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天然界、動植物界的天然形態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裝飾設計成仿生形象的茶壺,人們稱之為「花貨」。花貨是用提煉取捨的藝術手段,表現天然形態中富有美學價值的部門,並符合功能公道、視覺美觀和使用安全的實用原則; 或者在幾何形體上運用雕鏤捏塑,將天然形態變化為造型的部件,如茶壺的嘴、把和的子。
1、竹段壺
「竹」是品性高潔的植物,尤其是在宜興這樣一個竹的海洋,竹,更是人們眼裡口中的愛物,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竹段便是以竹為主題的經典壺型,壺身採用的是古典造型,筆直而粗壯的壺身,給人一種踏實之感,壺嘴、把、蓋鈕亦取竹段,生動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壺亦清高。昔有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板橋竹石圖數幅,以達文人之意。今竹寓於壺,更顯清雅。時而似有古風輕輕徐來,時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來。
2、魚化龍壺
典型傳統壺型,是魚躍龍門之意.民國的唐樹芷所制小魚化龍壺鈕為捲雲狀,壺身淺塑波浪,波浪中龍伸出首部,龍尾捲成壺把,把上鱗片刻劃清晰。魚化龍壺製作因名家的不同而特點各異,如邵大享的龍不見爪,而黃玉麟,俞國良的龍爪清晰可見,唐樹芷的龍爪也不見,但邵大享用堆浪鈕,其後的黃俞唐又都改成雲形鈕,又具一定的時代特點。
3、南瓜壺
花塑器又稱為「花貨」,是對雕塑性器皿及帶有浮雕、半圓雕裝飾器皿造型的統稱。將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象和各種物象的形態透過藝術手法,設計成器皿造型,如將松竹梅等形象製成各種樹樁形造型。這種壺藝造型規則是「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造型不僅應具有適度性的藝術誇張,又應著意於風格瀟灑」。
4、報春壺
報春原意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當日,讓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樣子,於街市、裡社道路上高聲喧叫「春來哩」、「春到哩」,將春天來臨的消息報告給鄰裡鄉親。報春民俗的另一層用意在於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紫砂工藝師根據這一民間風俗,憑靠大膽的想像和高超的設計水平製作出了報春壺,報春壺從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
5、松竹梅壺
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 梅、竹、石是取梅寒麗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松竹梅被稱作「歲寒三友」,一向深受藝人以及壺友愛慕,尤其是文人墨客的追捧。的流把以梅樁位造型,壺身以梅枝裝飾,器型端莊精緻,堪稱雅致。除卻梅花造型,竹子裝飾的壺同樣不俗。的流把竹節造型,壺鈕與壺嘴均有竹枝胥出,竹韻悠悠,清秀動人。松的造型同樣不同凡響,松枝造型的壺嘴、壺鈕胥出松枝,松枝乃是綠泥裝飾,更有樹癭突出,生動逼真。
6、佛手壺
佛手壺最早創於1300年前,而紫砂佛手壺的來源要從龍門石窟說起,在龍門石窟博物館陳列著一佛手雕塑,佛手雕塑纖如蘭花,作者見此十分養眼的雕塑心中靈感一現,想到了西遊記中的如來佛,正是這隻佛手神通廣大協助唐僧西天取經,為還原西遊記中佛手的原型,作者製作出經典器型佛手壺,而紫砂壺的神韻便如同這佛手造型線條優美,流暢舒展自然。
7、荸薺壺
初冬季節,是荸薺收穫的時候,黑褐色的荸薺,是孩子們喜食難忘的果實,蔣蓉在造型上,不求形似,而是以藝術誇張的手法,將荸薺的細微之處,以逼真的精雕彰顯出來。尤其是那荸薺芽狀的壺鈕,無疑是此壺的點睛之處,讓人望了會有種想去提一提的衝動。我們久違的童年美好時光,就這樣被荸薺壺勾起,湧上心間。
8、風卷葵壺
相傳風卷葵是清朝制壺大家楊彭年妹妹楊鳳年所制,風卷葵因為其造型簡潔明快,曲線順暢自然,規範的圖案以及生動活潑的形態成為花貨的傳統經典器型之一,展示了花貨自然、生動細膩、生機勃勃的風貌英姿,象徵了生命的頑強以及長盛不衰。
9、壽桃壺
在古典名著《西遊記》裡有關於食用蟠桃能夠長壽的精彩描寫。自古以來,桃始終被作為福壽吉祥的象徵。人們認為桃子是仙家的果實,吃了可以長壽,故桃又有仙桃、壽果的美稱。 特別在為老人祝壽時,獻上一件壽桃藝術品是必不可少的,老人一定會非常高興。
10、雙線竹鼓
以竹為題材,誇張變化成形,壺身塑成主幹,竹節簡潔有致,中正沉穩。流、把化為新抽嫩枝,動勢內醞,生動有力。蓋上堆塑屈曲的竹枝為橋形鈕,鈕下貼塑竹葉紋飾。作品將竹子的特性以及高潔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雙線竹鼓以其獨特的造型在紫砂器型中有著屬於它的一席之地。
11、供春壺
在中國紫砂壺的發展史上,供春壺的製作有著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紫砂壺走向成熟並發展到高峰的開端,而供春壺也已成為中國紫砂壺的一個象徵,是中國工藝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代表。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宜興制壺藝人供春所制,供春壺最初稱作「樹癭壺」,為紀念供春後改名為「供春壺」,此壺是供春仿照金沙寺旁一顆銀杏樹的樹癭製作而成,他在壺上刻上樹癭上的花紋,燒成之後此壺卻是非常古樸可愛,後來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便聞名於世。
12、束柴三友壺
所謂「束柴三友」,乃集松、竹、梅三幹而成,亦稱「歲寒三友」,意指寒冬臘月,獨近自然之精神。壺身仿似松、竹、梅三樹段束於一體,松段的松鱗、松針,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節、竹葉,都刻劃仔細,自然夾置,於繁複中見規整條理。壺把狀若虯屈的松枝,壺流有如橫生的梅枝,蓋紐又巧塑成一段竹節,更為絕妙的是,在樹幹小洞中,還塑有兩隻小松鼠。全器渾若天成,成為絕妙名壺。
13、梅樁壺
梅樁壺造型取自梅樹造型,壺身為梅樁,壺把、嘴、鈕取自梅枝,更顯典雅樸素之美。梅花象徵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幾千年來,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布衣將相,文人雅士等無不對梅花深愛有加。
14、聖桃壺
此壺為花貨壽桃壺式,花中有筋紋意象。以浮雕、半浮雕、陰陽線條等手法完成了以桃文化為主題的壺藝作品,一壺上集具象壽桃、抽象壽桃、盛開的桃花、茂盛的桃葉,粗壯的桃枝,嫩嫩的小桃於一體,足可見設計主題之系統縝密。
15、百果壺
百果壺由花器皇后蔣蓉創作,圓扁腹型壺身,一莫只老菱做把,香菇為蓋,蓮藕做流,三足各為核桃、荸薺、桂圓。壺肩裝飾著花生、蠶豆、烏豆、紅棗、蓮子、瓜子、葵瓜子、白果繞成一圈,仿真瓜果不僅形似色肖,更是靈秀非凡。在配色及泥料掌握上有高人一等的成就。此壺形態光潤細膩,秀色中見靈氣,創作靈感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將美的寫真作品奉獻給壺藝愛好者。
16、桑寶壺
桑寶壺是謝曼倫老師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此壺的創作來源於老師對生活的發現,壺身、壺蓋均由桑葉構成。壺腹一葉如舟,表面重合一葉微卷,葉尖翹起作流;中間一葉側反作壺蓋,簡則生趣。光潤的壺面覆以葉脈,凹凸相間,以一桑枝作柄,圈曲分叉,結桑葉、桑葚果。壺蓋上塑一蠶,飽餐後抬頭相望,妙趣橫生。壺體上碩大的桑果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欲滴,顯示了大自然旺盛的生機,同時也留下 許多兒時的回憶!
17、青蛙荷花壺
蔣蓉堪稱荷葉壺的開山鼻祖,這件蔣蓉款荷花茶具,是蔣蓉老師經典代表作之一。壺體以盛開的荷花為主,蓮蓬為蓋,而且每顆蓬子都能活動。蓋上以塑雕青蛙為鈕,動的小青蛙,坐在盛開的荷花中間鮮嫩的蓮蓬上,蓮蓬中的蓮子粒粒轉動,十分惹人喜愛。以嫩荷包卷的葉為流,荷花枝幹曲成把,紅菱、荸薺、白藕同屬水生植物,為壺的三腳,巧若自然生成,處處洋溢著荷花婀娜秀美的風姿和寧靜的荷塘自然情趣。
18、柿子壺
「柿子壺」為清末民國時期,眾多制壺藝人都有創作的一款壺形,也是紫砂器型中,仿生、象形花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壺式之一。柿子壺是清末民初的流行款式,壺腹作渾圓的四瓣柿子狀,形態飽滿,寓意碩果纍纍,事事如意。壺蓋以柿子葉紋路與壺蓋融於一體,生動逼真。又因「柿」與「事」諧音,柿子壺以柿子為靈感來源,設計的生動形象,活靈活現,意為事事如意,百事大吉。
19、牡丹壺
牡丹壺是蔣蓉大師出於對新中國的讚美和歌頌而創作的。牡丹,國色天香,花中之王。其碩大的花冠,鮮豔大度的形態與色澤,雍容華貴,歷來被中國人喻為吉祥、富貴的象徵,也是國人心中的國花。蔣蓉大師與所有紫砂藝人一樣,在這個新社會新生活開始的年代,倍感黨的關懷和溫暖,為了報答黨和政府的關心,決定創作一件表達自己心願的作品,於是,她想到了以「牡丹」為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