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編寫了很多有關民俗和傳統文化思想的文章,提出中國人內心世界本質上是「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的觀點,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
很多網友對小編口誅筆伐,同時對佛家不屑一顧,認為其觀點玄而又玄,看似睿智哲理,其實不過是空談,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而已。
對於此,小編不想做過多的解釋。只想從傳統文化層面去解讀佛家思想,力求以更簡單直白的文字普及更多的文化知識,做一個有趣味,有思想的人。
首先,「佛」是什麼?
佛的含義是「擁有智慧,覺悟的人」。這個覺有三層含義,包括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作為佛家修行的最高果位。狹義的佛僅指釋迦牟尼一人。而廣義上,所有覺悟之人,都是佛,包括如來佛,彌勒佛等等。
在這個認知基礎上,佛是一種擁有大智慧的群體,從時間劃分,可說豎三世諸佛,按方位劃分,可說橫三世諸佛。
什麼是豎三世佛?
豎三世佛是指過去佛,燃燈佛;現代佛,如來佛;未來佛,彌勒佛。
先說過去佛吧。
燃燈佛出生時身上光亮如燈,是釋迦牟尼如來佛前91劫時的佛,所以說是過去佛。而按照佛家的說法,世界從產生到滅亡為一劫。所以這91劫的時間跨度大得驚人,稱為過去佛實至名歸。
現在佛,釋迦牟尼如來佛,這個大家就很很熟悉了,他本名「喬達摩·悉達多」。「釋迦」是他的為種族名,而「牟尼」是文、儒、忍的含義。連在一起,稱為釋迦牟尼,是悉達多成佛之後,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悉達多本是釋迦部落淨飯王的太子,因深感人生的苦難,成年之後毅然選擇出家修道,最終在菩提樹下通過七天七夜的打坐,終於感悟人生苦難的原因,修煉成果。
在悉達多看來,人生無非似乎是「四諦」,「苦」、「集」、「滅」、「道」。
苦,指世俗世界的一切,包括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七苦。
集,造成這些苦難的原因,就是通常所謂的「業」與「惑」。
滅,斷滅世俗諸苦的根源,是修行的方法目的。
道,超脫苦、集的世間因果,最終解脫生死輪迴、進入涅槃境界。
按照如來佛的預言,自己的弟子彌勒佛將在自己去世後五十六億萬年,重新降臨人間,所以是未來佛。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以上只是佛家最初的學說,在進入中原之後不斷被漢化,彌勒佛的形象也和之前大相逕庭。變成一個胖乎乎,滿臉堆笑,手持一布袋的大和尚。
早在五代時期,又有人自稱彌勒佛的化身。而之後幾千年裡,無數人打著「彌勒佛」的旗號,留名於史書之中。
就拿宋朝來說,當時就出現一個身材矮胖的和尚,背著一個布囊,自稱「彌勒佛」,其臨終前更是留下了讖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
後人驚訝不已,以他的模樣畫彌勒佛,從此之後,彌勒佛的形象就固定下來。
和佛家最初掌管諸界的佛祖不同,彌勒佛不光是形象,連思想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始終笑看人間的表情,既體現了儒家寬容和寬厚的人生智慧,又混入了道家樂觀隨和的處世態度,成為最討人喜歡的佛形象。
說完了豎三世佛,再說橫三世佛。
橫三世佛在很多大寺廟都能看到其蹤跡。大雄寶殿中間坐著是釋迦牟尼如來佛,這是娑婆世界之佛,致力於弘法利生,度化眾生解脫自在。
左邊為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佛,祈求現世安樂,消災延壽。
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的手勢呈接引狀,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以上這些都是一些有關佛家的入門基礎知識,與封建迷信無關。了解這些知識有助於大家增長見識,不會到寺廟裡把所有的佛像都誤認成「如來佛」,鬧出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