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受封建禮教的約束,古代是一個「禁慾」的時代。
本來,儒學是並不排斥個人慾望的。雖然儒學的鼻祖孔子曾提出「克己復禮」的主張,但是他這個主張,只是要求諸侯公卿們克制政治欲望,從而遵守周朝的禮儀,尊奉周天子。而周朝的禮儀中,對於王侯來說,本身就是張揚欲望的。連孔子自己都要求「割不正不食」,就是說,如果肉不是切得方方正正的,他是不會吃的。這完全是周禮掩護下對欲望的放縱。
但是在儒學發展過程中,儒學越來越走向了「禁慾」。並且到了宋明時期,儒學發展到「存天理,滅人慾」的地步,這已經是「禁欲主義」了。
我們當下的社會,並不禁慾,依然知道青樓妓院是必須要打擊,決不能允許其存在的。為什麼禁慾的古代,青樓妓院卻沒受到打擊,反而大量存在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古代的「禁慾」這個詞,有個清醒的認識。實際上,古代所提倡的禁慾,並不適合所有階層,只對部分階層有用。那麼,古代那些階層被要求禁慾呢?
一、女人。
古代女人是被要求禁慾的。漢朝初年的「三綱五常」中,其中的「夫為妻綱」,就是專門為女人設置的。後來,又專門為女人設置了「三從四德」,把女人牢牢地鎖住。
古代不但從道德上嚴格約束女人,還從肉體上對女人進行約束。比如要求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是對女人實施「禁足令」。與之配套的,還有要求女性「坐不露膝,行不動裙」等等。但就算是這樣,男人依然還是不放心,還是覺得女人會走出去,於是又對女人實施「纏足」。把女人的腳,搞成完全不能行走的「三寸金蓮」。可以說,這是最徹底的「禁足令」,這樣一來,女人就真的走不出去了。
古代男人之所以一直在禁錮女人,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是一場奪權行為。所有的奪權行為,為了讓權力穩固,都必須進行強制性地約束。既然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是奪權行為,男人們為了防備女人造反,因此才在靈魂及肉體兩個方面,對女人加以嚴格的禁錮。
也就是說,實際上古代的禁慾,主要是對女人的禁慾,不是對男人的禁慾。男人則是隨便他們縱慾的。
但是,這裡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對女人禁慾。而男人想要縱慾,卻又離不開女人。沒有女人,男人又無法實現縱慾的願望,怎麼辦呢?
因此,男人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女人劃撥一部分出來,讓她們進入青樓妓院。男人們告訴其他女人,這一部分進入青樓妓院的,是身份極其低賤,道德極為低下的人群。她們只是工具,不是女人,你們千萬別羨慕。這樣一來,連女人也鄙視這一部分女人,於是女人們又重新安分守己,社會又重新穩定了。
二、窮人。
被禁慾的,除了女人外,還有窮人。為什麼說窮人也是被禁慾的呢?
古代是一個一夫多妻的社會,一個男人可以娶多個女人。
除此外,古代又要求女人要守貞節。也就是禁止女人再嫁。
我們知道,只要沒有人為「溺嬰」的現象,從概率來說,男人和女人的人數是差不多的。既然男女人數是差不多的,卻又提倡一夫多妻,同時還要求女人守貞節。這樣一來,社會上必然會有非常多的男人無法結婚。
當然了,不能結婚的男人,只可能是那些又窮社會地位又低下的男人。
這些又窮地位又低下的男人,結不了婚,必然就會有社會動亂。
為了減少社會動蕩,因此就在整個社會上提倡禁慾。就是對那些窮苦男人說,你們不要有過多欲望,結不了婚就結不了婚,熬吧。
當然了,那些有錢有勢的富人們也知道,讓男人一直熬,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就允許青樓妓院的存在,作為調劑。
不過,就算有青樓妓院,其實最終也變成了富人們尋歡作樂的場所,男人們依然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三、書生。
書生也是被要求禁慾的。
之所以這樣,是由於古代科舉考試極為殘酷。
我們現在說高考如擠獨木橋,實際上和古代的科舉相比,現在的高考,簡直就是康莊大道了。
書生是走向官員的基礎人群。當絕大多數書生無法科舉成功的時候,他們肯定是不滿意的。古代人生「四大喜事」,「洞房花燭夜」和「金榜題名時」是相生相連的,沒有金榜題名,就沒有洞房花燭。古代的那些窮書生,可能一生連婚都結不了。
書生與窮苦老百姓還不同,他們有知識文化,不平則鳴,而且還說得很有道理。因此,統治者為了防備這一部分書生亂說,就要在書生之中提倡「禁慾」。目的也是讓他們安分守己。
設置青樓妓院,其實也是對書生的一種安慰措施。我們看過非常多的古代書生流落青樓,最後搞得一身花柳病的故事。這就是禁欲主義在書生身上悽苦體現的一種曲折傳達。
當女人、窮人、書生這些弱勢群體被好好地禁慾的時候,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就可以放放心心縱慾了。青樓妓院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生活最美的調劑。
(參考資料:《青樓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