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4月23日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並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強國建設向廣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回信在航天界引發熱烈迴響,廣大航天工作者表示,將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接過他們手中的旗幟,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走得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意志不能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中國正式成為「太空俱樂部」的一員。作為「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飛船總設計師的戚發軔院士,看到回信後非常激動。他表示,將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踐行「兩彈一星」精神,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看到總書記回信,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原局長欒恩傑院士回想起50年來我國航天事業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深為老一代航天人發憤圖強、埋頭苦幹創造的非凡成就感到驕傲,為祖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感到自豪。「展望未來,我對中國航天充滿信心。」他說,新時代的航天人一定會傳承好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在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上接續奮鬥,勇攀高峰。
「50年前,老一輩航天人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艱苦創業、突破封鎖、勇於登攀,確保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新時代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更要求我們胸懷夢想、勇攀高峰、自主創新、奮勇拼搏。」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表示。
作為「東方紅一號」任務的參與者,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的宋慶元介紹,七〇六所新一代航天工作者正按照總書記要求,鬥志昂揚,勇於擔當,奮戰在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的民族工程中,朝著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宏偉目標砥礪奮進。「長徵一號」第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主任設計師陳克明說,黨和人民不會忘記每一個為航天事業奉獻的人,總書記的回信必將激發新時代航天工作者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智慧與力量。
「在參與探月工程任務的過程中,我們從接觸到的老一代航天人身上學到了許多優秀的品質。」參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研製任務的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3所高級工程師黃程友說,他們一定銘記總書記的叮囑和要求,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而不懈奮鬥。
手握接力棒,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葛小春表示,總書記的回信飽含著對老一代航天人的高度嘉許,飽含著對新一代航天人的殷切希望,飽含著對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託期待,這是極大的勉勵、鼓舞和鞭策。希望新時代航天人以他們為榜樣,勇攀科技高峰。
「總書記的回信,是對老一代航天工作者的肯定,更是對新一代航天工作者的期許。」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說,今年,火星探測任務和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先後實施,這將是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又一次跨越式突破。他們將接過老一代航天人的旗幟,以「嚴而又嚴、慎而又慎、細而又細」的標準,直面挑戰,攻堅克難,大力突破核心技術,爭取早日完成「探月」和「探火」任務。
中國航天科工快舟火箭總體設計師黃雷說,總書記的回信讓他們更加堅定了打造快舟金牌火箭、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力量的理想信念。藍箭航天火箭研發部總經理戴政說,作為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更應該牢牢把握歷史機遇,勇於探索,迎接挑戰,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貢獻。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蕭磊說,老一代航天人的非凡成就激勵著新時代航天人前進,堅定了他們投身建設天基物聯網這一「新基建」通信基礎設施的信心。
「我們年輕一代航天人手中握著沉甸甸的接力棒,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調研員祁海明表示,他們將傳承弘揚航天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為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陳海波 張蕾 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