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荀子創作賦這一文學體裁後,司馬相如終於將之發揚光大,並成為一代賦聖。可以說,司馬相如是那個時代最有成就的文學家,不僅得到漢武帝的極大欣賞,也使司馬遷單獨為他立傳,完整地引用了他的一些文章,並與司馬遷一起被稱為西漢兩司馬。與此同時,他的事跡還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老百姓的某些日常行為。
父母口中「犬子」的由來。司馬相如小時候都被家人叫犬子,喜歡讀書和擊劍,長大後嫌名字難聽,再加上仰慕藺相如的為人,便改名叫司馬相如。在司馬相如發跡之後,犬子之名也被傳開。從此以後,中國的父母向別人談起自己兒子時,都會謙遜地自稱「犬子」,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用琴曲拐走個媳婦。司馬相如長大後靠家財當上漢景帝的武騎常侍,幹起來也不開心,又因漢景帝對他的文學不感興趣,就因鄒陽等人到了梁國,為梁王劉武寫下了著名的《子虛賦》。在梁王劉武死後,司馬相如很快就失業了,回到家之後又窮困潦倒,只好投靠對自己盛情邀請的臨邛令王吉,才了與卓文君的故事。
臨邛令王吉對司馬相如異常恭敬,便強拉著他去參加當地的富豪卓王孫的宴會,以堂堂儀表和精湛的琴藝吸引了剛守寡的卓文君。兩人私定終身後便私奔了,氣得卓王孫當眾宣布斷絕父女關係。不過,兩人總要面臨柴米油鹽等事,而司馬相如又窮得叮噹響,只好隨卓文君回到臨邛。兩人賣掉所有車騎,買下酒肆,由卓文君親自賣酒,司馬相如親自打雜。兩人的行為讓卓王孫深以為恥,氣得連門都不出了,還是卓文君的兄弟和長輩們看不過去,交相勸解卓王孫,才使卓王孫分了兩人一百個僕人和百萬錢,使兩人瞬間脫貧致富。在司馬相如被漢武帝重用後,卓王孫見到他發跡後的模樣,思想發生大轉變,有些後悔女兒跟他在一起晚了,在家產分配方面將女兒和兒子放在同一待遇。
自此之後,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事跡成為後世無數痴男怨女效仿的對象,司馬相如所做《鳳求凰》也被改成琴曲,傳奏了兩千多年。
產生多個典故與成語。司馬相如所做的《子虛賦》不僅成為當官的開門磚,也是眾多典故的來源。其中,烏有先生取諧音無有先生,指沒有這個人;子虛烏有,指的是並不存在的事物;化為烏有,指變得什麼都沒有了;無是公,指沒有這個人。前三個詞都成為我們熟知的成語,都跟沒有產生了關聯。
相傳,梁王此後也向司馬相如求賦。司馬相如做《如玉賦》贈梁王,而梁王回贈以名琴綠綺。司馬相如得到後若獲至寶,琴藝大漲,而綠綺從此也成了古琴的別稱。卓文君和司馬相如賣酒的故事產生了當壚賣酒、滌器市中的典故。此外,隋唐時紅拂女的故事與綠綺(指卓文君)組成詞語「紅拂綠綺」,指那些在俗世中慧眼識人、敢於追求自己幸福的奇女子。
安定西南之功。司馬相如靠《子虛賦》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又靠《天子遊獵賦》贏得了漢武帝進一步欣賞,從而擔任郎官。相比在辭賦和愛情方面的成就,司馬相如一直在郎官的位置上打轉,扮演著漢武帝近臣的角色,在第一次安撫西南夷時,創作《喻巴蜀夷檄》,檄文中恩威並施,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漢武帝的肯定。隨後,漢武帝任命司馬相如擔任中郎將,第二次赴西南安撫少數民族,司馬相如成功地完成任務,使西南夷眾多部落歸附漢朝,這也是司馬相如最風光的時刻。好景不長,司馬相如不久便被人上告貪汙被免官,一年多後又被任命為郎官。
司馬相如在死前著書勸諫皇帝封禪泰山,由妻子交給使者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在司馬相如死後五年開始祭祀后土,八年後祭祀中嶽嵩山,然後封泰山,再到梁父山封禪肅然山。
司馬相如和韓非子很像,說話都結巴,都善於著書立說,但是司馬相如比起韓非子來就小心謹慎多了,從不敢直言進諫,所以向漢武帝進獻的賦多是婉轉勸諫之言,又能讓漢武帝很受用。正所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司馬相如搭上了漢武帝愛好文學和大變革時代的強風,才能靠著一篇文章獲得官職,才能靠著文章兩次成功安撫西南夷;也因西南夷對漢朝的主動歸附,才不費吹灰之力立下了安撫西南夷的大功。儘管司馬相如被班固、劉勰等人稱為辭宗,被王世貞等人稱為賦聖,犬子之名也成了後世父母謙稱兒子的代名詞,但其愛情往事更吸引了普通老百姓的注意力,這也應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