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斷代史」

2020-12-2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這幾年,網際網路金融非常火熱,不少人會選擇在網際網路上進行投資理財,傳統行業也開始融入網際網路,銀行紛紛開啟了網上銀行;本文作者分析了這些年的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金融業是365行「old money」,網際網路行業又是近年來的「新貴」,兩者的碰撞帶來了很大的想像空間;而實際情況也是網際網路金融在風口吹了幾年。

從被追捧到被討伐,從野蠻生長到行業肅清,不過三五載,這潭渾水已經開始冷靜。

截取幾個片段,聊一下網際網路金融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起源:支付寶的誕生和第三方支付的興起

網際網路對金融的需求,源於電商對交易的需求。

2003年初,淘寶推出「擔保交易」的模式,來解決電商信用的問題,降低網上購物的交易風險。

「擔保交易」被命名為支付寶,2004年在淘寶網之外獨立運營。

騰訊的支付公司「財付通」在2005年成立。

2009年,中國網際網路支付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各類公司湧現,而挪用資金、非法套現、洗錢等亂象也開始湧現。

央行為規範行業秩序,2010年設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從此,包括網絡支付在內的非銀支付業務納入監管體系。

從2011年5月開始,央行一共批覆271家企業獲得支付牌照;而2015年3月以後,支付牌照已經停止了發放。

在網際網路場景中,支付的目的在於業務閉環的完善,除了數據安全的考量外,數據的挖掘與用戶生命周期的管理也離不開支付。

網際網路支付是網際網路金融的起點,也是網際網路金融的護城河。

在央行停止發放牌照以後,想要獲得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唯一的途徑只剩下了收購,而支付牌照的價格,也一度水漲船高。

2016年美團收購帶有銀行卡收單業務的支付牌照價格達到13.5億元;2017年滴滴收購網際網路支付業務的牌照價格為3億元,而牌照的最高價格是2016年海立美達30億元併購聯動優勢。

支付牌照成了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標配」,字節跳動、拼多多、快手等行業新貴們也在積極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尋求一張支付牌照。

代價很大,回報未知。

對比商業價值,支付牌照更多是戰略層面的部署——有交易的地方就需要支付,沒有哪家公司想把自己的用戶數據暴露在潛在的對手面前。

現在的支付領域,支付寶和騰訊兩分天下。

易觀2020年第1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綜合支付市場交易份額佔比統計中顯示:支付寶和騰訊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48.44%、33.59%。

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Q1&Q2《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發布報告》中:支付寶、財付通分別佔據了55.4%和38.8%的市場份額。

雖然不同研究機構的數據有出入,但兩強爭霸是目前第三方支付領域公認的局面。

雖然支付市場不是遍地黃金,也誕生了上市公司拉卡拉,而當時創造性地「發明」了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已經是估值2000億美元的「航母」了。

支付是網際網路和金融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僅僅一個支付,還不足以撐起「網際網路金融」的江湖。

二、風口:金融業務的「觸網」和P2P的「狂歡」

2013年被稱作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元年。

這一年,支付寶推出了「餘額寶」,1塊錢也能理財的產品給人們推開了財富的大門。

於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推出理財業務:

  • 新浪在7月發布「微銀行」,進入理財市場;
  • 百度理財10月上線後,半小時內產品售罄;
  • 淘寶在10月底拿到了證監會基金銷售的經營資質;
  • 京東12月推出「京保貝」快速融資業務;
  • 次年1月,騰訊理財通上線——巨頭全部參與到了網際網路金融市場。

網際網路擁抱金融的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觸網」:

  • 農業銀行4月上線「E商管家」電子商務平臺;
  • 9月民生銀行、北京銀行推出了直銷銀行;
  • 招商銀行在7月升級了微信平臺,推出新概念「微信銀行」,後來還在9月上線了P2P平臺。

此外,網際網路和金融的融合業態也開始誕生:

  • 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9月由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等企業發起設立;
  • 在後一年,2014年12月,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獲準開業。

在傳統的金融業務紛紛「上網」的同時,眾籌、P2P等新的業態也開始發展起來,2013年底活躍的P2P平臺有1000多家。

甚至一段時間以來,P2P和網際網路金融畫上了等號,在P2P不斷暴雷的過程中,「網際網路金融」這個詞也是被聞之色變。

P2P推高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浪,也成了一塊狗皮膏藥,以至於後來正規開展金融業務的網絡小貸公司等,無論是面向監管還是面向公眾,都需要不斷去解釋自己不是P2P。

國內的第一家P2P平臺是在2007年誕生的拍拍貸。

行業風光的時候,平臺背後不乏大佬的身影:小米投資了積木盒子,IDG資本投資了挖財、銅板街、網利寶等近50家P2P平臺,紅杉資本投資了融360、拍拍貸等平臺;此外,拍拍貸、宜人貸、和信貸等不少平臺也實現了上市融資。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些都只是虛假的繁榮,2015年開始,風光了沒多久的P2P平臺開始暴雷:

  • 2015年7月昆明泛亞的「日金寶」出現兌付危機,400多億的資金陷入龐氏騙局;
  • 同年12月,「e租寶」涉嫌非法集資被調查,平臺成交總量超過740億,未兌付的資金達380億;
  • 2018年4月旗下有善林寶、善林財富、億寶貸等多個P2P的善林金融暴雷,待還餘額30多億;
  • 2019年3月,團貸網主要負責人主動報案,借貸餘額145億;
  • 今年7月愛錢進的暴雷,代言的汪涵被推上風口浪尖;
  • 專注於汽車抵押的上市平臺微貸網也在7月暴雷,其在2019年底的借款餘額還有86億。

行業的誕生本來就是先天不足;一手資金,一手資產,幹著金融的行當,與風險為伍,卻沒有受到監管。

沒有風控,涉嫌自融,產品錯配和搞資金池,過高的收益,瘋狂的宣傳,募資打著理財的旗號,哪一點看起來都是坑。

還是有人前赴後繼去砸錢了,貪戀高額收益也好,被平臺忽悠了也罷;更有人明知P2P有問題,也還是想賭一把自己跑的夠快、會有後邊的人來接盤。

監管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2016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布,隨後銀監會針對P2P陸續下發了備案登記管理指引、資金存管業務指引、信息披露指引等文件;
  • 2018年8月《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下發,內含108條「問題清單」;
  • 2019年1月,《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發布,各地開始了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

目前,已經有湖南、山東、重慶、四川等9省市宣布2019年當地P2P平臺全部出清,內蒙古、陝西、江蘇等9省市也表明2020年要完成出清目標。

「起高樓」和「樓塌了」之間,不過短短五六年。

狂歡過後,留下滿地狼藉:頭疼的監管機構,跑路的平臺和高管,出借人追不回來的錢。

網際網路金融,也在被重新定義和指引,在監管視野外「裸奔」的時代結束,尋求合規成了唯一的路徑。

三、現狀:巨頭謀求「全牌照」  都愛「放貸款」

到現在,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耕耘的主力,留下了網際網路大佬們。

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已經變成了航母,其他各家的金融業務也在追求生長。

想做業務,需要牌照加持,再加上金融科技的名頭,版圖逐漸畫大。

  • 螞蟻擁有銀行、支付、基金、網際網路小貸、保險、證券牌照;
  • 騰訊的牌照類型和螞蟻相當;
  • 百度與這兩家相比,少了證券,多了一家入股的消金;
  • 京東也布局了支付、小貸、基金、保險,和招商銀行和做的招東銀行正在路上;
  • 小米還沒有基金和證券,不久前新成立了消金公司;
  • 字節跳動起步較晚,但也通過合作收購的方式拿下了支付牌照,小貸牌照也剛剛拿下了。

「全牌照」,是行業從業者共同的追求。

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都盯上了金融的蛋糕?賺錢是不變的真理。

很多網際網路業務都是燒錢做起來的,但是金融業務不需要,起步就盈利。

網際網路的變現模式,大致分為兩類:直接向用戶收費,向B端商戶收費。

主要通過賣廣告的方式,把用戶賣給廣告商(二次售賣)。比如:用戶購買視頻網站會員、為遊戲充值、使用教育服務、使用金融服務等,屬於第一種直接向用戶收費;對應的業態就是電商、長視頻網站、網路遊戲、線上教育、網際網路金融。

向商戶收費,包括兩種:以電商為主要模式的,向自己體系內的商戶收費;另一種就是向購買用戶注意力的更廣泛的商戶收費,比如:早期的門戶網站、現在的百度、字節跳動。

網際網路平臺做金融業務的整體邏輯,就是流量變現,為從已有的用戶身上賺到錢提供一種新的路徑,幾乎所有類型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可以做金融。

但賺錢「姿勢」不同的網際網路公司,與金融的契合點、做金融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

從電子商務衍生金融業務的邏輯,是在主營業務中天然對金融有需求,而金融在支持主營業務的同時,又提供了新的流量變現渠道。

首先是有交易場景,掌握用戶更多的金融屬性信息;其次是用戶的消費行為與消費金融業務綁定,提供信貸如商品的分期購買等,能給主營業務提供正向的支持。所以這類公司做金融,能夠獲得全公司的流量支持,並且幾乎是0成本,和主營業務之間是一種共贏的狀態。

主要在外部賣廣告的公司做金融,主要是被流量驅動;與其把平臺內金融相關的流量賣給廣告商,不如自己變了現。

從流量平臺獲取1個信貸用戶需要平均400元的成本,投放廣告的機構還是絡繹不絕,平臺也能算到,這個業務有多掙錢。

有了利益的驅動,又布局了一系列的牌照,金融可以幹起來了。

不過在支付、信貸、理財、保險等業務中,巨頭們最偏愛的,無疑是信貸。

支付是護城河和工具,不僅不好賺錢,而且螞蟻和騰訊巨頭的地位巋然不動,不好挑戰;理財,在《資管新規》之後,網際網路平臺只能代銷持牌機構的產品,盈利有限;而信貸,是最重要的賺錢「奶牛」。

螞蟻的借唄、微信的微粒貸、京東金條、度小滿的有錢花、小米貸款、美團借錢、字節跳動新上的備用金…這些產品,都是「大佬」們的「放貸款」業務。

大家都鍾愛這塊兒業務,和它強大的變現能力不無關係。

網際網路信貸業務,目前主要的模式是平臺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聯合貸或者助貸的方式開展,平臺提供客戶,同時依託自己的大數據能力做一道風控,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各自發揮優勢。

資金成本與用戶的貸款利息之間的差距,就是平臺和金融機構的利潤空間。

按照監管要求,用戶的綜合年化利率在24%以內,資金成本即使是8%,在加上一些運營成本,也還會有10%的盈利。

大佬都愛放貸款,自然是有道理的。

四、評價:金融的變革者,麻煩的製造機,還是普惠的利器

線上支付方便了日常生活,P2P捲走了好多人的錢,網際網路貸款把人們騙進了「套路貸」,網際網路金融,究竟功過各幾分?

可以確定,它是金融的變革者。

網際網路金融將「用戶至上」的理念傳到到了金融領域,線上貸款秒批,線上理財1塊錢起,利息還不低,銀行躺著都能賺錢的日子遭受了衝擊,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開始變革進取。

網際網路金融向一條鯰魚,放進了金融的的池子裡,攪動和行業的變局。

也可以確定,它是麻煩的製造機。

P2P的暴雷不僅讓用戶血本無歸,也讓監管措手不及。

可是這邊暴雷的葫蘆剛剛按下去,那邊「套路貸」、「校園貸」、「裸貸」、「高利貸」的瓢又浮了起來。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亂象,與最直接的人民的經濟利益相連,說起來也是讓人恨到牙癢。

至於,能不能成為普惠的利器,還需要一些時間的驗證。

網際網路拓展了人們溝通交流、獲取信息、獲得服務的便捷,同時,也拓展了金融服務的便捷。

普惠,一直是金融的「政治任務」,網際網路給金融提供了一條探索普惠的路。

網際網路的大數據為傳統的央行徵信提供了很好的補充,可以幫助金融業務提供方更多維度地識別用戶的信用水平和風險水平更多的人可以獲得金融服務;網際網路的渠道也降低了金融的服務成本和提高了效率,小額的貸款產品和小額的理財產品得以提供,智能投顧可以推動千人千面的財富管理服務的實現,更多的金融服務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的渠道獲得。

不過是否能完全真正的實現普惠金融,網際網路又在其中能發揮多大的用處,還有待論證。

金融的本質是風險管理,需要普惠的群體也與高風險相伴。

傳統金融不能覆蓋的高風險群體,由於有了網際網路的大數據風控和網際網路低成本的服務,獲得了貸款,但是利息較高;說它是普惠,它降低了金融的獲得門檻,但是利息很高仿佛又背離了普惠的初衷;如何平衡和定義,還有待探討。

在風險管理與金融服務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是網際網路賦能金融,被寄予的期待;且行且看看吧。

 

本文由 @小小晶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斷代史要有「通」的精神
    可是,人們還相應地普遍認為班固《漢書》為斷代史,故而若稱關於某個朝代例如清代歷史的著作為通史,恐怕未必人人都能認可。其實,斷代為史也是時代之需、形勢使然,並不意味著與通史絕緣。相反,斷代史也可以當成通史來寫,從而稱某斷代史例如清史為通史,只不過這種斷代史須具有「通」的精神,或者說要賦予斷代史著作以貫通、旁通、聯通與圓通的精神,才能變斷代史為通史。
  • 縱貫與橫截:通史與斷代史的功能及關係
    傳統史學以敘述歷史事實、保存歷史記憶為基本職能,為了滿足敘事角度的變化,形成了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典章制度體等不同的敘事方式;為了適應敘事時段的選擇,出現了通史和斷代史等不同的敘事體裁。所謂通史,是指其敘事的範圍不局限於某一個朝代,而是跨越多個王朝,按歷史演進線索敘述歷史的史書體裁,具有縱貫古今的特點;所謂斷代史,與通史相對,是指其敘事限定在某一朝代的史書體裁,具有橫截歷史的特點。
  •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形勢得到根本好轉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年報2020》: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形勢得到根本好轉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韓宋輝)12月15日,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在京召開
  •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年報2020》:網際網路金融規範發展態勢加速形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5日訊 (記者 姚進)12月15日,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舉行,並發布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年報2020》(以下簡稱年報)。據介紹,該年報是在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和各界專家的支持下,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組織從業機構編著完成。年報顯示,2019年我國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成效顯著,風險形勢得到根本好轉,行業規範發展態勢加速形成。
  • 什麼是網際網路金融審計
    什麼是網際網路金融審計?網際網路金融審計有什麼作用?網際網路金融審計的應用範圍。什麼是網際網路金融審計網際網路金融審計是對交易數據或流程進行實時監測,或在交易發生後的短時間內進行監測,其過程是一種自動化過程.而傳統金融審計則主要依靠對紙質財務報表數據價息和財務結果作為發起點進行審計
  • 網際網路金融進擊升級
    時代周報記者曾令俊當傳統金融遇到網際網路,金融業將會怎樣?2013年以來,網際網路金融迅猛崛起,以網際網路支付、P2P網絡借貸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彌補了傳統金融模式的業務空白。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逐步顯露出許多問題。
  • 專家論道「網際網路+金融」業態
    本報訊 (東南網記者 鄒玒 陳薪宇 文/圖) 10日上午,第二屆(2015)網際網路金融論壇暨本土網際網路金融創業精英交流會在廈門舉辦。眾多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專家、精英在此「華山論劍」,東南網全程視頻直播。此次論壇聚集了眾多優秀金融行業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優勢資本合伙人董事吳克忠、《經濟觀察報》研究院院長新望、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執行秘書長蔡凱龍、前海梧桐併購基金總經理史浩、前海夢創空間CEO丁千等嘉賓(上圖)。論壇現場,嘉賓們分別以「2015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機遇與挑戰」「當下經濟發展趨勢與網際網路金融投資導向」為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 我們如何科學的學習斷代史
    斷代史與通史有時間,內容詳略的不同,還有側重點的不同。因此在學習斷代史時應依循以下三個原則:1. 斷代史側重如何運用歷史史實,現象和規律,給予讀者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網際網路金融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網際網路蓬勃發展背景下,金融與網際網路融合進入網際網路金融時代。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被發明以後,信息化逐步滲透各個行業,在早期,金融行業通過ATM機以及POS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提升了效率。90年代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之後,信息之間的互聯互通極大的加強,金融與網際網路的融合進一步加深。
  • 網際網路金融新時代 萬盈金融增強金融服務普惠性!
    近些年,我國金融服務與網際網路快速融合,這對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短板、增強金融服務普惠性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有利於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以國藥集團宜賓製藥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網貸平臺--「萬盈金融」為代表的企業,更是憑藉在醫藥行業裡的整合能力及資源,開創了醫藥醫療大健康垂直領域金融服務新時代。
  • 「網際網路+普惠金融」的河北樣本
    依託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加速轉型,河北農信社聯合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通過農銀通卡、農信e購、農信村村通等業務產品,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網際網路+普惠金融」發展之路。  實現京津冀金融服務同城化  7月6日,記者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三河農信聯社營業廳看到,大堂經理正在向前來辦業務的客戶秦玲推薦「農銀通卡」。
  • 網際網路金融迎最強監管!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近期不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下架了多款銀行存款類產品,比如百度度小滿、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滴滴金融、陸金所等,同時其他平臺也有此趨勢。這是因為網際網路金融或正面臨著最強監管。圖片來源網絡近期高層出臺了不少有關網際網路金融的講話,12月15日,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發表主題為《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
  • ...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診療|網際網路金融|銀保監會|網際網路醫院
    那麼網際網路金融發生了重大變化,那麼網際網路醫療會如何發展?8月20日,銀川市衛健委印發了《銀川市網際網路診療服務規範(試行)》,在全國率先對網際網路醫院和醫師行為規範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並對網際網路診療的病案規範、用藥規範、投訴管理、數據安全管理等做了更為精細、嚴謹的規定,明確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的底線和紅線,加強和細化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的全流程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性。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 從天涯社區進軍網際網路金融看社交金融發展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沉寂許久的天涯打算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並向網際網路金融轉型。此前在3月份,天涯社區董事長邢明就曾表示過將上線"天下財富網"以進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網際網路金融正成為時代的新寵兒,社交平臺當然也不甘落後想分一杯羹,與金融結合為社交平臺提供了良好的變現渠道。數據顯示,目前天涯社區註冊人數已超過1億人,但增速呈減緩趨勢。
  • 專訪賁聖林委員: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目標是普惠
    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賁聖林的研究方向是網際網路金融,今年他帶著對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方向的思考赴會。  當今社會,行動支付、網貸平臺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面對網際網路金融這個時下最為大眾關注的概念,賁聖林委員保持著理性。「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水平全球領先,但應更加腳踏實地,不忘初心,向包容開放的普惠金融方向發展。」
  • 深圳金融大亨慘敗於網際網路-虎嗅網
    6月8日,有一個橫跨金融和網際網路的重磅人事變動。 中國平安的前高管任匯川正式加入了騰訊,任高級顧問,負責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實際上,這看似一場簡單的跨界跳槽,卻映射出金融行業,向網際網路行業整體式微的趨勢,金融人士,在網際網路行業面前,已經毫無驕傲可言。
  • 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和教育結合
    億歐網了解到十家垂直於金融教育的平臺並進行了盤點。  職業教育一直是一個千億級以上的巨大市場,其細分領域包括IT、金融、法律、醫學、藝術類等等,目前在線職業教育市場上,從事IT培訓的公司一枝獨秀。其次財經類包括整個網際網路金融的職業教育公司市場空間很大,但目前市場上專注於金融類的教育企業不多,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可以選擇從此切入,將會有很好的前景。
  • 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披露規範初稿出爐
    網易科技訊  3月10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
  • 北京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大學有哪些?
    北京地區開設網際網路金融專業的學校並不多,而且只有專科學歷學校。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北京有網際網路金融專業的學校情況。北京開設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學校: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北京科技職業學院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具有獨立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文憑資格的全日制綜合性民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 日本網際網路金融案例:樂天銀行
    看看日本排名第一的電商樂天的營收結構,金融證券佔了三分之一,而賣商品的收入不到50%。」網際網路上總有些關於日本第一大電商樂天搞金融的傳聞。那麼樂天的金融業務具體是什麼樣子的呢?揭開樂天金融的神秘面紗。  日本樂天和阿里一樣,都是做電子商務起家,並且在本土獲得了巨大成功的網際網路集團。樂天財報中將其業務劃分為網際網路服務、網際網路金融、其他三大部分,阿里巴巴集團近期的調整與之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