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是什麼?是一場商戰賺得盆盈缽滿,還是一次豪賭終得滿載而歸?那「輸」又是什麼?是一段愛情傷得體無完膚,還是一次災禍誤了前途?
每個人對輸贏的定義都不一樣。有的人覺得,在一次競爭當中超過了別人就是贏;有的人覺得,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就是贏;也有的人會覺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就是贏。
同理而言,有的人覺得,在一個比賽當中得了第二名是輸;有的人覺得,自己的目標沒有達到就是輸;也有人會覺得努力白費了就是輸。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但「取乎其中,適得其上」的道理卻不是人人都懂的。年少輕狂,或許人人都曾有過一個遠大的理想或抱負,但時過境遷,又有多少人能夠實現當初的理想或抱負呢?
其實,我們把目標適當的降低,或許才能更好的體現自我價值,達到自我滿足。可是,那些遠大的目標有時卻又像帶著某種神秘色彩似的,那般引人嚮往。
確立目標本沒有錯,錯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太注重結果,太在意輸贏。「贏」了固然是叫人欣喜不已,但「輸」在人生的歷程上卻是更為多見的。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但凡有個比較,就沒有人想做輸的那一個。其實,有競爭力是好事,畢竟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中,不積極主動爭取的人往往是沒有出路的。
但是,一個人贏得了一時,卻贏不了一輩子。同樣,若是一個人暫時輸了一局,這也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反敗為勝的機率。
沒有賭家不曾輸錢,也沒有商人永得利益,終歸在這個世界上,沒人能身經百戰,而百戰百勝。
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卻也曾兵敗司馬懿;曹操,孟冬十月,亂世梟雄,卻也輸給了草船借箭;劉徹,攘夷拓土,打通絲綢之路,影響深遠,但在政治後期卻窮兵黷武,失了民心。人生就如同一盤棋局,儘管開局佔盡優勢,或許得的是滿盤皆輸的下場。
在這場有輸有贏的較量中 ,常人大多期待結果,而不甚在意這個過程中的所得。但是,我們得知道,人生在世,沒有永遠的贏家。
「勝敗乃兵家常事」亦是此理,因為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失敗。如果我們不能淡然處之,反而深陷於失敗的漩渦中的話,那我們將止步不前,永不得成功;但是,如果我們能從這些「失敗」中總結經驗,豐富自身,那麼即使失敗了一次二次,我們也有贏的機會。
承認失敗不難,難得是局中人是否還有再戰一次的信心。中年孟郊,科舉多年,終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快事。他也曾失敗過,而且不止一次,但最終他成功了。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孟郊數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讀,不問出處。他敗了,志氣卻還在,故而他成功了。所以,人生在世,不怕失敗的人就不會是永遠的輸家。
再者,「贏」,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兒,當你不具備他所喜歡的條件時,他就會跑開,到別人那兒去。
通俗來講,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守恆的。有消失就會有出現,有愛就會有恨,有贏就會有輸。所有事物都處於某種動態的平衡當中,無一例外。
所以,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如何在一個良好的價值觀之上建立好的輸贏觀,而不是任由其發展。
何況,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更別說輸贏了。既如此,面對這般境地,我們若輸,就要輸的光彩;我們若贏,就要贏得漂亮。
輸了就得吸取教訓,為下一站積累經驗;贏了就應該保持優勢,而不是洋洋自得卻止步不前。如此這般,人生無憾,便得長遠。
人的一生多期待遇見星河閃爍,陽光燦爛。因為這些美好,都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但是,人這一輩子,不可能一直平平坦坦、順順利利。相反,有起伏的人生或許才是有滋有味、令人深思的。
所以,輸又如何,贏又如何?人不可能一輩子風風光光,不遇挫折;人也不可能一生坎坷,命途多舛。
一個智者之路,要能耐得了獨處高處的孤獨,也受得住大廈傾覆的考驗,不為成功而自得,亦不為失敗而憤慨。
我們要學會放下一次輸贏,去爭取下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願你我的人生雖經歷坎坷,但峰迴路轉處,也有獨屬於你我的秀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