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安明 ‖ 辭賦之聖者——司馬相如

2020-12-17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為加強歷史名人宣傳推介,講好四川故事,傳播四川聲音,「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推出「歷史名人」專欄,歡迎大家投稿!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之二十三

辭賦之聖者——司馬相如

王安明

司馬相如,漢代辭賦大家。他的辭賦以典麗宏偉的篇章,鋪張揚厲的作風,蕭散飄逸的氣韻,控引天地,錯綜古今,歌頌了漢王朝統一大業的興盛,表達了偉大的時代精神。

司馬相如最早建立了漢賦理論,而且在創作中吸取眾長,匠心獨運,為此種文體確立了固定形式。司馬相如作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01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生於西漢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長於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小名犬子,因仰慕戰國時藺相如的處事為人,故更名為相如。少時好讀書,擊劍,愛彈琴,善辭賦。

二十多歲時,司馬相如決定到京城長安去見世面。離開成都時,在城北十裡的升仙橋旁,題下了「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的豪言壯語。

到了長安,司馬相如謀取了一個職務,當漢景帝的侍從官。漢景帝以其儀表英武而授與武騎常侍之職,做皇帝的警衛。這職務不能發揮他的文才,加上漢景帝也不愛做詩寫文章。這時,正好梁孝王劉武來到長安。梁孝王劉武愛好辭賦,還帶了幾個文人學士,其中有善寫辭賦的枚乘、鄒陽。司馬相如同他們合得來,並結為好友。為施展自己的文學才能,他託病辭掉了武騎常侍,隨同梁孝王劉武等人,離開長安,去了梁國(今河南商丘,當時為劉武的封地)。

司馬相如在梁國住了好幾年,期間寫出了他的成名作《子虛賦》,以三個假設人物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的相互詰難和議論,分別張揚諸侯國楚、齊的範圍之盛,鋪敘天子遊獵的宏觀場面。

《子虛賦》寫出來後,文人學士們一致稱好,司馬相如也因此而出了名。後來梁孝王劉武去世,司馬相如回到老家。因為家裡窮,又沒有事幹,不久又到臨邛(今成都邛崍市)去,投靠那裡的縣令,也是司馬相如的老朋友王吉。

臨邛有個名叫卓王孫的富豪,聽說縣裡來了一位貴人,又是縣令的好朋友,便設下酒宴請他。

席間,王吉提議司馬相如彈琴。一曲終了,司馬相如發現屏風邊有個女子露了一面。他猛然想起他人說過的,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和他父親不同,不僅秉性高雅,而且很有才華,善愛音樂,擅長彈琴。出於父母嚴命,曾嫁給一個皇戚為妻,但尚未成親,男的就死了,如今在家守寡。看來這露面的就是她了。頓時,一種強烈的愛慕之情湧上他的心頭。他立即調整一下琴弦,又彈起了一個曲子。

這一回,司馬相如彈的是《鳳求凰》。隨著琴聲的起伏迴蕩,人們恍惚見到一隻孤鳳在天空展翅飛翔,尋找著他的伴侶。然而,它似乎一無所得,只得低飛盤旋,哀傷鳴叫。突然,它發現前方飛來了一隻漂亮的彩凰,於是飛快地迎上前去,頃刻之間,它們婉轉鳴叫,翻騰起舞,在萬道彩霞中並翅翱翔。

這首樂曲,表達了司馬相如渴望與卓文君相愛的心情。他彈了一遍又彈第二遍,同時情不自禁地唱道:「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有一絕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頸為鴛鴦,胡頡頑今共翱翔。」

司馬相如彈奏《

卓王孫為司馬相如的琴技擊掌叫好,並請司馬相如在自己家住下。司馬相如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

此後每天晚上,司馬相如就焚起好香彈琴。卓文君早讀過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仰慕他的才學,聽了他的彈唱,對他也產生了愛慕之心。在待兒的幫助下,她與司馬相如見了面,決定以身相許。怕她的父親不答應,司馬相如在一天夜裡,帶著卓文君離開臨邛來到了成都。一曲《鳳求凰》,終於使他們結成終身伴侶。

卓文君以身相許

由於生活沒有著落,司馬相如和卓文君返回臨邛城,賣掉所乘車馬,買一酒舍,在城裡以開酒店為生,卓文君當壚買酒(古時的酒店,壘土為壚,安放酒甕,賣酒的坐在壚邊),司馬相如犢鼻揮滌器(穿著連圍裙的褲子在洗滌器物),與僱工們一起操作忙活。卓王孫聽到這件事後,感到很恥辱,覺得女婿、女兒賣酒為生,臉上無光,因此閉門不出。有些兄弟和長輩交相勸說卓王孫,說:「你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錢財。如今,文君已經成了司馬長卿的妻子,長卿本來也已厭倦了離家奔波的生涯,雖然貧窮,但他確實是個人才,完全可以依靠。況且他又是縣令的貴客,為什麼偏偏這樣輕視他呢!」卓王孫聽說後,經親戚朋友勸解,分給卓文君「僮僕百人、錢百萬,及嫁時的諸多財物」。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回到成都,買田宅、置基業,家境遂富。

司馬相如、卓文君拜見卓王孫

司馬相如、卓文君俱善操琴,於是在宅中建亭榭以鼓琴,世人遂稱相如宅為琴臺,其位置當在今成都西較場內的城牆邊。這裡處於秦漢少城之外,近傍城郭,處當時的郫江、流江之間,北可望城郭,南矚村野,景色極佳,實有山林隱逸之趣。

相傳,司馬相如偕卓文君遊巴蜀,居安漢縣地(今南充市蓬安縣),「相如宅濱嘉陵江,叢薄鬱然」,其基亦名相如琴臺。臺高六尺,周四十四步,又有洗筆池,水北有相如坪。每當皓月當空,月映水中,相如、文君便文情奔放,琴心跳動,時而作詩誦文,時而彈琴韻賦,以吟詩誦文表衷腸,彈琴韻賦展大志。司馬相如還為民修塘築堰,以資灌口,發展種植,開鑿鹽井,興利除弊,民得實惠。故鄉尊稱他為「隱居的父母官」。

02

漢武帝好辭賦,在長安讀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大加讚賞,對身旁的人說:「這篇辭賦寫得真好,不知道司馬相如是哪個朝代的人,要是他還在世,那就好了。」正好在上林苑裡管獵狗的狗監楊得意在場,他恰好是蜀郡成都人,聽後稟報武帝說,司馬相如在成都閒著。於是,漢武帝下詔書召司馬相如入長安。

漢武帝見了司馬相如問道:「這《子虛賦》確是你寫的嗎?」司馬相如作了肯定的回答後說:「這《子虛賦》只不過是寫諸侯遊獵的事,算不了什麼。皇上如果喜歡,我就寫一篇天子遊獵的賦。」漢武帝聽了很高興,叫他快點動筆。

幾天後,司馬相如寫出了《上林賦》,這篇賦是接著《子虛賦》的內容寫下去的。子虛和烏有正在舌戰,一個名叫亡是公的人來了,他插話說:「你們齊國和楚國,都不過是諸侯國而已,遊獵的氣派怎能跟天子的相比?你們沒有見過天子在上林苑遊獵的盛況!」接著亡是公把上林苑的廣闊程度和天子遊獵的盛大規模描述了一番,子虛和烏有聽得出了神,自嘆諸侯的遊獵排場畢竟不如天子的。亡是公接著講,天子遊獵完後,忽然懊悔起來,認為這太奢侈,以後不再到這裡來了,並下令把上林苑的土地分給老百姓種莊稼,還打開糧倉,救濟貧苦的人。此後,天子只在詩書社樂的園地遊玩,在仁義的道路上馳騁,把國家治理得像三皇五帝的聖人時代一樣好。

漢武帝讀了《上林賦》,被其中頌揚天子的一面迷住了,非常欣賞這篇賦,命司馬相如為郎。

時值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與漢王朝發生矛盾,影響西蜀不安。漢武帝接受了司馬相如的建議,並任命他為中郎將,全權代表朝廷前去處理西南問題。他乘赤車駟馬抵達成都,蜀郡太守率全體官員出城相迎,縣令以下官員身背弓矢,為他鳴鑼開道。司馬相如氣宇軒昂,威風凜凜地從升仙橋上榮歸故裡,實現了當年「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的諾言。

蜀人都以此為榮。於是卓王孫、臨邛諸位父老都憑藉關係來到相如門下,獻上牛和酒,與相如暢敘歡樂之情。卓王孫喟然感嘆,自以為把女兒嫁給司馬相如的時間太晚,便把一份豐厚的財物給了文君,使與兒子所分均等。

司馬相如赤車駟馬圖

司馬相如就便平定了西南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長都請求成為漢王朝的臣子,於是拆除舊有關隘,使邊關擴大,西邊到達沫水和若水,南邊到達牂(zāng,髒)柯,以此為邊界,開通了靈關道,在孫水上建橋,直通邛、笮。

相如還京報告皇上,皇上特別高興。司馬相如圓滿完成了出使西南的任務,為加強中央政府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繫、發展多民族的國家作出了貢獻。

司馬相如還寫了《難蜀父老問》,進一步闡述「通西南夷」的重大意義,並說服巴蜀人民支持這一工作。司馬相如回到長安後,受到漢武帝讚揚。

漢武帝既讚美子虛之事,相如又看出皇上喜愛仙道,趁機說:「上林之事算不得最美好,還有更美麗的。臣曾寫過《大人賦》,未完稿,請允許我寫完後獻給皇上。」相如認為傳說中的眾仙人居住在山林沼澤間,形體容貌特別清瘦,這不是帝王心意中的仙人,於是就寫成《大人賦》。漢武帝讀了《大人賦》,特別高興,感到「飄飄有凌雲之氣,似遊天地之間意」。這更給司馬相如增添了榮譽。

陳皇后(阿嬌)因沒有生育被漢武帝貶入長門宮,她獨處深宮,愁緒滿懷,痛苦不堪。陳皇后忽然想起了善於寫賦的司馬相如,如果他能代自己寫一篇充滿感情的辭賦,用它去打動皇帝的心,那就好了。於是,她親筆寫了一封信並取出一百兩黃金,叫人送到司馬相如那裡。

司馬相如答應了陳皇后的要求,叫來人過幾天即取辭賦。他很同情陳皇后的不幸處境,很快就完成了任務。考慮到陳皇后獨居的長門宮,便取名為《長門賦》。

不幾天,漢武帝即看到了《長門賦》。一看開頭,漢武帝就被賦中深摯的感情吸引住了:「夫何一美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漢武帝被賦文帶入了往日的情景,那時的卿卿我我、形影不離,多麼逍遙自在,進而聯想到如今的阿嬌,形容枯槁,獨居深宮,不由使漢武帝動了感情。特別是結尾處,更觸到了漢武帝的心,「夜漫漫其若歲兮,懷鬱郁其不可再更……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

《長門賦》以陳皇后的口吻,細緻生動地抒寫了她失寵後苦悶抑鬱的情緒,盼望君王而君王不至的複雜心情。據說漢武帝讀了這篇賦,終於回心轉意,陳皇后也再次得寵。

從那以後,有人上書告司馬相如出使時接受了別人賄賂,不就他失掉了官職。司馬相如在家呆了一年多,又被召到朝廷當了郎官。

司馬相如口吃,但卻善於寫文章。他患有糖尿病,不願同公卿們一起商討國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閒呆著,不追慕官爵。他曾跟隨皇上到長楊宮去打獵。這時,天子正喜歡親自擊殺熊和豬,馳馬追逐野獸,相如上疏加以勸諫,寫成《諫獵疏》,皇上認為司馬相如說得很好。回來路過宜春宮時,相如向皇上獻賦,寫成《哀秦二世賦》,哀悼秦二世行事的過失。

司馬相如因病免官後,家住茂陵,作了「孝文園令」的閒官。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7年),司馬相如去世,時年63歲。漢武帝說:「司馬相如病得很厲害,可派人去把他的書全部取回來;如果不這樣做,以後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經去世,家中沒有書。詢問相如之妻,她回答說:「長卿本來不曾有書。他時時寫書,別人就時時取走,因而家中總是空空的。長卿還沒死的時候,寫過一卷書,他說如有使者來取書,就把它獻上。再沒有別的書了。」他留下來的書上寫的是有關封禪的事,進獻給所忠。所忠把書再進獻給漢武帝,漢武帝驚異其書。司馬相如已去世五年,漢武帝才開始祭祀土地神。司馬相如去世後八年,漢武帝終於首先祭祀中嶽嵩山,然後又封泰山,再到粱父山,禪肅然山。

司馬相如的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 《隋書·經籍志》有《司馬相如集》 1卷,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現存賦有《子虛賦》 《天子遊獵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6篇,其他散文有《諫獵書》《報卓文君書》《喻巴蜀檄》《難蜀父老文》《封禪文》《琴歌二首》6篇,另有《梨賦》《魚葅賦》《梓山賦》3篇僅存篇名。

《司馬文園集》書影

03

司馬相如的文章縱橫自在,筆端有雲湧峰簇的氣概,詞句侈儷、韻致飄渺,故有「賦聖」之稱。他的辭賦是後世抒情寫志賦的範本,司馬遷在《司馬相如列傳》中,採用「以文傳人」的寫法,簡練地記述了司馬相如一生遊粱、娶卓文君、通西南夷等幾件事,而與此有關的文和賦卻全文收錄,「連篇累牘,不厭其繁」,計有《子虛賦》《上林賦》《喻巴蜀檄》《難蜀父老》《上書諫獵》《哀二世賦》《大人賦》《封禪文》八篇,文字之多,遠超司馬遷自己的記述,足見作者「特愛其文賦」,「心折長卿之至」。

以後的歷代文學家,或將司馬相如與司馬遷相提並論,遂有「文章〔西漢〕兩司馬」之說;或將相如與枚乘並稱「枚馬」,與揚雄並稱「揚馬」。

漢代揚雄讚嘆:「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至邪!」

班固說:「西蜀自相如遊宦天下,而文章冠天下。」

東晉文學家李充說:「盟檄發於師旅,相如《諭蜀老》(即《諭巴蜀檄》)可謂德音矣。」

南朝沈約說:「周室既衰,風流彌著。屈平(即屈原)、宋玉導清源於前,賈誼、相如振芳塵於後,英辭潤金石,高義薄雲天。」

南朝劉勰也指出:「移者,易也移風易俗,令人而隨者也。相如之《難蜀老》,文曉而喻薄,有移檄之骨焉。」

唐代詩人李白寫道:「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他還以司馬相如自比,自稱「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

邊塞詩人岑參這樣稱頌司馬相如:「名共東流水,滔滔無盡期。」

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在闡述其著名的「不平則鳴」說時,認為「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

明代著名作家張溥說:「《子虛》《上林》非徒極博,實發於天材。揚子云銳精揣煉,僅能合轍,猶《漢書》於《史記》也。」

清代桐城派大家姚鼐指出:「昌黎(韓愈)詩文中效相如處極多,如南海碑中敘景瑰麗處,即效相如賦體也。」

明代王世貞說:「長卿之賦,賦之聖者。」

魯迅稱讚司馬相如:「不師故轍,廣博閎麗,卓絕漢代。」

司馬相如的辭賦是後世抒情寫辭賦的範本。司馬相如的散文,對後世的政論性散文產生了重大影響。

司馬相如的愛情、傳奇故事被人們傳為千古佳話,而與司馬相如有關的相如宅、琴臺、行走過的升仙橋等亦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尋訪的名勝之地。在四川梓潼縣城西南1公裡的長卿山上,有司馬相如赴長安路過此地的長卿石室。唐朝時,唐玄宗幸蜀過梓潼,望見山上有窯,問為何物。近臣奏,那是漢司馬相如讀書之窯,遂敕名為長卿山,窯內壁遍刻歷代名人題字題詩。司馬相如偕卓文君居住的安漢縣(今蓬安縣),相如宅、琴臺、相如坪也成為文人墨客的遊訪聖地,並題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南朝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將漢司馬相如所居之地置相如縣,歷唐、宋、元,明初時將相如縣入蓬州,其縣城為相如故城。

司馬相如、卓文君開設臨邛酒肆,取水滌器的遺址、鼓琴的琴臺在唐宋時已成為著名古蹟,歷代文人墨客尋訪題詩於此,並修建了相應的園林建築。這些遺址現已成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人們休息、探幽的公園。

邛崍文君井

司馬相如乘赤車駟馬經過的成都升仙橋,現今改稱為駟馬橋,歷代文人墨客題寫了許許多多的詩詞歌賦。清乾隆年間,當朝宰相張鵬翮曾在駟馬橋頭題詩,刻碑於橋側。光緒年間,成都知府劉幼丹親書「漢司馬相如題橋處」石碑,也立在駟馬橋頭,並還書寫《駟馬橋碑記》。

成都知府劉幼丹書《駟馬橋碑記》

司馬相如、卓文君在成都的居住地,被人們稱為相如琴臺,歷代文人墨客也在那裡留下了足跡,題寫了不少詩句。1987年,成都市擴建十二橋邊的西城邊街,將此街命名為琴臺路,修建了跨街仿古牌樓「琴臺故徑」。200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青羊區人民政府再次對琴臺路實施改建,重現司馬相如、卓文君傳奇故事,講述《鳳求凰》故事的詩碑、馳騁的銅車與呼應飛簷翹角的樓宇、古樸玲瓏的漢風石橋、多姿多彩的漢畫像石……琴臺路成為浣花風景區一道紀念司馬相如、卓文君靚麗的人文景觀。

琴臺故徑

往期回顧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兩晉兩「國志」 光焰萬丈長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偶像的力量:最早的粉絲逆襲之路——司馬相如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一部《三國志》 千秋良史才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風骨崢嶸 壯志難酬 ——一代詩骨陳子昂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張栻:湖湘有「理」 他從蜀中來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謝德銳 ‖ 陳子昂與武東山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王安明(成都民俗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致力於地方志、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的研究)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安明 ‖ 辭賦之聖者——司馬相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④:若沒有司馬相如,後世才子佳人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出爐後,各界人士各抒己見,形成了廣泛的討論。《司馬相如列傳》除了記錄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外,還將其所著《子虛賦》、《上林賦》、《難蜀父老》等8篇辭賦散文作品全文收錄,因此篇幅很長。馬平認為,這也可以看出司馬遷對司馬相如作品的態度,年齡比司馬遷大不了多少的司馬相如,受到了太史公的格外高看。
  • 【方志四川•新刊預覽】《巴蜀史志》「四川歷史名人」專刊推介
    專刊推介《巴蜀史志》「四川歷史名人」專刊2017年,四川省啟動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先後確定大禹、李冰、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文翁、司馬相如、常璩、陳子昂、格薩爾、秦九韶等20位四川歷史名人。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作家馬平談司馬相如:深刻影響中華傳統愛情觀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一曲《鳳求凰》,讓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千古流芳。在省作家協會創研室主任、著名作家馬平看來,司馬相如是辭賦的傑出代表和蜀學的集大成者,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依然重要。馬平說,司馬相如的辭賦巨麗壯觀、恢弘大氣,所作《子虛賦》和《上林賦》曾被漢武帝大為讚賞,流傳後世。司馬相如因此還收穫了揚雄、魯迅等「粉絲」,被譽為「辭賦之宗」。馬平介紹,關於司馬相如的記述和描繪,在各種史料裡很多,其中最權威的、最有分量的當屬《史記》。「讓文學家進入正史,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人。
  • 走近歷史名人:賦聖司馬相如
    四川蓬安司馬相如故裡 二、司馬相如著作漢代最重要的文學樣式是賦,一種有韻的散文,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分為大賦、小賦、騷體賦。而司馬相如是公認的漢賦奠基人、漢大賦代表作家和賦論大師,也是一位文學大師和美學大家。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散體大賦上。
  • 當漢武帝遇上司馬相如
    當漢武帝遇上司馬相如 下周一晚7:30,「名人大講堂」開講傳奇君臣之遇   作為四川歷史名人,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絕不只有風流千古的「鳳求凰」的經典愛情故事:他說自己是「蜀郡成都人」,但是他又不是「資格」的成都人,他的故裡究竟在哪裡?他勤奮好學,但他的學業養成與「文翁興學化蜀」有沒有關係,或者換一個說法——他是不是今天成都石室中學的莘莘學子們所追慕、津津樂道的最早最著名的「學長、校友」?「鳳求凰」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歷代評價的分歧那麼大?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出爐!為何這10位入選?
    > 文翁在成都創辦第一所地方官學「文翁石室」常璩撰寫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志《華陽國志》「辭賦之宗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挾以文章妙天下 忠義...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草原上的雄獅大王...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 文翁——公學始祖興...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秦九韶:世界數學史上...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傳奇解密:司馬相如的故裡及籍貫之謎
    8月31日晚,「名人大講堂」第二季第四場講座如約而至。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來到四川省圖書館,登上「名人大講堂」,帶來一場題為《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的精彩演講。李大明教授從傳奇解密、風流千古、非常之功三個層面開講,讓觀眾們看到了一位融冶古今、淵博通雅的全才,一位超級文化大師,一位不朽的歷史名人。
  • 新華社:司馬相如的蓬安印記
    6月5日,經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揭曉,生於西漢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的司馬相如名列其中。對於司馬相如的成功入選,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用了這樣一句話來評價。民俗街頭巡演。
  • 四川歷史名人為何是這十人?
    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這10位名人,是從78名來自全省各市(州)申報的四川歷史名人中選拔而來。他們究竟有何魅力,能最終「出道」?看四川將分為上下兩期,解讀10位偶像的魅力。
  • 生於南充的司馬相如為何說自己是成都人?名人大講堂31日晚揭開真相
    司馬相如究竟是不是成都人?如果不是,他又為何要說自己是成都人?8月31日晚,「名人大講堂」邀請到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解讀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李大明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對於司馬相如是成都人這件事,歷來論著、辭書、教材等均沒有懷疑。
  • 4位來自成都的四川歷史名人穿越時空來相見
    原標題:4位來自成都的四川歷史名人穿越時空來相見   四川省正式公布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其中,文翁、司馬相如、常璩、薛濤四位是來自成都的歷史名人。   千百年來,成都既傳承著燦爛輝煌、弦歌不輟的巴蜀文脈,又書寫出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 揚雄&司馬相如
    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著名辭賦家。西漢官吏、學者。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貧,不慕富貴。40歲後,始遊京師。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推薦為待詔。後經蜀人楊莊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遊獵,任給事黃門郎。其官職一直很低微,歷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當政時,校書天祿閣,官為大夫。 揚雄早期曾以《長揚賦》《甘泉賦》《羽獵賦》等佳作聞名於世,與司馬相如齊名。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公布!這兩位都和都江堰有關
    遇見都江堰ID:yujiandjy 好山好水好空氣……在大美都江堰,遇見一切美好~~ 近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
  • 【方志四川•風物】王安明 ‖ 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築——天主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教宗音諾増十二世指派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梁洪仁會士,建立四川代牧區,掌管四川教務,乃是教區體制形成。乾隆十八年(1753年),羅馬教廷將四川、雲南、貴州的傳教權委詔於巴黎外方傳教會,並委該會伯多祿、拉塞爾為四川代牧,從此四川、雲南、貴州的天主教會為巴黎外方傳教會管理,歷時二百多年,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正史愛情故事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以上,是我們常人對司馬相如的畫像:著名的愛情故事、優秀的文學造詣(辭賦頂級大家)。我們今天就按照正史記載來說說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 窮書生司馬相如是怎麼撩到白富美卓文君的
    她的父親是蜀郡臨邛(今四川成都邛崍)的巨商卓王孫。後來,她嫁給了西漢辭賦大家,號稱「賦聖」的司馬相如。且她並非正常的「出嫁給」了司馬相如,而是和司馬相如一起「私奔」了。而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當時,司馬相如還不是什麼「賦聖」,就是一個窮書生。一個白富美與一個窮書生私奔了,這別說是在封建時代,就是放在今天,也足夠驚世駭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