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作賦者以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四人為大家。四人之中,司馬相如的辭賦最優,其文採讓歷代文學評論家百般讚嘆。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都成都人。少年時期喜歡讀書,學習擊劍,雙親喚他為犬子;而後因仰慕藺相如的為人,所以改名為犬子。
漢景帝時期,官至武騎常侍。因為漢景帝不喜歡辭賦,所以司馬相如告病免官,與枚乘、鄒陽、嚴忌等交遊,在遊玩期間創作了《子虛賦》。
漢武帝即位後,十分喜愛《子虛賦》。司馬相如同鄉狗監楊得意趁機舉薦,司馬相如因此得以召見,續作《上林賦》,被漢武帝擢為郎。
《子虛賦》和《上林賦》看似二篇,實為一篇,名為《天子遊獵賦》,是司馬相如的代表作。
此賦雖意為諷諫,但其言詞繁複華麗、鋪排誇飾,讓讀者讀之眩目於東西南北、前後高下、山水石林、野獸美女等等的華麗摹繪,讓諷諫的意味變淡了。
《天子遊獵賦》不僅採用了大賦典型的格式(問答結構及整齊排偶的句式),還有以下幾個特徵:
在《天子遊獵賦》中,作者的真情實感完全被華麗的表現形式和繁難的語言掩蓋了,讓人感受不到作者的真實意圖;繁複的空間排比是《天子遊獵賦》的一個特點,它不像《離騷》那樣在空間排比中穿插時間脈絡,加重作品的抒情言志的分量。《天子遊獵賦》片面使用空間排比,沒有穿插時間脈絡,任由空間繁細鋪排,讓空間排比發展到極限,連一絲真情實感都喪失殆盡;《天子遊獵賦》的主要表現手法是直接而單純的鋪敘摹繪;《天子遊獵賦》的遣詞用語不僅繁難晦澀,還極盡用字新僻之能事,讓後人望塵莫及,無人能望其項背。
除了大賦外,司馬相如寫有抒情述志的賦篇幅都比較短,其中以《長門賦》寫得最好。
為什麼說《長門賦》寫得好呢?因為司馬相如借《長門賦》抒發了自己悲涼的感受。《長門賦》的藝術水平很高,讓感情和景色相互交融。在情感抒發方面,藝術表現相當圓熟,所以說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寫得很好。
司馬相如在茂陵亡故後,漢武帝曾派人前往茂陵取書,最後只得到了一卷書。
明代王世貞說司馬相如文章瑰麗,用材豐富,言辭華麗,運筆古雅,精神流動,是推動漢賦(大賦)走向巔峰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