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自8月31日起,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推出了八集大型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上線二周,相關話題閱讀量超3050萬,紀錄片相關短視頻片段成為微博熱議話題。據悉,《亞太戰爭審判》還計劃在英國戰爭博物館、英國國家檔案館舉行線下展映活動。一部歷史題材紀錄片,能在國內外引發關注並引起熱議,秘訣何在?
圖說: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
「漲知識」,填補空白
相比於知名度較高的東京審判,國際上對於亞太戰爭審判的學術研究非常有限,史料極為匱乏。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彌補了這項空白,成為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紀錄片。話題的稀缺性使得節目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可看性。節目先後登陸東方衛視、紀實人文頻道、愛奇藝等平臺,迅速走紅全網,網友驚呼「漲知識」。
為了客觀真實地回溯歷史,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攝製組跨越4大洲、13個國家和地區,在全世界29所國家級檔案館裡挖掘採集大量影音資料,其中很多都是首次和世人見面,在學術界也屬於獨家揭秘。如「地獄航船」「泰緬死亡鐵路」「活體解剖事件」「父島吃人事件」「大久野島毒氣工廠」「死亡行軍」等歷史都是首次公開。
圖說:回溯歷史
這其中還包括了許多二戰時不為人知的中國故事,比如第二集《活著回家》裡的舟山漁民營救英國落水戰俘,第三集《生死飛越》裡的衢州農民解救和保護美國飛行員,第四集《魂斷異鄉》中57名「八百壯士」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做勞工,第五集《萬劫難歸》中新加坡華僑因辦第一份馬來半島中文報刊被日軍屠殺等。其中,中國人民營救和保護同盟國軍人的感人故事,受到海外觀眾的強烈關注,彰顯了中國在二戰中起到的東方主戰場作用。
更「好看」,以情動人
《亞太戰爭審判》除了展示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以及中國人民與同盟國軍隊的深厚友誼,還將目光聚焦世界各地參與戰爭和審判的親歷者及後人。通過生動的實拍故事還原歷史真相,以真摯的情感流露展現戰爭的殘酷。觀眾和網友們紛紛在各大平臺寫下感言,一時間,「珍貴的影像、致敬先烈」「銘記歷史」「很有意義,看得淚流滿面」「勿忘歷史、奮發圖強」「水平不輸BBC」等留言刷屏。
圖說:多位受訪人
在第二集《活著回家》中,攝製組採訪到了地獄航船英國唯一健在的倖存者——100歲的莫裡老人,他回憶說:「中國漁民的出現,改變了一切」;在第六集《繩之以法》中,攝製組在重慶採訪到了主持日軍南京受降工作的中國老兵107歲的韓燦如老人,他至今還記得日軍投降時交出佩刀的情景;第七集《良知救贖》裡實名揭露日本製毒事實的94歲的藤本安馬,至今能默寫出製造毒氣的化學方程式;河北北疃慘案倖存者李慶祥含淚說出妹妹慘死在地道中的過程。
通過對多位百歲老人的搶救性採訪和拍攝,紀錄片帶領觀眾走近那場殘酷的世界大戰。這其中不僅有受害國人民的講述,更難得的是有施害國人民的採訪。通過對戰爭親歷者和國際專家學者的採訪,讓「摒棄戰爭,珍惜和平」這個主題不言自明,提升紀錄片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也更容易被海內外受眾接受。
圖說:拍攝現場
新渠道,出海出書
由於該片話題的共鳴性和詳實客觀的內容為節目收穫了大量海外觀眾的關注,國際上多個版權發行機構也已拋來橄欖枝,希望購買紀錄片版權,並將節目發行到美國、歐洲等多個國家。
按計劃,《亞太戰爭審判》還將在英國戰爭博物館、英國國家檔案館舉行新聞發布會並舉辦線下展映活動,這將會成為中國主流媒體製作的紀錄片首次在英國國家級檔案館舉辦展映活動,刷新歷史記錄,意義非凡。
近期,紀錄片中心陳亦楠工作室將會完成12集《東京審判出版工程·二戰後BC級日本戰犯審判口述影像實錄》,12集內容將會通過出版物的形式對外發行。與此同時,與紀錄片相關的一本配套文創圖書也在計劃製作中,除了加入與作品有關的內容,還會加入分集導演創作手記,揭秘拍攝背後的故事。同時,通過時下流行的掃描二維碼形式觀看相關視頻片段,將文字、圖片、視頻有機結合。值得一提的是,有海外出版商已表示對該書的英語版非常有興趣。(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