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古代遺蹟成時尚?恐龍化石竟成拍賣會的香餑餑

2021-01-11 網易科技

作者 | 樂邦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雷克斯暴龍可謂恐龍世界裡的搖滾明星

化石成了香餑餑,私人買家紛紛在網絡上和線下拍賣會上搶購史前遺蹟,但科學界擔心這一趨勢會破壞科學研究。

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的拍賣廳裡,買家們蜂擁而來——不是為了藝術品、古董家具或珠寶,而是為了遠古時代的化石。當中有三角恐龍的角,雷克斯霸王龍的牙齒,以及6600萬年前鴨嘴龍的尾巴。

在線上,來自遙遠的加州和匈牙利的競拍者也加入拍賣。在過去的幾年裡,私人買家對古代遺蹟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佳士得科學與自然史主管詹姆斯·海斯洛普表示,來自50多個國家的競拍者經常參與像這樣的拍賣。

滄龍頭骨很受私人買家的歡迎

名流的青睞——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羅素·克勞和尼古拉斯·凱奇都曾購買過史前珍寶,讓古代遺蹟成了一種時尚。

在價格上,這些化石可能還無法與藝術品相提並論,但隨著人們的興趣日益高漲,它們的價格在一路走高。例如,十年前,象鳥蛋的售價在2萬至3萬英鎊之間,而現在,它們的售價則達到10萬英鎊。

海斯洛普指出了此次拍賣中最稀有的標本之一:一具雌性魚龍化石。它高達3.5米(約合11英尺),是拍賣史上最高的。這種史前「魚形蜥蜴」在1.84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的海洋中遊弋。


佳士得拍賣行最近出售了這具罕見的懷孕魚龍化石

經過仔細檢查,它被發現其胸腔裡還有兩個罕見的胚胎:它死的時候懷孕。最終,它以24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一位匿名買家。

在海斯洛普看來,人們對史前遺蹟越來越感興趣,是因為在第一批侏羅紀公園主題電影(1993年-2001年)中長大的一代人。 「我們喜歡這個主題,」他說,「人們就是喜歡它所代表的東西。」它所代表的是大眾科學和大眾史學的一種結合,同時也代表著新發現的興奮。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每年有50種新恐龍被發現。

在線上交易網站eBay上,滄龍化石頗為搶手。


在eBay上搜索,可以看到數百件待售的標本

不過你也可以找到三角龍的頭骨和異特龍幼崽的骨骼,價格從幾千英鎊到幾十萬英鎊不等。

然而,化石越來越受大眾青睞卻讓科學家們感到擔憂:首先,它助長了化石的非法貿易。

美國等一些國家允許私人化石獵人「撿到就賣」,而包括中國、蒙古和巴西在內的許多國家則禁止出口所有化石標本。它們還在努力回收非法挖掘的標本。

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部門在過去五年裡查獲了價值4400萬美元的恐龍化石。

例如,尼古拉斯·凱奇2012年在美國拍賣會上購得的7000萬年前的勇士暴龍頭骨,後來被蒙古政府收回。然而,打贏那場法律戰的古生物學家博羅特塞格·敏金(Bolortsetseg Minjin)表示,儘管蒙古政府決心遏制化石盜獵活動,但仍有大量新的盜獵案件發生。她說,盜獵可能會對標本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盜獵者並不具備專業技術,他們只是尋求能賺錢的部位,比如為了獲得牙齒而毀掉整個骨架一樣。」敏金說道,「他們將其當作商品來對待,但這些化石是無價之寶。」

古生物學家博羅特塞格·敏金一直在努力追回最初在蒙古出土的30多塊化石。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球科學部的蘇珊娜·梅德門特博士說,即使合法,蓬勃發展的私人市場也會產生連鎖反應。

「問題是,這些標本售價不菲,遠遠超出了博物館的承受能力。」她認為,標本成了私人物品,可能會阻礙科學研究。

梅德門特博士在猶他州普賴斯史前博物館研究劍龍標本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的珍貴展品之一是「索菲」(Sophie)——一具1.51億年前的劍龍完整骨架。梅德門特博士說,在博物館得到它之前,實際上沒有人知道劍龍的脊椎骨中有多少塊骨頭,它的脊椎骨上有多少塊骨板。

和其他許多的科學機構一樣,該博物館原則上不會對私人擁有的標本進行研究或發表作品,因為嚴謹的科學依賴於重複研究。私人所有者可能會允許一位研究人員檢查他們的化石,但隨後可能會拒絕讓其他人接觸。另一方面,勘探和挖掘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昂。

梅德門特博士表示,「這是一場衝突,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自己收集這些化石,如果不是商業交易商把它們挖掘出來,我們也不會知道它們的存在。」

然而,她補充稱,當挖掘的目的是謀取私利時,收集關鍵背景資料的工作可能會被忽視。

劍龍「索菲」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珍貴展品之一

華盛頓史密森學會恐龍館館長馬修·卡拉諾博士說,新發現可能會被完全錯過。他說,由於恐龍發現的速度沒有放緩的跡象,私人的發現可能會被忽視,因為「除了偶爾可能引發新聞關注的高光例子以外,沒有它們的目錄或記錄。」

「其餘被發現的化石在沒有任何公開的情況下被買賣,然後就消失在私人手中,因而科學界往往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恐龍百科:恐龍的化石故事
    地質學家挖出了一具恐龍化石。二層樓那麼高大!青蛙、壁虎、黃鼠狼這些小動物們一看到它,嚇得一邊撒尿一邊逃!「別怕!我不過是動彈不得的化石。我的骨架埋在地下,經過6500萬年的變化而成了石頭。恐龍哭了。但它連眼淚也流不出來,因為它是化石。巨大的恐龍化石來到海邊「古生物化石館」裡,高高地昂著頭,目光穿過窗戶,跳望著大海。海面上出現了幾條兩米長的怪魚:七分像獸,三分像魚;頭顱堅硬,如戴了鋼盞;身披硬鱗,似穿上了豈甲;一張嘴,滿口是獸牙;尾巴像一根鞭子;肚子兩旁,各長著兩條腿一樣的鱗。
  • 考古沉睡千萬年的上古寶物——恐龍化石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考古沉睡千萬年的上古寶物——恐龍化石。 恐龍化石,是指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齒)等硬體組織沉積在泥沙中,處於隔絕氧氣的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礦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等有時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來。
  • 「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中國科學院
    據了解,3月21日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
  • 龍骨 I 恐龍化石不是龍骨
    據現代研究為猛獁牙臼齒化石(龍齒/五色龍齒)、鹿科動物角骨化石(龍角)、古代哺乳動物骨骼化石(龍骨、白龍骨)、龍骨盒、五色龍齒布袋等。通過對龍骨道地產區的科學研究最終得出,中藥屆的龍骨其實指的是古代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等的骨骼化石或象類門齒的化石。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
    據了解,3月21日將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我們身邊的恐龍」特展,通過恐龍化石、模型、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向參觀者介紹「鳥類起源於恐龍」這一新的考古學界共識。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命名的「華麗羽王龍」化石模型成美國恐龍展「明星」展品。
  • 美國北卡一家博物館獲贈「決鬥恐龍」化石
    2006年,商業化石獵人在一隻食草恐龍三角龍的骨骼旁邊發現了這具近乎完整的霸王龍化石。現在,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家博物館獲贈這對史前化石,科學家們得以首次對其進行研究。Mary Ann Murray表示,在2013年的拍賣會之前,夫妻二人得知,他們的前牧場商業夥伴Jerry Severson和Robert Severson叫囂著要提起訴訟。2005年,Murray夫婦買下了Severson兄弟的土地所有權,但Severson兄弟保留了三分之二的潛在礦產權。
  • 探秘中國的侏羅紀公園,億萬年前恐龍寶寶的出生地,竟藏在這
    在億萬年的地質演變中,蛋殼受擠壓大多成了碎片,偶有完整的,但其卵黃和卵白也被分解或其它物質置換掉了,能像這樣蛋中還有清晰小恐龍骨骼的「路易貝貝」,簡直是天降奇蹟。那麼,這流失在國外多年的「路易貝貝」,何以能確定它就出自中國南陽的西峽呢?這次正好有機會來西峽,就讓我們一齊走進中國西峽恐龍遺蹟園,為這恐龍寶寶追本溯源吧。
  • 中國成恐龍化石寶庫 專家稱中國恐龍世紀已來臨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3日報導,在發現恐龍的數量上,中國超越了美國,目前中國已成為恐龍化石「寶庫」,是恐龍探索領域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  這得益於中國廣泛的建築工程讓巖石裸露出來,也要多虧過去二十年裡中國政府對恐龍考古工作的大力投入。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資料圖 和冠心 攝 圖文無關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根據化石的肢骨判斷,恐龍體型較大。「化石的長度還是很長的,約有1.1米左右。」
  • 《十堰市恐龍地質遺蹟保護條例》解讀-十堰晚報數字報|十堰晚報...
    掃一掃 為您了解十堰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打開一扇窗一、《條例》出臺背景 2020年11月27日,湖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經過表決,全票批准了《十堰市恐龍地質遺蹟保護條例同時,我市恐龍地質遺蹟具有獨特性,「龍蛋共存」現象(即恐龍蛋及恐龍骨骼化石在一個區域內相繼被發現)世界罕見,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是晚白堊紀恐龍蛋化石群的典型代表之一,屬不可再生的地質遺蹟資源。隨著社會上恐龍蛋化石收藏熱的出現,恐龍地質遺蹟的經濟價值日益彰顯,私挖偷盜現象時有發生,民間收藏等歷史遺留問題也待解決。《條例》出臺,給我市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加強對恐龍地質遺蹟的保護、研究與利用鋪平道路。
  • 恐龍化石都找到了,它究竟在哪?
    恐龍化石都找到了,它究竟在哪?當我們都在上中學歷史課時,第一課是背誦中國歷史王朝的代表人物。所以在我們的印象中,夏朝是中國的第一個朝代,也正是因為夏朝的存在,中華文明才有了五千年的歷史。但是,國外很多學者認為中華文明的歷史不到4000年,因為夏朝至今沒有發掘出它的歷史遺蹟和遺址,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夏朝不存在。
  • 恐龍化石獵人的大漠探險
    作為一個恐龍化石獵人,過去的五年裡,幾乎每個七月我都在中國西北部野外考察中度過,在這期間學到了專業的知識,結交了重要的朋友,也有了珍貴的發現。馳騁於大漠戈壁之間的恐龍考察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將在下文中細細道來。1.前期準備:找恐龍之前需要準備啥?
  • 歷數中國地質公園的「遺蹟特色」
    遺蹟特徵:主要景觀有:矽化木化石群、恐龍化石點、峽谷地貌景觀、湖相沉積波痕群、水體景觀、烏木及古人類化石等。公園的龍鳳峽為深切峽谷地貌,峽谷內有原始部落遺址韃人洞和大規模的漢代墓群。遺蹟特徵:公園類型為白堊紀恐龍蛋集中產地。發現的大面積恐龍化石及恐龍蛋化石處於同一地層,恐龍蛋多為一窩窩分布,最密集處蛋窩間距不足3米,每窩有10枚左右,最多者可達25枚以上,基本保持了恐龍蛋化石埋藏的原始狀態。在草帽嶺發現了大批恐龍骨骼化石。公園內還分布著觀溝溶洞群、梅鋪猿人洞、虎嘯灘等地質遺蹟及自然景觀。
  • 內蒙古成功完成區內體形最大蜥腳類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工作
    12月7日,記者從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委宣傳部獲悉,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遺蹟保護研究室相關專家圓滿完成野外調查及搶救性發掘工作。本次挖掘開啟了野外打包工作,共計打包77件「皮勞克」。經過發掘初步判定為內蒙古自治區發現的體形最大蜥腳類恐龍化石,不僅保存完整,還包含了該類型蜥腳類同一個體大部分前肢、後肢、腰節部位化石,少部分背脊、尾椎化石,不同個體化石之間還可以相互補充,對此研究基本查明含化石地層的基本信是難得的蜥腳類恐龍化石科研材料,是極具科普展出價值的化石材料。近日,起運呼和浩特進行修復和研究。
  • 假化石鑑別指南
    序言 化石(fossil)是指地質歷史時期地層中保存的生物的遺體、生命活動的遺蹟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物分子,它們是古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對於研究生物演化、地質歷史有著重要作用。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湖北鄖陽化石產地
    青龍山一帶的恐龍蛋化石群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最集中、種類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化石群。原地遺蹟展示園的恐龍蛋化石以數量多、密度大、埋藏淺、分布集中、保存完好而名噪海內外,素有「恐龍之鄉」的美譽,其中「龍蛋共存」現象舉世罕見。產地內地質遺蹟記錄了地球18億年地質構造運動滄海桑田的變遷,特殊的地質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地質公園境內地貌多姿,江河交融的生態環境。
  • 不只是無聊的老骨頭:6具令人難以置信的恐龍化石
    在緬甸琥珀中保存的一個看似成熟的頭蓋骨標本揭示了一個新物種--烏龍茶,它可以代表化石記錄中已知的最小的中生代恐龍。 由於高酸性和低氧的水,沼澤有效地醃製了恐龍腦。它保存的時間足夠長,使軟組織變成礦化,就像骨頭在石化過程中所做的那樣。最終的結果是對這些我們通常看不到的古代動物的某些部分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觀察。科學家甚至能夠分辨出膠原鏈和血管等微小特徵的印象。 有皮膚和鱗片的「睡眠」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