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為一代文宗,卻因愛情經歷被人熟知

2021-01-08 騰訊網

自荀子創作賦這一文學體裁後,司馬相如終於將之發揚光大,並成為一代賦聖。可以說,司馬相如是那個時代最有成就的文學家,不僅得到漢武帝的極大欣賞,也使司馬遷單獨為他立傳,完整地引用了他的一些文章,並與司馬遷一起被稱為西漢兩司馬。與此同時,他的事跡還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老百姓的某些日常行為。

父母口中「犬子」的由來。司馬相如小時候都被家人叫犬子,喜歡讀書和擊劍,長大後嫌名字難聽,再加上仰慕藺相如的為人,便改名叫司馬相如。在司馬相如發跡之後,犬子之名也被傳開。從此以後,中國的父母向別人談起自己兒子時,都會謙遜地自稱「犬子」,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用琴曲拐走個媳婦。司馬相如長大後靠家財當上漢景帝的武騎常侍,幹起來也不開心,又因漢景帝對他的文學不感興趣,就因鄒陽等人到了梁國,為梁王劉武寫下了著名的《子虛賦》。在梁王劉武死後,司馬相如很快就失業了,回到家之後又窮困潦倒,只好投靠對自己盛情邀請的臨邛令王吉,才了與卓文君的故事。

臨邛令王吉對司馬相如異常恭敬,便強拉著他去參加當地的富豪卓王孫的宴會,以堂堂儀表和精湛的琴藝吸引了剛守寡的卓文君。兩人私定終身後便私奔了,氣得卓王孫當眾宣布斷絕父女關係。不過,兩人總要面臨柴米油鹽等事,而司馬相如又窮得叮噹響,只好隨卓文君回到臨邛。兩人賣掉所有車騎,買下酒肆,由卓文君親自賣酒,司馬相如親自打雜。兩人的行為讓卓王孫深以為恥,氣得連門都不出了,還是卓文君的兄弟和長輩們看不過去,交相勸解卓王孫,才使卓王孫分了兩人一百個僕人和百萬錢,使兩人瞬間脫貧致富。在司馬相如被漢武帝重用後,卓王孫見到他發跡後的模樣,思想發生大轉變,有些後悔女兒跟他在一起晚了,在家產分配方面將女兒和兒子放在同一待遇。

自此之後,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事跡成為後世無數痴男怨女效仿的對象,司馬相如所做《鳳求凰》也被改成琴曲,傳奏了兩千多年。

產生多個典故與成語。司馬相如所做的《子虛賦》不僅成為當官的開門磚,也是眾多典故的來源。其中,烏有先生取諧音無有先生,指沒有這個人;子虛烏有,指的是並不存在的事物;化為烏有,指變得什麼都沒有了;無是公,指沒有這個人。前三個詞都成為我們熟知的成語,都跟沒有產生了關聯。

相傳,梁王此後也向司馬相如求賦。司馬相如做《如玉賦》贈梁王,而梁王回贈以名琴綠綺。司馬相如得到後若獲至寶,琴藝大漲,而綠綺從此也成了古琴的別稱。卓文君和司馬相如賣酒的故事產生了當壚賣酒、滌器市中的典故。此外,隋唐時紅拂女的故事與綠綺(指卓文君)組成詞語「紅拂綠綺」,指那些在俗世中慧眼識人、敢於追求自己幸福的奇女子。

安定西南之功。司馬相如靠《子虛賦》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又靠《天子遊獵賦》贏得了漢武帝進一步欣賞,從而擔任郎官。相比在辭賦和愛情方面的成就,司馬相如一直在郎官的位置上打轉,扮演著漢武帝近臣的角色,在第一次安撫西南夷時,創作《喻巴蜀夷檄》,檄文中恩威並施,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漢武帝的肯定。隨後,漢武帝任命司馬相如擔任中郎將,第二次赴西南安撫少數民族,司馬相如成功地完成任務,使西南夷眾多部落歸附漢朝,這也是司馬相如最風光的時刻。好景不長,司馬相如不久便被人上告貪汙被免官,一年多後又被任命為郎官。

司馬相如在死前著書勸諫皇帝封禪泰山,由妻子交給使者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在司馬相如死後五年開始祭祀后土,八年後祭祀中嶽嵩山,然後封泰山,再到梁父山封禪肅然山。

司馬相如和韓非子很像,說話都結巴,都善於著書立說,但是司馬相如比起韓非子來就小心謹慎多了,從不敢直言進諫,所以向漢武帝進獻的賦多是婉轉勸諫之言,又能讓漢武帝很受用。正所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司馬相如搭上了漢武帝愛好文學和大變革時代的強風,才能靠著一篇文章獲得官職,才能靠著文章兩次成功安撫西南夷;也因西南夷對漢朝的主動歸附,才不費吹灰之力立下了安撫西南夷的大功。儘管司馬相如被班固、劉勰等人稱為辭宗,被王世貞等人稱為賦聖,犬子之名也成了後世父母謙稱兒子的代名詞,但其愛情往事更吸引了普通老百姓的注意力,這也應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吧。

相關焦點

  • 新華社:司馬相如的蓬安印記
    「司馬相如,一代賦聖、文宗,文脈綿賡,沾溉百世。」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正史愛情故事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以上,是我們常人對司馬相如的畫像:著名的愛情故事、優秀的文學造詣(辭賦頂級大家)。我們今天就按照正史記載來說說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 當漢武帝遇上司馬相如
    作為四川歷史名人,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絕不只有風流千古的「鳳求凰」的經典愛情故事:他說自己是「蜀郡成都人」,但是他又不是「資格」的成都人,他的故裡究竟在哪裡?他勤奮好學,但他的學業養成與「文翁興學化蜀」有沒有關係,或者換一個說法——他是不是今天成都石室中學的莘莘學子們所追慕、津津樂道的最早最著名的「學長、校友」?「鳳求凰」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歷代評價的分歧那麼大?
  • 【四川】鳳求凰——尋訪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遺蹟
    西漢才女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相戀的故事,傳頌千年,吟唱不絕。為了感受這段愛情發生的場景,體會千年前的情思,入蜀訪舊是最浪漫的選擇。先說說這段愛情吧。西漢才子司馬相如年輕時不得志,辭官後在成都老家巧遇當地富豪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相如以一曲《鳳求凰》撥動文君芳心,因仰慕相如才華,文君連夜與相如私奔。
  • 當司馬相如愛上另一個她,卓文君如何用一首絕妙數字詩挽回愛情?
    愛情中最稀缺的,向來不是狂熱,而是專一。男女平等的當下如此,男尊女卑的古代更甚。在男子有權三妻四妾的封建王朝時期,即便是金枝玉葉、傾城佳人,等到容顏不再時也難逃「一代新人換舊人」的命運。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芳華會老去,才華卻歷久彌新,那麼,當古代才女遭遇丈夫變心,又是如何挽回愛情的呢?且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例子。
  • 朱文杰:賦聖司馬相如與長安
    魯迅還說:「不思故轍,自攄妙才,廣博閎麗,卓絕漢代……其為歷代評騭家所傾倒,可謂至矣」。司馬相如(約前179年— 約公元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其實他的原名就是司馬長卿,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藺相如而改名的。兩千多年來,司馬相如在文學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聲望。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
  • 卓文君一首千古絕詩,讓司馬相如回心轉意,讓後人相信愛情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或許沒有很多人知道,但這句千古絕詩很多人都聽過「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是一首怎樣過的詩歌,能讓後人讀起又有了相信愛情的力量,我們一起來品讀? 這首詩名為《白頭吟》,相傳為卓文君所作,講述了自己對丈夫的深愛以及對愛情的信任,浪子回頭金不換,這首詩打動了司馬相如。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背景故事,以及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愛情主線。
  • 揚雄&司馬相如
    揚雄(揚雄本姓楊,後來改姓為揚),成都人。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著名辭賦家。西漢官吏、學者。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貧,不慕富貴。
  • 司馬相如:賦聖浪漫演繹經典
    司馬相如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 傑出的政治家。其代表作品《子虛賦》辭藻富麗、 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進入新世紀, 蓬安縣出現司馬相如故裡研究現象, 很快升溫為熱潮。 一時間,該熱潮席捲省內史學界。
  • 司馬相如:我不僅有愛情,還是一個才子
    漢代作賦者以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四人為大家。四人之中,司馬相如的辭賦最優,其文採讓歷代文學評論家百般讚嘆。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都成都人。少年時期喜歡讀書,學習擊劍,雙親喚他為犬子;而後因仰慕藺相如的為人,所以改名為犬子。漢景帝時期,官至武騎常侍。因為漢景帝不喜歡辭賦,所以司馬相如告病免官,與枚乘、鄒陽、嚴忌等交遊,在遊玩期間創作了《子虛賦》。漢武帝即位後,十分喜愛《子虛賦》。
  • 歷史上最美麗的私奔,古琴臺見證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愛情故事
    蜀國中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孕育了不少傑出的文人雅士,司馬相如便是其中的一位, 他才華橫溢可惜跟隨的梁王短命去世, 司馬相如便回到老家成都,但家裡已是父母雙亡,家徒四壁,變得一無所有, 不願寄人籬下的他找到了好友縣令王吉, 在王吉的介紹下認識了富豪卓王孫.在卓王孫家中司馬相如一曲&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④:若沒有司馬相如,後世才子佳人故事...
    在獨一無二的《史記》中同樣佔據獨一無二位置的《司馬相如列傳》,就顯得尤為醒目。「讓文學家進入正史,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人。《史記》中有兩篇文學家的記載,一是《屈原賈生列傳》,一是《司馬相如列傳》。屈原和賈誼合為一篇,司馬相如則是專篇專章,其地位可見一斑。」馬平如是說。
  • 藺相如、司馬相如——邯鄲往事
    如果不是那一方「司馬相如橋頭題詩枕」,我不會去想邯鄲和司馬相如會有怎樣的淵源,印象中賦聖出於四川,成名於長安,似乎和邯鄲沒有什麼交集。可偏偏上個世紀70年代,在邯鄲磁縣出土了這麼一方元代的磁州窯瓷枕。我本想著那橋是「學步橋」,可圖中橋頭橫匾上的「升仙橋」三字依稀可見。歷史上叫「相如」的人或許不少,但出名的就那麼兩個:藺相如、司馬相如。
  • 走近歷史名人:賦聖司馬相如
    原名犬子,字長卿,因仰慕戰國時期名相藺相如,而改名相如,西漢蜀郡(今四川)成都人,祖籍陝西韓城,僑居四川蓬安。中國古代文學家、辭賦家,與西漢揚雄、東漢班固、張衡並稱「漢賦四大家」。少年時代,喜歡讀書、練劍。20歲入仕為武騎常侍。後因作賦才華出眾,得到漢武帝賞識,初封為郎,官至中郎。曾出使西夷,為開發西南邊疆、團結少數民族、維護大漢統一作出重要貢獻。晚年因病辭官,居家作賦、撰文,後而終。
  • 司馬相如是否從沒變過心,那個傳說中的茂陵女是誰?
    司馬相如棄文君不見正史,野史多有提及,見於《西京雜記》,茂陵女並無考證。《史記》 中記載,司馬相如後來因為《子虛賦》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大boss沒事也翻翻微博,上上頭條,一看到《子虛賦》就驚訝萬分,這誰啊,文採飛揚,辭賦優美,甚得朕心,漢武帝身邊有察言觀色之人楊得意,說,這是我的老鄉,叫司馬相如。於是,相如得見天顏,皇天不負有心人,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
  • 司馬相如
    《史記》中,司馬相如也是這個路子。 他是一個很追求進步的人,「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想貨與漢家。 但不順。 景帝時,他曾找門路,到長安做了郎官,可以排在隊伍裡,遠遠地護衛皇帝出行。 當時很多傢伙都是利用這種機會上去的。
  • 司馬相如寫一封13字的休書休妻,卓文君回詩一首,卻成千古絕唱
    後世之人讀到這樣悲痛的詩句,雖未親身經歷,也沒親眼見到,仍然忍不住為這對陰陽相隔的佳偶嘆息。自古痴情詩人很多,薄情的才子也不少。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曾因一首《子虛賦》而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相如之才可比肩司馬遷,可他留給世人的除了才名,還有薄情的印象。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作家馬平談司馬相如:深刻影響中華傳統愛情觀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一曲《鳳求凰》,讓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千古流芳。在省作家協會創研室主任、著名作家馬平看來,司馬相如是辭賦的傑出代表和蜀學的集大成者,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依然重要。但《史記》中關於文學家的列傳非常少,一是《屈原賈生列傳》,還有就是《司馬相如列傳》。」馬平說,《司馬相如列傳》篇幅很長,還將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等幾篇漢賦和散文, 都原文打包收錄了。「可以看出司馬遷對司馬相如的推崇。」《司馬相如列傳》不僅介紹了司馬相如政治和文學上的成就,也描述了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細節詳實,情節生動。
  • 制度轉型與賦聖司馬相如的崛起
    司馬相如(前169?—前118)雖然身在蜀郡(今四川成都),沒有親身經歷七國之亂,但他已經真切感受到了諸王叛亂給漢帝國的沉重打擊。學術界對於司馬相如的生年,有公元前179年(劉開揚)、前172年(龔克昌)、前171年(束景南)、前169年(劉南平)諸說,未有定論。但即使從劉南平說,七國之亂(前154)爆發時,相如也已經16歲,對於這場關乎國家存亡的重大歷史事件,必定有深切體會。
  • 窮書生司馬相如是怎麼撩到白富美卓文君的
    其中提到的卓文君,生年不詳,當是西漢景帝、武帝時人,與蔡文姬、李清照和上官婉兒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她的父親是蜀郡臨邛(今四川成都邛崍)的巨商卓王孫。後來,她嫁給了西漢辭賦大家,號稱「賦聖」的司馬相如。且她並非正常的「出嫁給」了司馬相如,而是和司馬相如一起「私奔」了。而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當時,司馬相如還不是什麼「賦聖」,就是一個窮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