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圖書館】 2020年1月第1期新書選介(附傅斯年圖書館簡介)

2021-02-21 臺灣人文與學術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是目前全臺善本珍藏、古籍線裝書質量最優、最重要且最專業的文史研究圖書館,定位收藏經史、文學、語言、考古、古文字、人類學等書籍。傅圖每月購入數百種中外文學術專著,官方網站每月1日、15日分別選介約8種新進館藏。相關簡體書資訊便於查找,推送時不再附書影及目次。

書名:《17-18世紀朝鮮士人眼中的清朝》

作者:桂濤

出版社: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63884

語言:簡體中文

 

 

 

書名:《北宋繪畫文人化研》

作者:陳思

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1055814

語言:簡體中文

 

 

 

書名:《絲綢之路與文明記憶絲綢之路對中華文明演進與傳播的影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天水市博物館編

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1066261

語言:簡體中文

 

 

 

書名:《青銅器和金文書體研究》

作者:李峰

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2587568

語言:簡體中文

 

 

 

書名:《古文書様式國際比較》

作者:小島道裕, 田中大喜, 荒木和憲編 ; 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監修

出版社:東京都,勉誠出版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4585222729

語言:日文

內容目次:

《カラー口絵》図解でわかる文書様式

 

はじめに  小島道裕

第1部 日本の文書様式とその変遷

1 古代の文書と中世への展開

 古代日本における「文書」の誕生  小倉慈司

 「詔勅」における口頭伝達の役割  仁藤敦史

 中世日本における書狀の広がり―古代書狀論・「公文書化」論を中心にして  佐藤雄基

 

2 中世文書の諸相

 將軍の文書と武士団の文書  田中大喜

 寺院文書の特性―眾議文書の形成とその背景  橫內裕人

 

3 戦國大名の文書と近世への展望

 戦國大名の文書と天下人の文書  金子拓

 戦國大名の印判狀について―北條氏の「虎の印判」は東アジア標準か  小島道裕

 

第2部 東アジアの古文書と日本の古文書

1 韓國の古文書をめぐって

 朝鮮王朝の國王文書  川西裕也

 日本と韓國の署名・花押比較樸竣鎬(稲田奈津子訳)

 朝鮮時代における私人間の契約文書―様式と特徴を中心に  文叔子(稲田奈津子訳)

 東アジア古文書の中の畫指三上喜孝

 

2 中國の古文書をめぐって

 中國古文書學概論―公文書の様式研究を例に  黃正建(江川式部訳)

 明清時代の「信牌」  阿風(黃素英訳)

 日本古代における中國文書様式の受容と変容  丸山裕美子

 

3 東アジアの文書と外交の文書

 中世日本の往復外交文書―十五~十六世紀の現存例を中心として  荒木和憲

 安南日越外交文書の様式と伝來  藤田勵夫

 イルハン朝(モンゴル支配期イラン)の公文書  四日市康博

 

総括 文書実踐としての中世文書史  高橋一樹

あとがき  小島道裕

執筆者・翻訳者一覧

 

 

 

書名:《古墳時代後期倭鏡考雄略朝から継體朝の鏡生産》

作者:加藤一郎

出版社:東京都,六一書房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4864451239

語言:日文

內容目次:

序章 目的と方法

 第1節 目的

 第2節 方法

 第3節 前提

 第4節 構成

第1章 先行研究

 第1節 倭鏡研究における後期倭鏡

 第2節 後期倭鏡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第3節 同型鏡群と後期倭鏡の関係

 第4節 小結

第2章 旋迴式獣像鏡系の研究

 第1節 既往の研究

 第2節 型式分類と編年

 第3節 考察

第3章 乳腳紋鏡系の研究

 第1節 既往の研究と課題

 第2節 乳腳紋鏡系の分析

 第3節 乳腳紋鏡系の製作時期

 第4節 各小系列における主紋様の祖型

 第5節 他系列の鏡や他の青銅製品との関係

第4章 交互式神獣鏡系の研究

 第1節 既往の研究と課題

 第2節 交互式神獣鏡系の分析

 第3節 各小系列の併行関係と製作時期

 第4節 考察

第5章 その他の後期倭鏡の系列

 第1節 後期型神獣鏡I 系

 第2節 連弧紋鏡髭紋系

 第3節 珠紋鏡充塡系

 第4節 同向式神獣鏡B系

第6章 後期倭鏡における諸系列の併行関係と段階設定

 第1節 諸系列の併行関係と段階設定

 第2節 共通する紋様や形狀による併行関係の検証

 第3節 後期倭鏡生産における畫期

第7章 後期倭鏡の生産體制

 第1節 前期古墳鏡との関係

 第2節 同一紋様鏡と連作鏡

第8章 後期倭鏡の授受・分布

 第1節 後期倭鏡の生産と授受方法

 第2節 後期倭鏡の分布

 第3節 群馬県における後期倭鏡副葬の様相

終章 後期倭鏡の特質と意義

 第1節 後期倭鏡生産の開始

 第2節 後期倭鏡生産の終焉

 第3節 模倣のありかたからみた後期倭鏡の特質

 

 

 

書名:Literary representations of Christianity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China

作者:John T.P. Lai

出版社:Leiden; Boston,Bril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9004394117

語言:英文

內容目次:

1.Introduction: literary turn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2.Empire re-mapped: image of Britain in Karl Gützlaff's novels

3.Bible in fiction: Chinese Protestant novels of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4.Bible on stage: Chinese Catholic dramas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5.Saints re-membered: Chinese dramatization of martyrdom

6.Popular reception: Chinese folk imagination of Christianity

7.Poetic inspiration: biblical imageries in modern Chinese poetry

8.Pilgrims re-progressed: Christ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9.Conclusion

 

 

 

書名:Cartographic humanism: the making of early modern Europe

作者:Katharina N. Piechocki

出版社: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0226641188

語言:英文

內容目次:

List of Figures

A Note on Translations

 

Introduction

 

1. Gridding Europe’s Navel: Conrad Celtis’sQuatuor Libri Amorum secundum Quatuor Latera Germanie (1502)

2. A Border Studies Manifesto: MaciejMiechowita’s Tractatus de Duabus Sarmatiis (1517)

3. The Alpha and the Alif: ContinentalAmbivalence in Geoffroy Tory’s Champ fleury (1529)

4. Syphilitic Borders and Continents in Flux: Girolamo Fracastoro’s Syphilis sive Morbus Gallicus (1530)

5. Cartographic Curses: Europe and the Ptolemaic Poetics of Os Lusíadas (1572)

 

Conclusion

 

Acknowledgments

Notes

Index

 

 

 

傅斯年圖書館簡介

 

1960年12月20日,史語所故所長傅斯年夫人俞大彩,捐贈傅先生遺書一萬二千餘冊。胡適故院長乃將史語所圖書館定名為「傅斯年圖書館」,以紀念傅斯年先生建所及對史學之貢獻。次年(1961年)6月,傅圖落成啟用。館內最為珍貴且具特色之典藏,首推5萬多冊的善本古籍,多為宋元明清刊本及名人手稿。另庋藏12萬餘冊古籍線裝書,主要為清代及民初刊本,以史部與集部居多,地方志古籍2千餘種。普通線裝書約1萬8千餘冊,民間俗曲約1萬2千冊,地圖2萬4千幅,以及歷代金石拓片約4萬幅等等,是學界非常重視的研究素材。

 

  傅圖收藏範圍以歷史學、文字學、考古學、人類學以及文籍考訂之學為主,有關中國古科技史文獻、生命醫療文獻亦甚豐富,如古農書、醫書之類。

隨著時局穩定與臺灣經濟成長,史語所規模及藏書日益增多,故於1978年擴建第二棟書庫,1989年又增建第三棟書庫,館藏總數至20151月為止共約843,930冊(件)。館藏期刊報紙4,146種,現刊1,106種(西文267,大陸384,中文230,日文204,韓文21種)。

 

  史語所傅圖在2011年於館內二樓右側原視聽室改設傅斯年紀念室,內部陳設相關文物,以及相關文獻與著作,並設置相關影音多媒體動畫,呈現傅斯年先生一生與圖書館的相關重要典藏。該紀念室於每週週一至週五均開放參觀。

 

 

 

相關信息整理自中央研究院院史網、傅斯年圖書館,限非商業使用:http://lib.ihp.sinica.edu.tw/index.php

點擊閲讀原文至傅斯年圖書館

相關焦點

  • 新書丨《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子部》(全二十冊)
    《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子部》主編:邱仲麟
  • 新書丨《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史部》
    古文字微刊主編:劉錚雲裝幀:精裝出版:中研院史語所出版時間:2015年9月定價:120,000新臺幣(全套36冊;第1冊可零售,售價:600,餘不分售)傅斯年圖書館典藏範圍包括歷史近年來在服務學界之餘,尤致力於十八萬餘冊古籍文獻的整理與影印出版。今年,同樣在院方的經費支援下,從館藏八百三十餘部史部稿鈔本中,精選五十二部未見刊行者影印出版,再次將典藏化身千萬,以饗專家學者。《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史部》,全套三十六冊,每部書均撰有提要,論述作者生平行略、撰述原由、內容概要及價值等。並附有人名索引,收錄各書編撰者、卷內輯文作者、序跋者及手書題記者,裨利檢索。
  • 歐陽哲生:傅斯年與北京大學
    參見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第7卷《附錄:傅斯年先生年譜簡編》,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400頁。[2] 伍俶:《憶孟真》,收入王富仁、石興澤編:《諤諤之士——名人筆下的傅斯年、傅斯年筆下的名人》,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7月版,第83頁。
  • 海內外藝術電子資料庫42選(下)
    延續前一篇文章「海內外藝術電子資料庫42選(上)」,本篇文章將簡介可以一次查詢多館館藏的「整合類資料庫」。
  • 【名單】海內外藝術電子資料庫42選
    截至2013年7月,檔案館共收集了440萬本書,每月的下載量超過1500萬。截至2008年11月,檔案館共有100萬個網路文字,總大小高達0.5PB,涵蓋了原始照相圖像、裁剪和歪斜的圖像、PDF檔案和原始OCR資料。檔案館專門收集公共領域的書籍和文件,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下載,堪稱網際網路上最好的公共領域圖書搜尋引擎。
  • 尤小立:傅斯年與陳獨秀!
    現在能夠看到的,是《知堂回想錄》中所載,說陳獨秀初曾懷疑傅斯年是黃侃等北大舊派教授「派來做細作的」;而傅斯年、羅家倫等人創辦《新潮》雜誌時,陳獨秀爽快答應經費由校方負擔,頗解傅等人囊中羞澀之尷尬,讓學生們也略感意外。傅斯年最早發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是《文學革新申義》,刊於1918年1月15日出版的4卷1號。《新青年》從第4卷開始實行輪流主編制,但4卷1號正是陳獨秀負責編輯的。
  • 王賀丨「中研院」文哲所圖書館的周錦先生贈書
    1997年7月中旬,時周先生過世五年零五個月,其遺孀、作家謝霜天女士決定將先生圖書5千餘冊、期刊4千餘冊,全部捐贈給文哲所圖書館。[3]顯然,以周錦先生名義捐贈的這批圖書,乃是先生畢生所藏。周錦,男,江蘇東臺人,1928年2月17日出生,1949年前後至臺(具體時間待考),1992年2月25日辭世。臺灣師範大學國民教育專修科、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執教多年,後創辦智燕出版社,並擔任發行人,並創辦臺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與美國學者葛浩文、韓國學者許世旭長期合作,開展對現代文學文獻史料的整理、出版工作。
  • 不只日本,向世界的圖書館借書吧!
    MetaCat+:https://metacat.ntu.edu.tw/index.jsp由臺灣臺大圖書館維護。由於MetaCat+是直接傳送檢索詞到各圖書館的線上目錄,故可以即時查詢各館館藏狀況,待檢索結果出來後,再點選書名,即可直接連到該館的線上目錄,查閱書籍是否還可借閱。若您只想要瞭解特定文獻(例如續高僧傳)或特定圖書館(例如北京大學)的館藏狀況,可以點檢索框右上方的「機構單位篩選」進行勾選。
  • 至大至剛,跋扈為公:史語所中的傅斯年
    1945年9月至1946年10月,就具體經辦收回六批文物。1946年11月,王世襄在南京出席清損會會議,即將赴日交涉索還戰時損失文物。傅斯年在會上又對他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是:「你去日本工作,追索文物當和在平津一樣,要非常非常aggressive。」第二句是:「那年在重慶你來見我,我不知道你還能工作,如果知道,我就把你留下了。」
  • 傅斯年院士與河南大學
    傅斯年院士(1896年3月26日至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東聊城人。1919年夏,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28年他向新成立的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建議設置歷史語言研究所,獲得批准。
  • 《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琉歌大觀(第一卷)》出版
    出版時間:2020-02頁數:432裝幀:精裝定價:NT$1200元ISBN:9789865452124   內容簡介:沖繩在二次世界大戰歷經戰火摧殘,史料文物毀失殆盡,現存於臺大圖書館的許多琉球抄本益形貴重。
  • 狀元府第、人才世家、仁義胡同………在聊城探訪傅斯年陳列館
    傅斯年陳列館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築,由沿中軸線依次分布的大門、影壁、傅氏祠堂和傅斯年生平陳列樓,東西廂房的木質匾額陳列區以及妙趣橫生的仁義胡同組成。陳列館始建於1993年,佔地面積三千多平方米,是一處依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傅氏祠堂建立起來的名人紀念館。
  • 海內外藝術電子資料庫42選(上)
    這次整理出海內外45種藝術領域最常被使用的資料庫,分為「博物館類資料庫」「特色型資料庫」、「聯合類資料庫」、三大類,簡介其收錄內容與使用方法,以及各網站的資料授權原則。博物館類資料庫邁入數位時代,「數位典藏」對全世界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而言都是必備工作。
  • 傅斯年與顧頡剛兩朵「奇葩」的愛恨交織
    顧當然聽出傅的弦外之音,現場隱忍不發飆,卻一直憋在心中,憋到6月18日,終於憋不住,累積怨氣一併爆發。6月18日這封監考時寫的長信沒有發出,相當於寫了篇日記。原來是顧頡剛的原配殷履安「勸勿寄,免多口舌,(予)聽之」。傅斯年卻沒完,6月24日向顧坦白交代,他6月12日寫信,是想挑逗刺激顧回信。竟然沒收到回信,出乎意料之外,不像顧「鬥士」一貫的態度。
  • 傅斯年:一個最稀有的天才
    二傅斯年,字孟真,生於1896年,山東聊城人。其先祖傅以漸曾是清順治年間的狀元,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掌宰相職,權傾一時,所以他在山東算是世家,是典型的書香門弟。傅斯年自小聰明異常,十三歲前讀完四書五經,打下深厚的國學基礎,有「黃河流域第一才子」之稱。1916年他考上北京大學預科一類甲班就讀,在四年考試中,有三次為全班第一,一次屈居第二。
  • 在傳統與新式之間|傅斯年逝世70周年祭
    《傅斯年遺札》,王汎森、潘光哲、吳政上 等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月。傅母愛吃肥肉,但體胖、高血壓,不宜多吃。俞大為婆婆健康著想,不敢多給,多次觸怒婆婆。「太夫人發怒時,孟真輒長跪不起。」他好言勸老太太平息怒火後,又私下安撫妻子:「以後你給母親吃少許肥肉好了。
  • 傅斯年:「政府最忌真史學發達」
    傅斯年既有強烈學術進取心,也有強烈文化自尊心。 歐洲七年苦讀,涉獵甚廣,讓傅斯年有寬闊的國際視野,「不但具有雄厚的國學根柢,對於歐洲近代發展的歷史學、語言學、心理學、哲學以及科學都有徹底的認識。」 傅斯年清醒地意識到中西學術交融的發展趨勢,「國人如願此後文史學之光大,固應在戰勝外國人之心而努力赴之,亦應借鑑於西方漢學之特長。」
  • 傅斯年與中研院史語所
    1928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批准設立中央研究院,任命蔡元培為院長。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央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幾個研究所之一,傅斯年長期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簡稱「史語所」)所長,為史語所贏得了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國際影響。
  • 唐新梅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武林妙賞樓藏書志》辨偽
    該書目由繆荃孫主持編纂(以下簡稱《繆目》),現有殘稿藏於國家圖書館,[24]經、子、集各一卷,史部分上下卷,連載於1912年6月至1913年4月的《古學彙刊》第一至五編。《繆目》著録宋元刊本近300部,成為《藏書志》取材的重要文獻來源。比較這兩部書目,發現《藏書志》與《繆目》重合的圖書多達43部,重合比例高達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