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識活佛:藏傳佛教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根本不在布達拉宮

2021-01-07 佛教在線

多識活佛

在世界佛教各宗各派都把誦經念佛當作第一要事,把經典理論書藉當作恭敬朝拜對象塵封在書櫥的當今世上,當作實踐的學問、認認真真學習三藏教理、並將其當作證悟化眾第一要素而奉獻一生的只有藏傳佛教界人士。

從11世紀中葉開始,按印度那爛陀佛教大學的學制,在西藏桑普建起了辯經學院。此後,藏區各地陸續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辯經學院,最著名的辯經學院如哲蚌、色拉、甘丹、扎什隆布、青海塔爾寺、甘南拉卜楞寺、裡唐大寺、西康強巴林,以及外蒙甘丹寺等。

20世紀中期,哲蚌寺有學僧七千,色拉寺學僧五千,扎什隆布、塔爾寺、拉卜楞寺各有三四千。大小辯經學院全藏區有一千五百多所,學僧有幾十萬人。各辯經院都設有顯宗和密宗博士學位。

顯宗學院主修的是「五部大論」,即因明學、般若學、中觀學、俱舍學、律學。因明學包括《攝類辯論》和《釋量論》,學制4-5年。般若學以《現觀莊嚴論》為綱,學習印藏學者的般若疏論,學制一般3-4年。般若學考試答辯合格後,授予中級學位。中觀學以《入中論》為綱,學習龍樹《中觀論》和提婆《中觀四百頌》等有關中觀的各家學說,學制一般2年。

俱舍學以世親《俱舍論》為綱,學習上部和下部阿毗達磨諸論,學制4年。律學以功德光《律經根本頌》為綱,學習戒律。完成五部學業共需16-17年,經考試答辯,成績優秀的可以獲得「多冉巴」、「拉冉巴」等顯宗博士學位。

然後再進入密宗學院,學習密宗總論和各部分論,學制3-4年,辯論成績合格者可獲得「俄冉巴」即密宗博士學位。如甘丹金座法王的任職資格,必須取得顯密雙學位,並且經過幾十年的學修實踐,品德威望具佳者,才有入選資格。

講學、傳法、著作都需要有公認的學術資格。講辯立論,重教理二證,教內的地位,也以學術地位而升遷。在佛教各宗派中,以學知識、做學問為主而且有正規學制的也只有藏傳佛教。

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藏傳佛教是重知識、知識力量最強的佛教。

藏傳佛教的經論研究成果之巨大,以堆積如山的論文論著為證。如果把這些藏文佛教理論著作全部翻譯成漢文或外文,需要花數百年的功夫。而且,其中有關佛教哲學方面的有些著作,可以毫無遜色地排在世界級哲學名著的行列。

因此,藏傳佛教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不在宏偉的布達拉宮,和金碧輝煌的佛殿、佛像、佛塔等有形的文化,而是在獨特的思想精神的無形文化遺產方面。

至今,很多人只知道雪域高原的有形文化,不知道藏傳佛教的無形思想文化遺產。藏傳佛教是以青藏高原的藏民族為主的幾十個民族參與下,在一千四百多年的漫長經歷中形成的思想文化產物,它以特有的利眾價值觀和博大的精神遺產、銳利的智慧,獲得了現代社會的普遍認可;

以一種信仰的強勢地位,進入歐美等西方國家,從一個局部地區的信仰文化,變成了擁有幾十個國家信眾的國際性宗教。研究藏傳佛教的劉宇光教授評價說:藏傳佛教「在闡釋的方法上採取嚴格的學院哲學格式,尤其因明論式深異於以玄思為法的漢傳詮釋」,「比之於漢傳佛學,藏傳佛學是頗能完整、平均而踏實地綜合及發展了大乘佛學所有必不可缺的理論環節:中觀、量論、唯識、成熟階段的阿毗達摩及如來藏思想,且互相制衡,不會一面倒地只偏於一項」。(見《當代西方的藏傳佛教哲學研究》1980-2001)

對這樣一個保留了較多傳統精神的純真的佛教教派,就像一個精神病患者那樣信口開河地進行否定,扣上「邪教」的帽子,進行惡毒的誣衊攻擊,這是對藏民族為首的國內幾十個民族、全球億萬信眾的智慧和鑑別力的貶低和嚴重褻瀆!

藏傳佛教較全面地繼承了印度佛教四大學派的傳統。雖然在信仰領域的主導思想是中觀見,但不是清一色的應成中觀見。

佛教前弘期的靜命和蓮花戒都是順瑜伽中觀的主要論師,他們所傳中觀屬自續中觀,其中某些見解接近於唯識,故稱「順瑜伽中觀」;後弘期阿底峽和薩迦五祖、噶舉派開祖瑪爾巴、米拉日巴等屬於藏地早期應成中觀派;

後來,第二佛陀宗喀巴精研佛理四十多年,繼承和發揚了應成中觀之學,寫出了《辯了義不了義論》、《中觀論大疏理海論》、《入中論大疏顯理論》、《菩提道次第·勝觀品》等曠世大作,將中觀應成見發揮到了極致。

但作為學問,藏傳佛教從來不排斥什麼,對大小乘各家學說都兼收並蓄。作為必修的五部大論中,《因明論》中既有經部的思想,也有唯識思想,佛教因明奠基人陳那、法稱被歸入唯識論師之列。

《般若學》的主導思想是以無著、世親、聖解脫軍、獅子賢一系的順瑜伽自續中觀,《中觀學》宗龍樹六論和月稱諸論,《俱舍論》屬小乘經部理論。《律學》以小乘一切有部見為主。

學什麼《論》,就順應什麼觀點,並不是一律用中觀見解釋一切經論。唯識雖非藏傳佛教的主導思想,但作為彌勒、無著、世親一系學統,藏傳佛教也同樣在研究繼承發揚。若說藏傳佛教知識界不學唯識論,不懂唯識學,那是極端無知的表現。

信仰和學問不容混淆,不信仰不等於不學習。藏傳佛教遵守佛陀的利眾教言,堅持內學、外學並舉的原則,每個寺院都設有十明學科:即內學(顯密佛學),因明學(佛教邏輯和認識論),聲明學(梵文和語法學),工巧明(包括建築和金銀銅鐵的冶煉製作、雕塑繪畫等各種工藝美術),醫方明(即醫學),詩學(包括各類文學),音韻學,辭藻學,戲劇學,術學(包括天文、歷算、性命學、風水學等)。學完「十明」,稱十明學者。

唯識學作為大乘佛學的分支,藏傳佛教學界十分重視其研究,宗喀巴大師在《辨了義不了義論》第一部分,遵照《解深密經》和彌勒《大乘經莊嚴論》、無著和世親的諸論,對唯識論作了解說。

另外,還有兩部唯識著作《阿賴耶識根本頌》和《唯識解難》。宗喀巴可以說是藏地的唯識學大師。因為宗喀巴大師的思想正見是應成中觀,故不信唯識。若說宗喀巴不懂唯識學,那是天大的笑話,只是其唯識學著作未譯成漢文,而漢地學界不知罷了。

以自己的未聞無知而斷定其不學無知,哪有比這更荒唐的事?各派都有各自的主信仰,中觀派堅信中觀見是最究竟的,這種觀點也有經典和理論的根據;唯識家認為唯識觀是正確的,也有他立論的經典理論根據。各信其說,所以佛教四家學說在藏地才能並存。

若以學說劃線,歷史上許多大師究竟屬於哪派,很難說清。如彌勒的《寶心論》和《現觀莊嚴論》是闡述般若中觀見的,《大乘經莊嚴論》和《辨中邊論》、《辯法法性論》是說唯識的。

又如無著的《寶心論疏》以中觀見解說,而《攝大乘論》《阿毗達磨集論》說唯識。所以,中觀學家說彌勒、無著的思想屬於中觀宗,而唯識家卻說:彌勒、無著是唯識學開祖。

佛教思想從來是容納百川的大海,各種思想兼收並蓄,使適合一切眾生的根機和需求。這才是佛教的大方便,也是佛教思想海闊天空的主要標誌。

相關焦點

  • 多識仁波切 | 藏傳佛教是加強藏漢關係的有力因素
    一、藏漢民族具有共同的信仰基礎佛教是人類文明的曙光。公元初傳入中原,至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第六世紀由唐朝和尼泊爾王國傳到了藏地。吐蕃國王松贊幹布迎娶的不但是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而且也迎來了唐朝和尼泊爾的兩尊釋迦牟尼佛像和佛教經典,以及傳教的僧人。從此以佛教的紐帶結成了,吐蕃與唐朝,吐蕃與印度、尼泊爾之間世世代代的友好關係。
  • 我想要見活佛,我記得布達拉宮的活佛今年很年輕? 想 看看
    ,我記得布達拉宮的活佛今年很年輕? ,看你的發言對藏傳佛教根本不了解,就是覺得好玩而已吧?,看你的發言對藏傳佛教根本不了解,就是覺得好玩而已吧?帶著這種獵奇的心態進藏還要去布達拉宮見班禪大師……真不知道說你什麼好。說實在的要是在藏茶館你這麼說話估計得被轟出來了。
  • 關於為藏傳佛教正名的建議
    相對於達賴喇嘛大膽袒露性交在修行中的重要作用的謬論,藏地活佛上師等禁肘於現時的社會環境、制度,先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環顧左右而言他,不敢公開雙身法秘籍。後來,在廣大佛教信眾的圍追堵截、不斷責問下,索達吉、多識等上師活佛被迫承認有雙身法,但是他們強調雙身法不是一般人能修的,其實潛臺詞是——這是喇嘛統治階級的精神統治專利品,是麻醉、利用廣大信眾從而謀財漁色的獨門武器。如果人人能用,豈不是變成「大路貨」?
  • 楚布寺: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發源地
    導語: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至今沿襲著,然而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一直掩蓋著其神秘的面紗,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走進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的發源之地——拉薩楚布寺。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的發源地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的發源地——楚布寺,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縣西北的楚布溝內,位於楚布河的上遊,距拉薩70多公裡,海拔4500多米。楚布溝屬於堆龍德慶縣,堆龍古榮糌粑是當地的名吃。
  •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的歷史定製和原則
    三、轉世靈童須在國內尋訪歷史上,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始終堅持國內尋訪的原則,從未有國外尋訪的先例,這也是活佛轉世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中國是藏傳佛教的故鄉,藏傳佛教本身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是中國本土化的宗教。無論是宗教觀念或思想,還是宗教情感或體驗,無論是宗教行為或活動,還是宗教組織和制度,都已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藏傳佛教已成為完全的中國化的佛教。
  • 從政治和人性的角度,詮釋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
    原創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2020-02-12 08:24:54「活佛」及「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獨有的傳承方式,是一種依據佛教「輪迴」理論,解決領袖繼承問題的方式。如果藏傳佛教沒有出現教派,那麼大概率上說,可能就不會有活佛及活佛轉世制度出現。所以,所想要弄清楚,活佛轉世制度出現的原因。首先要搞明白,藏傳佛教為什麼會出現教派?
  •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是「行動的法」
    該法案將中國國家依法規制藏傳佛教轉世傳承的規範體系承認為「轉世制度」,卻對制度產生的歷史事實、法理邏輯、倫理基礎、制度精義等表現出罕見的無知。01轉世制度是具有確定淵源的法熟悉西藏地方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藏傳佛教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後的宗系之一。藏傳佛教的法嗣傳承主要有家族世系傳承、師徒戒法傳承、寺主法座傳承等。
  • 藏傳佛教的「活佛」和「仁波切」是否有區別?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活佛活佛是藏傳佛教獨有的傳承方式。不過活佛是漢語的通俗稱謂,在藏語中並沒有相應的詞語。從佛教教義而言,這種稱呼也不切當。眾生皆有佛性,眾生最終也將成佛,佛——了悟之人。其一、有歷代歷朝政府冊封的大活佛,通常以這種冊封的名號來稱呼,如呼圖克圖、大寶法王等。有關藏傳佛教擁有呼圖克圖及法王等稱號的大活佛,會另外寫文章加以說明,此處從略。其二、對於其他沒有這種冊封稱號且佔大多數的活佛,就有一個特別的稱謂,也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說明的:仁波切。
  • 藏傳佛教人物類法相—松贊幹布
    據傳佛教也是通過兩次聯姻首次進入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也是其在位期間建立的.松贊幹布作為藏族歷史上最著名的吐蕃王之一,至今備受藏區人民尊崇.他是囊日論贊和王妃卓薩妥噶(འབྲི་བཟའ་ཐོན་དཀར།)的兒子.
  • 藏傳佛教簡介
    而苯教本身屬於外道,但也有相當數量的鬼神皈依這個宗教,也有很多護法神,蓮花生大師在應藏王邀請,從印度來到藏地之後,降伏了這些苯教的鬼神,使之皈依佛教。一些佛教的大德,也因為一些特殊的用意,學習苯教的教法而成為苯教的上師,雖然如此,佛教仍舊是佛教,並未加入苯教的元素,但苯教卻參雜越來越多的佛教元素。
  • 一座宮殿,一位活佛,倉央嘉措和布達拉宮
    我想去西藏,因為那裡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我想流浪拉薩街頭,因為那是倉央嘉措走過的路,我想貼著布達拉宮,仿佛貼著活佛倉央嘉措。布達拉宮(藏文:),坐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布達拉宮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主樓高117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闢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 佛教:噶舉派(白教),乃是藏傳佛教中第一個實行活佛轉世制度的
    人們對藏傳佛教,大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活佛轉世制度。而在藏傳佛教中,第一個實行活佛轉世制度的,就是噶舉派。前面說噶當派時已說過,「噶」意為佛語,也可以是師長的言教;「舉」的意思是傳承;「噶舉」合起來可譯為「口傳」。因為噶舉派注重密法的修煉,必須通過口耳相傳,所以稱為噶舉派。
  • 他是布達拉宮最美的情郎,也是歷史上最帥的活佛!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每每讀到這樣的詩句,總是能令人心思不由己。而能說出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該是有著怎樣的佛口妙心。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倉央嘉措。倉央嘉措的大名,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西藏的歷史之上,他更是猶如星星一般璨璀粲的存在。
  • 藏傳佛教高僧在北京:學習漢語計算機 痛斥假活佛行騙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攝影:鄒紅) [原標題]藏傳佛教高僧在北京:學習漢語計算機 痛斥假活佛行騙 2016年5月13日,在位於北京西黃寺的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內,藏傳佛教高僧們唇槍舌劍,掌聲迭起,這是高級學銜和中級學銜辯經考試現場。對於藏傳佛教僧人,我們通常知之甚少。
  • 中國臺灣學者:藏傳佛教活佛轉世靈童認定必須通過「金瓶掣籤」
    在7月15日於北京召開的「藏文化傳承與宗教信仰」國際研討會上,劉國威表示,希望通過清代的藏傳佛教文物和古籍文獻的展出,呈現出清朝政府對藏傳佛教的管理,以及清代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情況。  劉國威說,滿清入關後扶持藏傳佛教格魯派,形成對蒙藏地區的攝受。
  • 中國焦點面對面:美「涉藏法案」無權幹涉藏傳佛教活佛轉世事務
    背景之二,2021年達賴集團偽政府「藏人行政中央」要換屆。達賴集團現在內部混亂,如何能保持不散攤子、繼續運作,對美國來說也是帶有緊迫性的問題。背景之三,美國馬上要進入新的財年,要利用達賴集團,首先要從財政上保證它能夠生存,必須趕在這個節骨眼上完成撥款程序。這個法案從頭看下來,任何公正的人都會從中嗅到一個很強烈的信息,就是一種強烈的反華仇華情緒。
  • 第六世德珠·加羊西繞班典活佛前往布達拉宮禮佛
    4月,第六世德珠·加羊西繞班典活佛(右二)前往布達拉宮禮佛朝拜。2000年3月11日,第五世德珠·江白格桑加措活佛圓寂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按照《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作出了《關於準予尋訪認定第五世德珠·江白格桑加措活佛轉世靈童的批覆》,組成轉世靈童尋訪小組,依照宗教儀軌、歷史定製,遴選出兩名德珠活佛轉世靈童候選人。2010年7月4日,在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經金瓶掣籤認定了第五世德珠活佛轉世靈童並獲得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 金瓶掣籤與活佛轉世:藏傳佛教獨有的傳承方式
    神秘的確認活佛「轉世靈童」的金奔巴瓶就一直保存在大昭寺的佛殿裡,這個小小的金瓶在藏族人民眼中蘊藏著「無窮的法力」。1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公元13世紀,噶瑪噶舉派的黑帽系首領圓寂後,該派推舉一幼童為轉世繼承人,從而創立了活佛轉世的辦法,此後各教派先後效法。
  • 達賴、班禪、活佛的區別? 哪個權力大?
    在藏傳佛教體系中,班禪和達賴在藏傳佛教中都屬於格魯巴派(黃教)活佛轉世體系中的兩支。黃教是藏傳活佛影響最大的派。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西藏至高領袖,都為藏傳佛教的最大活佛,也就是說都是舊西藏最高政治領導人。他們同出一宗,都屬於藏傳佛教格魯巴派。一世班禪、達賴喇嘛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在西藏的許多寺廟裡都能看見格魯派的「師徒三尊」像,中間的是宗喀巴大師。
  • 藏傳佛教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
    藏傳佛教中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給大家介紹一下,那藏傳佛教他有幾個大派,四大教派,四個大派,那這個裡面今天講一下,這個四個大派。黃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俗稱,由宗喀巴大師以噶當派為基礎創立,黃衣黃帽,以注重戒律著稱,對顯宗密宗同樣重視,實行活佛轉世制度,最著名的象班禪大師,達賴喇嘛,帕巴拉活佛。自明清之際直到民主改革前,一直是西藏地方的執政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