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強 錨定未來中國發展新航標——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看創新...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科技自立自強 錨定未來中國發展新航標——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看創新前景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溫競華

  人工智慧、量子信息、腦科學、深地深海……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正在布局。

  著眼未來5年至15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關鍵核心技術怎麼攻堅?

  碳化矽作為先進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衛星通信、高壓輸變電、電動汽車等重要領域的核心材料,但碳化矽單晶的製備一直是全球性難題。

  今年以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突破了超寬帶微波毫米波晶片工藝優化、模型建模、電路設計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碳化矽材料自主供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董事長陳肇雄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電科將堅持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履行好央企「國家隊」「頂梁柱」的使命擔當,瞄準國家現實需要,全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支撐國家科技自立自強。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中國創新如何突圍,五中全會作出系統部署。

  以雷射為「刀」,對特定材料「精雕細刻」——光子製造技術可用於一系列高端裝備研製,被一些發達國家視作壓箱底的「秘籍」。

  中科微精,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孵化的一家科創企業,藉助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突破了新一代航空航天發動機葉片的高效超精細製造瓶頸,並推廣到電子設備製造領域。

  西安光機所副所長謝小平說,科研團隊「十年磨一劍」,通過自主研發,提升了超快雷射器及超快雷射微加工裝備性能,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做出應有貢獻。

  高質量發展動力哪裡來?

  2020年10月的一天,信達生物3000名員工同時收到創始人俞德超博士發來的一封郵件: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單抗藥物達伯華獲批上市!

  創辦9年,4個生物新藥上市,其中一款抗癌藥還以唯一的PD-1抑制劑身份進入2019年版國家醫保目錄。以信達生物為代表,國產生物藥迎來創新潮,讓中國百姓能夠以更優惠的價格用上救命藥,也讓「中國製造」開始跨過國際製藥巨頭的「護城河」。

  創新能力指數位列全球前15名,科技進步貢獻率有望今年實現60%的目標……「中國號」的動力正向創新引擎上切換。但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創新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

  河北唐山,一家智能衛星工廠正式開工。九天微星投建的這個衛星研發製造基地,引入智能化、脈動式的工業產線批量製造小衛星,將為衛星網際網路這一「新基建」項目持續提供「原材料」。

  浙江杭州,2020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上,34家企業代表攜帶各自的「撒手鐧」展開PK。大賽已經舉辦至第九屆,通過關注產業重大創新需求,力圖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發展理念要落到實處,亟待科技自主創新加大供給。將科研院所沉澱的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弘揚光大——中科院的「弘光專項」,數年來培育了20多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示範項目。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文亞說,下一步,將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聚焦涉及制約國家經濟安全的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繼續幫助科研成果從「技術優勢」發展為「市場優勢」,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新發展格局如何支撐?

  上海,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一款幫助醫生判讀斑塊、血栓等圖像的國產心血管OCT(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設備將「借船出海」。科創企業微光醫療與國際知名醫療器械企業波士頓科學達成協議,由後者負責推向海內外市場。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科技自主創新是一個重要支點。

  龐大的國內市場,正在成為自主創新的巨型孵化器;創新跨越突破,又讓我國有望率先拿到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入場券。

  截至11月4日,191家企業登陸科創板,總市值超過3萬億元。誕生兩周年來,為科創企業亮「綠燈」,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科創板的溫度,正在轉化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速度。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說,身處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藉助新發展格局的「東風」,為「硬科技」提供支持和幫助,將助力我們育先機、開新局,更好地實現換道超車。

  創新浪潮,奔湧向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需求,中國科技自立自強,將奮筆書寫時代的光榮答卷。

相關焦點

  • 科技自立自強 錨定未來發展新航標 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創新前景
    科技自立自強  錨定未來發展新航標——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創新前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一批具有科技含量具備競爭力的項目正在高效運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專家:十九屆五中全會提「科技自立自強」並非閉門造車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副部長田傑棠23日在北京表示,此處的自立自強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在開放條件下進行。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企業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主體和微觀...
    項安波為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了系統的戰略部署,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上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戰略高度。少數國家的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行為,不僅沒有使中國創新型企業屈服,反而促進了我國創新型企業家們形成「科技決定國運」的共識,加深了對十九屆五中全會重大論斷的理解和重視。面對科技領域「卡脖子」「脫鉤」「斷鏈」等問題,我國創新型企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貫徹落實「加快轉型升級、深化創新驅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系列戰略部署,呈現出逆勢創新、爭先發展的良好態勢。
  • 【青年大學習·聚焦十九屆五中全會】接續奮鬥新徵程!
    信號4——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動力。
  • 深入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全局性、歷史性意義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匯聚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期待,錨定未來中國發展新航標、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這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具有鮮明時代意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在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具有深遠歷史意義。
  • 貫徹新發展理念 服務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校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筆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高校科技創新工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轉學風、提質量,加快構建高質量創新體系,推動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一、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明確高校科技新階段航標深入學習領會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判斷和部署,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高校科技創新與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要求的差距。
  • 科技自立自強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引領發展理念的一以貫之,明確了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及其戰略部署,必將進一步釋放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提振全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為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發展動力。
  • 婁勤儉到南京大學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他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婁勤儉從「中央有重託」「江蘇有基礎」「幹群敢擔當」「奮進正當時」四個方面,暢談了學習體會,指出江蘇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最關鍵的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對照「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標準要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科學謀劃江蘇「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
  • 深圳僑界人士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同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規劃未來的遠見卓識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連日來,深圳僑界人士掀起了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馬名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一重要部署將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全球科技創新與經濟格局的趨勢性變化、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探索實踐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客觀要求結合起來,為未來5年和更長時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傳統要素的增長驅動力減弱,科技進步對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的基礎性貢獻更加凸顯。
  • 李江在西南科技大學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江前往西南科技大學,向廣大師生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報告會上,李江緊扣宣講主題,圍繞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改革發展大勢,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十四五」時期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特徵,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理論邏輯和實踐基礎,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推動全會精神在全省教育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等方面,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全面宣講和深入解讀
  • 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望海樓)
    原標題: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望海樓)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列入2035年遠景目標。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收官」。
  • 人民日報海外版: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列入2035年遠景目標。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收官」。
  • 「十四五」新詞典:「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興則國家興。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槓桿。
  • 中國鋼研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11月24日,中國鋼研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實際研究部署集團公司貫徹落實措施。集團公司主要負責同志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全集團要深入領會,抓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胸懷「兩個大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弓鴻午:錨定科技自立自強,彰顯...
    近日,廣州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弓鴻午接受採訪時介紹了廣州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的「路線圖」,並表示要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育先機,開新局」這道時代命題中貢獻廣州科技力量。  深刻認識重大意義,落細落實戰略謀劃  廣州日報:目前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請你結合學習體會,談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重大意義?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怎麼做?
    ◆ 我國的科技創新仍是一種追趕模式,很多創新活動以跟蹤模仿為主,無法引領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未來我們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才能有效保障國家科技安全、把握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對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引領作用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怎樣提高文 | 眭紀剛
  • 都亭二小掀起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
    本網訊(通訊員 許應敏)「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出宏偉藍圖,讓我們對中國的未來更加期待,作為年輕人,我們要堅定信心,努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向著更美好的未來繼續努力!」利川市都亭二小青年教師楊晨在參加完學校組織的學習活動後,如是說。
  • 邁向新奮鬥目標 開啟新發展徵程——我校師生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面向未來,全會及其通過的建議擘畫了中國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宣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頑強奮鬥,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堅定決心。全會在全校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廣大師生通過不同形式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自身實際暢談體會和感受。現將有關發言摘編如下:
  • 人民日報:中國科技 自立自強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中國科技 自立自強(2020特別報導)2020年,我們共同見證了這樣一串數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已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在38萬公裡之外,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奮鬥者」號勇闖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一項項成就,標註著我國科技發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