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望海樓)

2020-12-22 瀟湘晨報

原標題: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望海樓)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列入2035年遠景目標。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收官」。這是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中國科技繼成功實現「奮鬥者」號萬米級載人深潛後,取得的又一重大勝利,是詮釋和落實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又一經典之作。

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既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之所在。眼下,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實現格局重塑、優勢再造,比拼的是眼光、能力與智慧,考驗的是信心、韌勁與追求。

科技創新本就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顛覆性科技創新更為艱難,既需要皓首窮經的耐心,也需要光彩奪目的天分,可謂「九死一生」,可遇而不可急求,唯有久久為功並取得關鍵性突破,才有可能柳暗花明、漸臻堂奧,實現「從0到1」的跨越,成就創新發展之輝煌。

積跬步以致千裡,匯涓滴而成江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攻克核心關鍵技術,必須堅定創新發展自信。創新自信不是誇誇其談、好高騖遠、守株待兔,而是實事求是、真抓實幹、持之以恆,是幹出來、拼出來的,更是文化自信之基礎的民族自信的具體體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我國科技創新的制勝法寶。

萬水千山,道不遠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必須聚焦未來可能產生顛覆性和變革性技術的基礎科學領域,強化重大原創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提升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只有固本強基,才能根深葉茂。科技創新從來就不是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只有夯實基礎,厚植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培育文理兼修的民族基因,才能在科技強國的徵程中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還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對外合作能力,積極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衷共濟、共贏發展」的科技創新命運共同體,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國際科技合作體系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古往今來,正是永不停步的「變革和創新」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自然科學的歷史才是人類真正的歷史。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既是我們堅定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十四五」即將起航,面對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研究前移以及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培育新一代具有報國情懷、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勁動力。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責編:陳海燕、蔣成柳)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列入2035年遠景目標。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收官」。
  • 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並不是閉門造車
    劉玉書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在10月29日公布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該公報將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提上了歷史的新高度。
  • 人民日報:中國科技 自立自強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中國科技 自立自強(2020特別報導)2020年,我們共同見證了這樣一串數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已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在38萬公裡之外,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奮鬥者」號勇闖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一項項成就,標註著我國科技發展的高度。
  • 努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視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介紹,作為國之重器,北鬥導航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北鬥是中國航天人走出自主創新之路的縮影,也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典範。自立自強意味著立起來還要強起來。
  • 【地評線】南方網評: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的「主...
    在科技自立自強「主引擎」的強勁動力加持下,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即將渡過2020這個極不平凡的一年,駛向2021這個更為特殊的一年,開啟新徵程、再創新輝煌!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 青平:立足科技自立自強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唯有立足科技自立自強這個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才能有不竭的內生動力。 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過程中,國家起到把握方向、統攬大局、統籌全局的重要作用;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技術突破,也有賴於國家科技的基礎性、全局性進步。
  • 「十四五」新詞典:「科技自立自強」
    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長有其規律,要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不斷改善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大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 《人民日報》特別報導丨中國科技 自立自強
    2020年,我們共同見證了這樣一串數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已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在38萬公裡之外,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奮鬥者」號勇闖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一項項成就,標註著我國科技發展的高度。
  • 科技自立自強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引領發展理念的一以貫之,明確了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及其戰略部署,必將進一步釋放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提振全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為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發展動力。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怎麼做?
    ◆ 我國的科技創新仍是一種追趕模式,很多創新活動以跟蹤模仿為主,無法引領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未來我們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才能有效保障國家科技安全、把握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對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引領作用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怎樣提高文 | 眭紀剛
  • 特別策劃丨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這樣幹!
    韻網的創建宗旨,就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為創業加速、為孵化賦能,構建「人類創新創業共同體」。下一步,韻網將加強區塊鏈、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的應用,聯合更多同道、整合更多資源,更好地賦能創業孵化的數位化轉型,更快地完善這個著眼中國需求、依託中國力量、中國人主導、造福全體科技創業者的全球智能孵化平臺。
  • 王志剛《黨委中心組學習》撰文: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增強國家...
    要以「鼎新」倒逼「革故」,以高水平的創新供給激發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在更多領域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五)科技自立自強具有新的時代內涵。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 立自強與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一脈相承。新中國的科技進步史就是一部自立自強史,每一項重大科技成就都脫胎於發展所需、形勢所迫。
  • 科技自立自強 錨定未來中國發展新航標——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看創新...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科技自立自強 錨定未來中國發展新航標——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看創新前景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溫競華  人工智慧、量子信息、腦科學、深地深海……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正在布局。
  • 新華社評論員: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有機結合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題:堅持創新核心地位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這一重要部署將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全球科技創新與經濟格局的趨勢性變化、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探索實踐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客觀要求結合起來,為未來5年和更長時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傳統要素的增長驅動力減弱,科技進步對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的基礎性貢獻更加凸顯。
  • 經濟日報: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提煉總結為我們黨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一條重要的規律性認識,並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這些重要論述和部署,既體現了中央把握世界大勢、在科學研判「變」與「不變」中做好自己的事的戰略定力,也蘊含著遵循發展規律、在辯證分析「危」與「機」後確保國家發展安全可靠的戰略智慧。
  • 專家:十九屆五中全會提「科技自立自強」並非閉門造車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副部長田傑棠23日在北京表示,此處的自立自強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在開放條件下進行。
  • 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2020年12月23日 08:17: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求是》雜誌近日發表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深刻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世界性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闡述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展示了中國智慧,為世界經濟如何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 科技需自立自強,透過飛槳看中國AI發展的「主心骨」
    文|鄰章 現在起,科技自立自強、自主可控,不再停留在企業或行業的層面。 在剛剛結束的五中全會上,「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和2035年遠景目標出爐,很多人都注意到,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突出了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進一步強調了科技的自立自強,並明確提出到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要實現重大突破。
  • 學而時習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