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開禪師智慧:人到50歲,不要再異想天開,這首詩才是歡樂秘訣

2021-01-11 墨品風雅

文學家林清玄先生說:「人到中年並不可怕,人到老年也沒有什麼可怕,因為這是自然之道,是生命一定的進程,怕的是步入生命的後半段時,名利之心不但沒有轉淡,反而趨濃;欲望的焚燒不但沒有和緩,反而激烈……那麼,不管外表看來多麼風光,也是值得可哀的了!」

林清玄先生的意思很明確,人總會有成熟、老邁的一天,這是世間常態不必去介懷,但是人隨著年齡增長,應該是會對世間之事看得越來越淡,而不是心中的欲望越來越濃烈。

宋朝無門慧開禪師的一首詩《頌平常心是道》,就描繪出了人生最好的姿態,那便是「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這首禪詩正是五十歲之後的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頌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秋有明月、冬有瑞雪,若沒有雜念和欲望纏繞在心頭,時常懷有一顆平常心,那麼每一天都是幸福與快樂的日子。

何為「平常心」?

所謂的「平常心」就是,心中不要有那麼多的欲望,不要異想天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像孩子吃飽後睡熟了一樣,什麼都不要想,無思無慮,不要怕,不要愁,不要渴盼。

這就是「平常心」。

五十歲後最好的活法,是用「平常心」對待世間萬物

慧開禪師的這首詩,是告誡世人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人生在世活的不就是一個心態嗎?

年輕時候,你朝氣蓬勃,可以無所顧及,心中的欲望會催動你建功立業,在熟悉的領域,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到了五十歲,就不要再有那麼多欲望和執念了,五十歲是一個很奇妙的年紀,少有老下有小,一家子的重擔都壓在你的身上,所以這個時候人最累。

那麼既然已經那麼疲憊了,心中就不要再去異想天開,本本分分做好手頭工作,養家餬口,豈不是更好。

古人常說「五十而知天命」,所謂「知天命」就是知道很多事情已經做不到了,也就看淡了,安安穩穩過好當下,用一顆「平常心」對待萬事萬物。

忙時帶著笑容,閒暇時一壺熱茶,一張藤椅,欣賞四季風景,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反正,五十歲之後的生活,就是以平常心,做平常人,過好每一天。

無門慧開禪師的這首詩,闡明了世間大道,囊括了世間智慧,尤其適合於五十歲之後的人,在知天命的年紀凡事要看淡,排除欲望,做好當下,用平常心過生活,才是歡喜快樂的秘訣。

商品引導語:今天,墨品風雅為大家帶來了名家書法手寫真跡《頌平常心是道》,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慧開禪師無門和尚之史文軼事
    南宋有一高僧,世稱慧開禪師。杭州錢塘人,俗姓梁,生於宋孝宗淳熙十年。因苦參「無」字話頭而開悟,慧開又特別著重「無」字法門,每天對著「無」字苦苦參究,故稱為無門和尚。慧開在法堂內經行,邊走邊參詳「無」字話頭。
  • 慧開禪師聽鼓聲而開悟,因解除大旱之功被封為佛眼禪師
    慧開禪師聽鼓聲而開悟,因解除大旱之功被封為佛眼禪師 | 文 青衫文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幾句詩出自黃龍慧開禪師的名著《無門關·平常是道》(即《春歌》),因其朗朗上口,最為佛弟子所喜頌。
  • 無門慧開,危中機來
    盼雪心切讓我突然想到一首最最簡單最最智慧最最美麗的詩。因為太簡單,所以上課起立時,我帶著同學們只讀了一遍。 上課才十分鐘,「瞌睡蟲"張政爬在桌子上就想睡覺了。這還了得,我馬上要他站起來背誦。 然而出乎意料,這個曾在一節課裡被罰站三次的「瞌睡蟲」今天竟然大聲地把它背誦出來。結果呢,他狡詰地笑了。他不但沒有被罰站,還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我也非常滿意,獎勵了他兩個大臍橙。他又自豪地笑了。
  • 慧開禪師:懂得「示弱」,才是真正的強者,隨心所欲而活
    接下來,送給你一首禪詩,出自宋朝的得道高僧——無門慧開禪師,學會示弱,活出自我。頌平常心是道(宋·無門慧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生活太過於強勢、過於計較,往往會令自己越活越累,唯有學會平常心對人對事,放下瑣碎的心事,靜心思量,則天天都能美好的時節。做到平常心,才能示弱《道德經》中有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草木柔軟之時,生機勃勃,只有枯萎後,才會堅硬如柴,人也是如此。
  • 李嘉誠辦公室一對聯,南朝無門慧開禪師所作,困頓時值得一看!
    這首詩出自《頌平常心是道》,為南朝無門慧開禪師所作。此首禪詩讀起來優美簡單,朗朗上口,寓意也極為深刻。春天,百花盛開的時節;秋天,明月當空,對酒當歌;夏日,夜裡涼風襲人;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用心去體會,一年四季皆是皆是美景。其實,風花雪月皆是我們內心的投影。內心歡喜,看什麼都是美的;內心哀愁,看什麼都會覺得糟糕。
  • 慧開禪師:人到中年,切莫「胡思亂想」,簡約、平常就是福
    在佛教中,現實的痛苦加諸於身,這叫做「身受」,而心裡頭因這現實的痛苦而生起的煩惱感嘆,這就是「心受」。都說人到40、50中年歲月,會越活越累,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心」。事事都讓心被外物染著,那麼我們的心就會時時被牽絆,難以獲得解脫。
  • 天慧實徹禪師悟道因緣
    天慧實徹禪師悟道因緣 天慧實徹禪師,天隱圓修下靈鷲誠禪師之法嗣,俗姓唐,浙江興化人。
  • 宋朝無門慧開禪師一首禪詩,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備這樣的條件!
    人活一世,重在參與。人無論做什麼,結果永遠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結果就意味著結束,結果的好壞只能作為評價,而真正能讓人收穫的,是過程。換言之,與其提心弔膽追求完美,倒不如放寬心好好享受每一天。宋朝無門慧開禪師一首禪詩,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備這樣的條件!
  • 百丈禪師《坐禪儀》
    來源:摘自《普陀山佛教》2016年第4期百丈懷海禪師(720-814)是唐代著名的禪門高僧,佛教清規戒律的創立者。福州長樂人,俗家姓王。初依朝陽西山慧照禪師披剃出家,後從衡山法朗和尚受戒。原在廬江(今安徽廬江)俘搓寺閱藏,聽說馬祖道一禪師在南康弘禪,遂即前往依附。百丈禪師在馬祖道一禪師身邊侍奉六年,成為馬祖的上首弟子。
  • 星雲大師智慧:人到50歲,不要再去瞎折騰,這2字是歡喜幸福秘方
    作家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常言道「最慫不過中年人」,在五十歲左右,是人最累的時候,正如張愛玲說的,一家子都指望著你,你卻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 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之開善道謙禪師
    建寧府(又稱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甌)開善道謙禪師,大慧宗杲禪師之法嗣,本郡人。道謙禪師出家後,即遊方參學。曾前往京師,依圓悟克勤禪師,無有省發。後依大慧宗杲禪師,居泉南。宗杲禪師後來移居徑山,開法接眾,道謙禪師亦隨往而執侍。一日,宗杲禪師令道謙禪師前往長沙給紫巖居士張公送信。道謙禪師很不願意去,心想:「我參禪二十年,無入頭處。
  • 慧開禪師曾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天自有意,人各有命,在這紛繁的人世間如何開闢一條通往世外桃源的路徑,平靜我們的內心?「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一切都不在外,我們需要的是去反觀自己的內心!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則是鏡子。通過窗子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我們能看到自己的汙點。「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 易經建議:人到了50歲,儘量不要和2種親戚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親戚再親,也比不過各自的利益,待一陣猛風颳過 ,也就只能回憶昨日的我們很友好。對於那些關係好的親戚,多來往挺好,可對於那些不招人待見的親戚,則會覺得來往也是在浪費感情,不願意活得太虛偽。人到了50歲以後,應該看開一些,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在肚子裡,對自己沒好處,在《易經》中給50歲的人一個忠告: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
  • 雲谷禪師
    所以,禪師十九歲時下定決心,去各處參訪善知識。不久,他受了三壇大戒,聽說天台宗有《小止觀法門》這本書,他便努力精研,學習止觀法門。當時有一位法舟禪師,承襲了宋代大慧宗昊禪師的遺風,在本縣的天寧寺閉關修行,他便去參訪問道。法舟禪師說:「止觀的要訣,不著於身心氣息,內外都要放得下。而你所修行的方法。落於下乘,那裡是祖師西來的脈意呢?學佛必定要以明心見性為主。」
  • 禪宗修行故事之看話頭:開悟禪師大慧宗杲的傳奇一生!
    任怎麼看,大慧宗杲禪師都不像個出家人,是他錯了嗎?還是我們現代人對「出家」二字的認知有所偏差?我們在世間的人,叫「世間人」,而古代阿羅漢或者聲聞乘,即修學小乘佛法者,叫「出世間人」。這兩者都很好理解,要麼在世間,要麼不在世間,怎麼還有一個「世出世間」呢?
  • 易經:人到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牢記要避而遠之
    提起《易經》,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易經》中所講的道理,歸根結底就是「大道至簡」四個字。「至簡」二字,就是簡單平易的身心狀態,簡單輕鬆的心理狀態。做人做事回歸簡易,往往事半功倍。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過是葆有初心,才能讓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才能讓我們的生命狀態始終處於和諧喜悅,這便是最好的人生。
  • 聖嚴法師 禪門修證指要 省力處( 二) 大慧禪師語錄十五則
    能如是檢察者,謂之有智慧人。趙州云:「老僧逐日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餘外更無雜用心處。」且道,這老漢在甚處著到?若於這裡識得他面目,始可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未能如是,當時時退步向自己腳跟下子細推窮,我能知他人好惡長短底,是凡是聖?是有是無?推窮來推窮去,到無可推窮處,如老鼠入牛角,驀地偷心絕,則便是當人四楞塌地,歸家穩坐處。
  • 絕代伉儷:管夫人一首詩,讓50歲的趙孟頫斷了納妾心,賞書畫真跡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每個讀到這首《我儂詞》的人,不管是男是女,若是誰讀了,沒有不念及往事,回顧真愛,斷了那情裡見異思遷時的妄念紛飛,只一心守一份天長地久。那麼這首詩是出自誰之手? 管道昇,一代書畫家趙孟頫之妻。
  • 到了50歲,還能如此優雅美麗,她的秘訣是?
    今天,給大家翻譯了一個視頻,讓我們走進設計師Vanessa Sewards的世界,逛她的家,看她的服裝收藏,聽她的時尚態度,體會她的魅力秘訣!有時間的童鞋歡迎觀看視頻版本。如果沒有時間看視頻的話,還可以看下面的圖文版本:設計師Vanessa Seward,今年50歲,阿根廷裔,不過是法國人,她在巴黎住了30多年了,現在是一名時裝設計師Vanessa從小就想在時尚行業工作,高中畢業後,去了Studio Berot學習;緊接著,她就去了香奈兒工作。
  • 仰山慧寂祖師:尋思一橛柴
    禽獸都認為我和此地有緣,那就再等等吧。幾天之後,靈佑的師弟大安禪師,帶著幾個僧人,從百丈山跑來援建了。大安禪師說,靈佑師兄你在百丈的時候做典座,就是首席烹飪官,管一堆人的夥食,我吃過好些你做的飯。現在我來協助你了,我來幫你做典座,管做飯,管到你在溈山這裡有五百個和尚為止,就不管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