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題材的電影大多帶有勵志的色彩,這類電影總是能帶給我們正能量,下面這部電影也是這樣一部好作品。棒球運動在國內是比較冷門的運動項目,然而在美國,棒球確實名副其實的熱門項目。在這項熱門項目裡,42號傳奇故事或許大多數美國人都知道,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就不得而知了,恰好這部電影就記錄了美國棒球聯賽42號的傳奇。
這是一部勵志電影,套路大家其實都很熟悉,本片導演拍的非常細膩,通過很多細節推動著電影人的轉變,時間線和部分文字的提示,使得觀影過程沒有什麼突兀,最後呈現的結果流暢自然。如果把本片分著來看,那將是第一,觀眾可以單純的看成是一部為種族歧視鬥爭的運動電影。傑基·羅賓遜就是一個普通的棒球運動員,在黑白隔離的年代,他就是一個勇士,他頂住所有的侮辱與嘲笑,用一次次的勝利無聲正面的戰勝著那些歧視,他的勝利不是一個人的勝利,是一個種族的勝利,是為以後的鬥爭奠定了堅實基礎的勝利。
第二,這是一部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電影。布魯克林道奇隊的老闆布蘭奇·瑞奇就是一個伯樂,他從一堆簡歷中選中了傑基羅賓遜這匹千裡馬,並想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讓傑基加入職棒大聯盟。他告訴傑基,他想要一個有膽不發怒的球員。這是一件比發怒困難百倍的任務,傑基以他的勇敢戰勝了所有困難,贏得了白人隊友和觀眾的認同,直至最後的最後二者都入選名人堂的勵志故事。整體來看,導演真的有花功夫。
最大的主題除了棒球之外,顯然就是種族歧視的矛盾。當影片中出現那句「今天開始,你是所有黑人孩子的英雄」臺詞出現的時候,我才忽然感覺到了這份沉重感。影片在很多細節上展現了這種種族歧視在生活中的體現,勾勒出大背景之外,更襯託出布爾區此舉裡程碑般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一個從400到399的轉變,美國棒球界將從此開始一個新紀元。一個傑克,便開創了所有黑人棒球愛好者的未來。影片中令人激動人心的過程很多,而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這種轉變:當白人孩子開始模仿一個黑人的打擊動作,當白人觀眾開始為了一個黑人而加油吶喊,當那些曾經聯名上書要排斥他到來的隊友,終於對他伸出雙手,接受並歡迎他的存在;當皮維當著所有家鄉人的面,在那個廣闊的棒球場上,對著所有人說出那句「我想讓他們知道我的態度」,所有的一切終於開始轉變,歷史的齒輪出現一個小小的的錯位,於是未來的一切都變得完全不同。
一名黑人棒球手傑基·羅賓森被白人經紀人布蘭奇·瑞基挖掘,準備把他加入白人球隊進行訓練並參加賽事。由於由來已久的種族歧視觀念,差不多所有相關白人都不能接受這種「奇恥大辱」,特別是白人運動員,對傑基的謾罵嘲諷更是家常便飯。布蘭奇使勁渾身解數,軟硬兼施上下齊攻,總算讓雙方相安無事一起共事。最讓人忍無可忍的還是在賽場上,對方教練口無遮攔的對傑基進行挖苦戲弄,使得傑基的精神狀態幾近崩潰狀態,關鍵時刻,還是布蘭奇成為傑基最大的精神支柱,讓其穩定心態專心投入到賽事當中。從而,傑基最終在賽事中表現出色贏取比賽,不僅成為打破黑白球員的隔離歷史,還一舉成為一代傳奇黑人球員。
影片根據真實的歷史人物事件改編,金牌編劇人布萊恩·海爾格蘭德自編自導。黑人新秀查德維克·博斯曼主演原型人物,但老態龍鐘的哈裡森·福特飾演的布蘭奇才是最大看點,貌似他才是片中的靈魂人物或者是他個人的傳奇事件。儘管這是一部以「42」命名的黑人傳奇勵志電影,其實,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勵志電影,從片頭一開始的「棒球是民主制度的最佳代表」這句臺詞開始,就註定這是一部具有美式主旋律基調的影片。事實證明,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長中,90%以上的橋段都與種族主義話題有關,至於黑人傑基奮鬥的心路歷程卻鮮有提及。所表現更多的,是如何在白人的鼓勵和扶持下,才實現了自己的體育夢想,似乎片中的每個人都不是種族主義者了。使得黑人主角傑基根本達不到《姜戈》那樣把控氣場的強大氛圍,不知在另一種層面上,這是否也算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歧視角度。
儘管棒球在影片中被標榜成民主制度的最佳代表,但是,從片中的當時情況來看,棒球還不能代表最佳的民主制度,畢竟在片中貫徹始終的都是種族歧視話題,白人專用的衛生間,黑白避免同時使用的浴室,只允許黑人隊員攜帶妻子跟隊,凡此種種歧視標準不一而足。當然,就算今時今日黑人在美國已經被貴為總統,但依然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各種歧視爭議。不提黑人小孩被白人警察槍殺後可以被無罪釋放這樣的極端事件,單說在影視界,一名黑人導演想在白人圈中揚名立萬,都是件比攀登珠穆朗瑪峰還要艱難的事情。不說這樣的美式民主制度存在著多大的虛偽性,至少,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美好。如此看來,麥可傑克遜就算已經貴為天王級人物,也要把自己整成鬼樣,漂成白皮膚的思想,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必須堅持別人堅持不了的堅持,吃別人出不了的苦,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委屈,做別人不願做的事,這樣才會享受別人享受不了一切。這個過程可能會很痛,但你最終會得到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