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第一位在美國職棒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 MLB)中參賽的黑人運動員Jackie Robinson。MLB由1876年成立的國家聯盟(National League, NL)和1901年成立的美國聯盟(American League, AL)組成,兩者各自的冠軍在所謂的世界大賽(World Series)中對決,決出總冠軍。至少從19世紀80年代起,NL中就不成文的禁止了非裔美國人參賽。在20世紀上半頁,首任大聯盟執行長Kenesaw Landis(因1919年世界大賽中臭名昭著的「黑襪事件」而設立)本著當時「隔離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的社會準則,堅決的推行了這一禁令。Landis於1944年去世離任,他的繼任者Happy Chandler則屬溫和派,對種族融合(integration)持默許態度。
《42號傳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是一部關於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首位傳奇黑人球員Jackie Robinson的傳記電影。該片和《光榮之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魔力,都講述了美國種族歧視嚴重時期那些勇於承擔痛苦證明自我價值的黑人運動員的璀璨人生;這些為體育運動本身作出巨大貢獻的黑人無疑都是偉大的,而那些背後率先摒棄無知為黑人創造機會的白人,也無非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端的謾罵、人身攻擊甚至生命威脅,一般人很難體會那個年代身為黑人處處遭受不公對待的痛苦,但這個時候總有人站出來,或黑人或白人,他們一同經受這份難以想像的歷練,他們一起推動著捍衛黑人民權的浪潮,他們最終成功的證明了自己無可替代的存在,成為被歷史銘記和書寫的名字。
美國棒球職業聯盟第一位黑人運動員的故事。撇開種族歧視的話題不談,面對極端攻擊性的偏見與辱罵時比有勇氣就地反擊更大的勇氣是忍耐,然後用表現證明自己。並不是忍耐就體現高貴,暗含的邏輯是,世界還是看成果的世界。用成就回應一切質疑真是顛不破的真理,說起來也挺讓人唏噓。老闆裡奇很有一套,怎麼激勵人可以學習一下,什麼時候該激,該吼,什麼時候該軟該溫柔。分寸拿捏的很穩,用好了安慰女朋友也可以,哈哈。對同理心的理解很精到,運用的更妙。最快獲取夥伴的途徑。。或許是得到同情,但並不示弱。。。博同情是愚蠢的,參見第一條,同情,或許還是在同情強者,而非弱者。 強指強大,也指自強。
42號對於MLB美國職棒大聯盟來說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傳奇。影片以1947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第一位黑人運動員Jackie Robinson的故事作為原型,簡述種族主義背景下他傳奇的一生。身為第一個進入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黑人選手,壓力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從隊友對他的排擠、對手的咒罵、激進分子的死亡威脅,到牽連全隊不能去白人餐館吃飯,再到守壘時,被對方球員故意用鞋釘踢傷他的小腿,Jackie Robinson都選擇了忍耐,並不斷用一支支的安打和一次次的盜壘來證明一切。
jackie被侮辱到回過道砸了棒球棒的時候,他問道奇,你知道這種感受嗎?道奇回答說,NO,I don't。經常看到歐美裡面都會問,你害怕嗎?然後另一個回答,怕。或者我怎麼樣才能相信你,然後答,你沒得選,只能相信我。有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的時候,只是需要承認就好了,這倒反而會獲得別人的信任,而不是一味的逞強,說自己多強,僅此而已。
本片講述的正是Robinson在加入MLB前後各一年的經歷。這是他人生最大的亮點,也是整個職棒聯盟的重要轉折點。勵志加種族問題,主旋律是必須的,但也是觀眾可以接受的。基本取材於史實,稍嫌流水帳,但不失為一種風格。兩大主角塑造的不錯,但配角相對隱形,特別是那個黑人記者和繼任的經理用意不明。據說Robinson的遺孀很喜歡本片,大概是因為片中關於她的戲份還不少。有趣的是,這竟是以Han Solo和Indiana Jones成名的Harrison Ford第一次出演以真實人物為原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