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谷禪師,1500-1575,俗姓懷,浙江省嘉善縣胥山鎮人,出家時法名「法會」,號「雲谷」,所以在《了凡四訓》中稱為「雲谷會禪師」。
法師幼年便看破紅塵,立志出家。投在本鄉大雲寺一個老和尚座下,剃度為僧。起初他僅在寺中學習趕經懺、放焰口,做些法事。因此他常常想:「既然出了家,應該以解決生死大事為重,又何必為一日三餐趕經懺做法事呢?」所以,禪師十九歲時下定決心,去各處參訪善知識。不久,他受了三壇大戒,聽說天台宗有《小止觀法門》這本書,他便努力精研,學習止觀法門。
當時有一位法舟禪師,承襲了宋代大慧宗昊禪師的遺風,在本縣的天寧寺閉關修行,他便去參訪問道。法舟禪師說:「止觀的要訣,不著於身心氣息,內外都要放得下。而你所修行的方法。落於下乘,那裡是祖師西來的脈意呢?學佛必定要以明心見性為主。」
雲谷禪師聽了,感動得難以自持,請求指教,法舟禪師便教他切實去參「念佛者是誰」。叫他當下發露「疑情」。他便依著指示,不分日夜地參究,連吃飯睡覺的時間也常常忘記。有一天正在吃飯,吃完了也不知道,還端著空碗扒飯,結果手裡的碗摔到地上粉碎。
因地一聲,猛然打破黑桶,彷佛大夢初醒一樣。大師因此覺悟。他再向法舟禪師請教他的境界,便得到法舟禪師的印證了!接著下來,他便讀禪宗大書《宗鏡錄》。對《三界唯心》的真理已徹底地覺悟,自此以後,所有佛經與佛法真義,歷代禪宗祖師的公案,都清楚得如同舊識。到此時,他便隱遁到佛教大叢林裡,做一些煮飯挑水出勞力的僕役工作。來磨鍊自己。
有一天,讀宋代契嵩法師名著《鐔津集》,見到這位(嵩師別號明教)大師護持佛法的深切用心,起初這位大師禮拜觀世音菩薩,並且每一晝夜念十萬聲名號。因此雲谷禪師也發心效法契嵩大師的行持,馬上開始頂禮觀世音菩薩聖像,整夜不睡,除了禮拜,便是繞像恭念聖號,直到圓寂以前,從未停止。
當時大江以南的佛法和禪宗,已經很沒落了,雲谷禪師初到南京,住在天界寺毗盧閣下的行人道上,看到他的人都帶著驚異的眼色。而被封在南京的明代宗室魏國先王,聽到了這件事,就請雲谷禪師到西園的叢桂庵去受供養,雲谷禪師住在這裡,靜坐入定達三天三夜。住了沒多久,我(本文原著人憨山大師)的先大師祖西林老和尚,是掌管出家人的僧官,同時還擔任著南京報恩寺的住持,前往參見雲谷禪師。就請他住到報恩寺的三藏殿去。
雲谷禪師整天默然端坐在一個佛籠子裡,不作任何迎來送往的事,足不出寺門,整整三年,也從來沒有人知道報恩寺裡有這個出家人。偶然有些名人大官到這裡遊覽,看到雲谷禪師端坐在那裡不理人,認為很高傲無禮,就對他出言不遜;(因為這裡人很雜)雲谷禪師便柱著拐杖到南郊的攝山棲霞寺去住。棲霞寺是南朝開山建寺,當時梁武帝命雕工在山崖上鑿出很多佛像,命名千佛嶺,後來歷代王朝都加以賞賜,並封贈農田,但是這座道場到明代已經荒廢很久,大殿變成了野獸的巢穴。雲谷禪師看到這裡環境幽雅靜謐,便剷除亂草,在千佛嶺下,蓋了一間小茅蓬。大師住下,整天不出山。有一次,有竊盜侵入茅蓬。把衣物偷走,因為是夜間,竊盜偷了東西逃走,但逃來逃去,直到天明,還沒有逃離這座小茅篷的附近,結果便被鄰人捉到了。送到雲谷禪師茅蓬。禪師不但沒有把他送到官府治罪,還給他飯吃,又讓他隨心所求地拿些束西走了,因此,聽到這件事情的人都被禪師的行為所感動。
後來做宰相的陸五臺,剛做官時出任祠部(掌禮制的官)首長。到處去遊覽古老的佛教道場。偶然遊覽到棲霞寺,看到雲谷禪師器度和面貌與眾不同,特別仰慕,這位官員在這裡住了兩天,想重新修復這座佛寺。欲請雲谷禪師為方丈,但禪師堅辭不受,並且推薦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善老和尚來負起這件使命,結果善老和尚到了南京,把這座佛寺全部復了舊日的莊嚴富麗,又驅走了佔據房舍的劣民,他擔任這裡方丈,建了禪堂,又大開宏揚佛法的講席,收留各地來掛單的雲水僧。長江以南的叢林制度從此時開始創立。
道場開了以後,來往的人太多。雲谷禪師又移居到後山的幽深處,叫「天開巖」的山裡修行。依然是影只形孤。在這一階段,許多官員和在家居士,因為陸公的參與和引導,大家都了解到禪宗。又傳聞雲谷禪師風範,所以很多人去參見他。凡是來參見的人一到,雲谷禪師總是問他們:「你日常做什麼勾當?」不論貧賤富貴僧侶,到他禪房來,他一定把蒲團擲在地上,叫他們盤膝正坐,反觀自己「本來面目」,甚至於整天整夜不說一句話,在臨別的時候,大師一定叮嚀著說:「你不要浪費歲月啊!」等到再見到的時候,一定要問對方是否分別後努力修道,功夫是否有進步。如果遇一些無心修道的人,便茫茫然無法回答。
雖然雲谷禪師沒有建立甚麼門派,也沒有收徙傳道,但是見到他的人彷佛面對高峰峻崖,有不寒而慄之感。然而雲谷禪師全都以平等心來攝受、加被他們。他接引參訪他的人,向來都是低聲婉語,平心靜氣,從沒有過嚴厲的責備。因而讀書人、為官的人都來皈依他。
每年,他從山中到城裡一次,一定寄單在回光寺。每次到回光寺,在家男女居士,都湧過來,如圍繞著蓮花寶座一樣,而雲谷禪師看到這種受人擁戴的景況,好象看作夢中的花、霧中的月,不起一點分別心,因此,親近他的人,好象嬰兒依傍慈母一般。
雲谷禪師平常教導別人,特別標舉出《唯心淨土》法門,但是他一生處處隨緣,並沒有標榜過自己的門派,而各大叢林寺院,只要有開示禪宗的道場,一定是請他首座,到了之後,就提出《百丈規矩》,務必要人學習古人的典型,絕不可有一點隨便。
雲谷禪師平日動靜語默,安詳穩重如山,沉默少言,一旦說話,便如空谷足音,醒人眼目。師住在山中清修,四十多年如一日,夜不倒單,終身拜佛誦經,沒有一日間斷。
雲谷禪師晚年回到故鄉住了三年,受到他化育的人,成千成萬。
有一天夜間四處鄉鄰看到他的庵中起了大火,等到天亮,再跑去看個究竟。雲谷禪師已經安然圓寂了。這是明神宗萬曆三年正月初五日的事。世壽七十五歲,僧臘五十年。他的弟子真印師等為他火化,葬在大雲寺的右側。
雲谷禪師是中興禪宗的大德。可惜的是他所講的《機鋒開示》都沒有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