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步兵全殲匈奴10萬騎兵,被尊為軍陣之神,比衛青和霍去病都要強

2021-01-11 Hei白歷史

衛青和霍去病是漢族人的驕傲,衛青七戰七捷,霍去病封狼居胥,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但是反觀之,漢朝損失也不小,尤其是最後的漠北之戰中,出徵的14萬馬匹僅三萬餘匹返回。

漢軍士兵、馬匹損失十幾萬,兵器甲仗等物水陸運輸的費用還都不計算在內,於是傾盡庫藏錢和賦稅收入仍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漢武帝設置武功爵,以籌集軍費。可以說將漢文帝到漢景帝這段時間積攢的家當全部花光了,全國的青壯人口損失就不多說了。

其實也可以這麼理解,這是漢朝憑藉強大的國力,在合理的使用中將強盜匈奴打跑了。但是全部加起來,滿打滿算消滅的匈奴軍隊也不過數萬而已,面對如此戰績,戰國時期的名將李牧就要笑呵呵了。

李牧乃是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之一,但是其實一直認為李牧才是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在長平之戰時,以絕對的優勢,圍攻缺糧四十餘天的趙軍,趙軍的主帥還是第一次領兵打仗的趙括,傷亡還接近一半,可見白起的勝利,大多數時候都是建立在秦國強大國力和軍隊制度之上的。

來看看李牧的戰績,李牧一生無一敗績,而且多是以弱勝強,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今天主要說說李牧破匈奴的戰役,來對比下霍去病和衛青。

似乎從華夏民族誕生開始,華夏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就是天生的對手,在戰國時期也不例外;北方的各國為了抵禦來去如風的匈奴人南侵,於是紛紛在關隘地區修築了城牆,後來秦始皇將各國修的城牆連接了起來,就是萬裡長城了。

趙國顯然也不例外,起初的李牧就是長期駐守代地雁門郡的將領,防備匈奴;但是李牧與其耗費巨大資源長期固守,不如徹底打痛匈奴人,於是一改往日作風。

按邊防需要調整官吏,使適於戰備;將地方收入用為軍費,改善官兵生活;加強訓練,「日習騎射」,提高部隊戰鬥力;加強烽火報警、通訊聯絡設施,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並派出大批諜報人員,深入邊外,以及時掌握匈奴動態。

在作戰上,改變以往敵軍來犯即出軍迎擊戰法,採用堅壁自守,示弱避戰,養精蓄銳,伺機反擊的作戰方針。發現匈奴軍隊,即退入營寨城堡,堅壁清野避免接戰。匈奴騎兵既無攻堅兵器及手段,又難掠到牲畜食糧,每次均毫無所獲,被迫退去。

如此數年邊境地區損失極少,但李牧的措施,被匈奴及趙王認為是怯戰。趙王召回李牧,另選將軍駐守。此後一年多時間裡,匈奴每次來犯,趙軍即出城交戰。由於趙軍分散戍守,倉促集中出戰,對機動性極強的匈奴軍,多陷於被動。

屢次失利,傷亡很多,邊境地帶變成了戰場,百姓無法耕作放牧,舉目一片荒涼,民不聊生。趙王只好再命李牧出任原職。李牧託病推辭,趙王再三下令。李牧提出如果用我,請允許用以前的作戰方針。趙王應允。

按以往的方針施行,邊境局勢又得到控制,相對穩定下來。又經過幾年的經營、訓練,趙軍戰鬥力大為提高,求戰願望日趨強烈,而匈奴則誤認為李牧怯戰,益發輕敵,李牧認為殲滅匈奴機會已經成熟。

於趙悼襄王元年,進行戰鬥編組,選拔人員,組建一支由各兵種編成的出擊兵團。精選戰車1300輛,騎兵1.3萬人,驍勇步兵5萬人,弓弩兵10萬人,總兵力約20萬人,將其控制於待機地域,並加緊臨戰前的戰鬥訓練及準備。

李牧準備就緒之後,放出牛羊和牧人,布滿山野。匈奴部落小隊侵入。李牧即佯裝失敗,故意丟棄人畜讓匈奴搶掠。匈奴單于得到趙軍「潰逃」的消息,親率騎兵約l0萬人深入趙境。

李牧開始採取守勢作戰,以車陣從正面迎戰,利用戰車限制、阻礙和遲滯敵騎行動;以弓弩兵輪番發射;而將騎兵及精銳步兵控制於軍陣側後。

當匈奴軍衝擊受挫時,李牧乘勢將控制的機動精銳部隊由兩翼加入戰鬥,發動鉗形攻勢,包圍匈奴軍於戰場。經激烈格鬥戰後,除單于率少量親衛部隊突圍逃走外,進犯的10萬騎兵全部被殲。

李牧在殲滅匈奴主力後,又乘勝前進,滅襤國,破東胡、降林胡,聲威大振。此後10多年,匈奴不敢進擾趙國邊境。看清楚,李牧率領的二十萬軍隊中,騎兵僅有1.3萬人,步兵5萬人,弓弩兵10萬人,可以說這就是不折不扣的步兵陣容。

可是李牧憑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將十餘萬騎兵的匈奴主力全殲,還順帶連滅數國,開疆拓土千裡;如此功績,恐怕霍去病和衛青都要汗顏不已吧;有人說是匈奴人進步了,那匈奴人進步了,難道華夏族就一直停滯不前?

但是,這裡也不是說衛青和霍去病虛有其表或徒有虛名,畢竟衛青和霍去病是主動進攻,而李牧是被動防守轉反攻,情況不太一樣;但是就單單論戰績而言,對北方遊牧民族造成的損失,估計沒人比得過李牧吧。

相關焦點

  • 霍去病、衛青——甥舅聯手抗擊匈奴的絕代雙驕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朝廷令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兵;命令衛尉蘇建做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當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當騎將軍,代國之相李蔡當輕車將軍皆隸屬車騎將軍衛青,同從朔方出兵;朝廷又命令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從右北平出兵,合力攻打匈奴。漢軍神兵天降,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無暇顧及軍隊,獨自帶領愛妾和幾百精騎突圍北去。漢軍俘虜右賢王家小十餘人,戰俘1.5萬餘人,牲畜多達千百萬頭。
  • 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是如何把彪悍的匈奴攆到「貝加爾湖的」?
    趙信曾是匈奴小王,戰敗後投降漢朝後還做了漢軍將領,對雙方的情況都十分了解,他的建議得到匈奴單于的重視和採納。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調集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騎兵,兵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發,尋找殲滅匈奴的時機。同時組織步兵數十萬,以及數以萬計的馬匹來保障作戰的成功。
  • 李陵的五千步卒就能和數萬匈奴騎兵對抗許久,為何宋步兵做不到?
    這是用李陵的一場戰鬥,把大宋朝的步兵都秒殺了,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大宋朝給人的整體形象就是挨揍,無論是大遼,金,還是後來的蒙古,都把宋朝揍得鼻青臉腫,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咱們先看看漢武帝,他繼位後整軍經武,選拔能打仗的將領,目的就是徹底把匈奴揍趴下,漢武帝是立足於戰,所以衛青,霍去病這些將領脫穎而出,把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如果衛青,霍去病生在宋高宗時期,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 衛青、霍去病:大漢璀璨雙子星的輝煌與落寞
    此時的霍去病12歲,日夜陪伴在漢武帝身邊推演兵法,舅舅衛青的「閃電戰」幾年後將在他手裡更加發揚光大。衛青一戰成名,衛家亦由此開始飛黃騰達,衛青先被封為關內侯,繼而升為長平侯。之後不久,衛子夫生下皇子劉據,被封為皇后。 接下來的幾年,是衛青大展身手的幾年,也算是他最為風光的幾年,但他從沒得意忘形。
  • 衛青和霍去病誰更厲害
    這說明在潛意識裡我們認為衛青和霍去病的軍事水平是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的,兩人都是大破匈奴的功臣良將。 漢武帝也是這麼認為。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乃益置大司馬位,大將軍、驃騎將軍皆為大司馬。定令,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
  • 攻打匈奴的4大名將中,匈奴人更怕誰?霍去病排第二,蒙恬排第三
    ,衛青和李廣等四人各率一路軍隊去抵禦,結果四路軍隊中,三位老將都吃了癟,唯獨衛青取得「龍城大捷」。在霍去病成年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想去參軍,漢武帝就直接給了他一個校尉的軍銜,讓他跟著衛青一同出徵北伐匈奴,但這霍去病也是厲害,率八百手下脫離大軍,結果取得大功,因勇冠三軍,故而被封為「冠軍侯」。
  • 中國古代名將024:四星名將霍去病給匈奴致命一擊,徵服戰略要地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今山西省臨汾西南人。霍去病和舅父衛青一樣,都是私生子。不同的是,衛青少年時,衛家還沒有發跡,衛青流落到給人放羊,而霍去病則從小就生活在大富大貴之中,十八歲就在皇宮裡侍奉漢武帝劉徹。
  • 衛青的巔峰之戰——漠南之戰
    匈奴人霍去病孤軍深入匈奴腹地,大獲全勝漠南之戰是驃騎校尉霍去病第一次出徵匈奴,霍去病率領八百騎兵出徵後,並沒有跟隨大部隊走,而是率軍追擊幾百裡地來到匈奴的腹地這個時候霍去病的軍事才能完全體現出來了,霍去病擅長打閃擊戰,喜歡尋找敵人的主力,採取以快制快的戰術攻擊敵軍。霍去病進入匈奴腹地以後,下令讓手下的騎兵速戰速決,要像閃電式一樣攻擊敵軍,此戰漢兵斬殺兩千多個匈奴兵,單于(匈奴最高首領)的祖父也命喪其中,生俘匈奴國相、單于叔父等一大批高官。
  • 霍去病墓香火鼎盛,衛青墓荒涼無比,但衛青的七大戰功不容忽視!
    為什麼同樣是抗擊匈奴的名將,都得漢武帝賞識,都是大司馬,後人對待兩人墓冢的態度差別會如此之大呢?其實這估計和對天才將領的欽慕有關!霍去病17歲初次徵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裡,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斬獲敵人2028人,勇冠全軍,被漢武封為冠軍侯。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22歲的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24歲時霍去病突然去世了,人們對英年早逝的天才將領更多是惋惜,所以才會深深的懷念他!
  • 5000步兵對戰8萬騎兵,步兵殺傷騎兵萬餘人,李陵是如何做到的
    公元前99年,李陵率領5000步兵北出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李陵的主要目的是牽制匈奴人,為當時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出酒泉攻擊匈奴右賢王做呼應,結果李陵在浚稽山附近遇到了匈奴單于率領的3萬騎兵主力,李陵只有5000
  • 中華聖武傳(四):撐犁之鞭——匈奴噩夢霍去病
    只是在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壓倒匈奴這個龐然大物的最後一根稻草,竟是一位尚未弱冠的少年。     霍去病,這位日後縱橫天下的少年名將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之子。人都說外甥像舅,與衛青一樣,霍去病同樣是非婚生子,老衛家的女人果然都不是安分的主兒。而相異於舅舅衛青艱辛的早年,霍去病出生沒幾年,姨媽衛子夫就獲得漢武帝寵幸,衛家從此雞犬升天,年幼的霍去病也成為皇親國戚。
  • 為何衛青、霍去病能大破匈奴,漢軍這些「神兵利器」,你聞所未聞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分別率軍5萬出定襄和代郡,兵發漠北,一場真正的決戰就此揭開了序幕。衛青遭遇匈奴單于主力,一戰功成。
  • 羅馬騎兵完勝大漢?兩漢:先不提衛青霍去病,你都打不過自家僕軍
    ▲匈奴騎兵肉搏能力極為孱弱,他們可怕之處在於驚人的機動性和龐大的數量 由於匈奴人肉搏能力的孱弱,在面對使用鋌(短矛)和馬刀作為近戰兵器的匈奴人時
  • 孫武、孫臏、白起、韓信、諸葛亮、衛青、霍去病、嶽飛、徐達,誰的軍事指揮才能最強?
    【衛青】河東平陽人(今山西臨汾),漢武帝時為漢大將軍,拉開撻伐匈奴之帷幕,七戰七捷於塞北,收復河朔、河套地區,設置「朔方城」斬殺匈奴騎兵5萬,俘獲匈奴數萬,俘獲牲畜上千萬頭,封長平侯。唐代「武廟」六十二將之一。
  • 中國古代騎兵的另一面—古代騎兵的武器、防具、戰術和兵源
    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騎兵部隊的襲擾,漢、唐、明等大一統王朝的做法是組建裝備精良的騎兵部隊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部隊硬碰硬地大廝殺。諸如漢武帝劉徹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率領大漢鐵騎遠徵匈奴;唐太宗李世民以騎兵部隊御駕親徵東突厥;明成祖朱棣先後五次御駕親徵蒙古等等。
  • 同樣是橫掃匈奴,竇憲為何沒有衛青、霍去病有名?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大破匈奴,使得西漢得以幾百年的邊疆太平
  • 長平之戰後,趙國能殲滅秦國30萬大軍和匈奴10萬騎兵,只因有2人
    以趙國的「胡服騎射」為先導,中原各國都陸續組建了騎兵部隊,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在以後的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胡服騎射」的意義還遠不止此。從更廣闊範圍來看,「胡服騎射」是中原農業文化與少數部族遊牧文化的一次有益的交流和融合,它打破了中原文化內部循環的封閉狀態,為中原文化植入了新的文化因子,有力地促進了中原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霍去病和衛青之死│297
    衛青心胸開闊,並沒有怪罪李敢的行為,將這件事壓了下來,沒有聲張,更沒有懲罰李敢。但是這事被霍去病聽到後,霍去病不幹了,衛青是自己的舅舅啊。於是,霍去病趁著漢武帝組織大家在甘泉宮狩獵之時,一箭將李敢射死。因為漢武帝非常寵信霍去病,所以包庇了霍去病的罪責,沒有懲罰他,而是以李敢被大鹿撞死的藉口,將這件事糊弄了過去。
  • 衛青是大將軍,把部下全部精兵給了霍去病,57年後發現衛青真高明
    冒頓單于將匈奴各部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團結的部落,匈奴很快佔領了朝那等地區,威脅中原北方地區。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登基為帝,匈奴率領十萬騎兵,將馬邑圍困,韓王信無奈向匈奴求和。兩年時間後,劉邦御駕親徵,徵討韓王信和匈奴部,最初漢軍取得了一些戰果。但是因為輕敵冒進,在白登山漢軍陷入匈奴軍的包圍中,匈奴大部隊趕來,將漢軍重重包圍。
  • 霍去病:從未讀過兵法,一出道便是戰爭天才,一生殲滅11萬匈奴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漢武帝並沒有因此而懲罰和疏遠霍去病。取而代之的是,漢武帝將霍去病任命為驃姚校尉,並讓他隨自己的舅舅衛青出徵匈奴,他或許會說:「還是讓戰爭和匈奴人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吧!年輕人就是需要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