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武漢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 身處疫情「核心區」,武漢沒有成為「孤島」,武漢市民與來自全國的支援者,攜手戰疫,不離不棄。我們都是武漢人,有的守護著病患,成為病人主心骨;有的自身感染,卻還守護安慰著其他病友;一位居民求助,社區鄰裡百人呼應;從外地逆行來漢,只為出一把力……同舟共濟, 守望相助,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我們不僅感到了溫暖,更增添了戰勝疫情的信心與力量。
社區醫生:
一家八口人的「主心骨」
「辛醫生你好,等疫情結束,我要帶著全家人來看望你!」3月17日,東湖高新區佛祖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辛善志醫生接到居民陳爹爹的電話。
「在我們全家八口人最危急的關頭,是辛醫生不厭其煩地分析每一個人的病情,不管是白天還是半夜,從來都是溫言細語,不厭其煩地為我們鼓勁,成了我們全家人的『主心骨』。」陳爹爹回憶:他1月29日入住佛祖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緊急開闢的新冠肺炎隔離病區,辛善志是第一班輪值醫生。
辛善志在給老人診療時發現,陳爹爹老是想溜出病房,去探視另外一間病房裡危重的老伴。辛善志、範文華等醫務人員及時制止,卻意外得知,陳爹爹一家6人和2位親家都感染了新冠肺炎。辛善志和醫生們對他們挨個會診,按照方案對症施治。為幫助陳家人擺脫焦慮,恢復信心,他還搜集各大定點醫院的康復病例,一一分析「感染病毒並不可怕」,鼓勵他(她)們積極配合治療。
後來,陳家八口人相繼被送往其他醫院和方艙接受治療。如今,陳爹爹全家已相繼出院,在康復隔離點進行觀察。
「比病情更讓人揪心的,是患者的心理恐慌和心理傷害。」辛善志表示,基層醫生最大的法寶,就是要以心換心,給予患者更多的理解體貼和精神撫慰。「陳家的人也非常好,經常會打電話來叮囑我多休息,多喝水,注意安全防護。習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有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我們與患者就是這樣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
方艙患者:
互相搭把手就能解決大問題
3月16日是陸俊奕離開江漢方艙醫院的第7天。「我經常想起方艙裡的生活,那裡的愛和溫暖會照亮我今後前行的路。」28歲的陸俊奕是一名保險公司職員,2月6日住進江漢方艙。
隔壁床的大哥老鄧剛入艙時非常消沉,每天上網刷各種新聞,可是越刷心裡越怕。看到這個情況,陸俊奕乾脆把老鄧的手機藏起來,坐在床邊陪他聊天。
老鄧做過兩次核酸檢測,第一次陰性,第二次結果卻是陽性,老鄧當時焦慮得吃不下飯。陸俊奕幫老鄧把飯領到床邊,笑眯眯地開導老鄧。「放心,我陪著你。咱們一起徹底把病毒消滅再回家。」
其實,陸俊奕自己的兩次檢測結果都是陽性,他卻開玩笑地說:「可以和大家多待幾天了,現在就離開還捨不得大家」。把病友們都逗樂了。
陸俊奕每天都很忙,配合護士發放物資和飯菜、協助民警維護病房秩序、匯總患者意見等。如果有人吵架,他會去調解安撫病友的情緒。年輕護士們受了委屈,他還會去當安慰者。
有一次,陸俊奕不小心把腳扭傷了。那兩天,他感覺自己成了「團寵」:飯和開水都被病友承包了。一吃完飯,老鄧就第一時間幫他把垃圾倒了,病房的兩個護士也對他特別關照。
「正如總書記說的那樣,武漢人民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陸俊奕說,「在方艙裡,我們真正體會到同舟共濟。大家都搭把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能解決蠻大的問題,這就是守望相助啊。」
社區鄰裡:
接力問醫尋藥助老人轉危為安
「餘師傅,這是您要的藥,這次給您買了一個月的,有什麼需要的再給我們打電話。」3月16日中午,礄口區順道社區的工作人員再次上門,為93歲的餘爹爹代購回了一批降血壓的藥物。餘爹爹前不久突發高血壓,是社區的鄰居和工作人員接力問醫尋藥互助讓老人轉危為安。
「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特別讓人感動。」社區黨委副書記尹朝霞講述了當晚發生的故事。2月26日晚,業委會主任胡敏在中心嘉園小區業主群內發布了一條求助信息。居民餘爹爹突發高血壓,家中儲備的降壓藥失效,醫生建議改用另一種藥物,但餘師傅家並沒有此種藥物。餘師傅的兒子便向胡敏發來了求助簡訊。
尹朝霞立即將求助信息轉發到了其他小區群,短短10多分鐘內,數百位居民都在幫忙尋找藥品,不少居民將自己家裡的降壓藥拍照發到群裡,表示有需要的話可以救急。
「我是醫生,我知道應該怎麼做,他平常血壓是多少?」住在小區5號樓1單元的一位居民在群內回復,並詳細了解了餘師傅的身體狀況。另一個微信群內的一名同濟醫院的醫生也提供了建議。一個小時後,藥找到了,按照兩位醫生的建議,餘師傅的血壓終於降了下來。
「在鄰居遇到困難時大家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正體現了總書記所說的,武漢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面對疫情,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戰勝它。」尹朝霞說。
居民志願者:
給困難居民捐贈鮮魚蔬菜
江夏經濟開發區聯投廣場小區共有2200戶、現有4441人居住。45歲的劉榮軍是小區業主,他和另外兩名業主張定祥和陳勝組成了志願者團隊。
2月20日,張定祥的朋友聯繫他說「地裡有批菜賣不了,想捐出去」。當天下午劉榮軍他們就去摘了500多斤蔬菜。看到菜地旁有一片魚塘,一打聽可以購買,他們便一起出錢買了600多斤魚,將魚和菜分給了小區裡的出行不便居民。3天後,陳勝再次自掏腰包花了近9000元,購買了2000多斤青菜和魚塘裡剩下的1000多斤魚,並用自己的貨車運回小區。他們將菜和魚分裝成500多份,分發給了小區的困難居民。
劉榮軍他們隨後又組建了一個「好吃團」,專門對接商超幫居民團購物資,他們貨比三家,爭取儘量低的價格。如今,已經有100多居民加入了志願者團隊。
「總書記說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是中國民族的家國情懷,特殊時期,我們每個人應該站出來,主動幫助困難鄰居,保障好居民供應,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劉榮軍表示。
心理專家:
幫大家能睡個好覺
「媽媽,你為什麼總是不回家,是不是不要寶寶了?」近日,在12338心理援助熱線值班的心理專家劉明炎接到一位女士打來的電話,這位因抗擊疫情不能回家女護士,在接到兩歲兒子的電話後,感到特別難受,她哭著告訴劉明炎:因為心理壓力特別大,持續失眠。
「醫護人員,承受更大的壓力和情緒,難免焦慮,如果社會或家人,能夠聽她把自己的委屈表達出來,並且表示理解,就能夠緩解他們的壓力。」等這位護士哭訴完了,劉明炎才開始說話,表示理解她的處境,並徵詢她是不是想要改善睡眠,建議她通過睡前運動、看書、聽音樂,以此來逐步改善睡眠。聊了快一個小時,他們才掛斷電話。女護士終於平靜下來:「現在心情好多了,我明天就開始練瑜伽、做操。」
自1月31日以來,湖北省婦聯聯合專業團隊及時開通12338心理援助熱線及QQ平臺,提供24小時在線接聽服務。劉明炎和團隊其他成員每天接到50個來電左右,還有獨居的老人、物業人員等,來自社會各個群體。隨著疫情的控制,尋求心理諮詢的人員大大減少。
「總書記說武漢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疫情時期的心理疏導也是我們相互守望的重要一環,要讓大家擺脫特殊時期的焦慮、孤獨,緩解壓力,都能安心地睡個好覺。」劉明炎說。
公交女司機:
通宵駕車護送援漢醫療隊員
從每晚23時45分的第一班車,到次日7時50分的最後一班車,從2月27日起至今,每隔一天,武漢公交524路女駕駛員楊穎都要這樣忙碌一夜,往返接送海南醫療隊員們上下班。
公交524路共有6名駕駛員「參戰」,楊穎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駕駛員。「逆行來漢的醫療隊員每天都在辛苦付出,他們就是總書記所說的,與我們同舟共濟的一家人。作為武漢的一名公交駕駛員,我要儘自己的努力,為醫療隊員們的通勤出行保駕護航!」楊穎說。
「每次看到下夜班的醫療隊員們上了我的車後,我真的是十分的心疼,所以一直是要求自己把車開得再平穩一點,好讓他們在車上先打個盹。」楊穎說。楊穎家裡開著一家便利店,家裡有很多庫存的生活物資。楊穎就從家裡拿來瓶裝咖啡、奶茶等贈送給了醫療隊員們。
除了接送醫療隊員上下班外,楊穎還參與了多次的醫療隊生活物資的轉運等應急保障任務。每次裝卸、搬運物資時,楊穎從來都是二話不說直接上陣。
學校老師:
給醫護人員的孩子當好「臨時家長」
到3月16日, 武漢市梅苑學校一年級學生小小(化名)在老師湯璟家已經住了40天了。
2月5日,小小的媽媽接到通知,緊急抽調她到一線照顧確診病人,而小小的爸爸作為發熱門診醫生,已多日沒有回家。家中沒有親戚在漢,眼看小小無人照料。小小媽媽聯繫了學校老師,小小的班主任劉漢霞和學校德育主任湯璟聽說後,爭相要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
湯璟有兩個孩子,有照顧孩子的經驗,小小也有玩伴,最終湯璟夫妻做了孩子的「臨時家長」。小小來到他家後,三個孩子每天一起閱讀學習,一起娛樂玩耍,非常開心。
上周,小小爸爸輪休,來到湯璟家樓下,隔空和小小見了面,看到活潑快樂的孩子,小小爸爸對老師表達了衷心感謝,還特意給學校寫來感謝信。
湯璟則表示:總書記說武漢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小小的父母都在戰疫一線,照顧好他們的孩子是我們的責任,要讓一線戰士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餐飲老闆:
5000多碗牛肉粉送往援漢醫療隊駐地
20多天裡,5000碗熱氣騰騰的武漢牛肉麵免費送往江蘇、山西、重慶等16支援漢醫療隊的駐地。從2月22日開始,武漢東一味飲食管理有限公司老闆孫煉便開始為援漢醫療隊輪流送免費早餐。
各地援漢醫療隊隊員們的口味不同,孫煉將「武漢牛肉粉」變身成「中國牛肉粉」。他特地為山西援漢醫療隊採購了當地的陳醋老字號——東湖陳醋,把米粉換成了山西人喜歡吃的面,讓接到牛肉麵的山西醫療隊隊員驚喜不已。「武漢的特辣是重慶的微辣。」重慶醫療隊愛吃辣,除了牛肉粉加辣椒外,他專門為重慶醫療隊帶去了自製的辣椒油。江蘇醫療隊怕吃辣,牛肉粉裡就不放辣椒,他們喜歡甜品——紅豆沙,就加量供應。
為了準備這些早點,孫煉和同事每天凌晨四點趕到店裡," 現場熬製牛大骨湯、熬紅豆沙。" 孫煉說,用專門採購的保溫桶裝上滷水湯料,6點多出發,趕往醫療隊駐地,趁熱下粉下面。
如今,孫煉已收到了各地援漢醫療隊給他寫的「美食版籤名」:南京鴨血粉絲、重慶小面、山西刀削麵、山西老陳醋謝謝武漢牛肉粉!「習總書記說,醫務人員是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他們大老遠到武漢來守護武漢人,讓他們嘗嘗地道的武漢牛肉粉,是武漢人的一份心!」
來自長沙的「武漢人」:
逆行者奔波在三鎮的大街小巷
「我叫鄭能量……如果您家有孕婦、兒童、老人需要用車,我們將免費為您服務……」從大年初一至今,27歲的湖南長沙小夥鄭能量,50多天開著一輛「湘A」牌照的別克車,成為江城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鄭能量是一位90後,來自「湖南建工集團」。1月24日是大年三十,也是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的第二天。他告別女友,一人一車,從長沙趕到武漢參加救援。通過收集求助信息,加入多個志願者組織,他幫助有需求的市民出行,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義務運輸醫療物資,髒活累活,搶著幹。
每天清晨7時出車,手機24小時待命,經常顧不上吃飯,奔波在江城大街小巷。隨著戰「疫」形勢好轉,近期鄭能量又將成噸的生活物資運送到各大社區。
來漢期間,鄭能量的小車裡程表增加了1.4萬公裡。經他接送的醫護人員、病患、家屬等上千人次。志願者車隊曾給鄭能量訂酒店,但他僅睡了兩晚就退掉了。「特殊時期,不要浪費資源」。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給世界帶來正能量。」他說,「總書記說中華民族同舟共濟,我不想做看客,也不想出名,就是想幫助遭遇困難的武漢人。」
五峯縣村民:
「此時此刻我們都是武漢人!」
「總書記指出,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湖北宜昌五峯縣長樂坪鎮17個村的村民們表示:「疫情發生後,此時此刻,我們都是武漢人!」
「長樂坪鎮正處於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村民們經濟條件雖不富裕,但許多村民都自行到村委會要求捐菜捐錢捐物資。」長樂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謝陳陳告訴記者,淳樸的土家人民拿出來的都是自家最好的東西。上月馳援武漢的85噸物資,都是村民們用手提、用肩扛、用背架、用纜索,送到轉運車上的。
42歲的向陽住在長樂坪鎮最偏遠、海拔最高的橋坪村。上次捐菜,因為擔心趕不上第二天早上的轉運車,他與其親戚共3人深夜冒著風雪將180斤土豆、兩塊臘肉綁在摩託車上送至村委會。當趕至村委會的時候,3人幾乎成了雪人,烤了好一會兒才說出話來。
「我兒子在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上學,他告訴我武漢人很友好,很照顧他,我一直很感激。」3月17日,這位時刻關注著武漢疫情的漢子爽朗地說道,「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只希望我們一起早日戰勝疫情!」
(長江日報記者王建兵 李芳 張琳 楊蔚 王靜文 張奔設 方歷嬌 王剛 楊楓 孫珺 尹勤兵 胡麗君 通訊員郭婧 範合群 詹鷗 胡莎 楊文平 王瓊 王澎波 葉田 倪望明 蘇丹丹 白梓微 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