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段時間裡,很多想出道的孩子們的第一去處肯定是以SM,YG,JYP為首的大型演藝公司。因為只要能在這些大公司裡獲得出道機會,那麼起碼能保證自己今後的娛樂圈生涯和經濟來源。但如果仔細觀察近年來歌手們的動向的話,隨著網絡自媒體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大公司旗下的實力派歌手們紛紛選擇了離開公司,並成立自己的一人工作室。
去年11月份,YG旗下2NE1成員CL宣布離開公司後,「年糕妹妹」李夏怡在合同到期後也沒有續約。至此兩位最具有YG特色的solo女歌手全都離開了公司。而JYP和SM的情況也很類似。白藝潾,樸智敏,白娥娟等solo歌手們陸續離開了JYP。而SM方面的話Luna和Amber以及Henry劉憲華等人也都沒有續約。那麼為什麼這些大公司出身的歌手最後選擇離開公司呢?
公司並不是最大的靠山
在韓國演藝圈裡,大公司的最大優勢其實就是業界的滲透力。比如作為一名新人歌手,如果你不是大型演藝公司旗下的藝人,那麼很難登陸以三大地上波電視臺(SBS,KBS,MBC)為主的主流音樂節目。而音樂節目也是很多新人創造機會登陸廣播節目和各大綜藝節目的捷徑。
但隨著網絡自媒體節目的崛起,傳統電視臺的滲透力正在逐漸失去以往的效力。收視率的直線下滑就能說明很大的問題。相反很多網紅和YouTube達人客串地上波綜藝節目的情況反而越來越多。因此來自大公司的光環效應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沒有巨大優勢了。
沒有約束的自由時間
對於離開大公司之後的這些歌手來說,做出這一決定的最大理由只有一個:自由。因為大公司為了維護公司的整體形象和整體口碑,在個人的藝術領域只能進行強制性的幹涉。而那些離開大公司的歌手們到底混得好不好呢?
例如,白藝潾離開JYP之後發售的英文歌曲《Square》不僅獲得了來自歌迷們的一致好評,而且還因此讓她獲得了更多的海外資源。離開SM的Henry劉憲華最近在中韓兩地也混得如魚得水。在加上本身他自己在音樂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歌迷們也非常期待Henry劉憲華的音樂作品。
自己掌握主動權
歌迷們應該知道大公司旗下的藝人是不允許很多歌手在相同時期推出專輯的。比如像YG,雖然歌迷們渴望BLACKPINK這樣的人氣女團能夠縮短回歸周期,但公司往往為了考慮其他團隊和公司的整體利益之後無法滿足歌迷們的要求。
相比之下,小公司和一人工作室就在這方面比較靈活多了。只要歌手自己覺得可以,那麼簡單的宣傳和團隊合作就能把新作品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的形式推薦給大家。而且公司能把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在一個團隊上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可見未來的K-POP娛樂圈的發展方向就是以藝人為核心的運營模式(例如,早前的BTS和現在的金請夏)。
只要藝人本身足夠優秀,那麼即便不是大型演藝公司出身的藝人也仍然在這市場上分得一分耕耘。相信在未來,只有更合理的管理機制才能滿足現代人追星的習慣。而演藝公司也要從傳統的管制和限制轉型為以輔佐為主。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