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頭戴烏紗帽,烏紗帽大多被稱為是官職,而如果通俗來說的話,那烏紗帽就是個帽子,因為朝中大臣帶的帽子是烏紗帽了,所以烏紗帽就有了兩個意思了;而在宋朝朝廷中又出現了一種帽子那就是帽翅,這種帽子長相奇特,就像是帽子上長了兩隻翅膀似的,看著有點滑稽,而且還極為的不方便,為什麼這麼不方便的帽子讓大臣們帶著幹嘛,這不是耽誤事嗎?
帽翅和烏紗帽形狀大差不差,只是帽翅兩邊又出現了兩個「翅膀」,這兩個翅膀又長又細,裡面是用硬物加以固定,就這樣一對翅膀出現了,這種帽子就像現在我們看戲劇裡面的差不多,晃起腦袋來翅膀跟著左右搖擺,看著給人一種喜感。難道這種帽子只是為了給人們存在喜感的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這種帽子是為了防止朝中大臣們交頭接耳的,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朝中大臣們交流還不被允許,這可有點說不過去了。原來是趙匡胤的原因,他是推翻前朝皇帝才登上皇位的,而他當上皇帝之後為了保證自己能穩坐龍椅就想各種辦法鞏固自己的皇位,先是把大臣們手中的權利都削弱,其次是把兵權大多都握在自己手裡,本以為自己可以沒什麼忌諱了,可誰知卻在升朝中發現了新的問題。
那就和我們現代的學生的課堂上差不多,課堂上出現最多的那就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老師在講壇上面大講,學生們在課堂下面小講,最關鍵的就是還不知道在講的什麼。而趙匡胤面臨的也是這個問題,他在上面大講,大臣們在下面交頭接耳的小講,再加上他們怕皇上發現怪罪他們擾亂朝廷,就時不時的看看皇上然後再接著繼續說,這讓皇上發現之後可是想的不安。
換做是別人肯定也會不安的,偷偷的看看你在和別人交流交流,無論你說的和他人就算沒關係,但是也會讓他人誤以為就是說他的,而趙匡胤就是以為大臣們在議論他,或者是在商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計劃,這讓他著實焦灼,但是能怎麼辦呢,總不能把他們都處決了吧,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既能讓他們朝中不交頭接耳,而且還能讓自己安心。
這不,他就發明了帽翅,朝中大臣上朝都要帶著帽翅前來,由於帽翅上的兩個「翅膀」使的大臣們根本無法交頭接耳,無論他們是前後或者是左右交流,只要一交流這兩個帽子上的翅膀就會在打架,那皇上就看的一清二楚了,而都知道升朝是件隆重的事,如果他們在這麼隆重的場合表現的不隆重,那就是往槍口上撞,等待他們的肯定是懲罰了。
這不,趙匡胤就是利用帽翅的方法成功的解決了朝中大臣們的交頭接耳,既保證了自己的安心,也保證了朝廷上的秩序,可謂是一舉兩得。由此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們的聰明才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無論出現什麼問題,都會想辦法把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