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9月8日訊(通訊員 郭萍)「進入角色快、工作開展快、農村工作能力提升快」,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市分公司駐村扶貧幹部高成偉被稱為「三快」先生。
2019年11月,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市分公司委派高成偉同志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來到張辛村,開始了為期兩年的脫產扶貧工作。
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張辛村位居濟南東北方向,距濟南城區大約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全村共有292戶,人口1103人,是省級貧困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多為因病因殘因學致貧,通過近幾年各方努力,已經達到了脫貧標準,防止脫貧戶返貧是今年扶貧工作的重點。
「亮出黨員身份」
最近,張辛村的村幹部特別高興,村裡空置的8個扶貧大棚今年種上「新拳王」精品西瓜後大獲豐收,不但承包戶有了可觀的收入,村裡的貧困戶也靠著扶貧項目分紅得到一筆特別生活補助。
這是中國人壽濟南市分公司派駐村裡的第一書記高成偉為村民牽頭協辦的許多實事之一。
張辛村自2015年起有了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後,先後籌集資金加蓋村兩委辦公室,修繕了村中主幹道、村口橋欄杆,修建淨水取水點等,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作為張辛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高成偉接過了扶貧防貧接力棒,開始了下一輪戰役。
扶貧要先把「精氣神」扶起來。高成偉決定首先和村兩委一起把黨建工作做好,充分發揮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帶頭作用,村裡共有25名黨員,年輕黨員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黨員年齡結構偏大,老黨員的積極性較高。
今年1月份,高成偉通過黨員戶掛牌的形式組織開展了「亮出黨員身份」的活動。結合張辛村的實際情況,高成偉建立了張辛村主題黨日學習規範,制定了《張辛村黨員量化積分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採用黨員量化積分、送學上門等現代化科學管理方式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因為村中年輕黨員多數在外務工,高成偉在端午節策劃了一次特殊的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並以茶話會的形式讓大家放鬆下來充分交流,一位老黨員在參加了主題黨日後非常激動,說第一次在這麼莊重又溫暖的氛圍中接受黨性教育。
「黨建從來不是口號。」高成偉說,「結合黨建,通過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才是黨建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用好閒置「大拱棚」
長期以來,張辛村耕地農作物品種單一、收益低,種植小麥、玉米兩季農作物每畝每年淨收益僅為1000餘元,幾乎沒有什麼經濟作物。2017年,利用財政扶貧資金,村裡建了15個大拱棚,但有8個一直閒置無用。
村裡有句老話,「一畝園十畝田,一畝棚十畝園。」說的是種大棚的效益一定比種菜園子、種農作物要強得多,但為什麼15個大棚有8個一直空著?
原來2017年建成大拱棚後,由村幹部帶頭,帶動村民承包扶貧大棚種植黃瓜等農作物,但當年種植的黃瓜市場價格極低,導致承包戶經營虧損,這嚴重挫傷了承包戶的種棚積極性,大家不敢再輕易出手承包了。
2019年11月高成偉到崗後,發現仁風鎮的一些村子利用大棚種植富硒西瓜已形成產業鏈,高成偉與村兩委深入走訪調查,積極探索扶貧大拱棚項目的運作模式,先後到商河、大橋鎮等地進行考察,再結合張辛村土壤實際情況,最終決定種植「新拳王」精品西瓜。
2020年4月,村兩委對其中8個大拱棚納入統一管理,在西瓜種植過程中,高成偉也充分調動黨員群眾的積極性,兩委幹部帶頭上陣,村中的黨員、公益崗人員、貧困戶也主動參與到種植工作中。
「新拳王」西瓜是黑美人和龍捲風的雜交升級品種,為了回歸西瓜的天然口感,村兩委引進未經嫁接的西瓜苗,種植過程中使用生物有機肥,引進生物多肽酶技術,不打催熟劑、膨大劑、增甜劑,讓西瓜自然生長。
選定品種後,最重要也是最大的難題就是銷路問題。今年5月,西瓜開花的季節,高成偉牽頭舉辦了「濟南國壽-濟陽仁風張辛村扶貧共建歡樂瓜田親子一日遊」活動。高成偉策劃的「歡樂瓜田」項目共包含8個大棚,佔地16畝,種植瓜苗1.44萬棵,創新採用認購命名、線上陪伴的模式,為瓜田起名、書寫logo,再運用微信、抖音短視頻等渠道跟蹤拍攝西瓜「長成記」。還沒成熟,部分瓜秧上的西瓜就已經預售了出去。
歷時兩個月的種植、培育,張辛村的扶貧項目「新拳王」西瓜實現了大豐收。因正值雨季,高成偉協同村兩委積極組織搶收西瓜,通過與山東廣播電臺鄉村廣播頻道「第一書記朋友圈」欄目合作現場直播銷售、聯繫濟南幾大企業進行團購活動等,合計銷售西瓜一萬餘斤。目前,8個大棚的西瓜已經全部售罄,所有收入用於改善村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一個都不能少」
第一書記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確保國家的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奔小康的路上,力求「一個都不能少」。高成偉來到村裡後,仔細研究政策,戶戶深入走訪,確保每個貧困戶都能享受到扶貧政策帶來的福利和溫暖。
他談起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情況,熟悉得像聊起了自己的家人朋友。
貧困戶的住房安全一直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環節。在雨季來臨之前,高成偉詳細了解每個貧困戶家的房屋安全情況,對漏雨等情況及時上報,爭取資金儘快進行修繕。
小麥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搶收小麥,高成偉逐一走訪貧困戶了解麥收及玉米播種情況,對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儘快協調聯合收割機幫助進行小麥收割。
貧困戶張懷入的老伴已經80多歲,常年癱瘓在床,家裡還有一個身有殘疾的兒子,高成偉在走訪中看到癱瘓在床的老人連曬曬太陽都困難,立刻聯繫濟陽區殘聯為她申請護理床,並安排送到家中協助他安裝好。
貧困戶徐振美常年患有高血壓,高成偉幫她申請了慢性病幫扶補助,可以免費領用高血壓治療藥品。
貧困戶徐秀海家中共有5口人,兒子兒媳常年在外打工,孫女還在上小學。徐秀海是一級殘疾人,家中的農活全都落在65歲的老伴身上。高成偉經常到徐秀海家中與他面對面溝通,了解他遇到的困難、幫他解決。今年徐秀海家的6.5畝小麥獲得大豐收,收入也提高了許多。
扶智又扶志
好日子是實幹得來的。高成偉說,我們就是要把扶志和扶智放到精準扶貧的重要位置,開闊眼界,精準解決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的主體性問題,包括思想觀念的精神脫貧和知識技術的能力脫貧。
高成偉和幾位其他村的扶貧第一書記到任後,確立了一個基本工作思路:用好「第一書記」平臺,抱團取暖、組團發展。
雖然他們所在的每個村的發展情況不一樣,每個駐村第一書記的後方支持單位情況不一樣,每位第一書記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但大家的智慧、經驗、做法可以利用第一書記的平臺相互學習、交流。
今年6月,高成偉自行組織張辛村相關人員到濟陽垛石鎮小李家村、柳家村,圍繞黨建、扶貧產業、集體產業發展進行學習交流。隨後,高成偉一行又赴萊蕪區方下鎮、鋼城區顏莊鎮、萊蕪高新區鵬泉街道的6個先進村學習交流。通過實地學習和研究分析,他總結出了鄉村振興的四個要素,進一步拓寬了工作思路。
從不諳農事到讓村民心服口服,憑著身上那股不服輸、幹實事的勁頭,高成偉成了「進入角色快、工作開展快、農村工作能力提升快」的「三快」先生。
村委主任徐吉發說,高書記常常掛在嘴邊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是句普普通通的老話,以前只是聽聽,但眼看著一樁樁的「不可能」變為「可能」,現在才真正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力量。
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作為「第一書記」的派出單位,中國人壽一直高度重視、大力支持高成偉的扶貧工作。
在高成偉入村的這8個月的時間,中國人壽山東省分公司黨委班子成員多次赴張辛村實地調研幫扶,了解到大棚西瓜種植時缺少啟動資金後,立即捐贈專項扶貧資金。
2020年1月,中國人壽濟南市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伍玢澍、張建與高成偉一同走訪張辛村貧困戶。
2020年4月,高成偉協調組織「濟南國壽——仁風鎮張辛村」扶貧專項座談,濟南市分公司向仁風鎮捐贈銀齡安康保額1050萬元,對於村裡自費購買銀齡安康保險的投保人,再捐資一份,讓他們擁有兩份保障。除了捐贈銀齡安康,還為鎮上包括82個自然村的所有組織幹部捐贈防疫保險。
「不言敗、不服輸、知難而進、永攀第一」,張辛村的扶貧故事仍在書寫,他將不負重託、不懈奮鬥,以高昂的鬥志、飽滿的熱情、堅實的行動守護這座村莊,待它一日比一日富足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