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臨摹《蘭亭序》部分繁體字第二講

2021-01-09 硬筆書法之旅
馮承素版《蘭亭序》

引子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經周轉,其真跡還是遺失於歷史的長河中。

千百年來,《蘭亭序》有多個版本在世間流傳,最受推崇的是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序》。《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其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其實,還有兩個版本,分別是歐陽詢臨寫的《定武本蘭亭序》和褚遂良臨寫的《蘭亭序》,三個版本各有特點,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喜愛去選擇。

馮承素版《蘭亭序》

初學行書時,本人選的是馮承素版《蘭亭序》,整體風格「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筆畫飄逸,採用硬筆臨摹,是比較有難度的。

本篇文章對於臨摹其中的「蘭」和「群」字所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說明,供大家參考、討論。

本篇文章是採用的是粗細為0.7mm的中性筆,推薦以下品牌。

所臨字帖(該字帖有三個版本的《蘭亭序》,推薦)如下所示。

「蘭」字

該字是「蘭」的繁體,其楷體如下圖所示。

「蘭」字楷體

《蘭亭序》中的行書書寫方法,是在楷體的基礎上加快了書寫速度,使得筆畫間有了聯繫,如下圖所示。

《蘭亭序》中的「蘭」字

該字在《蘭亭序》中屬於臨摹難度比較高的一類,本人感覺應該先從筆順入手,然後再臨其形。

一.書寫筆順

該字的書寫筆順比較合理的順序如下圖所示。

「」草字頭筆順
「門」字筆順

最後在「門」字內寫「東」字,如下圖所示。

「蘭」字

二.臨摹注意事項

1.「艹」字頭注意事項

「艹」字頭書寫時要注意,最後一個筆畫「撇」的傾斜角度,尾部要向「豎畫」傾斜,且傾斜角度較大,包住了「豎畫」,如下圖所示。

「艹」字頭書寫注意事項

2.「門」字注意事項

「門」字書寫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門」字上半部分呈左低右高的趨勢,如下圖所示。

(2)「豎畫」採用垂露豎的寫法,且其底部要高於右側「橫折鉤」的底部,如下圖所示。

「門」字書寫注意事項

3.「東」字注意事項

「東」字整體書寫時需要注意有個下彎的趨勢,這是因為「門」字內空間比較緊湊,為了「布白」的需要。而整體下彎的趨勢主要是通過筆畫的彎曲來實現,如下圖所示。

「東」字書寫注意事項

4.整體結構

(1)「艹」字頭的寬度要小於「門」字,如下圖所示。

事例一

(2)「艹」和下半部分要對正,要保證「艹」字頭的中心和下半部分的中心在視覺上是對齊的,否則會非常難看,就像一個駝背者,毫無意境,如下圖所示。

事例二

「群」字

該字為「群」的繁體,其楷體如下圖所示。

「群」字的楷體

在《蘭亭序》中,其行書如下圖所示。

「群」字行書

「群」字亦屬於比較難臨摹的一類,究其原因主要是難在「尹」字的書寫上。《蘭亭序》中,該字寫的有種「直出天外」的感覺,本文列出其臨摹要點,供大家參考。

「群」字

一.「尹」字注意事項

1.「橫折」這個筆畫書寫時,折後部分要向左下行筆,且傾斜角度較大,折後的末端和「橫折」的起筆基本在一條豎直線上,如下圖所示。

「橫折」的寫法

2.最有特色的是「兩橫」的寫法,向左探出比較多。書寫時尖峰起筆,先向右下方行筆,然後迅速轉右上行筆,如下圖所示。兩橫的間距為左大右小,這個要特別注意。

「兩橫」的寫法

3.「撇畫」的寫法也極具特色,和「平捺」類似,一波三折,這也是《蘭亭序》的書寫特點。要注意的是起筆特別輕,然後漸行漸重,最後重筆出鋒。另外要注意的是:「撇畫」向下行筆時,會經過「橫折」和第二個橫畫的交點,如下圖所示。

「撇畫」行筆示意

二.「口」字注意事項

「口」字注意的地方主要是其起筆位置,如下圖所示,是在「撇畫」、「橫折」、「橫畫」三者交匯的地方。

「口」字起筆位置示意

三.「羊」字注意事項

該字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是其「三橫」的寫法,《蘭亭序》中「三橫"寫的特別飄逸,硬筆比較難以體現,但是也要做到以下兩點:

每個橫畫都要尖峰入筆,入筆後迅速右行,要寫出「一波三折」的感覺;三「橫畫」之間的間距比較小,不能太大,如下圖所示。

「三橫」的寫法

四.整體結構

「群」字整體結構方面要注意一點:「口」字和「羊」字的中心應在「尹」字邊線的左側,不要超過邊線,否則會造成整個字上下沒有對正的感覺。

整體注意事項

結束語

以上為神龍本《蘭亭序》中「蘭」和「群」的臨摹要點,純屬個人經驗,供大家參考、指正。

該版本的《蘭亭序》其風格瀟灑飄逸,臨其形相對比較容易,但想臨其神就非常難了,這和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性格及當時的書寫狀態有關,所以想完全臨其神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們可吸取其經驗,化己所用,為提高自己的書法修養提供一些捷徑。

另外,臨摹《蘭亭序》時,建議大家放鬆心情,否則很難寫出其行雲流水一般的感覺。

PS:非常感謝每一位閱讀者!

相關焦點

  • 13歲男孩臨摹《蘭亭序》,相似度高達99%,書法得王羲之精髓!
    ,還有盧中南的書法也非常的漂亮,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努力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一位書法界的神童,這位書法神童叫李昭華,今年只有13歲,卻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特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臨摹的非常的像。
  • 書壇頂級高手臨摹《蘭亭序》,惟妙惟肖,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原帖!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筆法可謂出神入化,連王羲之都無法復原,更是令後人崇拜不已,無數人加以臨摹,可惜無一人能超越,能得其精髓之一者,便可開宗立派,自成一家。文徵明臨《蘭亭序》單字放大學書法的人,一般都是經過三個階段:初級階段:「形質」像而「神採」不像,臨摹訓練技法的階段
  • 八大山人臨摹的《蘭亭序》,有沒有超出你的想像?
    八大山人臨摹的《蘭亭序》,有沒有超出你的想像? 文/文涓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臨帖是一種快速入門的方法,因而也被很多書法家採用。不過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作為一位非常出名的書法大家,八大山人也曾經臨摹過《蘭亭序》,並取得了令人稱讚的成就。
  • 文徵明臨摹的《蘭亭序》,筆法精湛,獲得後人的爭相模仿
    相信大家都知道,由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堪稱是書法界的範本,從古至今,已經獲得了無數書法家的模仿,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雖然流傳下來的作品有很多,不過由文徵明創作的《蘭亭序》,卻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是在他89歲的時候書寫的,因而技藝非常精湛,至今無人能夠超越,讓人感到非常讚嘆。
  • 11歲神童臨摹《蘭亭序》以假亂真,字跡工整大氣,書法家:不入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段文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出自書法名作《蘭亭序》,也就是常說的「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的名氣太大了,古往今來臨摹的人數不勝數,唐代書法大家馮承素的作品便是典型代表。沒有真正學過書法臨摹的人很容易誤以為臨摹就是「照樣複製」,實際上古人早就強調:「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
  • 王羲之行書《蘭亭集序》真跡高清字帖欣賞
    提示:請點上方↑硬筆書法作品 免費訂閱關注《硬筆書法作品》 鋼筆字帖精選《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
  • 《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去哪了?
    當年這書法一直在王家保存,代代相傳。到了第七代孫的時候,也就是唐太宗做皇帝的時候,王家的這位男子出家當了和尚,這《蘭亭集序》也被他帶出了家。 唐太宗作為王羲之的腦殘粉,四處搜羅王羲之作品,唯獨少了這幅《蘭亭集序》,就不斷地派人找啊找。終於得知,《蘭亭集序》在這位叫辯才的和尚手裡。
  • 書法大家梁鼎光,鋼筆行書《蘭亭序》鑑賞,網友:硬筆界的王羲之
    表明他對歷代所有書法名家的字的研究都深下功夫,一位專業為解剖學家的教育工作者,在書法上特別是小楷下如此深的功夫,實在難得,他的鋼筆臨帖一書也影響很大。一般大眾感受書法就是看楷書行書是否周正唯美像否印刷體和鋼筆字帖,。書法進階審美者才會欣賞不同風格的古帖,但也是各有的愛。依我看,祭侄稿比蘭亭序無論從衝擊力個人情懷甚至用筆上都要高出一個檔次。
  • 硬筆書法入門——經典字帖的選擇推薦
    元·趙孟頫《洛神賦》 字帖的選擇與推薦 初學硬筆書法,不需要像毛筆書法一樣花大量時間去熟悉毛筆的筆性,所以選帖上自由很多。
  • 為什麼有人說田英章的硬筆書法不太適合小學生臨摹?
    為什麼有人說田英章的硬筆書法不太適合小學生臨摹?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有人說田英章的硬筆書法不太適合小學生臨摹?我們看現在小學課本上的描紅部分,其實用的都是列印體,連列印體都能學習還有什麼不能學的呢?我覺得田英章的硬筆楷書結構規範、書寫標準,可以作為小學生的硬筆字帖,實際上現在很多的小學生和小學教師也都在使用他的楷書字帖。至於有人說他的硬筆書法不太適合小學生,我覺得第一個原因是他的書法本來存在爭議,很多人說他寫的字太俗,不太適合初學,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硬筆書法就要以漂亮和好看為第一要務。
  • 書聖王羲之書法真跡,珍藏在日本博物館,藝術美不輸《蘭亭序》!
    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很多書法名家的喜歡,但是讓很多網友遺憾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已經不知下落,這也是書法界的一大遺憾,雖然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不知下落,但是王羲之的另外一幅書法真跡卻尚存,看到這裡以後各位書法愛好者是不是也非常的高興呢?那麼王羲之的這幅書法作品是哪一幅書法作品呢?
  • 《蘭亭序》不足以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質言之,不論說《蘭亭序》是真還是偽的學者,都承認《蘭亭序》的書法藝術水平是高的。是「誰也不能抹殺的」。  筆者在少青年時臨摹《蘭亭序》9年,幾乎是一天都沒間斷過,但我在20年前就說過,比較而言,《蘭亭序》書法的藝術水平不是最高,注意:不是說它水平不高,而是「不太高」(注意「太」字),且是比較而言。至少說,《蘭亭序》的藝術水平比顏真卿的《祭侄稿》要差兩個等級。
  • 王羲之《蘭亭序》真無人超越嗎?看看這幅書法作品,能超越嗎?
    他的《蘭亭序》那可是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而且還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喜歡,而在我們的心目中也認為書法界最好的書法作品應該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那麼王羲之的《蘭亭序》到底有多美呢?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 王羲之書法《蘭亭集序》鑑賞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集序》《黃庭經》。《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行書起源於楷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用筆簡潔,字體較放縱流動。
  • 揭秘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鑑賞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
  • 王羲之《蘭亭序》,除了書法,更教你怎麼把party玩成「雅集」
    眾所周知,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評為「天下第一行書",對後世書法影響極大。唐宋以來,歷代書法家無不受其影響,從中汲取營養而成自家風格。然而,除了書畫之外,它還對歷代文人的休閒聚會產生了深遠影響。蘭亭「雅集」,文人聚會新潮流的誕生魏晉書法中的「雅韻",成為中國藝術審美的主流部分,一直延續了上千年。尚韻的美學觀,符合中國正統的儒家思想體系,它不激不厲,保持一種中和的人生態度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同時,它又符合道學思想,有明顯的唯美傾向,追求人生的瀟灑與心情的散逸,這十分合乎中國文人的口味。
  • 估價5億的王羲之書法真跡《蘭亭序》(史稱天下第一行書)驚現中國
    >   當世人的目光集中在臺北故宮顏真卿書法《祭侄文稿》(是否真跡不詳)赴日本展覽之際,一幅王羲之書法真跡《蘭亭序》在中國浮出水面。《蘭亭序》是王羲之書法作品中最著名的篇章,現今之前所公展之《蘭亭序》幾乎為唐代的名家臨摹本。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序》等。然其中,能美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只有《蘭亭序》一本。此版本《蘭亭序》大手卷橫800 釐米,縱65釐米,其中主體書法橫560釐米。46行282字。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文化,蕭翼攥《蘭亭》
    他也是一位非常喜歡書法的人,尤其喜愛晉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曾經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貞觀」是他在位時的年號)。他也是一位非常喜歡書法的人,尤其喜愛晉代王羲之的書法。他在當了皇帝之後,盡力搜羅王羲之的各種書法作品,每天臨摹觀賞。但是,王羲之有一件最好的書法作品《蘭亭序》,唐太宗卻始終沒能得到。
  • 蘭亭序真跡欣賞,高清字帖 | 《蘭亭序》(五種)
    此次雅集共得詩37首,編為《蘭亭集詩》。而王羲之在酒酣意暢、神採飛揚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為此詩集作序,寫就了千百年來令無數習書者傾倒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此序記錄了這次詩文盛宴帶給作者的愉悅心情,但也抒發了他對人生苦短、生死無常的感慨。更重要的是全篇書法之美,遒媚飄逸,縱橫變化,其中的「之」字更是寫出了20個不同的樣子,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