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活在城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能不太能夠理解農民的艱難,會認為糧食只要有錢就能夠獲得,只有農村裡的孩子那是最能夠體現農民的不易,他們每天早出晚歸,一輩子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在那土地拋食,儘管如此他們可能也只夠果腹,無法像城裡人可以空閒的時候去遊山玩水,所以他們也是這個世上最苦的人。有一些會認為他們沒有文化,也沒有思想,麻木不仁,但我個人卻是恰恰持相反的意見,儘管他們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他們心地善良,為人忠厚,這就是農民,要是去到他們家裡做客,他們會以最高的規格來接待你。
文學作品裡關於農民的形象很少,只有真正地深入到民間,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的生活,才會真正的懂得他們的困難,譬如唐朝詩人李紳的一首《憫農》,那就是膾炙人口,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不僅寫出了農民的艱辛,同時也是告訴了世人要有敬畏之心,每一粒食物,那都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正是由於有著這種深刻的描寫,也令這首詩成為了唐詩裡面描寫農民形象最傳神的一首作品。
那除了李紳的作品之外,還有另一位顏仁鬱的這首《農家》,那同樣也是感人肺腑,詩人同樣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農民的生活的易,還有艱辛描繪的淋漓盡致。詩人正是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描寫這首詩,同樣帶著敬畏之情,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意境高遠,處處充滿了溫情,而且也是告訴了世人,農民生活真得不容易,無論是誰那都給予他們關懷。
《農家》唐代:顏仁鬱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顏仁鬱, 字文杰,號品駿,福建德化人,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這首《農家》,那也是膾炙人口,而且寫得極為感人,詩人正是了解了農民的艱辛,懂得了他們生活極為艱辛,所以深出了關懷之情,從而給予了這些農民最為深沉的愛,所以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能夠理解期中的意思,相信對於農民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第一二句便是寫了農民忙碌的生活,他們真是不容易,即使是在半夜也要起來開始工作,「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剛剛才過子時,立馬喚醒了熟睡中的兒子,讓他在破曉之前去到地裡耕地,已經瘦得不成樣的老黃牛,它有氣無力,只能是在地裡慢慢地行走著。這兩句寫得極為感人,同時也說明了詩人正是目睹了這種生活,為此才能夠寫得如此地真誠。
第三四句正是帶著一種諷刺的口吻來描寫,世人是不太懂得農民的艱辛,「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這世上有一些人是不會懂得農民的辛苦,還嘲笑這群人,以為地裡的糧食那是自然生長,其實只要到農村去看看,那就能夠知道其實這些莊稼,那可都是農民的心血,正是他們用汗水換來的。
顏仁鬱在這首《農家》中,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描寫,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並且處處充滿了憂愁。農民雖然沒有什麼文化,可是他們懂得感恩,也知道要去努力,只有經過了努力,才能夠收穫糧食,這也正是此詩最能夠打動我們的一個地方。而我們從這一首詩中,也可以學會很多的東西,那就是要去認真做事,一定要腳踏實地,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