同監獄當局展開不懈而艱苦的抗爭。每當外界來訪或視察時,他都代表獄友們說話,力爭改善獄中惡劣的生活環境。
從到羅本島的第一天起,曼德拉就抗議穿短褲。起先,獄方對他的抗議根本不予理睬。到了第二周,曼德拉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牢房裡多了三條長褲。但很快,他注意到其他獄友並沒有獲得與他一樣的待遇。曼德拉明白,獄方是想用幾條長褲來堵他的嘴。他責令看守把三條長褲收回,除非每一名囚犯都穿上長褲。
1965年夏天,國際紅十字會來羅本島了解政治犯的生活情況。曼德拉以犯人代表的身份向國際紅十字會詳實地介紹了他們所遭受的各種不公正待遇,要求獄方改善囚犯的生活條件。國際紅十字會成員離開後,犯人的獄服有了改善,到1966年,每名政治犯都穿上了長褲。
獄中開墾菜園不亦樂乎
1977年初,獄方宣布,政治犯從此不必再從事體力勞動,白天可以待在牢房裡,在規定時間內可以到院子裡活動。獄方發了「慈悲」,允許曼德拉在院子裡的一塊狹長空地上開墾自己的小菜園。
院子裡的土壤既乾燥又多石頭,種植前,曼德拉不得不先清除石塊,他忙得不亦樂乎。獄方提供一些蔬菜種子,曼德拉便在他的那塊菜園裡種上了西紅柿、辣椒和大蒜等,因為這些植物不需要太肥沃的土壤和太多的人工照料,只要有充足的陽光和適當的水分就可以生長得很好。
德惠世人
「Beyond」名曲致敬曼德拉
香港樂隊「Beyond」的主唱歌手黃家駒,當年受到曼德拉被囚禁27年的事跡啟發,在1990年為曼德拉寫了一首詞,最後被譜成經典名曲《光輝歲月》,向曼德拉偉大的一生致敬,傳唱一時。
「Beyond」成員之一、黃家駒的弟弟黃家強6日對京華時報記者說,「曼德拉曾經說過,希望在自己墓碑上刻上『埋葬在這裡的是已經盡了自己職責的人』,他已經把他的責任完成,他帶領南非走向自由、民主國度。」
黃家強透露,「今年9月去南非探訪,到了約翰尼斯堡曾經想去探望曼德拉,但因為他當時已經在昏迷中,非親屬不知讓不讓探訪,所以最終我沒去。」
提到黃家駒創作的《光輝歲月》,黃家強說:「家駒寫這首歌時,曼德拉還未取得成功,但他當時為人民,寧願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感動到我們。為了支持他,所以作這首歌,給他送上一個祝福,祝福他能成功爭取到民主自由,而今天他真的做到了。」
1990年,曼德拉出獄,黃家駒創作了《光輝歲月》的歌詞,他當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很佩服曼德拉,20多年的牢獄,不知他怎樣耐過這段孤獨歲月,但我知道一定有堅強的信念支撐他。在香港做音樂、做樂隊很難,很孤獨,這條路註定是『路漫漫,只能孤獨求索』,我這輩子不會轉行去幹別的,就是做音樂了,我亦相信人定勝天的,終將有那一天……」
黃家強說《光輝歲月》歌詞中提到:「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就是指當年曼德拉出獄雖然年紀已很大,但相信他堅持到底,可以戰勝一切。
曼德拉終年95歲,在南非祖魯文化中,非常年長的人去世時,人們稱那為「回家」。他的傳奇故事正如《光輝歲月》所歌唱的:「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裡……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
發起「46664音樂會」抗擊愛滋
為了喚起人們對非洲愛滋病的關注,從2003年開始,以曼德拉在南非開普敦羅本島監獄服刑時的代號「46664」命名的慈善音樂會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行,「46664」是曼德拉服刑時的代號,意為1964年的第466名犯人。
2003年10月29日,來自世界各國的流行歌手應曼德拉的邀請,來到南非開普敦的綠點體育館,參加了在那裡舉行的規模盛大的,以抗擊愛滋病為
主題的「46664音樂會」,據悉,有20億人通過電視轉播觀看了這場音樂會。
這場演唱會的演出曲目後來被製作成名為《46664音樂會》的唱片。2004年11月25日,曼德拉出席了該唱片在英國的發行新聞發布會,唱片銷售所得的錢被捐給曼德拉基金會。
2005年6月12日,「46664」大型慈善音樂會在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城市特羅姆瑟舉行,當身體虛弱的曼德拉出現在舞臺上時,音樂會的氣氛達到高潮,曼德拉對臺下的觀眾,對全世界發出了救救非洲兒童的呼聲。
從誕生至今,「46664」音樂會已經先後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行,收入全部捐獻給曼德拉基金會,用於抗擊愛滋病行動。正如「46664」音樂會的主題歌「走向自由的漫漫長路」所唱,人類如果想要擺脫愛滋病的侵襲獲得自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南非世界盃開幕式歌曲作詞
「體育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曼德拉是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政治家之一,他帶領南非結束種族隔離制度,走向多種族的民主制度。他曾在多次演講中表達「永遠不要將體育和政治混為一談」,更有「體育是改變世界的力量」的名言。
2010年世界盃成功在南非舉辦,從申辦到最終的舉行,曼德拉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004年5月15日,曼德拉親自出席了2010世界盃申辦揭曉儀式,當FIFA宣布南非成為舉辦國之後,曼德拉舉起大力神杯,喜極而泣,成為經典一幕。
在世界盃開幕前一周,曼德拉穿著「4號球衣」接見了南非國家足球隊全體成員。他還專門出席了南非世界盃的閉幕儀式,坐在電動車上向人們揮手致意,全場民眾向他歡呼。他的光臨,他的微笑引發了一浪又一浪的激情,給南非世界盃賽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諸多媒體認為,如果沒有曼德拉,南非就不會有機會舉辦世界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曼德拉為南非帶來了世界盃。
不僅如此,2010年南非世界盃開幕式歌曲《希望》也正是由曼德拉作詞:「……你不必憂傷,當你站起,我將做你的翅膀,穿越一切,飛翔於你的夢想。當你想要重新開始,當你的精神想要升華,困難被拋在腦後,總有一些事情需要奮鬥,沒有什麼可以哭泣,當失望漸起,眼淚長流,向你的內心尋找,你會發現希望。」
1995年,橄欖球世界盃在南非舉行,當時剛剛成為南非首任黑人總統的曼德拉現身決賽,觀看南非與紐西蘭的冠軍之爭。南非隊奪冠後,曼德拉身著南非隊隊服,親自為南非隊的白人隊長皮納爾頒獎,而這也被視為南非突破種族隔離的重要一幕。
在世界足壇,曼德拉享有極高的威望。1987年,荷蘭傳奇球星古力特在贏得金球獎後,把曼德拉的名字刻在了獎盃上,當時曼德拉還在南非坐牢。1990年曼德拉出獄,古力特將他的金球獎盃獻給了曼德拉。2007年7月18日,貝利、古力特、維阿、埃託奧等足壇巨星們,在南非開普敦為曼德拉踢了一場友誼賽,以便致敬度過89歲生日的南非前總統。2010年,C羅曾向曼德拉獻上印有91號的葡萄牙戰袍,當時曼德拉恰逢91歲(還有1個多月才滿92歲)。而在此之前,貝克漢姆也曾將自己的球衣獻給曼德拉。
書訊 《曼德拉傳》加印五萬冊
據記者查閱,目前國內引進出版的曼德拉相關書籍有十幾本,其中質量較高的有《與自己對話》《曼德拉傳》《漫漫自由路》《南非的啟示》等。
曼德拉唯一自己書寫的傳記《與自己對話》已經由中信出版社引進出版。書中,收錄了曼德拉的多封個人信件,揭露了鮮為人知的個人生活狀況,美國總統歐巴馬為該書親自作序。
昨天,長江文藝出版社透露,該出版社於今年7月出版的《曼德拉傳》將加印五萬冊。該書作者安東尼·桑普森一直致力於南非問題研究,他1995年得到曼德拉授權,寫了這本關於他的官方傳記。
江蘇文藝出版社於今年10月出版了秦暉的《南非的啟示》。此外,記者從廣西師範大學了解到,《漫漫自由路》也將於近期推出精裝版。
連結
曼德拉的6個名字
除了曼德拉這個最為外界熟知的稱呼外,曼德拉還有其他幾個名字:
1.羅利赫拉赫拉
羅利赫拉赫拉這一名字是曼德拉出生時由父親葛德拉·曼德拉所起。在南非科薩人使用的語言中,羅利赫拉赫拉是「扯樹枝」的意思,更通俗地說,意為「搗蛋鬼」。
2.納爾遜
納爾遜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曼德拉小學時期。母親在曼德拉7歲時把他送至家鄉古努村一所教會小學。上學第一天,教師姆丁加內女士給他起名納爾遜。
3.馬迪巴
在南非,曼德拉通常被稱作馬迪巴。這一名字來源於曼德拉所屬的滕布部落。19世紀時,一個名叫「馬迪巴」的滕布部落首領統治著南非東南部特蘭凱斯地區。因而,人們稱呼曼德拉為「馬迪巴」是表達對他的鐘愛和尊敬。
4.塔塔
曼德拉被視作南非民主之父,因而也被稱作塔塔。這一名字在科薩語中是「父親」的意思。
5.庫魯
另外一個表達對曼德拉鍾愛的名字是庫魯,為科薩語「烏巴烏姆庫魯」的簡稱,意為「祖父」,同時也表示「偉大、至高無上、極其重要」的意思。
6.達利伯漢
曼德拉16歲時,如其他科薩男孩一樣舉行傳統的成年禮。曼德拉在儀式上被贈名達利伯漢,意為「會議召集者」或「委員會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