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來自成都的四川歷史名人穿越時空來相見

2020-12-15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4位來自成都的四川歷史名人穿越時空來相見

  四川省正式公布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其中,文翁、司馬相如、常璩、薛濤四位是來自成都的歷史名人。

  千百年來,成都既傳承著燦爛輝煌、弦歌不輟的巴蜀文脈,又書寫出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西漢蜀郡太守文翁在蜀地興教育,首創官辦學校;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開創蜀學,奠基漢賦;東晉史學家常璩纂寫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華陽國志》;唐代女詩人薛濤創製了風行一時、流傳千載的薛濤箋。他們不僅留下了引領各自領域、影響至今的歷史成就,還有創新創造、不斷開拓的精神力量。

  文翁

  治水又辦學

  建立中國「第一所公立學校」

  文翁(約公元前187年—前110年)姓文,名黨,字仲翁,西漢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文翁自幼好學,飽習儒家經典,尤以治《春秋》見長。初任郡縣小吏,漢景帝末(公元前145年左右),任蜀郡太守。文翁治水與辦學,兩千年來對蜀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史稱「文翁化蜀」。

  如果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任教師」,那麼,文翁的貢獻就在於: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公立學校」,自己就是「第一任校長」。

  初來蜀郡,文翁看到的,是一個儒學空氣非常稀薄之地,「蜀地僻陋,有蠻夷風」。「好仁愛教化」的文翁決心從教育入手,改變這裡的民風,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教學試點項目。他首先通過考察,從屬吏中選定十餘人來當學員,由他授課。經過短期的培訓後,文翁又將他們送到京城長安,跟隨博士學習儒家經典、律令。數年之後,這些學員學成歸來,他又根據各人的學習成績安排相應的官職,其中有精英官至郡守、刺史者。

  接下來,文翁把這套經驗全面實施——辦中國第一個地方官辦學校。辦學校首先要有校舍。文翁因陋就簡,用成都最常見的石頭壘起了石屋,名之曰「文學精舍」。因為講堂全用石頭建築,故又稱「石室」,史稱「文翁石室」。文翁兼任了學校的首任校長,還為學生授課。

  政府辦學,向平民招生,「文翁石室」的創立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文翁首創的第一所公立學校,從古代的「文學精舍」(公元前141年)、文翁石室,到近代的錦江書院(1701年)、現代的成都府師範學堂(1902年)及成都府中學堂(1904年)直至今天的石室中學,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在同一地址連續辦學達2161年,成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

  文翁繼李冰之後,在蜀中大興水利,據《都江堰水利述要》記載:文翁在任職期間,帶領民眾「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頃」,將都江堰水利工程體系拓展至湔江(沱江)流域,是第一個擴大都江堰灌區的官員。

  司馬相如

  漢賦奠基者

  一曲「鳳求凰」流傳千古

  在成都市中心,有一條古色古香的道路叫「琴臺路」,這條道路是為了紀念西漢大文學家司馬相如而命名的;將近2000年過去了,司馬相如以一曲古琴「鳳求凰」博得了巴蜀才女卓文君的青睞,並與卓文君「當壚賣酒」的故事,在成都仍是家喻戶曉。

  據《史記》記載,西漢景帝時期,四川成都有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來到了長安,成為景帝的侍從,這位年輕人,就是以辭賦名揚天下的司馬相如。臨邛令和司馬相如是好朋友,對司馬相如推崇備至。富豪卓王孫慕名宴請相如,席上,相如彈了一曲《鳳求凰》,沒想到,躲在一邊偷看的卓文君立刻就愛上了他。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兩人一起逃到了成都。此後,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刷碗洗杯,成就一段佳話。

  據《華陽國志》記載,司馬相如北上長安時,在城門上題字:「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表示此去一定要功成名就,後來,這個地方就叫作駟馬橋。

  司馬相如到長安見到漢武帝,聽說漢武帝喜歡《子虛賦》,立即說:「那是我為梁王所做的,算不得好,我要為您寫一篇更好的賦。」於是寫下了著名的《上林賦》。

  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全文照錄了司馬相如的這篇名賦,可見司馬相如才氣之高,名氣之大。

  司馬相如在漢武帝身邊擔任郎官幾年之後,被派往撫慰巴蜀百姓。

  南夷道修通之後,漢武帝又派遣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司馬相如經過成都的時候,蜀太守讓手下人迎接到了城外,北宋蘇軾有詩云:「使君負弩為前驅,蜀人不復談相如」,說的就是司馬相如衣錦還鄉,縣令身背弓矢,在前面為他開路的盛況。

  這就是《史記》中所記載的司馬相如的故事。司馬相如是西漢最傑出的文學家,被稱為「辭宗」「賦聖」,與揚雄並稱為「揚馬」。他是漢賦的奠基者,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著首部書法著作《季候四時書》的書法家和蜀派古琴的開創者。

  班固在《漢書》中記述,司馬相如在京城和諸侯國做官,以辭賦名揚天下,讓蜀人「慕循其跡」,後來,巴蜀之地湧現了王褒、嚴遵、揚雄這樣的文化名人,「文章冠天下」,都是因為司馬相如的模範作用。所以他提到「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大力宣揚文翁、司馬相如兩位歷史名人對於巴蜀地區文化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何一民認為,西漢時期,司馬相如、王褒、揚雄這樣的大家,在蜀地接受教育,他們的思想觀念、文學藝術達到當時的最高水平,為巴蜀博得了「自古文宗出巴蜀」的美名。

  常璩

  地方志始祖

  所著《華陽國志》是了解古蜀的門檻石

  位於天府廣場的四川省圖書館汗牛充棟,在560萬冊的巨量儲存中,堪稱鎮館之寶之一的,就有《華陽國志》。這部記錄了從遠古到東晉永和三年巴蜀史事的史書,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堪稱地方志「鼻祖」。《華陽國志》被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贊為「中國地方志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精華之一」。它的作者,就是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的常璩,被譽為「中國地方志始祖。」

  常璩,字道將,東晉蜀郡江原(今崇州市)人,約生於公元291年、卒於公元361年。我國現存最早的以「志」命名的地方志巨著《華陽國志》作者。

  常璩出生於一個好學不倦的家族,受到家族的影響,他自小勤奮好學,少年時即以廣博才學名聞蜀中。長大之後,常璩順利進入成漢政權,先被拜為史官,後升為散騎常侍,參與決策,掌理文書,傳達詔令。也是在這個時期,常璩利用工作之便,閱讀了大量政權史館書籍,並儲備下大量的史料信息,為著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成漢末期,東晉大將桓溫率兵伐蜀,常璩從國家統一、百姓安康角度出發,力勸成漢政權投降。東晉統一巴蜀後,常璩隨桓溫到達建康(今南京),入秘閣,掌著作。在建康,常璩積平生所學,花了六年時間,在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期間,撰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地方志著作《華陽國志》。

  在常璩的書中,「華陽」是一個更加宏大的地理概念。

  《華陽國志》記載的是四川、雲南、貴州全境以及陝西、甘肅、湖北部分地區的史實,因其地處華山之陽而取命《華陽國志》。其記述的時間遠起於天地開闢之初,近止於晉永和三年(347年),可以說是一部通志。

  自成書以來,《華陽國志》一書受到歷代學者的高度評價和推崇。徐廣的《晉記》、範曄的《後漢書》、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劉昭的《續漢志注》、李膺的《益州記》、酈道元的《水經注》、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唐初修的《晉書》以及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都大量取材於《華陽國志》。中國著名學者、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任乃強認為「其開我國地方史志創造之局,有如《史記》之於我國史籍」。

  同時,《華陽國志》還是古蜀歷史信息的寶貴鑰匙。四川大學考古系林向教授認為,《華陽國志》與《蜀王本紀》是「我們認識和詮釋地下出土的古蜀歷史信息的寶貴鑰匙,是後世了解古蜀文明的門檻石。」《華陽國志》書中很多內容給予今天成都考古工作以重要啟示。如成都平原寶墩文化古城址群、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十二橋遺址、商業街船棺葬、秦人墓、老官山漢墓、成漢墓等重要考古發現,均可與《華陽國志》中的歷史材料相互印證。

  薛濤

  唐代女校書

  「薛濤箋」歷代文人鍾愛

  在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中,唐代才女薛濤名列其中。薛濤,字洪度(一作弘度),原籍長安,長於成都,是地地道道的成都才女,唐代著名女詩人,被後世譽為「女校書」「薛校書」。存詩90餘首,收於《錦江集》,代表作有《十離詩》《池上雙鳥》《籌邊樓》等。

  賦詩40餘年間,她詩名極盛,「詩達四方」;詩風「調婉神秀」「細膩多巧」。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都是她的「粉絲」,互有詩文唱酬。薛濤一生大約作詩500首,可惜大多散失,流傳至今的僅91首。即使如此,僅存的詩裡也體現出了這位女詩人的傑出才華。

  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其詩歌數量乃唐代女詩人之最,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薛濤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薛濤箋」是薛濤的一大創意產品。據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雲:薛濤「好制小詩,惜其幅大,不欲長,乃命匠人狹小為之」。薛濤又發明了塗刷染色技法,能染出深紅、粉紅、明黃等十種顏色,做出的小彩箋很快風行全國,流傳後世,受歷代文人墨客鍾愛。而薛濤自己則偏愛深紅一色。據史載,薛濤本用浣花溪水造箋,但到了明代,唐時的百花潭逐漸淤積,水質欠佳。於是明代蜀獻王朱樁,就用位於今天望江樓公園中的薛濤井取水建作坊,仿製薛濤箋。由於井水經砂質地層過濾,甘甜清冽,所制出的紙號為上品。此井周圍石欄環繞,「有堂室數楹,令卒守之」。

  清嘉慶年間,此處逐步有了一些紀念薛濤的亭臺。1814年,四川布政使方積與成都府知府李堯棟等還在培修薛濤井外,在井的對面修建了濯錦樓、吟詩樓、浣箋亭,皆因薛濤故事取名,兼作官民遊宴之所。但清鹹豐初年,俱毀於兵燹。到了清光緒年間,望江樓迎來了一次盛大的重建。這次重建奠定了今天望江樓公園的基礎。(成都日報記者 陳蕙茹 汪蘭 李雪豔 王嘉)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四川歷史名人精神在川蜀大地異放光芒
    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備受關注的全省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正式出爐。這10位名人,從漢代到清代,來自政治、文學、思想、教育、科學、史學等領域,他們作為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以敢為人先、善於創新創造的突出特點,在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開創多個第一,人格魅力光照千秋,功績成就影響至今。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 文翁——公學始祖興...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出爐!為何這10位入選?
    文翁在成都創辦第一所地方官學「文翁石室」常璩撰寫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志
  • 【同心文】作家眼中的四川歷史名人都是什麼樣?
    關於這些四川歷史名人,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且聽四川作家一一道來。2月14日,記者從天地出版社獲悉,《作家眼中的四川歷史名人》一書已正式出版,該書收錄了王國平、蔣藍、稅清靜、彭家河、向以鮮等十位作家就首批「四川歷史名人」撰寫的十篇文章,對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等十位歷史名人進行了生動詮釋。
  • 【方志四川•新刊預覽】《巴蜀史志》「四川歷史名人」專刊推介
    、秦九韶等20位四川歷史名人。為進一步推動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深入挖掘其時代價值,讓歷史名人走出歷史、走進群眾,走出四川、走向世界,近日,四川省地方志辦主辦的《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推出「四川歷史名人」專刊。
  • 【解鎖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16歲「C位出道」全能型「流量明星」她...
    這位16歲便「c位出道」紅得發紫的蜀中才女薛濤,為何能成為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唯一一位女性?近日,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譚繼和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專訪,為網友們講述薛濤的故事。圖據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  16歲便「c位出道」  智慧與顏值並存 薛濤是當年的「流量明星」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出爐,一半都是石室校友
    2020年6月5日,經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最終確定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按年代排序)10位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第二批10位四川歷史名人中,有一半都是石室校友,包括文翁、司馬相如、陳壽、陳子昂、李調元。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草原上的雄獅大王...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挾以文章妙天下 忠義...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秦九韶:世界數學史上...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四川歷史名人為何是這十人?
    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這10位名人,是從78名來自全省各市(州)申報的四川歷史名人中選拔而來。他們究竟有何魅力,能最終「出道」?看四川將分為上下兩期,解讀10位偶像的魅力。
  • 我從漢朝來 穿越時空對話歷史
    而片名「我從漢朝來」對於這部紀錄片來說,似乎也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一方面,這似乎是片中那些斑駁、冰冷的「漢畫像石」在用第一人稱說話、召喚,告訴當代人「我從漢朝來」,試圖與今天的觀眾穿越時空來對話;另一方面,似乎也是今天的漢人漢語在自敘「我從漢朝來」,從而道出了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與漢朝之間生生不息的內在聯繫。
  • 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四川歷史名人叢書推廣活動啟幕
    四川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認識、了解、傳承、發揚好四川歷史名人的精神文化價值,有益於增強川人的文化自信。  據了解,「四川歷史名人叢書」是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叢書包括文獻、研究、傳記、歷史小說和普及讀物(含少兒圖畫故事書和連環畫兩個套系)五大系列。首批推出的十位四川歷史名人——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等,均為四川各個歷史時期的傑出代表。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安明 ‖ 辭賦之聖者——司馬相如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 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政啟開元 治弘貞觀...
    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2020年6月10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陸續推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織撰寫的2批20位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尾「寫留言」處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川菜之父」「川劇之父」李調元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
    2020年6月5日,經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10位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他們分別是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按年代排序)。
  • 四川第二批歷史名人出爐 將打造主題旅遊線路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成都6月10日電(單鵬)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近日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等10人入選。四川將圍繞第二批歷史名人打造主題旅遊線路,實現文化傳承。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生於西漢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長於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評出十人,看看有你家鄉的嗎?
    這10位名人,從漢代到清代,來自政治、文學、思想、教育、科學、史學等領域,他們作為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以敢為人先、善於創新創造的突出特點,在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開創多個第一,人格魅力光照千秋,功績成就影響至今。
  • 崇州的他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啦
    目前,全省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正式出爐,一起來看看這10位名人究竟是誰?有沒有你認識的呢?本屆歷史名人評選,全省各地共推選了七十八位在四川乃至全國頗有影響的歷史人物進行PK。那麼,常璩是以怎樣的人格魅力和突出貢獻光照千秋,影響至今,而入選十大四川歷史名人之列的呢?常璩(約公元291年—361年),字道將,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人,東晉史學家、地理學家。常璩生於「文獻故家」,得其叔祖父常寬《易》學、史學之真傳。成漢時期曾任散騎常侍。
  • ...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世界傑出的古天文歷算學家——落下閎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