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辛苦城裡人是不會懂,顏仁鬱的這首《農家》,寫得就很深刻

2020-12-27 塵世曉書僮

如果你生活在城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能不太能夠理解農民的艱難,會認為糧食只要有錢就能夠獲得,只有農村裡的孩子那是最能夠體現農民的不易,他們每天早出晚歸,一輩子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在那土地拋食,儘管如此他們可能也只夠果腹,無法像城裡人可以空閒的時候去遊山玩水,所以他們也是這個世上最苦的人。有一些會認為他們沒有文化,也沒有思想,麻木不仁,但我個人卻是恰恰持相反的意見,儘管他們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他們心地善良,為人忠厚,這就是農民,要是去到他們家裡做客,他們會以最高的規格來接待你。

文學作品裡關於農民的形象很少,只有真正地深入到民間,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的生活,才會真正的懂得他們的困難,譬如唐朝詩人李紳的一首《憫農》,那就是膾炙人口,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不僅寫出了農民的艱辛,同時也是告訴了世人要有敬畏之心,每一粒食物,那都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正是由於有著這種深刻的描寫,也令這首詩成為了唐詩裡面描寫農民形象最傳神的一首作品。

那除了李紳的作品之外,還有另一位顏仁鬱的這首《農家》,那同樣也是感人肺腑,詩人同樣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農民的生活的易,還有艱辛描繪的淋漓盡致。詩人正是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描寫這首詩,同樣帶著敬畏之情,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意境高遠,處處充滿了溫情,而且也是告訴了世人,農民生活真得不容易,無論是誰那都給予他們關懷。

《農家》唐代:顏仁鬱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顏仁鬱, 字文杰,號品駿,福建德化人,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這首《農家》,那也是膾炙人口,而且寫得極為感人,詩人正是了解了農民的艱辛,懂得了他們生活極為艱辛,所以深出了關懷之情,從而給予了這些農民最為深沉的愛,所以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能夠理解期中的意思,相信對於農民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第一二句便是寫了農民忙碌的生活,他們真是不容易,即使是在半夜也要起來開始工作,「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剛剛才過子時,立馬喚醒了熟睡中的兒子,讓他在破曉之前去到地裡耕地,已經瘦得不成樣的老黃牛,它有氣無力,只能是在地裡慢慢地行走著。這兩句寫得極為感人,同時也說明了詩人正是目睹了這種生活,為此才能夠寫得如此地真誠。

第三四句正是帶著一種諷刺的口吻來描寫,世人是不太懂得農民的艱辛,「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這世上有一些人是不會懂得農民的辛苦,還嘲笑這群人,以為地裡的糧食那是自然生長,其實只要到農村去看看,那就能夠知道其實這些莊稼,那可都是農民的心血,正是他們用汗水換來的。

顏仁鬱在這首《農家》中,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描寫,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並且處處充滿了憂愁。農民雖然沒有什麼文化,可是他們懂得感恩,也知道要去努力,只有經過了努力,才能夠收穫糧食,這也正是此詩最能夠打動我們的一個地方。而我們從這一首詩中,也可以學會很多的東西,那就是要去認真做事,一定要腳踏實地,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優秀。

相關焦點

  • 經濟學家王福重:農民辛苦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我不知道王經濟學家是從哪個國家回來的,或許他說的是美國歐洲,確實在那些地方,由於農民佔比僅僅在2%-3%,這些少部分的農民生產出了大量的糧食。但是就算在這樣的國家也不能說「農民跟我們吃到的糧食關係不大」這樣的混帳話吧?如果沒有這少量的農民,歐洲人美國人吃什麼?
  • 「城裡人」的優越感:給農民工取「綽號」
    農民工雖然是進城工作的農村人,但是在他們眼裡,那就是鄉下人,跟他們城裡人是兩個不一樣的群體,這個特殊鄉下人,就是他們眼裡的鄉巴佬。 真的對這一部分所謂的「城裡人」很無語,這祖上上三代不是農民。城市沒有農民工哪來的發展,農民工也是城市的主人,難道這些城裡人要自告奮勇上工地嗎,要為城市的建設「親力親為」嗎?
  • 城裡人說,農村幾千年的自釀酒設備落後,「甲醇超標」它不能喝?
    城裡人普遍把農村認為是髒亂差的地方,避而之嫌棄。而素樸的農民們卻又有辛勤勞作的美德,各種美食小吃,民風習俗文化,多種傳統手藝等等。,城裡人卻口出狂言,一棒子打死農家自釀,一口就咬定自釀酒「不能喝,因為甲醇超標」。
  • 楊萬裡同情農民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寫盡了農民荒年心酸
    而且那次的大水也不是因為黃河泛濫,而是連續幾天強降雨,下雨下得太多把莊稼都給淹了。我那時候上大學,都不知道這回事情,中間一次回家上墳,看到農田裡都是幾十釐米深的水,那時候政府還沒有過來排水,就感覺很震驚,那是我第一次明白顆粒無收是怎樣的一個境況。
  • 北京農民:出租院子既得租金,還有城裡人幫看房子,何樂不為?
    通過美麗新鄉村網租賃農房的租戶大多是城裡人,對農村庭院生活比較嚮往的人群,在選擇院子時會有一定的追求。但不管怎麼樣,租來院子之後租戶都會進行一些改造,讓院子更適合居住。院子裡有地是城裡人最低的要求,庭院面積在80平米以上的為宜。而丁大哥家的院子達到了160多平米。租戶家的孫子孫女都會比較喜歡爺爺在農村的院子。
  • 為什麼企業每月3000元工資,有的農民不願幹,而城裡人卻願意幹?
    對於「企業每月3000元工資,有的農民不願幹,而城裡人卻願意幹」這種職場就業現象,確實是社會上存在的一種看似不正常的現象,很值得討論!因為社會保護政策實施的對象主要是一些低收入群體,如法定最低工資標準政策和對低收入群體的社會保障政策等。
  • 君子受罪小人往往得志,李商隱這首詩就寫得很深刻,還充滿了諷刺
    李商隱無非是由於愛情,遇到了王氏,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最終娶她為妻子,可是由於娶了她,也使得他再也不可能會有任何的機會,此後他一直是鬱郁不得志,所以他的作品也別具一格寫得極為深刻,而在《嫦娥》一詩中,他正是諷刺了當時現實的社會表達出了內心的了滿。
  • 農民為啥窮?這一回,終於說到根子上了!
    這樣一年的收入也夠用的,但是現在看來像以前那樣辛苦忙碌一年,卻根本比不上別人出去打幾個月的工。 幹著世界上最辛苦的活,收入一直是微薄的,甚至還有很多人看不起農民!農民沒錢的原因,是因為比城裡人懶嗎? 農民一年四季在田地裡勞作著,沒有雙休沒有節假,叫懶嗎?農民工進城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不論颳風還是下雨,叫懶嗎?
  • 農村戶口不久將會很吃香,城裡人都無權享受,農民的春天要來了
    前些年,農村的生活條件苦,到哪邊工作生活都感覺低人一等,農村戶口的身份讓很多農民很苦惱,因此有很多人都轉了城鎮戶口,也就是非農,但是後面國家非常重視農民這一群體,對農民的政策照顧也是一年比一年好。這不,即將迎來的農民優惠又即將落地,有以下幾項惠民政策。
  • 李白平平淡淡的一首詩,寫深夜借宿女子家中,最後10字卻令人動容
    兩者之間的距離相差太大,居住在九重天上的神仙不會用凡人的思考方式,也就讀不懂凡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悲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總是要真正深刻的走入一種生活方式之中,才能夠懂得蘊含其中的平凡的魅力,懂得每一種生活方式的不同之處,懂得以這種方式生存的人們的處世哲學。
  • 桐鄉石門灣有個農家集市很熱火 黃亞洲為它寫了首詩
    石灣大米、蘿蔔絲餅、春卷、關東煮新市茶糕、海棠糕、藍莓、雙孢磨菇甚至,也不體現在我們帶來的書畫作品上這是一次鑼聲很響的拍賣省城書畫家的心血,惠農的價格、農民買家的仰天大笑聽著,又一記鑼聲:一個農民大伯,買下了一幅牡丹他要掛在新房的中堂上 右一為浙江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黃亞洲先生。
  • 春天裡一野味,人稱「菜王」,城裡人搶著挖,農民卻不允許採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是李商隱對春天裡的這美味的描述。去年筆者去西安有幸品嘗了一道「春筍燜肉」才真正見識到這野味的無窮魅力。春風吹過,萬物開始復甦,屬於這個季節的野菜正爭先恐後破土而出。城裡人可能知道當下野菜搶手,卻又說不出個準確的野菜,而在農村人眼中,眾多野菜裡最稀罕的莫過於春筍了。剛剛經歷了冬筍資源的匱乏,很多人還沒來記得品嘗一下去年的冬筍,此時春筍又來了。錯過了冬筍,可沒人再願意錯過春筍了。
  • 10首勞動詩詞,致敬所有勞動者,第一首最經典
    《憫農二首·其一》唐·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世間最辛苦的人,一定有農民伯伯。農人隨時序而工作,頂著烈日勞作,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糧食呢?
  • 農民都討厭的魚鰍串(馬蘭),卻是城裡人十分喜愛的野菜
    在西南地區,農民在種地時最討厭什麼?那一定要屬於那些讓人頭疼的雜草野菜了,像毛草根、狗牙半、魚鰍串等。為什麼農民都很討厭這些雜草野菜呢?因為這些雜草挖之不完,除之不盡,只要還有一節莖根在地裡,第二年便又會繁殖一大片。除了繁殖能力驚人,這些雜草還十分愛搶地裡種莊稼的肥料。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僧靈澈上人,俗姓湯,字源澄,越州會稽(今天浙江紹興人),從小出家,懂詩文,尤其擅長七絕,而且他還與很多的文人有過交往,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有劉長卿,兩個人也是惺惺相惜,為此劉長卿還寫過一首《送靈澈上人》,正是在送別高僧去湖南時所作,整首詩也是很有趣,寫得也很深刻,細膩的筆觸有一種獨特的美,還有著他對於人生的思考。
  • 楊萬裡的這首《蠟燭》,寫得很是感人,泣殘雙淚雨,愁得寸心灰!
    尤其是其中的楊萬裡作品不僅收錄在了《千家詩》、《全宋詩》等等,這些經典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的課本裡,也是時常有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位詩人,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不會陌生。楊萬裡的詩清新脫俗,寫得也是生動有趣,一首經典的《小池》,更是讓他名滿天下,讓人們見識到了他過人的才華。
  • 清華畢業的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收入八百萬,父母認不出她了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糧食,從古至今有關於節約糧食的詩句非常多,就比如《朱子家訓》中一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憫農二首》中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意思都是讓人珍惜糧食,不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