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清縣召開新聞發布會 7部門通報「十三五」發展成就
2020-12-04 18:02:26 來源:改革網 武豔傑
改革網閩清12月3日訊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記錄了福建閩清「十三五」發展成就:27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已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評價全市排名第一;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37.8億元增至2019年的114.07億元,戰略新興產業比重增加至40%;已建成21個交通項目,讓沿線群眾融入新城半小時生活圈……
12月3日,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閩清縣委宣傳部組織召開「十三五」成就發展新聞發布會,縣農業農村局、縣工信局、縣住建局、交通運輸局、縣教育局、縣衛健局、縣文體旅局等7個部門相關負責人分別在會上通報閩清縣「十三五」以來的發展成就。
農民實現持續增收 農業實現持續增效
據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敏健介紹, 2016年至2019年,閩清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168元增加至16101元,比增32%。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面提升,2018年全縣75個「空殼村」如期摘帽,今年,閩清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預計可達18455元,相較2016年8100元實現翻番。27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已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65個村達到20萬元以上。
據介紹,近年來,閩清縣圍繞省定農產品主產區定位,以加快構建「633N」特色農業體系為抓手,多措並舉做好「農業+」文章,重點打造「萬畝水稻、萬畝橄欖、萬畝油茶、萬畝芋頭、萬畝茶葉、萬畝柑橘」等「6個萬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禽蛋、橄欖、茉莉花「三大產業園」和三農服務超市、橄欖交易中心、苗木花卉交易中心「三大中心」,全面推進「小而優、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的「五小」特色農業項目遍地開花。
陳敏健表示,「十三五」以來,閩清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鄉村振興開局良好,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實現大改善,探索形成了城鄉環衛、供水、公交「三大一體化」、「六清」專項整治、靜態交通綜合整治等一批人居環境整治典型範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排頭兵、加快建設幸福新閩清提供了堅實基礎支撐。
新業態煥發新活力 商貿業新發展格局
據閩清縣工信局局長黃詩鑾介紹, 「十三五」期間,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2015年的105家增加到2020年的131家,超億元企業從2015年的40家增加到2020年的70家;規上工業產值從2015年的167.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11.9億元,2020年規上工業產值預計達245億元。
據了解, 「十三五」期間,閩清縣出臺一系列產能轉型升級方案,通過淘汰落後產能、鼓勵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等措施培育新興產業發展,陶瓷佔比逐年下降,2020年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例下降至36.97%,與「十二五」末相比下降12.33個百分點,戰略新興產業比重增加至40%,工業經濟結構性問題逐步改善,構建了閩清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十三五」期間,閩清縣把握商貿服務業發展新趨勢,以新需求為引領,形成新技術支撐、新業態引領、新模式廣泛應用的新發展格局。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37.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14.07億元,2020年預計完成129.9億元。新型流通業態快速提升,2020年完成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項目工作,目前全縣共有電商企業32家,村淘服務網點、京東家電服務站、天貓線下體驗店等28個。
舊城面貌煥然一新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據縣住建局局長劉子文介紹,「十三五」期間,閩清縣投入30多億元推進梅溪新城建設,建成了「兩校一場一中心」和縣中醫院、梅溪衛生院、科技館、體育館、遊泳館、公交總站等「十大配套工程」,如今,梅溪新城宜居之城雛形基本形成。同時,完成了解放大街、進城路、溪口商貿街等主要地段、重要節點建築立面改造;先後實施天行片區、洋桃片區等改造,舊城面貌煥然一新。
五年來,研究出臺《閩清縣城鄉汙水整治行動實施方案(2017-2018年)》,完成了城區汙水管網普查,實施城區管網接駁三期工程和閩江流域排汙口整治工作,新建改造城鄉汙水處理廠(站)13個,處理規模22696噸/日,新建配套管網約189.4公裡。完成了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二期工程和滲濾液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工程,新改建垃圾轉運站10座,紮實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PPP項目、環衛基地建設,健全完善「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清運機制,構建了「智慧化、精細化、專業化」的運營管理體系,實現了16個鄉鎮292個村居垃圾治理全覆蓋。
縣域交通路網不斷完善 群眾出行更暢通
據閩清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張暉介紹,「十三五」期間,縣交通運輸系統穩步推進43個交通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40.39億元,建成國省幹線梅溪渡口至雲龍段公路工程等21個項目113公裡,其中2019年9月梅溪新城至省璜的橫五聯一線「大通道」建成通車,極大縮短梅溪新城至雲龍、白樟、坂東、三溪、塔莊、省璜及周邊鄉鎮的空間距離,真正讓沿線群眾融入新城半小時生活圈。
縣交通運輸系統按照「強服務、重基礎、深融合」的原則,建成梅溪新城公交總站、閩清高鐵北站樞紐中心及30個公交候車亭,優化更新公交線路12條,投放更新新能源公交車69部。開通K1路快速公交、11路高鐵接駁線等毗鄰公交線路,促進新舊城融合發展;開通「高考」「中考」公交專線;實現全縣65周歲以上老年人憑敬老卡免費乘坐公交等惠民工程,營造安全、暢通、文明、有序的公共運輸環境。
教學環境不斷改善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據閩清縣教育局局長劉強介紹,「十三五」期間,閩清新增公辦幼兒園9所、中小學2所、特殊學校1所,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教育教學環境不斷改善,學前教育向公益普惠不斷邁進,義務教育保持均衡發展。
新增城區學位2820個,新改擴建白中初級中學教學綜合樓等19棟校舍,極大改善了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完成城關小學和閩清一中「智慧校園」試點校建設,全縣中小學寬帶網絡覆蓋率達100%。2018年以來,推行閩清職專委託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管理辦學模式,打造「3+2」五年制大專學歷平臺,有效激活了閩清職專辦學體制,提升辦學效益。
閩清縣推行課外「家」式關懷機制,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十三五」期間,全縣受益學生達22000多人次,合計金額1300多萬元,學前三年入園率、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和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均達到或超過省市標準,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
縣域醫共體建設顯成效 醫療服務水平提升
據閩清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孫牧介紹,2017年閩清縣作為首批省級試點縣開展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以來,完成了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整合,2019年入選全國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縣。2018年,全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評價排名第三,福州市排名第一。2019年4月30日建立閩清縣總醫院吳孟超院士專家工作站,被省委組織部等單位授予「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十三五」以來,閩清縣重點圍繞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內容開展健康扶貧工作,共組建64個家庭醫生團隊,成員645人,落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籤約率達100%。縣域內各醫療機構開通綠色通道,貧困人口優先就診,住院治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十三五」期間,閩清縣新建成縣醫院、六都醫院病房大樓縣中醫院新區及東橋120急救中心,改造提升6所鄉鎮衛生院,新改建131家村衛生所。目前已有各類醫療機構300個。今年4月底,閩清還在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250個衛生所醫保開通工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 文旅融合取得新進展
據閩清縣文體旅局局長盧敏介紹,閩清縣文體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完成縣圖書館1總3分館建設,縣文化館授牌成立16個鄉鎮分館,新建5個鄉村非遺傳習所。 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閩清縣每萬人體育場地設施數達57.38個,全縣社區健身點28個,平均每個社區1個。
「十三五」以來,閩清縣完成「一江、一溪、兩城、五街、七公園」城市夜景燈光建設,打造了集美食、商貿為一體的天行大街夜色經濟街區,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對外開放。目前,全縣共有4個省級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和2個省級三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3個省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12個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和1個省級鄉村旅遊精品示範點、金牌旅遊村。
目前,閩清在建的旅遊項目總投資超過130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25.47億元。2017年七疊溫泉被評定為國家四星級溫泉企業;2019年中國瓷天下海西海絲精靈谷景區被評為國家3A景區;2020年8月,成立縣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2020年9月宏琳厝景區正式對外試營業;2020年七疊溫泉、黃楮林溫泉、流雲心谷成為第六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19個村入選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武豔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