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普遍的一個習俗,家長的長輩去世,需要小輩來「摔盆」

2020-12-14 平安貴州

前言:小輩為家中去世的長輩「摔盆」,是農村很普遍的一個習俗,在農村各地基本上都有保留。雖然形式存在差別,但在葬禮中都有這一重要環節。

一般的「孝盆」通常是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不同地方摔的瓦盆也不一樣,有些地方用花盆,有些地方是砂鍋,還有些地方是瓦片。

將孝盆弄碎的方式也不同,最常見的是摔碎,有些地方是用哭喪棒打碎,還有的用腳踩碎。而且摔的孝盆還要鑽眼兒,鑽眼的個數也不盡相同。

一、不同地方的不同習俗

我們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生活的人,在漫長的生活積累中,形成各有特點的習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百裡不同俗」,摔孝盆這個習俗也是同樣的。

在陝西的一些地方,孝盆俗稱紙盆。出於在靈前燒紙安全的考慮,屋內靈堂前只留孝子一張一張地化紙,這樣可以避免引燃靈堂前紙紮多。

起靈後,由長子或長孫端出大門,摔在門外的路上,這個習俗的意思將盆內化灰燼撒落,一面讓逝者帶上剛剛化的錢上路,一面給陰差小鬼供奉。

當然還有些地方摔盆有不一樣的用意,古時認為人死後入地府受審判,生前浪費了多少糧食,在地府都要吃下去,這個盆是給老人盛飯用的。

這時的用的孝盆就不是之前化紙用的了,而是一個乾淨的砂鍋,為的就是老人到下邊後吃飯喝水用,為了不讓老人在過這一關時撐到,就在盆上鑽眼。

鑽眼是為了讓飯從下面漏走,這樣可以說吃一點;除了吃浪費的飯,還有地方說法是喝浪費的水;還有的地方是說喝孟婆湯時可以少喝一點,好記得家人。

二、還有山東的一些地方,是踩碗。

在起靈前,將一個大白碗或逝者生前用的碗倒扣在門口,踩碎後起靈;還有的地方不是踩碗,而是將碗踢開。這一過程都是由辦喪事的人幫忙執行。

起靈後,逝者和陽間徹底斷了聯繫,去往陰間。摔盆就是要逝者不要留戀陽間,早登極樂,摔了盆也就和陽間的後人徹底分開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盆是逝者要帶去陰間吃飯的鍋,可盆是陽間的東西,只有摔碎了才能被逝者帶去陰間。

還有一種說法是:摔了孝盆,把葬禮的悲傷摔了出去,後人取一個歲歲平安的安慰。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盆不摔,逝去的人捨不得陽間的後代子孫,會回來糾纏......

曾經阿贇聽村裡執事的老人講過這個事情,摔孝盆的講究可多了,逝者男用左手摔,逝者女用右手摔,一次必須摔的稀碎,摔不破就讓送靈的隊伍踩碎......

文化結語

我們國家文化豐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或者偏遠地區,傳統習俗還都很好的傳承和保留著,同樣的習俗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不過發展到現代社會,其中一些習俗背後的寓意顯然失去了合理性,現在習俗的傳承,更多的是過程的傳承,而不是含義的傳承。

我們在接觸這類文化的時候也要注意,體會過程即可,不用耗費精力去理解其背後含義了,因為這些向封建迷信思想中賦予習俗的含義,是沒有意義的。

來源:平安貴州

相關焦點

  • 農村笑絕戶可憐,去世連摔盆的人都沒有,這種習俗和觀念早該摒棄
    但按照農村的規矩,老人去世後是有「摔盆子」習俗的,而這個習俗是專屬於兒子的。這個習俗是怎樣的呢?咋們接著看!農村摔盆子習俗摔盆的蘊意是歲歲(碎碎)平安,一般都是用瓦盆,摔的越碎越好。摔的盆也叫「吉祥盆」或「陰陽盆」、「老盆」等名字,因為材質是瓦質的,所以有的地方也直接叫「瓦盆」。這個儀式一般是農村老人去世,起棺,也就是要抬棺去埋葬時摔盆子。這個儀式可不是誰都能完成,農村規定的是必須由家裡面的長子來摔。
  • 民間葬禮風俗裡,為何要「摔盆」,究竟有什麼寓意?
    文·段宏剛「摔盆」是民間葬禮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風俗,通常在出殯前舉行,包含很多寓意。目前,在北方大部分農村還能看到摔盆的習俗。盆子旁邊事先會放好一塊石頭,當執事人喊道「孝子準備起轎」時,所有孝子即刻起身,摔盆者高舉盆子用力摔向石頭,隨著「砰」的一聲,盆子四分五裂。摔完盆子,執事人再大喊一聲「起轎」時,所有孝子面對著棺材倒退著走,給抬棺人讓開地方,以便他們抬起棺材,送逝者去墳墓。摔盆有嚴格的規定,一般由長子承擔,若無長子,則由長孫來摔,若無長子、長孫,則由次子來摔,這樣以此類推。
  • 新鄉縣農村出殯的時候為什麼要摔盆?
    出殯前的各項準備妥當後,即可起槓,伴隨起槓,還有兩項禮儀: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裡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 一項禮儀是"摔瓦",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係非 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係變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係。
  • 傳統喪葬習俗中,為何要讓後代摔瓦盆?這背後有何講究?
    圓墳、燒七、燒百天、燒周年等喪葬習俗,在很多農村地區依然特別流行。在眾多喪葬禮儀或流程中,依然有讓死者後代摔瓦盆的習俗,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關注的焦點。其中有什麼門道呢?或者說這種習俗蘊含了哪些含義呢?實際上如果深入了解這種喪葬習俗之後,可以發現原來這並不是封建習俗,而是另有一種深意,讓老祖宗告訴你。
  • 古人下葬的時候,為何有「摔瓦盆」的習俗?背後道理不簡單
    圓墳、燒七、燒百天、燒周年等喪葬習俗,在很多農村地區依然特別流行。在眾多喪葬禮儀或流程中,依然有讓死者後代摔瓦盆的習俗,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關注的焦點。其中有什麼門道呢?或者說這種習俗蘊含了哪些含義呢?實際上如果深入了解這種喪葬習俗之後,可以發現原來這並不是封建習俗,而是另有一種深意,讓老祖宗告訴你。
  • 農村出喪時為何要長子摔瓦盆?摔瓦盆什麼意思,為什麼越碎越好
    雖然這方面的禮儀表現比較消極,但畢竟也是中國文化數千年來的另外一種不一樣的沉澱。禮義忠孝,從古至今,人們都特別重視忠和孝二字。為了反映這兩個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講究禮儀。在很早的時候,家裡有人去世進行出喪的時候就有一個特別通用的習俗,就是由老人的子女來摔瓦盆。在一開始的時候摔的並不是瓦盆,而只是簡簡單單的盆,摔的這個盆就是陵前用來祭拜燒紙用的花盆。
  • 古代人送喪,為什麼要讓子女摔瓦盆,並不是封建習俗而另有寓意
    古代人最直接的評價指標便是禮儀,古時候人死後,出葬時有一個習俗也許大家都很感興趣,這一習俗便是摔瓦盆。摔瓦盆這一習俗必須由子女來摔,那麼摔盆這一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帥瓦盆有什麼講究呢?古代出葬注重「摔盆」,便是將靈前祭拜燒紙用的花盆摔壞,或是用木棍砸碎,自然燒紙用的花盆也有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它的直徑應該是四寸多,深寸許,底端正中央有一個圓洞,別名吉祥如意盆、陽陰盆和喪面盆這些。
  • 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樣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農村老人去世有好多習俗,在甘肅定西通渭縣這種習俗是最隆重的,我見過好多地方的喪事,都沒有通渭的人情重。在通渭,老人去世後,就停在上房中,有棺材的人斷氣了就立馬裝進去,這種提前準備好的棺材通渭人口「活壽」。
  • 農村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不能滴落到老人壽衣上,有啥講究?
    在農村進行的喪禮,有人說,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是不能滴落到老人身上的。這人已逝,這個說法有啥講究嗎?在農村有人說,不讓落淚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是因為那樣他會復活,然後殺死親人鄰裡。還有說,逝者沒有記憶,如果淚水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他就會循著氣味找到親人,並且糾纏不走。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但因為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像湖南、河北、廣東、江西等地則有「新墳不過社」的習俗。就是說,去世前三年,包括第三年,掃墓祭祀時都要選在春社之前。原因是說,在民間一般祭祖都在三月清明,或者七月半中元節,尤其是清明掃墓掛青是非常普遍的。但對於去世不滿三年的新墳,那下面會覺得他們舉目無親,親人給的祭祀品都會被搶走。
  • 泰國潑水節各種不同的活動和習俗
    放生(放魚、放鳥),一般是在宋幹節舉行放生活動,因在宋幹節前是氣候乾旱,土地幹沽,河溝內的魚兒也因缺水聚集在一起,沒多久河溝裡的水因氣候炎熱而乾旱導致死亡,這時候村民結群前往河溝抓魚,要是小魚的話,大都飼養在家內魚池裡,藉此行善積德,飼養至宋幹節時將飼養的河魚放生,逐漸成為泰國人民宋幹節的習俗,不僅可以放生魚兒,也可放生飛鳥。
  • 農村老人去世,後輩要在百天內結婚,否則等三年,有什麼道理?
    孝道是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這點不僅僅是在養老上體現,作為一個很有儀式感的民族,人們在家中長輩去世的時候都要按照慣例披麻戴孝,等親人下葬以後還要「守孝」,以表自己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古人的守孝時間比較長,一般長達三年之久。
  • 在農村過年,有哪些傳統和習俗?
    農村過年有哪些傳統和習俗呢?每個地方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不一樣,,但總體而言都是大同小異,我的家鄉在南方江西,我就來聊聊,我那邊過年是怎樣一個習俗。以前在年前的半個月到20來天的時間是人們最忙的時間,忙什麼呢?
  • 中國人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值得收藏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春節絕對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那麼中國傳統春節習俗都有哪些講究呢?按照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各家各戶都進入過年的準備期。現在許多孩子對年俗並不了解,認為過年就是吃吃喝喝。春節期間,家長別忘了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年俗課哦。
  • 柞水農村習俗:男女婚嫁6個必經步驟,第6步很講究
    為了能討過好彩頭,人們往往會採取舉行儀式的方法來慶賀,因全國各地地方文化習俗存在差異,各地也以不同的方式舉行。「男婚女嫁」作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在操辦過程中,顯得格外重視,絕不允許出現一點紕漏。
  • 【春節習俗】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西海固地區回漢人民群眾有表演社火習俗,表演隊將太平鼓、威風鑼鼓、安塞腰鼓敲得如響雷,滾過六盤山上空,當地老百姓夾道歡迎奔走相告,耍社火啦!一派喜慶的節日氣氛。需要說明的是回族人民習慣於歡度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傳統節日和阿舒拉節、法圖麥節、登霄節等節日,不過回曆年,也不過陰曆年。
  • 農村娶個媳婦需要花多少錢,你知道嗎
    我老家在河南安徽交界的偏遠農村,隨著男女比例失衡,現在農村找個媳婦也是越來越難了。在大城市或許你還感覺不到女孩的減少,可回到老家村裡就會發現村裡找不到對象的男孩真多。一個適齡女孩每天最多可以相親十幾個,而男孩幾天都未必能見一個。即便相親成功,也才是娶媳婦的第一步。而要在我們這農村娶個媳婦,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
  • 春節十大習俗!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是多種多樣。  ①春聯和年畫  春聯出現在唐代。
  • 去世要套絆腳繩,小孩學走路則要割斷絆腳繩,農村這個習俗啥意思
    #農村有很多有趣的習俗,有的一看就明白為什麼,簡單易懂。按照農村的說法就是,割絆腳繩是一個儀式,象徵小孩子可以走路,割開絆住腳的繩子後,就能走得更快更穩,做事情乾淨利落,不容易摔跤。也象徵人生順堂一些,少點波折與挫折。那麼說到這,不僅要問,為啥要「割絆腳繩」?才會走路的孩子,啥時候被拴上絆腳繩的?
  • 見男朋友家長要準備什麼?
    了解好男朋友家裡有什麼家庭禮儀需要遵守。例如吃飯的時候有什麼特別的餐桌禮儀。有些習俗很瑣碎也很重要,細節決定一切。3. 見面當天的外形也是很重要的。妝容選擇淡妝就可以了,衣服搭配上選擇適合自己氣質的服裝,但一定要得體。配色上可以選擇偏暖的色調,簡簡單單就最好。切忌暴露和過於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