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2021-02-23 誰最中國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素胚勾勒青花

用一色的青暈染

躍然於瓷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娓娓敘述元明清的青花史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猶如美人嫣然一笑種下的漣漪

猶如雨過天晴後渲染的煙雨

青花瓷,始於唐代。屬釉下彩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元代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標誌著其製作工藝發展日臻成熟,業界人士將之簡稱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淨的「人間瑰寶」。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頂峰(更精細)。

青花瓷用含有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明清時期,在青花的基礎上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底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無論從用料、紋飾、燒製時間還是製作工藝上都極為考究。通過揉泥、做坯、印坯、利坯、蕩裡釉、畫坯、施外釉、挖底足、寫底款、施底釉、裝釉足、滿窯、燒窯、開窯等十幾道工序。不起眼的土和石製成的泥坯,泥坯又經過一道道工序脫胎換骨。每一件瓷器都出自一個手藝人經年累月的技藝,都經歷一筆一畫的精心繪製,即使是相似的內容,每一隻卻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命。


青花瓷還有一系列「隱喻」之意,古時的讀書人希望「青出於來勝於藍」,走上仕途後「青雲直上」,渴望做一個人民愛戴、「青史留名」的「青天」。以「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花之韻在器、在筆、在墨色,猶如宣紙作畫,墨分五彩,不同的是用瓷做紙,經年累月把美好想像落於瓷上,素淨中蘊含奢雅。百年之後,仍寶光依舊,素雅依舊。

清代龔軾在他的《陶哥》中這樣稱讚青花:「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


元青花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比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要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遊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機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絡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雲朵、蕉葉等。蓮辦紋形狀似「大括號」,連辦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海水紋位粗線和細線描繪相結合。

明清青花

明清青花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青花瓷器發展到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器發展到巔峰;清乾隆以後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落,雖然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官窯製作嚴謹、精緻;民窯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取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說明|

『誰最中國』致力於中式生活美學傳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文字為『誰最中國』編輯,本文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不做學術爭論。


更多中式生活,就在『誰最中國』


點擊以往文章回看,篇篇都是經典

相關焦點

  • 欣賞中國名窯瓷器,造型敦實大氣,線條起伏婉轉,古意悠然
    官瓷、貫耳瓶,此件瓶形制飽滿呈方口、粗頸、扁稜腹、高圈足,頸兩側有筒形耳,足外撇,造型敦實大氣,線條起伏婉轉,器身通體開大片紋,造型敦實大氣,線條起伏婉轉,古意悠然,通體敷黃釉,色澤蒼雅靜穆,光澤厚潤柔和定窯鏤空『福祿』瓶,此藏品瓶形為小口、
  • 王昌齡的《古意》賞析
    《古意》就是一首閨怨詩。古意[唐] 王昌齡桃花四面發,桃葉一枝開。欲暮黃鸝囀,傷心玉鏡臺。清箏向明月,半夜春風來。「桃花四面發,桃葉一枝開。」漸近黃昏,閨中人對著鏡臺梳妝,卻是傷心不已,一隻黃鸝鳴囀著,那聲音聽上去悽清哀愁。詩人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將閨中哀愁引入更深處。「清箏向明月,半夜春風來。」明月照空,閨中人彈奏著古箏,將思念寄託明月,那悽清的箏聲似乎訴說著彈奏人心中不盡的孤寂傷感哀愁。夜深沉,縷縷春風吹著她,撩撥著她的情韻。
  • 古雅彩:繼 「青花、粉彩、色釉、青花玲瓏」之後景瓷第五朵金花
    瓷器發展至今,已經衍生眾多品類,瓷上釉彩裝飾也多不勝數,在今天,眾多陶瓷藝術大師與工藝工作者,聚集景德,推動其快速而多元化發展,古今藝術融合創新,呈現一種百花齊放的景象而這其中不得不說的一大創舉就是:古雅彩被陶瓷專家譽為繼「青花、粉彩、色釉、青花玲瓏
  • 吳忠信民窯青花瓷片大觀-人物篇 Xinzhong Wu Ceramics Shards Collection – Figures
    世人從眾,每樂道於官窯青花之高貴、精緻、稀有、市價之巨,而忽略了瓷本生於泥土的屬性。泥土腳下便是,但離了泥土,哪裡有青山,哪裡有高峰。        瓷器作為日用之器,首先是實用器。實用、好用之餘,延展出美。又因人以觀先入,故有美觀實用大方之說。美觀不實用,乃"花瓶"死物。實用不美觀,是乏味之生活。
  • 盧照鄰《長安古意》
    盧照鄰曾因《長安古意》中的一句「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得罪武三思獲罪入獄。出獄後不久染風疾,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終因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病痛的折磨,盧照鄰最後自投穎水而死。盧照鄰博學能文,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較大貢獻。楊炯譽之為「人間才傑。他的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豔,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
  • 書畫創作的「古意」與「新意」
    元趙孟頫摒棄南宋末年峭拔、纖薄的畫法,而取法北宋之前諸大家,主張「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所望穎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歐褚之舊規,尋魏、齊之墜業,庶幾漢、魏古法不為俗書所掩……」(清阮元《南北書派論》)。清王原祁《雨窗漫筆》云:「學不師古人,如夜行無火。」明潘之淙《書法離鉤》云:「章草須有古意乃佳,下筆要重。」
  • 冬日和那一抹陽光
    這時候,在屋裡有那一抹暖意融融的陽光,雖然陽光並不是那麼炙熱難耐,卻是這樣的溫和可心,甚至有一些謙虛的姿態,沒有一點張楊的味道,讓人感到一種溫暖與幸福的感覺。看著那一抹陽光,心中仿佛升起一種燦爛生活的精彩瞬間,甚至有一種幸福的感覺,也是這樣的一抹陽光,讓看到了光明的美好、溫暖陽光的和藹,甚至感受到冬日陽光的燦爛笑容;有人會說,冬日的陽光有些單薄,有一種軟綿綿的感覺,其實這是只是感覺到了冬日陽光的熱度,而冬日陽光的溫和,卻是冬日陽光的魅力所在,或許冬日的陽光曬在人們的身上,會是一種柔和的幸福感覺。
  • 回憶那一抹桃紅
    念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想到那深山中的桃花應也是蓄勢待發,含苞待放。看到如此生機盎然景色,心也覺得空靈許多。又是一個黃昏,卻不再有那些雨絲,不必頂著毛毛細雨在雨中快步穿梭,迎面的微風在夏日帶來縷縷寬慰,便也覺得萬物可愛。
  • 青花入瓷,永不凋零
    ── 龔軾《景德鎮陶歌》青花瓷,在天然白泥上勾勒出青花,罩以一層薄透明亮的釉,如冰雪覆青花。再入1300度的窯火中涅槃重生,出窯後,其瓷瑩潤細膩,其花青翠欲滴,是一枝盛開在時光裡永不凋零的青花。上部為碗形,下部竹節式杯把,是為方便騎在馬上喝酒而制,因而也叫「馬上杯」,不禁令人想起「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豪放大氣。
  • 融古意於彩妝,興實用於古意
    草木之心歷經十年沉澱,從一歸零,這般勇氣雖令人嘆服,但新產品上架的時間不長,也容易讓人產生疑問:草木之心好用嗎?面對這般質疑,草木之心用產品實力向人們證明了其產品不僅好用,而且始終如一地堅持著「匠造之執念,草木之本心」,做到了將追求意蘊美的細節設計與實際用途相結合,即融古意於彩妝,興實用於古意。
  • 和田玉「青花出羊脂」真相到底是什麼?
    「青花出羊脂」,就是這其中的一則。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就是講帶有石墨而產生的青花和田玉裡會經常伴生有羊脂級的白玉。而在愛好者的觀念中,青花那是新疆所特有的和田玉品種。羊脂玉,那就是特別特別白的玉石,再跑到市場上轉轉,這一論點也很容易被驗證,店家的櫃檯中就有大量的青花原石或成品雕件,其黑色濃重似墨染,其白色更是明亮刺眼,這必然就是傳說中的「青花出羊脂」啦!到我們這必須得好好琢磨一下,把這五個字掰明白。
  • 明成化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成化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成化官窯青花料有濃淡之分,濃者多勾勒紋飾線條,淡者則平塗上色,使圖案開始出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夔龍也稱草龍,是成化時出現的一種抽象變形圖案化的龍紋。成化官窯青花底部有帶釉與砂底兩種,帶釉者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這種類似火石紅的「米糊底」用手摸時,沒有粗糙之感,仍感細潤,這是成化官窯青花特有的風格。
  • 中國青花瓷器的發展
    研究中國陶瓷史,不能不重視青花瓷,要研究青花瓷,就一定要弄清它的製作工藝和使用的基本原材料。青花瓷的釉料,主要是氧化鈷,但還含有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鈣等多種物質,這些物質的含量多少,直接影響青花瓷的色澤效果。
  • 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鬥彩瓷器和青花礬紅、青花釉裡紅瓷器,這種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一直被歷朝歷代喜歡,從明代一直延續到清代晚期光緒時期都有燒造。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1.青花加彩裝飾青花加彩瓷器全部圖案主要是由青花繪製而成,然後將青花瓷器燒造好,再繪製其它色彩,或點或描邊於紋飾上,二次低溫燒造而成,如青花加紅綠彩。
  • 那一抹微笑,一次不經意的擦肩
    那一抹微笑一次不經意的擦肩那一抹淺淺的微笑就鎖住了我的雙眼一次敞開心扉的初見>那一抹淺淺的微笑便撥動了我的心弦這是一個怎樣的偶然我寧願相信這是緣我想帶著你的那抹微笑走進雨細霧濃的青石小巷為何愛不能如初 難道美麗的相逢是個錯誤漂流他鄉 躲在無人的角落 忍辱孤獨冬寒夏暑山水未該依如故恨那往事不可以重複 眼含熱淚送出心中的祝福沒我的日子裡 希望你 不會像我一樣會有思念的苦
  • 1988 點亮我信仰的那一抹橙色
    那是一個開啟中國人心智的時代,那也是一個足球發展過程中最偉大的時代。中國人第一次可以通過直播看到不一樣的足球世界,中國人也是第一次被電視裡的足球盛典所感動。 在我的印象中,那屆歐洲杯只有幾場比賽採取的是直播,直播解說宋世雄老師應該也是在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廳對著前方信號進行的解說。但是現場的畫面是真實的,現場的那一抹悅動橙色也是真實的。
  • 初冬上新丨讓古意羊肉爐溫暖你的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更迭,總是令人著迷「立冬」已過,黑夜漸長天冷的時候總想有一味溫暖從身到心,從裡到外古意大師傅們特別準備暖「新」菜品用食材碰撞出別致的味覺讓舌尖替你翻山越嶺暢享冬季好「食」光正值吃羊肉的好時節,一年只出現3個月
  • 晚秋,那最後一抹深情……
    點擊播放,詩詞君與你一起晨讀晚秋,那最後一抹深情……來自詩詞天地00:0007:36作者丨樹兒 朗讀丨寒梅還未做好準備只是昨夜,月光不小心輕觸了一個名字,心倏的一疼,指尖拉出的絲線若煙花般散落成塵。記憶的韻腳還層疊著最初的情感,只是瀟瀟塵埃,故人已隔千裡,唯水墨裡還迴旋著最後一韻,洗滌著繁華過後的蒼涼。人生若只如初見,其實,當嘆出這句話時,我們心中卻比誰都明了,是再也回不去了。
  • 硯山:暖陽下那一抹粉色靚極了!
    硯山:暖陽下那一抹粉色靚極了! 說到櫻花大家並不陌生,粉嫩的花朵,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吸引著大家的目光,這幾天,在硯山縣城區多條路段一抹抹粉色的冬櫻花已悄然綻放
  • 染付 日本的青花
    初期伊萬裡青花(1646-1640年)仿製李朝青花風格1624年後,中國青花瓷輸入日本,伊萬裡青花中出現了完全仿製明代青花瓷的作品,因為青花料和瓷土品質極其優質燒造出的青花瓷遠遠超過中國青花。受明代天啟青花和「祥瑞」器的影響,伊萬裡青花瓷紋樣出現了簡潔、疏朗或通體裝飾兩種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