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座「瀕危」冰川:因氣候變暖大面積融化,生態系統已紊亂

2020-12-14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人為導致的氣候變暖正在加劇中,但多數人都只想到南北極融化的冰蓋,或海島國家受海平面上升而飽受侵害,卻忽略了氣候變暖對陸地、對生態造成的破壞不亞於災難,比如七座大面積融化、已進入「瀕危」狀態的冰川,其生態系統已經紊亂到乾旱缺水、森林大火、動物死亡、植被減少等現象頻發。

在七大「瀕危」冰川中,吉力馬札羅峰頂的富特文格勒會是最早消失的冰川

2012年,由紐西蘭、德國和奧地利氣候學家組成的《氣候圈協會》對外宣稱:富特文格勒冰川在過去百年中(1912年-2011年)已經消失了85%體積,僅1976年和2000年的兩次測繪中,冰川的表面面積就從11.3萬平米減少至6萬平米,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1.1萬平米。

德國柏林大學的氣候學博導N·Cullen表示:「按照目前的速度,2040年後吉力馬札羅就不再是雪山,2060年後一塊冰都看不到」。

吉力馬札羅是地球上最高的單體獨立山峰,也是非洲最高海拔點(5895米),由250萬年前、190萬年前和100萬年前的三次火山噴發構成,屬於全球唯一一個由三座不同火山錐組成的大型平流層超級火山構造,由東向西長約82公裡,目前測得最年輕巖體已有44.8萬年歷史,位於馬文西火山錐北部。

吉力馬札羅對研究地球氣候變化的意義十分重大,氣候學家模擬後認為:印度洋潮溼季風被其阻擋,豐富降雨形成吉力馬札羅獨有的「赤道雪山」和山地垂直植被帶,分別為熱帶雨林、亞熱帶、溫帶、草甸帶、寒漠帶以及5200米以上的冰川帶。

1980年開放旅遊至今,吉力馬札羅已成為非洲最有地標性和挑戰性的旅遊景區,但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4000米以上的寒漠帶和冰川帶都會消失,而遊客們也會因此放棄去吉力馬札羅旅行的念頭,生態系統與旅遊業雙重災難。

喜馬拉雅是世界公認的冰川最密集山脈,也是生態最脆弱的冰川系統之一,比如80年縮小一半面積的昆布冰川

昆布冰川位於珠峰和努子峰之間,從海拔4500米一直向上延伸至7600米的珠峰西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川,其融雪是尼泊爾數十萬山民的唯一水源,也是方圓上萬平方公裡農作植物的至關水源。昆布冰川因地處珠峰大本營1號營地必經之路而聞名,所有意圖挑戰珠峰的勇者都必須兩次橫跨這座冰川才能往上前進。

在極限登山愛好者中,昆布冰川還有個「爆米花」的外號,因氣溫升高導致其時常發生冰塔與冰舌碎裂、類似爆米花的劇烈爆炸聲,從而引發雪崩,被歐洲登山協會譽為地球上危險係數最高的冰川之一。

按照尼泊爾珠峰協會的統計,昆布冰川每天平均發生5-8起冰崩,增加400-500條大小長度均不一的冰體裂縫,成為攀登者遭遇意外的最大原因,2014年珠峰南坡雪崩引發昆布冰川發生劇烈「冰震」,造成4人失蹤、12名攀登者死亡的慘劇。

昆布冰川的消失不僅會對周邊數十萬平方公裡地帶產生氣候影響,也會造成這片地區的水源和動植物生態危機,截至2017年的最新統計數據,已知的就有至少20個喜馬拉雅獨有物種消失。

更糟糕的是,昆布冰川表層冰體融化後,氣候學家才發現其冰床居然是黑曜石為主的巖體。簡單說就是,這些偏黑色巖石更容易吸收熱量,使得冰床融化速度變的更快、更徹底,在過去80年中已縮小一半面積,預估2050年時僅剩30%,屆時登山者面臨的不再是雪崩冰崩,而是更大的生態災難:山體滑坡和泥石流。

阿特拉斯冰川的消失,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數百萬人口,還會導致數十萬平方公裡土地變成沙漠

阿特拉斯山脈源於3萬年前的古生代時期,由美洲和非洲兩大板塊碰撞而成,最高點是4167米海拔的圖卜卡勒峰,其山脈主體跨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三個北非國家,從摩洛哥大西洋沿海城市阿加迪爾一直綿延到突尼西亞地中海沿岸,全長達2500公裡,是大西洋、地中海與撒哈拉沙漠的地理分界點。

阿特拉斯冰川被巴黎氣候大會稱為是北非氣候和生態的「守護者」,19世紀末,德國科學家曾在此測繪出「最寬處450公裡、冰川覆蓋約87公裡」的數據,並稱其「完美的隔絕了來自撒哈拉沙漠的熱量與沙漠化,也阻止了海洋暖溼氣流被沙漠吸收」,這才有了北非各國遠遠高於非洲其他國家的降雨量以及更加完善的生態系統。

阿特拉斯冰川的存在,使得北非擁有3座水力發電站、15個人工湖,為數百萬人口和動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基礎條件。

阿特拉斯山脈是柏柏爾人支系「什路人」的故鄉,也就是人口學中唯一現存的「特性民族」,他們在阿特拉斯山脈的居住史已有上千年,每個山村都有特殊構造的要塞、清真寺、長老議院,以及類似四合院的群居性住房。「什路人」的特性還體現在農業種植、畜牧業和極度排外的生活習性中,其技藝與方式十分獨特,種植甜高粱製作飼料餵養山羊,還會種植無花果和橄欖樹補貼收入。

而氣候變暖導致阿特拉斯冰川融化帶來的危險,第一受影響的就是「什路人」,由於巖層質地十分脆弱,一旦冰川融化就會出現山體大面積坍塌,完全融化後也會有長期且高頻次的泥石流,預估在此後上千年時間裡,這片山區都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此時的「什路人」,又該如何應對?

落基山脈大冰川,因氣候變暖及人為破壞而導致動植物生態災難的典型案例

落基山脈從美國西南部一直縱貫至加拿大卑詩省,南北全長約4800公裡,形成於5500萬年前的北美板塊造山運動期。地理學家將其分為大陸、哈特、麝香三大主脈,平均海拔最低的也在2000米以上,是北美數千條河流的發源地,也是北美大陸最明顯的氣候分水嶺,落基山脈大冰川則多數集中於北面山谷中。

1540年,西班牙探險家弗朗西斯科帶著一隊士兵和奴隸抵達落基山脈南部,於1610年建立第一座城市聖達菲(現新墨西哥州落基山脈區域),美洲印第安人自此步入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悲劇。而落基山脈大冰川也因西方白人的踏足逐步縮小,他們驅使奴隸和土著大量砍伐林木、宰殺野生動物,甚至故意點燃數百平方公裡的森林,只為捕獵一頭野牛。

久而久之,落基山脈的冰川面積越來越小,其中不乏有上個世紀中期被認定為是永久性的冰川,如今卻已融化成水,一點點的消失不見。

落基山脈目前共設有美加兩國的12個國家公園以及數百個省市公園景區,每年吸引上千萬遊客前來觀光,遠足、登山、露營、釣魚、打獵、滑雪等等旅遊項目廣受好評。為防止山體滑坡造成悲劇,如今開放的地方多數都是平坦地勢和巖體山區。

由於遊客大量湧入,絕大部分野生動物只能往更深處遷移,導致落基山生態系統紊亂。沒有天敵的甲蟲大量啃樹吃草,失去冰層保護的山體剛長出植被就被吃掉,夏季暴雨時常出現泥石流,對下遊的動植物生態系統產生二次破壞,森林大火一旦點燃就很難撲滅,而入侵物種卻反向增至20多類。

消失一半冰川的庇里牛斯山脈,特有物種野山羊和野熊也伴隨著消失

庇里牛斯是西南歐地界最大的山脈,也是法國和西班牙的國界線,中國人只聞其名、不知其處的安道爾就在庇里牛斯山的南坡處,從地中海沿岸一直綿延到大西洋的比斯開灣,東、西、中三段總長約435公裡,使其成為歐洲板塊與伊比利亞半島的天然屏障,年均降雨在1000毫米以上,成為地中海各個主要河流的源頭之一。

庇里牛斯山脈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目前已知就有鐵、錳、鋁、汞以及褐煤等礦脈,總儲量在億噸以上,這也是當地礦泉水和溫泉聞名遐邇的主要原因,也間接助力了庇里牛斯畜牧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擁有難以估量的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等木材資源,充足的雪量更被譽為歐洲第一滑雪勝地,在高端遊客的口碑與經濟收入方面尤勝阿爾卑斯山脈。

然而,庇里牛斯山脈的冰川面積已經融化了60%,其動植物生態系統嚴重紊亂,特有物種庇里牛斯野山羊和野牛已經滅絕,直接促使法西兩國聯合成立「庇里牛斯氣候變化觀測站」。雖說補救勝於不救,但現階段才展開措施為時已晚,按照數據顯示,庇里牛斯冰川縮小導致氣溫攀升3-4℃,目前降雪量只有10年前的1/3,而豐富的降雪是庇里牛斯旅遊業的命脈,未來影響的可不僅僅是生態。

最後一個「瀕危」的冰川,位於大名鼎鼎的阿爾卑斯山脈瑞士境內,因內容頗為繁瑣及篇幅考慮放在下一篇展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後等待更新。

(長文不易,希望能得到您的點讚、收藏、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導致南極融化
    原理2020-03-01全球性的氣溫上升和海水變暖,正在導致南極洲——這個全世界最冷的地方之一日漸融化。雖然我們已知人類活動能造成氣候發生變化,導致南極洲的冰川也發生迅速變化,但我們仍然不確定的是,全球性的升溫究竟會對南極洲造成怎樣的影響。
  • 新知|「全球變暖」升級 北極圈小鎮憑溫度衝上熱搜
    近年來,「南北極出現高溫天氣」已屢見報端。今年2月9日,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出了20.75℃的高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肖棟研究員表示,今年以來南北極出現的高溫天氣都是全球變暖背景下出現的極端高溫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高緯度等敏感地區受到的影響明顯高於低緯區域。「北極地區氣溫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這種現象叫做北極放大效應。」
  • 海洋冰川的融化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數據表明,冰川正在融化,世界上多個地區將會受到影響,據美國的一個雜誌報導,按照目前極地冰川消融速率計算,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2.43米左右,那個時候,美國的多座城市或將被大雪淹沒,其中被淹沒的城市就有紐奧良市、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美國航天城休斯頓等。
  • 如果全球的冰川融化,會造成什麼影響?
    之前就有調查研究表明,如今格陵蘭島上的冰川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融化,專家估計如果這座島上的冰川全部都融化完,那麼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5米左右。冰川融化僅僅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其中一大影響,它還會對極地地區的動物、人類造成影響,例如導致北極熊的棲息地消失,將這一物種推向瀕危的邊緣;人類將會開闢一條新航線等等。除此之外,冰川融化還會造成什麼影響呢?眾所周知,因紐特人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民族,如果地球上冰川都融化了,那將會極大第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11月27日,國家遙感中心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近1/5已融化,預測未來冰蓋表面融化還將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而除了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之外,另一些潛在的影響還少為人知。
  • 全球變暖加速:西伯利亞永凍層解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
    氣象學家認為,這一創紀錄的高溫「如果沒有人為因素引起的氣候變化,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根據對100個野外站點的觀察,科學家們估計,從2003年到2017年,全球變暖導致的北部多年凍土層融化釋放的碳,平均每年比植被吸收的要多出6億噸。
  • 綠區面積增至冰川15倍,或改變中國降水及氣候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大面積的冰雪融化,從北極海冰到南極西南極冰蓋,再到世界第三極的珠峰冰川,地球生態系統發生巨大變化,導致當地生態系統重新洗牌,無一倖免。珠峰地區往往由矮小植物如草和灌木以及季節性積雪所覆蓋,研究人員之前對這些偏遠的、人跡罕至的生態系統知之甚少。如今科學家們發現,這些「綠區」的覆蓋面積已經達到永久性冰川和積雪的5至15倍!儘管研究人員沒有指出這種變化的原因,但研究結果與模型高度一致——由於全球變暖,喜馬拉雅地區「溫度限制的區域」的面積大大下降。
  • 專家預測2035年北極冰川或融化,北極要消失了?
    根據科學家的預測來看,到了2035年,北極的海冰或許會全部消失,北極或許會從厚重的冰川之地淪為一片海洋。這樣的結論無疑加深了人類對未來的恐懼,如今人類對於控制全球變暖形勢,紛紛開展了各項行動,但是在環境變化的大形勢下,人類所作出的各項努力似乎有些杯水車薪。按照氣溫升高的速度來看,北極冰川的融化速度都以逐年上升的狀態在提高。
  • 南極冰川持續融化,出現了不該有的東西,科學家稱應引起人類警惕
    《山海經·大荒經》:「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誇風曰乎民,處南極以出入風。」眾所周知,古代社會的生產力相對而言較為落後,古人並沒有辦法到達太遠的地方,對自然世界的認知既有正確之處,也有錯誤的地方,但即便如此,古人仍然在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來描述這個世界的樣子。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也就是說全球的氣候一直都處於變化的,根據地球以前的歷史就能看出來。在地質期的時候,地球上的氣候就一直在冰期和間冰期的時間交換。冰期的時候非常寒冷,地球被許多冰雪覆蓋。而在間冰期的時候,地球就相對來說比較溫暖。所以根據地球變暖的周期以及大尺度來看,現在的地球正處於第四冰期結束,也就是說,就算沒有人為的幹預,地球也會越來越暖。
  • 氣候變暖引發自然災害 專家:2020年亞洲受影響最大
    資料圖:2019年9月6日,美國阿拉斯加基奈山脈的金剛狼冰川,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自1966年以來一直在研究這座冰川。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體積持續下降,其融化速度已經超過了新形成的冰雪的積累速度。這位科學家表示:「人類觀察氣候變化已持續約170年。在最近的幾十年內,我們都看到全球氣溫上升。
  • 全球變暖所致,挪威冰川不斷融化,1500年前的箭頭被發現!
    全球變暖所致,挪威冰川不斷融化,1500年前的箭頭被發現!現在地球上的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全球變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了,在我們看來這不過是簡單的冰川融化而已,很多人都表示漠不關心,事不關己,其實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僅僅是冰川的融化,而是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就像是曾經在西伯利亞地區,在冰川融化之後裸露在地表上的病毒。
  • 珠穆朗瑪峰上的冰川,加速融化,登山受害者的遺體順流而下
    >由於人類消耗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毀林、破壞溼地等活動,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上升,這些溫室氣體對太陽發出的光高度透明,對地球發出的長波輻射高度吸收,從而引發「溫室效應」,逐漸提高地球的平均溫度,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一再上升,不僅會危及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
  • 30年升溫10℃,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更溫暖多雨少冰層面
    如今,全球變暖正在對斯瓦爾巴群島產生巨大的影響。根據挪威的氣象數據,過去30年來,該島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攝氏度,這對當地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 為什麼說全球氣候變暖是個世紀大騙局?!
    反對全球變暖的人們會說,看吧你們所謂的南極總冰川量是虛的,隨著探測技術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空洞被發現,這說明南極冰川的總含水量被高估了,而表層的冰都沒有融,你們卻責怪人類把300米以下的冰塊搞化了,而傳說中被人類融化的冰川,周圍都是冰,請問融化出來的液態水去了哪兒?
  • 冰川完全融化會有什麼後果?海水上升60米,世界各國都會遭殃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全世界面臨的棘手問題!工業革命後,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呈指數級增長。在過去的100年裡,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5!但是不要以為沒有影響,0.5已經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20釐米!首先,這裡有一個對科普的誤區。
  • 日科學家發現:白瀨冰川榮登融化冠軍,海平面升2米恐將提前50年
    在海面以下數百英尺處的溫暖海水沿著海底溝槽湧入,融化了Shirase冰川舌頭的底部南極的冰蓋大部分都位於東部,這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庫,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60米,而更可怕的是它將永久改變洋流,地球未來氣候會如何變化,實難預料!
  • 南極冰川融化後,出現極其恐怖的東西,它帶來的影響超乎想像
    通過近些年的探索,科學家們了解了很多有關南極的信息,對於判斷整個地球氣候以及地質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然而,在最近幾年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南極冰川出現了水洞。這無疑為人們敲響了警鐘,除了古代細菌被釋放的威脅之外,海平面上升已經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問題。
  • 科學家發現,格陵蘭島冰融化加速,海洋上升已現僅2個月達2.2毫米
    作者:文/虞子期 自從工業化以來,全球變暖是天天說,並且說了似乎也沒有用處,而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影響也在加劇之中,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發表的新研究數據指出,我們地球的海平面還在持續上升,並且隨著氣候臨界點的觸發,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在持續加速之中,科學家稱格陵蘭島冰川將不復存在,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 冰川融化的另一影響,病毒出現跨海洋轉移,是否會引發海洋災難?
    但是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已經出現了生物融通的現象。所謂的生物融通,指的就是兩個地區互相打通,使得原來地區的生物可以去到另外一個地區生活。按道理說這對生物的多樣性是有幫助的,但是研究人員發現生物的融通出現異常,北大西洋的生物將病毒帶到了北太平洋去,導致那裡的生物出現小規模病毒感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