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一年一度的春暖花開的季節悄悄地向我們走來,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生機,鳥兒也開始上性鳴叫了,用各種美麗的舞姿,來討好同類異性交配,繁衍種族興旺。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籠養鳥的靛頦,到了三月份也不安分,逐漸開始上性了。如果冬天靛頦飼養管理到位,沒有出現其他問題,鳥一定會上性大叫的,其表現小續喙根由灰藍變黑,中叫口堂逐漸變黑如濹,大叫舉旗飛籠爪變黑,(這是指紅靛頦)必須經過這種變化才能上大性。
遛鳥的目的就是讓鳥達到這種狀態,有些鳥友可能會說我的鳥不遛也能這樣,這點我信,但最終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首先你沒有享受到遛鳥的過程和鳥的興奮度狀態。
當然南北方地域不同,同時期的溫度也不同,自然鳥上性的時間也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我處於北方,就談談我的遛鳥過程,到了三月份室外天氣暖和,有陽光無風時,就要把鳥拿出去,讓鳥感知一下春天來了,該到了繁殖找異性的時候了,用春天的氣息刺激上性大叫。到了四月份鳥就應該基本上大性了,五~六月份達到頂峰。
隨著天氣的慢慢轉暖,每天就要早起遛鳥了,我一般都是早上四點多至六點多為遛鳥時間。有些朋友可能會問起這麼早才遛這麼短時間,還沒盡興呢?我感覺遛鳥的時間太長,鳥鳴叫時消耗體力和能量太大,對鳥的性期和身體有所影響,我認為符合自然規律,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哈哈。
再說遛鳥,鳥籠掛的位置也不是隨便的,小鳥要與老鳥遠一點,上性晚的鳥要與上性大叫的鳥遠一點,不然老鳥壓小鳥,性大的鳥壓性小的鳥,使後者老有一種膽怯感,在籠內亂蹦,影響鳥叫。靛頦這種鳥到了繁殖季節的領地意識比較強。
在一個就是遛鳥時不宜老換地方,換地方它會認為那不是它的家。我一般鳥的早餐是遛鳥時喂,把鳥籠找好位置掛上,就開始給鳥準備早餐,打蒼蠅,抓螞蟻,蜻蜓,蝴蝶,螞蚱,反正是見什麼蟲抓什麼蟲。這真是大自然饋贈鳥的最美早餐。這樣做即鍛鍊了人的身體,鳥又得到了美餐。人鳥互動真是一種享受。我感覺玩靛頦就是享受的這個過程,何樂而不為呢!
胡亂說了這麼些,也不知道是否正確,這只是我一點體會,說錯勿怪,請視者輕拍磚。
最後祝大家新春快樂!期待鳥上性的好狀態,鳥鳴人歡笑,玩的開心快樂!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鳥友匯養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