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了有長期購買球星的15家俱樂部,但是也提到不是每家都會願意去購買球星,因為這視乎於球隊的經營策略。
一個球隊有了錢,它可以有很多去處:存起來,給股東或投資人派錢,投資基建,償還債務,增加商業營銷,刮彩票買小妖,投巨資買成名球星等等等等。也就是所謂的轉會窗買球星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而已。就拿這前15的球隊,我來給大家一些提示來看看他們策略的不同:
全部資金建球場:熱刺
省著錢為了日後建球場:國米,利物浦
錢全部瞎折騰敗完了:沙爾克
高工資高開銷捉襟見肘:馬競,尤文圖斯
財政盈餘但就是不喜歡大價錢買球星:多特蒙德
有金主爸爸且寧死不做房奴:曼城,巴黎,切爾西
老牌帝國資金充沛:皇馬,巴薩,曼聯,拜仁
那說到底,除開本文主角阿森納先不談,能有意願和實力去買球星的是哪幾個?還是前面說的皇薩聯仁城切巴,其他7個俱樂部都有各自的原因其實有心無力。那饒了這麼大一圈,到底說明什麼?說明的就是這個世界上,地球上,或者已知宇宙裡,只有那麼區區7家俱樂部有真正購買力。那就是在這個足球世界裡,不買球星才是正常的,買了則是特例,嗯對,拋開來看現今的足球世界就是這麼無力。
最後我們來看看阿森納。它符合購買球星的兩個先決條件:資格和資金。它沒有熱刺那樣的球場還貸壓力,不像利物浦和國米還在謀劃新球場,沒有尤文馬競那樣的高工資,也沒有沙爾克那樣走馬燈換教練瞎折騰,同樣也不走多特培養小妖練級的道路,那它為何不在那7個土豪級買家俱樂部的行列?
這是個好問題,克倫克能告訴你一堆答案。但是或許沒一樣能讓你信服。我同樣也不信服,因為我也覺得阿森納沒有任何理由說自己買不了球星。但是我要提醒各位一下,本文要說的不是能不能而是該不該。
我的答案是不該,不應該。因為通過本次專欄的上中下三集,我們明白了四個道理:
1. 不買球星的俱樂部才是絕大多數,經常購買大牌的俱樂部全世界只有7家。
2. 很多被私人擁有的俱樂部不一定會把盈餘全部用在球隊本身。
3. 大部分球隊,除了三個有金主爸爸的除外,都自負盈虧。
4. 阿森納的收入保證了俱樂部在沒有外界額外的投入下仍然可以購買球員。
明白了這四個道理,我們再來看看克倫克已經為阿森納做出的投入到底大不大。
首先,正如文章一開頭所說的他對阿森納的投入在這個宇宙裡:排第一。本文的任何讀者或阿森納的任何一個粉絲,不說絕對投入額,只說比例,沒有任何一個人為阿森納投入了超越自己十分之一身家的資金。所以在對阿森納投入上, 克倫克擊敗了全宇宙的人。
其次,克倫克為阿森納沒買過像樣的球星?以下名單裡是阿森納史上最高引入價格球員排名,裡面有多少是克倫克時代買入的? 或者我換個容易些的問題,其中有哪個不是克倫克買的?
很多人不服會說,那你不說球員交易所得?他們都是賣出球員的資金去買的而不是克倫克的投入。很好,我就是能讀懂你們的心,那請看看下圖-阿森納歷史最高轉出球員身價排名。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在克倫克時代前出售的,真正的克倫克時代在轉會上阿森納是有可觀的淨投入的。
最後我們來個和英超各隊的對比,如下圖所示,近五個賽季阿森納除去賣出球員所得的轉會淨投入達到了英超第三高,就這如果阿森納球迷還不滿意,那剩下的其他17個隊球迷怎麼辦?
那克倫克為阿森納已經投入了這麼多,阿森納理應也和其他俱樂部一樣是自負盈虧,為何廣大球迷還對克倫克的轉會政策怨聲載道?
我可以告訴大家幾點:
1. 巨嬰:大部分抱怨的槍迷都是巨嬰,一有問題第一個想到的是呼喚爸爸救命;
2. 妒忌:為了某些原因不喜歡那7支土豪級買家球隊,但卻對他們羨慕不已;
3. 罔顧:完全被自媒體帶節奏,人云亦云,對足球轉會市場缺乏橫向了解也沒有追尋事實與真相的欲望;
4. 吝嗇:在自己為阿森納每年花不了三位數人民幣卻總是想盡辦法蹭免費資源的時候,要求克倫克投入巨資滿足自己的欲望。很多人或許會說自己的流量貢獻了廣告價值,一個蹭免費服務為主的群體能有多少潛在價值?你坐過阿聯航空嗎? 你去過盧安達嗎?如果你還要問我為何問這兩個問題,那只能說明你不是那個潛在客戶。
阿森納作為全球99.99%俱樂部中的一員,沒理由要求自己的老闆做出與眾不同的事,更沒理由在其已經有大額投入的前提下繼續埋怨其不追加投入,克倫克該不該增加投入購買球星?不應該,完全不應該,阿森納買球星靠的不應該是他,而是靠俱樂部自己和看完這篇本季專欄還沒有咬牙切齒的阿森納球迷。
你怒了的話,點擊&34;表達你的憤怒;你覺得有道理的話,點擊&34;支持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