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銀行開拓第三方支付藍海深耕存量 升級模式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信證券

我們認為,支付機構未來機遇在於:1)開拓藍海,強化產業支付和跨境支付布局;2)深耕存量,強化C端流量向高毛利金融業務的「二次引流」;3)升級模式,從靜態業務轉向動態數據挖掘,推進徵信、數據科技、企業SaaS等多元「智能」產品。 

第三方支付:估算交易規模超過300萬億/年。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為主的電子支付業務規模2857萬億,其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處理規模分別為2607萬億/250萬億(未包含紅包類等娛樂性產品)。我們估計,寬口徑下銀行卡收單、網際網路支付、線上行動支付、線下行動支付規模分別約60萬億/25萬億/190萬億/34萬億。下文我們按照支付產業鏈的三個主要參與機構模式,來分析細分行業經營格局。

帳戶機構:場景為王,流量致勝。

1)行業格局:頭部集中。「場景×頻率=流量」邏輯下,支付寶和財付通成功將電商和社交的場景及客戶,轉化為C端支付帳戶流量。先發優勢和客戶粘性築成護城河,細分市場CR 2均持續處於80%+水平。

2)盈利模式:手續費分潤與二次引流兩條線。帳戶機構的手續費分潤目前在1‰-2‰左右,用戶增長速度放緩,未來看費率提升的可能。支付奠定客戶與帳戶基礎,看好支付業務向高毛利金融業務的「二次引流」。

3)經營現狀:平穩樂觀。國內支付用戶布局趨於完成,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收入增長樂觀。

收單機構:從商戶收單邏輯,到產業支付思維。

1)行業格局:分散。較薄的利潤率水平,加之帳戶側大機構介入意願較弱的歷史背景,使得國內收單行業格局分散(估計目前CR 5不足60%)。

2)盈利模式:從費率分潤到增值收入。收單機構的手續費分潤目前在1.5‰左右(若考慮代理分潤絕對水平將更低),商戶增值業務為主的產業支付為盈利新方向,包括營銷管理、資金管理、財稅費控等。

3)經營現狀:頭部機構相對受益。2019年拉卡拉、匯付天下淨利潤同比+35%/+39%,移卡盈利轉正,多元化收入強化可持續增長基礎。

清算機構:特許經營,坐擁流量。

1)行業格局:特許權下的壟斷格局。目前,國內支付清算領域已經形成銀聯司職銀行跨行清算、網聯司職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業務清算的格局。2019年,銀聯、網聯處理交易量分別為189.4萬億元/259.9萬億元。

2)盈利模式:剛性費率下,以量取勝。「96費改」後,銀聯在商戶手續費中的分潤比例不超過0.65‰(單筆6.5元封頂),根據當前交易量簡單匡算轉接業務收入貢獻將穩定在百億水平以上。未來,網聯或步入收費階段,亦有望分享第三方支付規模和結構紅利。

行業展望:開拓藍海,深耕存量。

1)擁抱產業網際網路,2B端產業支付大有可為。可能路徑為,帳戶端巨頭以C端撬動B端,提升零售商戶價值貢獻;收單端機構紮根垂直支付領域,通過定製化服務拓寬護城河。

2)2C端強化數據資產,創新數字金融產品。支付業務強化客戶粘性,有助於向高毛利金融業務引流,亦有益於創新數字金融產品。

3)跨境布局帶來新業務空間。頭部機構借海外布局實現生態複製,收單機構借跨境支付探索業務藍海,全球網絡支付網絡建設。

4)業務模式持續迭代升級。從靜態業務轉向動態數據挖掘,預計將推進徵信、數據科技、企業SaaS等多元「智能」產品。

相關焦點

  • 中信建投證券:一文看懂中美第三方支付產業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信建投證券1一、國內支付產業全景梳理:(一)境內支付(含第三方支付、第四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業務類型可劃為預付卡發行和受理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2011年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累計發牌272張,近三年,新牌發放基本停滯,而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僅5年,因此整個非銀支付行業存量牌照進入清理整合階段,被註銷支付牌照的機構共有33家,目前還有278家支付機構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共計379張牌照。
  • 線上支付體驗再升級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內首家實現「無卡綁定」支付...
    近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支付寶的快捷支付合作再升級,用戶通過「動卡空間」或支付寶APP,可實現無需輸入卡號、即可便捷綁定信用卡與支付寶的快捷支付功能。據了解,該行此前已實現信用卡新用戶申卡一鍵綁定支付寶,以及在支付寶端的一鍵綁定信用卡功能。
  • 中信銀行與聚合支付領先品牌雲領付籤約戰略合作
    2017年3月,聚合支付知名品牌雲領付與中信銀行成功籤約,成為中信銀行國內又一大核心運營商!自此中信銀行又添一名猛將,為中信銀行特約商戶提供更加專業和全方位的服務。     在過去的一年裡(2016年),無論是第三方行動支付還是銀行機構行動支付業務都處於快速增長勢態。而銀聯、銀行、支付機構等玩家時而各自為戰,時而合縱抗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局面。
  • 中信銀行撤回對第三方支付騰付通母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2020年4月28日,騰邦國際商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騰邦國際」)收到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4月24日出具的(2020)粵03破申105號《民事裁定書》,深圳中院準許申請人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撤回對被申請人騰邦國際的破產清算申請。
  • 中信證券:直銷銀行成科技驅動銀行的新模式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信證券招商銀行與網銀在線獲批共同籌建招商拓撲銀行,反映了零售銀行巨頭與數字科技巨頭對合作共贏新模式的探索。>2)內設部門(事業部)模式,根據第三方機構比財整理的數據看,2018年11月末國內直銷銀行已達135家,《2019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統計已有99家建立獨立直銷銀行APP,相關主體多為股份行和城商行。
  • 線上支付體驗再升級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內首家實現「無卡綁定」支付寶
    (原標題:線上支付體驗再升級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內首家實現「無卡綁定」支付寶)
  • 「中信幸福財富」品牌體系全面升級 中信銀行打造客戶首選的財富...
    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打造客戶首選的財富管理主辦行,2020年12月31日,中信銀行舉辦「中信幸福財富」品牌升級跨年線上發布並進行全程直播,該行將依託中信集團綜合金融平臺優勢,做大做強財富管理業務。  中信銀行此次依託中信集團綜合金融平臺,攜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託、中信保誠保險、華夏基金、中信保誠基金等國內頭部金融機構,共同升級「中信幸福財富」品牌,將「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客戶提升幸福感」視為『中信幸福財富』的使命與責任,通過打造專業與溫度兼備的財富管理品牌,為每一個客戶保駕護航,陪伴每一個家庭共同成長。
  • 新中付:國內領先獨立第三方支付品牌,催生新的經營交易模式
    縱觀當下的科技發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無疑是炙手可熱的行動支付,作為領跑中國「新經濟」的重要引擎,以行動支付為基礎發展的各大行業更是層出不窮,隨之而產生的支付問題也逐日顯現出來。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新中付作為國內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之一,在適應商戶需求的過程中,催生了新的經營交易模式,用自身實力解決商戶日常所面臨的支付問題。以科技為動力,新中付發展之路具有著無限潛力自2007年成立以來,中付支付就一直專注於開展網際網路支付業務、銀行卡收單業務。
  • APP迭代升級:中信銀行數位化升級的全新「註腳」
    中信銀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緊跟數位化革命的前進步伐,積極推動零售數位化升級,進一步深耕場景建設、升級數字平臺。 與大多數銀行相似,中信銀行在2019年正式全面推進數位化升級。但事實上,早在2013年,中信銀行已經提出數字銀行概念,在零售、信用卡、科技部門持續演進。
  • 在線支付體驗升級 中信銀行信用卡是業內首家實現「無卡綁定」的...
    近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支付寶的快速支付合作升級。用戶無需通過「移動卡空間」或支付寶APP輸入卡號,即可實現信用卡和支付寶綁定的快速支付功能。據了解,該行此前已經實現了對新信用卡用戶的一鍵式綁定支付寶功能,以及在支付寶的一鍵式綁定信用卡功能。
  • 財富管理市場風起雲湧 中信綜合金融艦隊聯合出海
    2020年,券商、公募、保險、銀行都在做同樣一件事,這就是財富管理平臺的布局。2020年最後一天,中信銀行「中信幸福財富」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傳來消息,中信集團正在加快落實集團對協同的整體部署,戰略性推動財富管理業務加速發展。
  • 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對手來了!首家國際巨頭100%控股第三方支付機構...
    至於國付寶,央行網站信息顯示,2011年12月22日,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次獲得央行頒發許可,業務類型為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此後又在2016年12月22日獲得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海南省、陝西省、雲南省、湖南省、北京市)的業務許可。但此後國付寶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央行在2018年8月給國付寶開出罰單,罰沒人民幣46462102.94元。
  • 19家第三方支付被多家銀行"拉黑":不再累計信用卡積分
    多家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告,將19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拉入「黑名單」,不再累計信用卡積分;並新增網絡渠道累計積分。  10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發現,十一假期前,華夏銀行調整信用卡積分規則,19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計積分。
  • 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第三方支付普及率逐年上升  從1999年首家第三方支付平臺誕生至今,第三方支付已經走過了20年的發展歷程。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到支付寶、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企業橫空出世,再到2011年央行發放首批支付牌照後行業的規範發展,我國第三方支付從無到有,不斷成長。
  • 中信銀行:預計理財子公司今年二季度開業 存量資產整改有序推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3月27日在中信銀行2019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透露,預計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將於今年二季度開業。方合英表示,自2019年12月4日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目前正按照監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體系、調整組織結構、建立管理制度、搭建科技體系,條件成熟後遞交開業申請。
  • 中信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 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競合升級 - 專注金融科技...
    11日,中信銀行分別與阿里支付寶、騰訊旗下微信推出虛擬網絡信用卡。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單純抵制已經不再是明智的選擇,傳統商業銀行或與新業態攜手共創未來,或厲兵秣馬實現自我革新。商業銀行與網際網路金融「競合」再度升級。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更大作用在於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並推動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轉變業務模式、創新盈利增長點。
  • 協同模式造就生產力 中信銀行擦亮「成就夥伴」金字招牌
    當下,商業模式不僅關乎盈利能力,更在於戰略的學問、競爭的門檻和商業的邏輯。  長期以來,中信銀行(行情601998,診股)在中信集團協同戰略引領下,組建「中信聯合艦隊」,深化「大協同」商業模式,為業務發展和經營轉型提供強力支撐。當下,中信銀行正在不斷探索、總結、提煉協同在不同區域內的發展案例和應用模式,加快複製推廣,全面展現出協同模式的獨特價值,進而創造出更大的協同生產力。
  • 協同模式造就生產力,中信銀行擦亮「成就夥伴」金字招牌
    當下,中信銀行正在不斷探索、總結、提煉協同在不同區域內的發展案例和應用模式,加快複製推廣,全面展現出協同模式的獨特價值,進而創造出更大的協同生產力。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中信集團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和其他領域,已連續十二年上榜世界500強,2020年位居第126位,這為中信銀行的協同築牢了發展根基。
  • 中信銀行引領「秒付」潮流 布局行動支付
    隨著用戶消費逐步向移動端方向逐步轉化,行動支付領域將大有可為,移動端的消費和理財亦成為可能。 面對行動支付的廣闊市場前景,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2015年加快布局,爭搶消費場景的入口。目前,中信銀行擁有自有信用卡移動端「動卡空間」APP,為消費者建立了一個涵蓋消費者生活、消費、金融的多元化移動生態場,並首創權益分享機制,開啟了金融社交時代的大門。
  • 銀行背書PK第三方支付 資金該託付給誰?
    近段時間,央行和銀監會也明確表示,P2P網貸平臺應當建立第三方資金託管機制。P2P網貸平臺的資金該託給誰呢?目前主要有兩個託管方: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兩者託管有何不同?是否有競爭關係?P2P平臺會青睞誰呢?由於監管細則不明,一切都只是「審慎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