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立」的判斷標準就2個字,30歲的你,「立」了嗎?

2020-12-16 小清新文化

隨著《三十而已》的熱播,讓我們看到了,3位不同女性不同的30歲。30歲對女人來說,似乎是一道逃不掉的坎。

有人說:「30歲必須結婚生子;30歲必須事業有成;30歲必須有房有車有存款,30歲就必須。。。。。」

只是30歲的女人,真的就必須符合某些標準,才算「立」了嗎? 難道每個女人,都得像顧佳一樣,有房有車有存款、有老公有孩子有事業,才算「立」了嗎?

不是的,我不得不承認顧佳確實很完美,甚至完美得有點不現實,甚至很多女性把她當做榜樣。只是人生有點遺憾,才算「完美」,不是嗎?

就像顧佳那麼完美,也還是遭遇了婚姻危機,最終離婚了。我覺得用房車、存款、婚姻、孩子等,這些看得見的「成功」,去衡量一個人是否「立」了,太過片面。那麼它的標準是什麼呢?

三十而立,「立」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就這2個字!

「三十而立」出自《論語》,來源於我們孔聖人所說的話。那30歲的孔子,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狀態呢?

在孔子三十歲這年,齊景公與晏嬰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可見孔子當時,已經有些名氣了,所以自稱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也就是「三十而立」。

當時的孔子已經結婚生子了,有了老婆和孩子,至於做學問,則更早。孔子在15歲的時候,就立志做學問,到30歲時,學問已經做了15年,有所成就,也是情理之中。

那這樣說來,三十而立,「立」的標準,還不是以「身外之物」來判斷嗎?不是的,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要深挖問題的本質,才能找到「標準」。

孔子為什麼能成為「聖人」,他的學說為什麼能傳承下來,為什麼「聖人」是他,而不是別人?要想找到這些答案,大家不妨把完整的《論語》讀一遍,肯定受益匪淺。

我想說的是,孔子15歲就知道,自己想幹嘛,能幹嘛?試問,有多少人在15歲,就能確定一生的「志向」?我想很多人,哪怕活到40歲、50歲,都仍在渾渾噩噩度日。

孔子在60歲的時候,還能知道59歲前,犯過的所有錯誤,並日日自我反省,不再犯犯過的錯。有多少人,能做到孔子這樣?

所以,我想說的是,30歲的你活成什麼樣,擁有什麼樣的物質條件,這些都不能成為判斷你是否「立」的標準。能夠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立」的標準,只有這2個字,就是「獨立」。

為什麼「獨立」這2個字,能夠成為判斷的標準?

首先我們來談談「獨立」的含義,30歲要做到經濟獨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不懶,隨便找份工作,都能夠做到養活自己,實現經濟獨立。

可是不懶的前提是什麼?是精神獨立。如果一個人活到了30歲,在精神上,對別人還有依賴,還需要靠「心靈雞湯」活著,還不敢直面「慘澹的人生」,那就不算獨立。

30歲,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絕對成熟了。一切外物,都是一個人思想的映射。思想指導行動,行動創造物質。如果一個人精神獨立,物質上卻不能獨立的,我沒有見過。

歲月如梭,90年出生的這批人,到今年也都30歲了,30歲的你「立」嗎?要怎麼做,才能「立」呢?

30歲的你,「立」了嗎?

曾經我以為30歲,離我很遠,還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肆意揮霍。可是「白駒過隙」,一轉眼,就已經30歲了,30歲到來的速度,讓人有點猝不及防。

30歲了,你「立」了嗎?勉強算吧,雖然我沒房沒車沒存款,但是也算獨立了。現在的我,有點「淡」了,不怨天不尤人,一個人活成了一個世界。

30歲,要怎樣才能「立」呢?

一、記住1萬小時定律,保持專注。

1萬小時定律,說白了,就是一件事只要連續做了1萬小時,基本都能成為行家裡手,都能小有成就。1萬小時多嗎?多!

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來算,1萬小時,就是1250天。一年365天,約等於3.4年,這個還沒扣掉節假日哦。一件事,要持續做3年半,才能小有成就,所以請保持專注。

二、斷舍離,給生活做減法。

「名利權情」這4樣東西,都很誘人,我都想要,但是欲望多,就容易啥都得不到。就像小時候課本裡的猴子一樣,看到桃子就丟了手裡的玉米,看到西瓜就丟了手裡的桃子,結果空手而歸。

30歲,基本上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了,這個年紀,已經不允許我們擁有太多的欲望。欲望一旦多了,人就容易迷茫,還是深挖一口井好。30歲就是斷舍離,就是不斷做減法,大舍大得。

三、終身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很多人大學一畢業就停止學習了,這是很可惜的,這世界最大的穩定就是變化。「落後就要挨打」,與時俱進,才有飯吃。

一個人的見識、眼界,決定了他能看到什麼樣的風景。看到的風景多了,才不會人云亦云,才能客觀獨立地思考,不同的思想,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共勉。

相關焦點

  • 三十而立,立於什麼?
    30歲是一個人擺脫青澀,走向成熟的年齡。孔子經過了十餘年苦讀有成,學問已經相當了得,並曾在季桓子家中任職。30歲時,聲名漸漸響亮,且開辦的私學,開始以有教無類的精神來教育貴族、平民甚至奴隸的子弟。35歲時,魯國內亂,魯昭公被三桓打敗,遭趕到齊國。
  • 三十而立、三十而慄、三十不立.
    起初看名字的時候並不覺得有何吸引人的地方,只不過是改了個字而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
  • 孔子說「三十而立」,真正「立」的是什麼
    我不知道電視劇的三十而立具體說了什麼,但是可以想像,它的主題應該也是和這個年紀的成長和擔當相關。三十歲啊,在中國傳統意識形態中,尤其是父母這一代人的觀念裡,這個年紀的男女已經完成成家的任務,有個一男二女,貼上為人父母的標籤;至於立業,如果你三十歲前小有成就,就算比較成功了,過了三十歲的坎若是仍平淡無奇,不出意外的話那大多已經被打上了「一輩子也就如此」的標籤。
  • 三十而立,所立者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歲是而立之年。很多人將「三十而立」理解為:三十歲時應該有所立的事業,即立業。但這種解釋並不符合孔子原意,孔子所要立的其實是德。
  • 90後已經三十歲了,男人三十而立,究竟要立什麼
    這讓小編思考:處於而立之年的我們究竟要立什麼?下面談一下小編的看法。01 立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30歲的年齡正是能夠最好建立別人對你信任的時候,這個時候建立的誠信可以說能夠影響後面的人生。一個人在30歲左右在朋友中就失去了信用,在以後的道路上很難再建立信用了,朋友也都漸行漸遠,朋友之間最忌諱的就是失去信用。狼來了的故事我們在小學開始就懂得,一旦真的狼來了就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02 立行立心立身先立行。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在很大成度上決定他的成功和失敗。
  • 30歲的人生是個坎!三十而立的真相是……
    歲月太匆匆,在不經意間,第一批90後已經步入30歲的行列。今年最大的 90 後也滿三十周歲,進入而立之年了。從此以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20多歲的80後了。我還記得,當我知道自己30歲的時候,內心五味雜陳,也有一陣陣的恐慌。簡直不敢直視這個事實。內心也曾落寞的告訴自己:「原來,我已經不年輕了,30了呀。」
  • 古時孔子講「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現代人的成家立業並非此意
    而從這一系列的電視劇名字看起來,串聯在一起,不就是孔子曾經所說過的話嗎?我們小時候都學過的《論語》裡面就有與這相類似的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們經常念叨的這些古話,真的明白其中的含義嗎?或者說,我們本能所理解的,真的跟孔老夫子當年所說的,是同一個意思嗎?我們今天就挑其中的一個來講講,「三十而立」。
  • 我30歲,成不了家,立不了業,供不起房子首付
    撰文&編輯 / 小e圖片 / 來自網絡儒家宣揚「三十而立」,大多數人耳熟能詳。30歲,仿佛成為一道天然分水嶺,你需要符合進度去達成某項成就,才算得上成功。某婚戀網站曾有一項調查顯示,60%以上都認為社交圈子太小,30%以上表示每年只能認識3個左右的異性。三選一度過餘生,不是吧阿sir?有人說介紹相親不成嗎?30歲網文作家蕭十一狼worlf,前不久被鄰居介紹殺人犯。
  • 三十而立,如今你還能立得起來嗎?
    人生的前三十年,你是怎麼過來的?看多了二十歲出頭買車買房的人,自愧不如。三十而立的年紀,我並沒有立得起來。我出生在90年代一個落後的小農村,那個時候沒有自來水,沒有電腦,沒有手機電話。看電視都是奢望,黑白電視村長家才有一臺,當年大火的《新白娘子傳奇》,每每播放時村長家裡都圍坐了滿滿一屋子的小孩。
  • 「三十而立」立什麼?最重要的三條是:立身、立業、立家
    這裡的「三十而立」,孔子解釋說,三十歲的時候懂得了禮義,言行都很得當,有獨立的見解和意見,不會人云亦云,能獨立、周全做事。一般來說,三十歲之前,是人生學習知識、豐富閱歷、接攢能量的階段,而六十歲以後,卻是人生逐漸落幕、安享晚年的階段。可以說三十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人生最重要的節點。
  • 30歲,真的是三十而立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小的時候,我們總是想快快長大,可以穿漂亮衣服,可以擺脫父母的束縛,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視頻!也曾經在我們的孩提時代,無數次幻想自己的20歲、30歲是什麼樣子。比起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三位女主角,感覺相對還是蠻幸運的一員!有健康可愛的寶寶,有恩愛的另一半,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可愛的寵物,小小的幸福!沒有太多的追求和欲望,也沒有太大的遺憾,一切就是這樣簡簡單單!
  • 到底什麼叫「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到底什麼是「三十而立」? 很多人認為,三十而立嘛,不就是到了三十歲,就要立起來:事業立起來,家庭立起來……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大多數人可能就會非常焦慮。在這個時代,無論是靠自己,還是靠家人,能夠按照這個標準立起來的,非常少。
  • 男人三十而立,這個「立」到底指什麼,可別理解錯了
    我們現代人常說男人三十而立,換句話來說就是,男人到了三十歲就應該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但是真實這樣嗎?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人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人家怎會那麼的膚淺。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原文是這樣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三十歲立不起來幾十歲「立」?2020年剩10天結束,要不要做個總結
    我們按照前輩們的教訓,不斷地激勵著自己,一定要在三十歲前,實現曾經信誓旦旦許下的諾言。眼瞅著馬上就三十歲了,2020年的尾巴也看到了尖尖,還剩下10天將結束2020年,應該停下腳步坐下來做個總結。陌生的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一名90後猴屬性小夥,雖還未觸及到三十歲未立起來的滋味,但也慢慢嗅到了恐慌的味道。
  • 30歲立三樣,40歲兩不惑,50歲知三點,人生才算活明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很多人沒有看透真正的含義!古人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縱心所欲不逾矩。」但很少人知道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不惑的是什麼?五十知天命,到底知什麼?
  • 瘋狂猜成語:從《三十而已》談「三十而立」
    《說文解字》中,「立」就是不動的意思,所謂的三十而立,大概就是明白一生所求,坦然地面對一切。三十而立:三十歲,知道規矩,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腳;至30歲(女)——半老徐娘;30歲(男)——而立之年。你看,同樣是三十歲,對女性而言已經都到了半老徐娘沒人要的地步,而對於男性而言卻是一切的開始。
  • 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在《論語》中有一段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其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兩句話,流傳很廣,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容易被誤解。尤其是「三十而立」,經常被人誤認為是成家立業。
  • 孔聖人曾經說過「三十而立」,立是什麼意思?是成家?是事業?
    在孔子的《論語》中有一句非常出名的成語「三十而立」,如今大部分的90後已經30多歲了,那在如今的社會當中,如何正確理解「三十而立」呢?先來看一下孔子是如何理解「三十而立」的,在孔子那個年代,孔子認為:「在他這個年齡的時候,就應該做任何事情要合於禮節,說話要謹慎,合理,讓人聽起來很舒服。」。那麼,現在已經30歲的、快到30歲的、已經過30歲的。如何看待「三十而立」呢?
  • 被「三十而立」害慘的年輕人,看看首富們的30歲,你就全都懂了
    老一輩人常常說「三十而立」,意思就是一個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就應該「立」起來。而這個「立」,指的是一個男人擁有獨立的經濟,能承擔一個家庭的責任以及抵抗外來的風險能力。如果一個男人過了30歲,還是一事無成,那麼後半輩子基本上算是「廢」了。不過,這都是老一輩人眼中所認為的。放到現代社會,30歲也許才是一個男人真真正正的開始。
  • 被「三十而立」害慘的年輕人,看一下首富們的30歲,你就全都懂了
    老一輩人常常說「三十而立」,意思就是一個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就應該「立」起來。而這個「立」,指的是一個男人擁有獨立的經濟,能承擔一個家庭的責任以及抵抗外來的風險能力。如果一個男人過了30歲,還是一事無成,那麼後半輩子基本上算是「廢」了。不過,這都是老一輩人眼中所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