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司馬相如

2021-02-08 金喜語

揚雄(揚雄本姓楊,後來改姓為揚),成都人。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著名辭賦家。西漢官吏、學者。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貧,不慕富貴。40歲後,始遊京師。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推薦為待詔。後經蜀人楊莊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遊獵,任給事黃門郎。其官職一直很低微,歷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當政時,校書天祿閣,官為大夫。 揚雄早期曾以《長揚賦》《甘泉賦》《羽獵賦》等佳作聞名於世,與司馬相如齊名。後來他又放棄辭賦之體,轉而研究哲學,語言學,並仿《論語》作《法言》,仿《易經》作《太玄》,又著有《方言》,記述西漢時期各地方言,成為漢代一大著述家。

 

公元千禧年,位同宰相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安石翻開史書,一時間感慨萬端。千年流光,彈指而逝。回眸歲月深處,千餘年前的揚雄讓他不勝唏噓:

 

儒者凌夷此道窮,

千秋止有一揚雄。

 

揚雄像(也作「楊雄」)

 

頭戴七旒冕冠,身著玄衣纁裳,揚雄神色肅穆。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白、玄、綠三色小綬,中單素紗,紅羅襞積,白玉雙佩,黑鐵長劍,讓他看起來更加冷峻。

手握一捆又一捆細細瘦瘦的簡牘,揚雄焦灼地走在長長的甬道上。有漢一朝,清虛自守者寡,慷慨悲歌者眾。這是漢代無數為時代而忙碌的思想者的身影,他們熱切呈送著「跨海內,制諸侯」的諫議,期待一代明主馳騁疆場、縱橫天下。他們將他們的期待、企盼寫在簡牘上、刻在歷史裡。

漢武帝即位,公孫弘以六十高齡之身,以賢良徵為博士。元光五年,復徵賢良文學,以丞相褒侯。他為國家奔走呼號:「臣聞上古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輕,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貴爵厚賞而民不勸,深刑重罰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賞重刑,未足以勸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

漢武帝 電視劇《漢武大帝》截圖

電視劇《漢武大帝》截圖,公孫弘

陸賈追隨劉邦,以斡旋於諸侯,兩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臣服漢朝,安定了大漢政局:「夫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修於閨門之內;垂大名於萬世者,必先行之於纖微之事。……孔子曰:『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言德行而其下順之矣。」

電視劇《大風歌》截圖,陸賈

賈誼十八歲即以博學能文聞名郡中,三十三歲抑鬱而亡。司馬遷哀念屈原、賈誼之才,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此並稱賈誼與屈原為「屈賈」。賈誼論秦取天下之勢,守天下之道:「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電視劇《大風歌》劇照,賈誼

晁錯以非常之功,卻無自全之計,終被腰斬東市。他論貴粟,言兵事,減民租,務農桑,薄賦斂,廣蓄積。號令有時,要求朝廷的政治活動不要影響農時;利民欲,即滿足人民的欲望,給老百姓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

電視劇《漢武大帝》截圖,晁錯

司馬相如以其出神入化之文彩,奠定了漢代文學的歷史地位。他出使西南夷,將西南夷民族團結統一於大漢疆域,被譽為「安邊功臣」,名垂青史。他的《子虛賦》和《上林賦》,以「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之口吻,道出了有漢一朝的強大聲勢和雄偉氣魄。

電視劇《鳳求凰》截圖,司馬相如

在雄壯的時代背景中,揚雄健步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沉澱在歷史深處的身影清晰

而堅定,那順著臉頰流下的汗水,那伴著信念前行的腳步,那隨著歲月遠逝的記憶,那留下道道積澱的溝壑…… 時光如火光般四濺、飛騰、轟鳴、閃耀,最後終於被深邃的時間吞噬,被厚重的塵埃埋沒。一切喧囂復歸沉寂,判官的判筆終將留給歷史。

揚雄早年崇拜司馬相如,曾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作《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為漢王朝謳歌太平、歌功頌德。後世將司馬相如與揚雄合稱為「揚馬」。

相關焦點

  • 制度轉型與賦聖司馬相如的崛起
    司馬遷等人褒揚相如賦與《詩經》一樣具有諷諫精神,揚雄等人卻指責相如賦「勸百諷一」,失去了諷諫之義,其實都沒有領悟到《天子遊獵賦》宏大的政治主題。但是在梁國,司馬相如還是新進晚輩,其文名遠在枚乘、鄒陽之下。梁孝王死後,梁國被豆剖瓜分,文人四散而去。司馬相如回到故鄉成都,與臨邛巨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喜結連理,成為富人。司馬相如寫賦作文,從來不署名,也不愛惜,有人索取,就慷慨贈與。前135年,當漢武帝讀到不署名的《子虛賦》時,驚嘆其文採,還誤以為是戰國人的作品,惋惜地說:「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狗監楊得意趁機推薦相如,於是司馬相如再次來到長安。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安明 ‖ 辭賦之聖者——司馬相如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02 漢武帝好辭賦,在長安讀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大加讚賞,對身旁的人說:「這篇辭賦寫得真好,不知道司馬相如是哪個朝代的人,要是他還在世,那就好了。」正好在上林苑裡管獵狗的狗監楊得意在場,他恰好是蜀郡成都人,聽後稟報武帝說,司馬相如在成都閒著。於是,漢武帝下詔書召司馬相如入長安。
  • 走近歷史名人:賦聖司馬相如
    >一、司馬相如傳略司馬相如,生於公元前179年,卒於公元前118年。原名犬子,字長卿,因仰慕戰國時期名相藺相如,而改名相如,西漢蜀郡(今四川)成都人,祖籍陝西韓城,僑居四川蓬安。中國古代文學家、辭賦家,與西漢揚雄、東漢班固、張衡並稱「漢賦四大家」。少年時代,喜歡讀書、練劍。20歲入仕為武騎常侍。後因作賦才華出眾,得到漢武帝賞識,初封為郎,官至中郎。曾出使西夷,為開發西南邊疆、團結少數民族、維護大漢統一作出重要貢獻。晚年因病辭官,居家作賦、撰文,後而終。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作家馬平談司馬相如:深刻影響中華傳統愛情觀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一曲《鳳求凰》,讓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千古流芳。在省作家協會創研室主任、著名作家馬平看來,司馬相如是辭賦的傑出代表和蜀學的集大成者,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依然重要。馬平說,司馬相如的辭賦巨麗壯觀、恢弘大氣,所作《子虛賦》和《上林賦》曾被漢武帝大為讚賞,流傳後世。司馬相如因此還收穫了揚雄、魯迅等「粉絲」,被譽為「辭賦之宗」。馬平介紹,關於司馬相如的記述和描繪,在各種史料裡很多,其中最權威的、最有分量的當屬《史記》。「讓文學家進入正史,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人。
  • 傳奇解密:司馬相如的故裡及籍貫之謎
    □李大明一司馬相如的故裡何在  司馬相如是中華文化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漢代卓越的政治家、漢代蜀學的開拓者和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  對於司馬相如《自敘傳》雲「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書·司馬相如傳》同),歷來論著、辭書、教材等均沿襲此說,未有懷疑。
  • 與司馬相如相比,楊雄的辭賦風格是怎麼樣的?作品都有哪些?
    這種題材和體制的多樣化,正表現出揚雄的辭賦創作在繼承中又有創造的特點。在揚雄的四篇大賦中,《甘泉賦》和《河東賦》是以隨侍天子祭祀為題材的。寫賦的目的就是「勸」,因而兩篇作品的重點是鋪敘車駕的規模,甘泉與河東宮殿建造的壯麗,祭祀的盛況,有似於司馬相如賦作。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賦頌傳統已經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 司馬相如
    《史記》中,司馬相如也是這個路子。 他是一個很追求進步的人,「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想貨與漢家。 但不順。 景帝時,他曾找門路,到長安做了郎官,可以排在隊伍裡,遠遠地護衛皇帝出行。 當時很多傢伙都是利用這種機會上去的。
  • 藺相如、司馬相如——邯鄲往事
    如果不是那一方「司馬相如橋頭題詩枕」,我不會去想邯鄲和司馬相如會有怎樣的淵源,印象中賦聖出於四川,成名於長安,似乎和邯鄲沒有什麼交集。可偏偏上個世紀70年代,在邯鄲磁縣出土了這麼一方元代的磁州窯瓷枕。我本想著那橋是「學步橋」,可圖中橋頭橫匾上的「升仙橋」三字依稀可見。歷史上叫「相如」的人或許不少,但出名的就那麼兩個:藺相如、司馬相如。
  • 當漢武帝遇上司馬相如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司馬相如與漢武帝的君臣相遇,可說是中國古代比較典型、也是時代比較早的君臣遇合個案。如果不是一段巧合,司馬相如這顆璀璨的蜀地瑰寶,不知能否閃耀至今。
  • 新華社:司馬相如的蓬安印記
    6月5日,經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揭曉,生於西漢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的司馬相如名列其中。對於司馬相如的成功入選,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用了這樣一句話來評價。民俗街頭巡演。
  • 李舫 | 鴻茂參聖之才:千秋一揚雄
    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推薦為待詔。後經蜀人楊莊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遊獵,任給事黃門郎。其官職一直很低微,歷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當政時,校書天祿閣,官為大夫。 揚雄早期曾以《長揚賦》《甘泉賦》《羽獵賦》等佳作聞名於世,與司馬相如齊名。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④:若沒有司馬相如,後世才子佳人故事...
    其中,司馬相如作為大文豪,他和卓文君的故事家喻戶曉,卻又在當代飽受爭議。作為今人,我們究竟應該用怎樣的眼光去審視當年的「鳳求凰」?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四川省作家協會創研室主任、著名作家馬平,以文人眼光打量司馬相如,他暢談了自己的看法。
  • 朱文杰:賦聖司馬相如與長安
    下面先從漢賦第一人的司馬相如說起。漢賦四大家之首的司馬相如,不但是一位公認的漢賦代表作家和賦論大師,也是一位文學大師和美學大家。司馬相如賦才天縱,文思蕭散,控引天地,錯綜古今,曠世莫比。與他同列漢賦四大家的楊雄讚嘆他的賦作:「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還說:「如孔氏之門用賦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正史愛情故事
    ——《司馬相如琴歌》這是唐朝詩人張祜讚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故事的著名詩句。「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這是晚清左宗棠對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文學成就的高度評價,後來的魯迅也非常贊同左宗棠此觀點。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以上,是我們常人對司馬相如的畫像:著名的愛情故事、優秀的文學造詣(辭賦頂級大家)。我們今天就按照正史記載來說說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 司馬相如:賦聖浪漫演繹經典
    司馬相如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 傑出的政治家。其代表作品《子虛賦》辭藻富麗、 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進入新世紀, 蓬安縣出現司馬相如故裡研究現象, 很快升溫為熱潮。 一時間,該熱潮席捲省內史學界。
  • 司馬相如:寫辭寫膩了,我想當個政治家
    司馬相如文韜武略,在他看來,他離建功立業只差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只是很可惜,司馬相如雖然總是跟在景帝身邊,但景帝對辭賦不感興趣,自然不會過多關注司馬相如。得不到皇帝賞識的司馬相如很是難過,但是又沒有其他辦法,只能安安分分地繼續當他的郎官。
  • 司馬相如:我不僅有愛情,還是一個才子
    漢代作賦者以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四人為大家。四人之中,司馬相如的辭賦最優,其文採讓歷代文學評論家百般讚嘆。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都成都人。少年時期喜歡讀書,學習擊劍,雙親喚他為犬子;而後因仰慕藺相如的為人,所以改名為犬子。漢景帝時期,官至武騎常侍。因為漢景帝不喜歡辭賦,所以司馬相如告病免官,與枚乘、鄒陽、嚴忌等交遊,在遊玩期間創作了《子虛賦》。漢武帝即位後,十分喜愛《子虛賦》。
  • 司馬相如為一代文宗,卻因愛情經歷被人熟知
    司馬相如小時候都被家人叫犬子,喜歡讀書和擊劍,長大後嫌名字難聽,再加上仰慕藺相如的為人,便改名叫司馬相如。在司馬相如發跡之後,犬子之名也被傳開。從此以後,中國的父母向別人談起自己兒子時,都會謙遜地自稱「犬子」,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 司馬相如:才華驚動漢武帝,顏值拐走富家女
    梁王劉武死後,司馬相如失去靠山,回到四川成都老家。司馬相如那家窮的,小偷進去都哭著走的,臨走還得留幾個銅板。臨邛縣令王吉是司馬相如老朋友。王吉聽說司馬相如回來了,邀請司馬相如前往臨邛散心。司馬相如正愁沒地方溜達呢,帶著保鏢兼助理兼司機的一個小弟坐著一輛豪華馬車就出發了。
  • 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吸引114萬網友「雲聽講」
    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吸引114萬網友「雲聽講」   8月31日晚的「名人大講堂」,除了現場聆聽演講的聽眾外,李大明教授解讀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還吸引了眾多網友通過「雲聽講」,一起探尋他與卓文君的千古風流故事,以及他與漢武帝傳奇的君臣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