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有一個橫跨金融和網際網路的重磅人事變動。 中國平安的前高管任匯川正式加入了騰訊,任高級顧問,負責網際網路保險業務。
任匯川是中國平安的老將,曾經擔任過中國平安的總經理,諸多媒體報導裡,這個人具備如下特徵:
1. 圈內口碑優異;
2. 在平安的地位僅次於靈魂人物馬明哲;
3. 傳聞還是馬明哲的接班人。
換句話說,這是一家金融帝國企業的二號首長,跳槽到了網際網路帝國企業,因此備受關注。
但可以看出來的是,這位金融精英跳得並不好,一個平安的二把手,只換到了騰訊的一個高級顧問和新興業務的負責人的職務。
這看起來非常不對等,也讓人不理解。
稍微對深圳有點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中國平安,騰訊,華為,三家企業,是深圳的三個商業符號。一個代表金融,一個代表網際網路,一個代表科技。
從公司營收和利潤來看,中國平安絲毫不亞於騰訊和華為。所以按道理,平安的二號首長,跳槽到騰訊,對標的職位應該是騰訊的二號首長,類似於總裁劉熾平這個職位。
但從目前來看,這個任匯川,卻是寄人籬下,連騰訊核心決策層總辦都沒有進,甚至也沒有拿到騰訊正在發展的金融科技這樣的強勢業務。
實際上,這看似一場簡單的跨界跳槽,卻映射出金融行業,向網際網路行業整體式微的趨勢,金融人士,在網際網路行業面前,已經毫無驕傲可言。
任匯川生於1969年,1992加入中國平安集團,是平安集團最年輕的本土高層管理人員之一,他1992年大學畢業後加入平安,從分公司的電腦技術基層崗位開始,經歷了10多個崗位晉升,在平安產險、平安信託和集團等多個崗位上擔任管理職務,先後出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副董事長。
有個關鍵信息是,2019年年報顯示,其一年的薪酬達:714.83萬元。
在許多金融圈人士的口中,任匯川在行業裡是一名高薪職業經理人。但一組數據呈現之後,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對高薪兩個字是有誤解的。
平安的二號人物任匯川和騰訊的二號人物劉熾平,這兩人其實是在兩個薪酬世界裡。
任匯川在平安的基本薪酬:714萬元
劉熾平在騰訊的基本薪酬:2900萬
劉熾平賣出股票獲利:2.8億元
任匯川現存平安股票價值:6300萬元
劉熾平現存騰訊股票價值:200億元
(數據均來自於兩家公司2019年財報,平安股票按市價76元人民幣,騰訊股票按市價430港元)
都是頂尖公司的二號人物,任匯川的薪資僅僅只有7000萬,劉熾平已經超過了200億,相差近300倍。
別再說金融大亨了,網際網路高管才是真正的打工皇帝,金融大佬充其量只算打工小弟。
很難說這是任匯川到騰訊只在相對邊緣化的業務線上的核心原因,但從這薪酬水平來看,任匯川確實離騰訊的二號首長差距甚遠,這是在短期內,無力且無法獲得的目標。
任匯川是行業的一個投射,中國平安的普通員工也跟騰訊員工們相差甚遠。
深度對比一下中國平安、騰訊、華為的員工薪酬。
平安員工總數:37萬,人均月薪:1.6萬
騰訊員工總數:5.4萬,人均月薪:8.1萬
華為員工總數:19.4萬人,人均月薪:7萬
(數據均來源於三家公司2019年的財報)
要知道,平安在金融行業裡面,已經算是賺錢能力和人均薪水頂尖的企業了,但意外的是,騰訊碼農們的工資,卻是平安金融人才的5倍之多。
平安的員工總數是騰訊的7倍左右,還是華為這樣的製造業企業的2倍左右,從中國平安的員工構成來看,保險類從業人員佔比超過50%,佔比是最高的,保險業務也在中國平安營收的最大頭。
印象中的金融企業是精英主導的產業,但對比起網際網路,它簡直就是流水線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賺得都是血汗錢。
平安是靠巨量的傳統代理人堆積起來的金融帝國,騰訊則是利用渠道特性,高效獲客並盈利的帝國,這是行業差異,獲客渠道差異,但本質上是:時代差異。
在兩個行業的對比中,會發現網際網路行業的人力回報,人均盈利,生態價值在金融行業面前,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這已經不是一個量級的比較了,更好的形容是,網際網路是對金融行業的:降維打擊。
時代在飛速變遷,我們印象中的那些富裕的金融巨鱷,在網際網路行業面前,已經走向了末路。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任匯川到達騰訊,負責保險業務,騰訊巨量的用戶數量,用戶時長,可能會給傳統的人力保險業更大的一次重擊。
因為一個趨勢是,短短六年的時間裡,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增幅最高,全年增長了39%至人民幣1014億元,與遊戲業務收入基本持平,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也逐步上升到28%。
平安不是沒有意識到危機所在,一年前,平安自身把LOGO都改了,並聲稱要all in金融科技,還孵化了大量的網際網路公司,甚至還提出了PATH的口號。
但努力可能只是緩解,在滾滾網際網路浪潮面前,金融大亨的潰敗,大概率是無法改變的,而且只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