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秦嶺下雪沒來得及去看,多少有點遺憾,周日早上10點鐘,我夥計打電話說想去秦嶺爬山,看看還有雪沒有,於是一起自駕去秦嶺西寺溝,非常幸運,山裡的雪還沒有融化,雖然不像分水嶺那麼壯觀,但也是白雪皚皚,漫山遍野都是晶瑩剔透的白雪。
西寺溝位於太平峪的中上遊,算不上景區,但卻適合爬山,據溝口的牌子介紹,溝內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以上,溝內兩山對峙,林野蒼翠,空氣溼度較大,夏天最炎熱的時候溝內只有20℃,被譽為「天然空調」。我們去的時候幾天前才剛剛下過雪,無法感受夏季的清涼,但越往裡走,雪景越美。
沿著西太路走到最南端,再經108省道拐進太煤路,從S107環山路算起,到西寺溝口,總共14公裡。剛好到家佛堂村是中午飯時,就停下來想吃飽飯再上山,但是時值冬季,沒有一家農家樂營業,走進一家開門的農家樂,雖然沒有營業,但主家還是給我們擀了兩碗面,純正的農家味道,每碗也只有12塊錢。
在家佛堂吃完飯沿著太煤路行駛了7公裡便到了西寺溝口,西寺溝內有一條4公裡長的水泥路,可能是天氣的原因,進山的車輛很少,中途只碰到一輛旅遊大巴,在水泥路的盡頭有一個農村的停車場,停完車便開始徒步。
從停車場到西寺上,總共4公裡多路,如果沒有雪,4公裡的山路(其實並不是路,最多只能算羊腸小道)根本不算啥,但漫山遍野被雪覆蓋著,就有一定難度了。從溝底走到西寺上就沒有辦法再上去了,徒步線路一邊拍照一邊爬山,按照中速算來回需要5小時以上。
爬了不一會遇到一戶養蜂人家,家裡只有一個50來歲的男人,交談了一會,男人告訴我們,他的蜂蜜很純的,每斤50塊,如果要瓶裝的,總共2斤100塊,平時經常進山,也買了一些蜂蜜,所以就沒有再買。
告別了養蜂人繼續往前便沿著小道開始盤旋著上山了,近處的小道由於一直有人上來,40釐米左右寬的小道雪已經融化,基本上是泥路,旁邊雖然不是懸崖,但卻是深溝,而且地上全部都是落葉,稍不注意就會滑倒,還好我們都帶了登山杖。
大概過了1小時,我們來到了罐子溝,由於背著無人機、相機,負重有點多,加上路滑身體吃力較重,已經氣喘籲籲了,找了個乾淨的地方休息了幾分鐘繼續前行。在來之前,我夥計說他腿不好,估計爬山有困難,而且以前也沒徒步過,沒想到他比我這個老爬山人還穿得快。
從罐子溝再向上爬了1個多小時,遇到兩戶隱居者,房子周邊都圍了木柵欄,真有些世外桃源的感覺,冰天雪地的山上見到孤零零的幾座土坯房,還真有點感動。我們走到一戶隱居者的院子,他正在門前的院子做飯,屋簷上吊著一長串冰溜子。見到我們進來,非常友好地邀請我們吃飯,並告訴我們來得有點晚,一會下山天就黑了。
沒敢多停留繼續上山,從隱居者駐地再往上走已經沒有腳印了,我們只能憑著感覺,踏著厚厚的雪再往上爬,大概爬了不到1小時到了西寺上,這段行程雖然看不到路,但踩著雪前行還是比較安全的,也沒有了路邊的深溝。直到走到了無法再上去,我們就往回返,這時候已經下午4點半了,下山不比上山,的確很吃力,返程走到一半的時候天慢慢地黑了。
小貼士
特別提醒:西寺溝的雪可能一時半會消不了,但爬山的行程都是一邊是山一邊是溝,地上有太多的落葉,特別是雪天一定要注意,微不留神就會掉下去。
裝備:爬山一定要輕裝前行,最好穿衝鋒衣(也可以是輕型保暖服裝),一定要有登山杖,因為登山杖有減震作用,實在不行也要有棍杖。
交通:公交離溝口較遠,最好是自駕,導航搜索「西寺溝」即可。
費用:進山後所有停車點為每車每次10元,沒有其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