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我不僅有愛情,還是一個才子

2020-12-17 夜下讀青史

漢代作賦者以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四人為大家。四人之中,司馬相如的辭賦最優,其文採讓歷代文學評論家百般讚嘆。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都成都人。少年時期喜歡讀書,學習擊劍,雙親喚他為犬子;而後因仰慕藺相如的為人,所以改名為犬子。

漢景帝時期,官至武騎常侍。因為漢景帝不喜歡辭賦,所以司馬相如告病免官,與枚乘、鄒陽、嚴忌等交遊,在遊玩期間創作了《子虛賦》。

漢武帝即位後,十分喜愛《子虛賦》。司馬相如同鄉狗監楊得意趁機舉薦,司馬相如因此得以召見,續作《上林賦》,被漢武帝擢為郎。

《子虛賦》和《上林賦》看似二篇,實為一篇,名為《天子遊獵賦》,是司馬相如的代表作。

此賦雖意為諷諫,但其言詞繁複華麗、鋪排誇飾,讓讀者讀之眩目於東西南北、前後高下、山水石林、野獸美女等等的華麗摹繪,讓諷諫的意味變淡了。

《天子遊獵賦》不僅採用了大賦典型的格式(問答結構及整齊排偶的句式),還有以下幾個特徵:

在《天子遊獵賦》中,作者的真情實感完全被華麗的表現形式和繁難的語言掩蓋了,讓人感受不到作者的真實意圖;繁複的空間排比是《天子遊獵賦》的一個特點,它不像《離騷》那樣在空間排比中穿插時間脈絡,加重作品的抒情言志的分量。《天子遊獵賦》片面使用空間排比,沒有穿插時間脈絡,任由空間繁細鋪排,讓空間排比發展到極限,連一絲真情實感都喪失殆盡;《天子遊獵賦》的主要表現手法是直接而單純的鋪敘摹繪;《天子遊獵賦》的遣詞用語不僅繁難晦澀,還極盡用字新僻之能事,讓後人望塵莫及,無人能望其項背。

除了大賦外,司馬相如寫有抒情述志的賦篇幅都比較短,其中以《長門賦》寫得最好。

為什麼說《長門賦》寫得好呢?因為司馬相如借《長門賦》抒發了自己悲涼的感受。《長門賦》的藝術水平很高,讓感情和景色相互交融。在情感抒發方面,藝術表現相當圓熟,所以說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寫得很好。

司馬相如在茂陵亡故後,漢武帝曾派人前往茂陵取書,最後只得到了一卷書。

明代王世貞說司馬相如文章瑰麗,用材豐富,言辭華麗,運筆古雅,精神流動,是推動漢賦(大賦)走向巔峰的關鍵人物。

相關焦點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正史愛情故事
    司馬遷《史記》和班固《漢書》裡面記載得清清楚楚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讓人稱道的愛情故事,硬是被他們變為充滿心計、相互利用的「現代都市愛情故事」。筆者對歷史有一定研究,又像李誠儒老師一樣是一位「誠實的儒者」(哈哈),故有了此文。
  • 當司馬相如愛上另一個她,卓文君如何用一首絕妙數字詩挽回愛情?
    (《鳳求凰》卓文君、司馬相如劇照)一、卓文君挽回司馬相如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一個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一個是兩漢辭賦家之首,一個是巨富之女,一個是窮酸書生,一曲《鳳求凰》,琴挑佳人,一番山海盟,深夜私奔,
  • 【四川】鳳求凰——尋訪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遺蹟
    西漢才女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相戀的故事,傳頌千年,吟唱不絕。為了感受這段愛情發生的場景,體會千年前的情思,入蜀訪舊是最浪漫的選擇。先說說這段愛情吧。西漢才子司馬相如年輕時不得志,辭官後在成都老家巧遇當地富豪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相如以一曲《鳳求凰》撥動文君芳心,因仰慕相如才華,文君連夜與相如私奔。
  • 窮書生司馬相如是怎麼撩到白富美卓文君的
    後來,她嫁給了西漢辭賦大家,號稱「賦聖」的司馬相如。且她並非正常的「出嫁給」了司馬相如,而是和司馬相如一起「私奔」了。而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當時,司馬相如還不是什麼「賦聖」,就是一個窮書生。一個白富美與一個窮書生私奔了,這別說是在封建時代,就是放在今天,也足夠驚世駭俗的了。 那司馬相如這個窮書生,又是如何抱得美人歸的呢?
  • 司馬相如為一代文宗,卻因愛情經歷被人熟知
    自荀子創作賦這一文學體裁後,司馬相如終於將之發揚光大,並成為一代賦聖。可以說,司馬相如是那個時代最有成就的文學家,不僅得到漢武帝的極大欣賞,也使司馬遷單獨為他立傳,完整地引用了他的一些文章,並與司馬遷一起被稱為西漢兩司馬。與此同時,他的事跡還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老百姓的某些日常行為。
  • 為何美女總愛羅志祥和司馬相如這樣的壞男孩?
    西漢時期,也有這麼一位叫「司馬相如」的才子,不僅詩詞歌賦樣樣拿手,更是憑藉彈得一手好琴虜獲了白富美「卓文君」的芳心。可是最終在得到卓文君的人和錢之後,「始亂終棄」將其拋棄……當然「始亂終棄」這個橋段存在爭議,因為小三「茂陵女子」大多出現在戲曲和小說中,《史記》中並未著墨。但司馬相如「腹黑男」的評語總歸是坐實了。
  • 卓文君一首千古絕詩,讓司馬相如回心轉意,讓後人相信愛情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或許沒有很多人知道,但這句千古絕詩很多人都聽過「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是一首怎樣過的詩歌,能讓後人讀起又有了相信愛情的力量,我們一起來品讀? 這首詩名為《白頭吟》,相傳為卓文君所作,講述了自己對丈夫的深愛以及對愛情的信任,浪子回頭金不換,這首詩打動了司馬相如。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背景故事,以及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愛情主線。
  • 司馬相如是否從沒變過心,那個傳說中的茂陵女是誰?
    司馬相如棄文君不見正史,野史多有提及,見於《西京雜記》,茂陵女並無考證。《史記》 中記載,司馬相如後來因為《子虛賦》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大boss沒事也翻翻微博,上上頭條,一看到《子虛賦》就驚訝萬分,這誰啊,文採飛揚,辭賦優美,甚得朕心,漢武帝身邊有察言觀色之人楊得意,說,這是我的老鄉,叫司馬相如。於是,相如得見天顏,皇天不負有心人,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④:若沒有司馬相如,後世才子佳人故事...
    開創才子佳人故事先河司馬相如不僅是賦聖辭宗,在馬平看來,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能進入正史,從而廣為傳頌,開創了歷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先河。《司馬相如列傳》中記錄他們感情生活的部分,細節之詳實、筆調之浪漫,從琴挑文君到當壚賣酒,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故事線條,因此成為才子佳人故事的濫觴。
  • 當漢武帝遇上司馬相如
    作為四川歷史名人,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絕不只有風流千古的「鳳求凰」的經典愛情故事:他說自己是「蜀郡成都人」,但是他又不是「資格」的成都人,他的故裡究竟在哪裡?他勤奮好學,但他的學業養成與「文翁興學化蜀」有沒有關係,或者換一個說法——他是不是今天成都石室中學的莘莘學子們所追慕、津津樂道的最早最著名的「學長、校友」?「鳳求凰」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歷代評價的分歧那麼大?
  • 藺相如、司馬相如——邯鄲往事
    如果不是那一方「司馬相如橋頭題詩枕」,我不會去想邯鄲和司馬相如會有怎樣的淵源,印象中賦聖出於四川,成名於長安,似乎和邯鄲沒有什麼交集。可偏偏上個世紀70年代,在邯鄲磁縣出土了這麼一方元代的磁州窯瓷枕。我本想著那橋是「學步橋」,可圖中橋頭橫匾上的「升仙橋」三字依稀可見。歷史上叫「相如」的人或許不少,但出名的就那麼兩個:藺相如、司馬相如。
  • 司馬相如寫一封13字的休書休妻,卓文君回詩一首,卻成千古絕唱
    古有痴情詩人痛心疾首寫下對亡妻的悼念之詞,這一句飽含血淚和對亡妻的思念。後世之人讀到這樣悲痛的詩句,雖未親身經歷,也沒親眼見到,仍然忍不住為這對陰陽相隔的佳偶嘆息。自古痴情詩人很多,薄情的才子也不少。卓文君為愛嫁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寫了一封13字的休書休妻,而卓文君回詩一首,竟成了千古絕唱。卓文君第一次見到司馬相如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窮困潦倒的書生。
  • 新華社:司馬相如的蓬安印記
    A研討 暢通相如文化傳承渠道司馬相如成功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歷程艱辛而漫長。「司馬相如和相如文化在蓬安的提出及研究始於1989年。2000年,蓬安縣決定開展司馬相如研究,於2003年成立司馬相如研究會。」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魏赤中介紹說。
  • 司馬相如給卓文君寫了13字,表明想納妾,妻子用一封信挽回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一度被傳為一段佳話,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然而他們的愛情,也曾出現過危機。司馬相如曾給卓文君寫了一封信,信中只有13個字,表明自己想要納妾,妻子看到後,便給他回了一封信,因此挽回司馬相如的心。
  • 朱文杰:賦聖司馬相如與長安
    下面先從漢賦第一人的司馬相如說起。漢賦四大家之首的司馬相如,不但是一位公認的漢賦代表作家和賦論大師,也是一位文學大師和美學大家。司馬相如賦才天縱,文思蕭散,控引天地,錯綜古今,曠世莫比。與他同列漢賦四大家的楊雄讚嘆他的賦作:「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還說:「如孔氏之門用賦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
  • 司馬相如:寫辭寫膩了,我想當個政治家
    文:澈冬澈蜀地有戶人家,姓司馬,家中育有一子,父母聽說「賤名好養活」,便給他取名為犬子。犬子從小習文練武,仰慕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藺相如為人正直、胸有大志,曾只身前往秦國國都,為趙國換回數座城池。為了追隨偶像,犬子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與偶像一樣——司馬相如,因而得名。
  • 司馬相如
    《史記》中,司馬相如也是這個路子。 他是一個很追求進步的人,「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想貨與漢家。 但不順。 景帝時,他曾找門路,到長安做了郎官,可以排在隊伍裡,遠遠地護衛皇帝出行。 當時很多傢伙都是利用這種機會上去的。
  • 走近歷史名人:賦聖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漢賦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司馬遷在《史記·司馬相如傳》中,全文收錄其作品三篇賦、四篇散文,即可看出其在太史公心中的重要地位。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突破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故事,更是人所共知,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愛情故事「之首。」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鳳求凰》《難蜀父老》等。
  •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情與怨
    自幼父親便給她定下了婚約,只可惜,還沒嫁到男方,那與她有婚約的男子就因病去世了。卓王孫雖然富甲一方,但並不是為富不仁,更不是庸俗的人,並不沉湎於酒色,反而豢養了很多有才華的門生,當時的司馬相如還沒有認識卓文君,還沒有寫出名噪京城的《上林賦》和《兩京賦》,那時的他還只是一個窮書生。司馬相如的一個朋友是卓王孫的門生,因此將司馬相如引薦給了卓王孫。
  • 司馬相如真的是卑鄙小人嗎?稿酬每字四萬,又怎會家徒四壁?
    司馬相如賣賦名成賣酒餘,歸來駟馬擁高車。錦衣只欲湔前恥,不道開邊困裡閭。這是宋朝的徐鈞寫的一首詩,講的是大才子司馬相如的故事。傳統的版本都說司馬相如工於心計,選擇卓文君作為事業起步的跳板。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琴聲婉轉動聽,飄入了卓文君耳中。司馬相如是大才子呀,他的作品自然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此曲一出,自然打動了卓文君的芳心。更何況卓文君正處於感情空窗期。於是,就派婢女去探聽司馬相如的口風。兩人自然是一拍而合,決定連夜私奔回到司馬相如的老家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