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稱
十方法界中有無量諸佛菩薩
然而佛佛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對於來到寺院、想要向特定佛菩薩
祈求護佑、結下善緣的大眾來說
又該如何辨別呢?
本期講堂,讓我們先來了解
藥師佛、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
這三尊佛造像的辨別方法
眾生在累劫修行成佛後,都會因積攢的福報而獲得莊嚴、殊勝的相貌與身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這種殊勝的體態具體呈現在佛像上便顯得極為相似,難分彼此。
為了方便修持相應法門的佛弟子進行禮拜、供佛的修行,在具體佛菩薩造像上便多以手印、坐騎、法器等加以區分。
但我們也應知曉「區分形象」只不過是便於接引大眾修行的方便法門,不能過於執著彼此的不同,如佛陀在《金剛經》中便開示有「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在「知悉此為方便法門」的基礎上,我們就來分享藥師佛、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造像的辨別方式。
最簡單的方法是根據位置判斷,如已知殿堂內供奉有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這三尊造像,那麼依「橫三世佛」空間的排布,以善信禮佛時的視角來看:
最左側的是「西方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中間的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而最右側的則是「東方世界」的教主藥師佛。
如果不知道殿堂內供奉的三尊佛像是「橫三世佛」(三尊佛像也可能是代表過去、現在、未來的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也可能是代表法身、報身、應身的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或是殿堂內僅供奉有一尊佛像,那麼便可以通過「手印」與「法器」來進行判斷。
釋迦牟尼佛的造像通常為左手橫置於雙腿之上,掌心向上,結禪定印,右手掌心向內、五指朝地或僅以食指尖牴觸地面,結降魔印。
這是在紀念佛陀於菩提樹下修行時,有魔王前來擾亂,以期阻止其清修,隨後佛陀右手觸地,降服魔軍的典故。
而在其橫置的左手上,通常還會有法 輪,以紀念佛陀鹿野苑初轉法 輪、以佛法僧三寶弘揚佛法的典故。
此外,亦有部分佛陀結跏趺坐,結說法印或站立垂左手結與願印,平舉右手結施無畏印。
阿彌陀佛的坐立式造像一般雙手結禪定印,也稱定印或三昧印,即雙手掌心向上,置於腹前,右手置於左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
掌中多持蓮臺,因其曾發願若有人能至誠稱念一句「阿彌陀佛」,便可在極樂淨土的蓮池中種下蓮花種子,隨著精進持誦而不斷生長,終能往生淨土,於綻放的蓮花中出生,親見阿彌陀佛。
其站立式造像若不持蓮臺,則多結來迎印,即手掌掌心向外,左手下垂,右手當胸平舉,食指與大拇指相接,象徵接引九品往生中「下品上生」之眾生。
註:來迎印的大拇指與食指相觸,有別於
不觸碰的與願印與施無畏印
藥師佛的造像特徵多在於其所持器物,一般常見的有藥壺、塔、錫杖、藥丸等。
或有人擔心以前因未能分辨,一直拜錯佛菩薩,這樣會不會不太好?
其實所有佛菩薩的終極目標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並不介意具體由誰度化;且他們也常根據我們的喜好與因緣化現種種形象前來度化,其中就包括「佛」,如《普門品》中記載:
「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因此,與其糾結是否拜錯了佛菩薩,不如學普賢菩薩放大心量,發願不僅僅禮拜身前這一尊佛,還禮拜十方法界一切諸佛,如偈云: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