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臺北燈節,故宮夜總會真是醜爆了

2021-01-14 環島騎行

故宮94年來首次向公眾開放的夜場活動,看這個藍色射燈,我靠,這是夜總會還是港產鬼片?!以後誰還敢看宮廷古裝劇?!

看看,領導們的這審美,這品味。好了我閉嘴,人家是一年文創收入15億人民幣的副部級單位,不能多罵。我們來聊聊海峽對岸的事情。

雖然每年都會有奇奇怪怪的,但是已經打出品牌的「臺北燈節」,每年也不乏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世界上,「審美」這個事情,絕對不能靠暴發戶。

臺北燈節(英語:Taipei Lantern Festival)是由臺北市政府主辦,始於1997年,首屆主燈於仁愛路圓環。因交通部觀光局之前主辦的元宵燈會改為臺灣各縣市輪流舉辦「臺灣燈會」,從2001年開始臺北燈節將場地移至中正紀念堂並擴大舉辦。2005年主燈首次移置於臺北市政府,2017年為活絡臺北市西區的發展,地點改在熱鬧的西門町商圈。

在中國大陸的元宵燈節,不論是上海城隍廟還是其他地方,每年無非就是豬八戒西遊記八仙過海,二三十年了還是那麼點花頭,不如來看看臺北的元宵燈節有哪些新潮的玩意兒。

2019臺北燈節現場(來源:YouTube)

今年燈節的主題當然是生肖豬,不過這頭豬豬看上去很可愛,終於不用每個豬年都看八戒了。2019臺北燈節西門主展演區主題燈「百變豬寶亮晶晶」,首創使用數字影像技術,通過550萬像素拼組而成的LED彩色屏幕,讓可愛的豬寶隨意變換表情。百變豬寶象徵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豬寶祝福所有朋友新的一年心想事成、諸事大吉。

今年臺北燈節的Logo,口號是「臺北臺北亮晶晶,點亮夢想點亮心」。這是首次將活動Logo做成燈飾展出,以傳統花燈工法表現,充分展現出懷舊風情又不失現代感的氛圍,不分老少一起融入這時光回流,看見最地道的臺灣民俗!

作品:塗鴉夢想家的基地

西門町蓬勃發展的街頭塗鴉文化、曾被國外媒體名列世界五大的街頭藝術城市,本次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塗鴉高手,繪出一幅幅有趣的塗鴉帳篷,成為嶄新的展覽空間。

作品:吉他豬寶

2019臺北燈節的主角——「豬寶」以另一個高音樂性的形式出場,變成一把豬寶吉他,而豬寶的正前方更化身成為街頭藝人的表演場域。

作品:點亮!萬盛莊

這是一個新的嘗試,藉由學校課程讓學生拜訪萬盛莊社區長輩,將社區參與活動以故事燈的方式呈現。學童以自己的角度闡述屬於當地的故事,讓老故事注入新的活力!

作品:搖擺北門

正式名稱為承恩門的北門,是清光緒時期臺北府城的正門,也是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城門。北門首次以四面光雕投影的方式呈現,並以音樂結合舞蹈Swing Dance,讓府城的風華歲月透過光雕投影與演員演繹,充分揉和了古今文化,讓人有種仿佛置身在古代卻又不失現代感的錯覺。

作品:噴火熱炒

早期的社會中,招牌的數量代表著一個地區的興盛,而西門町就是一個經典的跑燈招牌聚集地。這次展出的招牌跑燈隨著音樂變化,完美呈現了西門的舊有風華。

作品:植光・花

一顆顆的光點,以植物體的方式衍生遍布,自然的韻律呼吸、隨風搖曳。我們在環境裡植光,孕育一支支有光點心跳的花草,等待它未來式的成長。


作品:老倉庫的童心

在充滿日式風情,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百年建築三井倉庫,以光雕方式投影歌手何欣穗的6歲女兒繪製的童趣圖案,呈現老倉庫充滿童趣的對比。

作品:Akididi

由六個機器人組成的樂團,結合了科技燈光與電子音樂,每15分鐘就會有一場Akididi 所帶來的精彩聲光秀。


作品:Infinity Dream(無限夢想)

根據今年燈節「點亮夢想 點亮心」的活動宗旨,以無限大的符號,期許所有前來參加燈節的遊客不要因為年紀而限制了自己的夢想,借著這個機會找回自己的夢想、點亮夢想!

作品:止臺北之渴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提供質優量足、用戶滿意的服務,期許與民眾一同打造宜居的健康都市。2019臺北燈節設置自來水事業處提供的直飲臺,讓遊客健康快樂逛燈節。

作品:豬寶天天陪我玩

迷你版的「豬寶」化身為街邊裝置藝術,可以近距離觸摸拍照,親和力十足!


作品:和運許好運

一年初始,萬象更新,歡迎大家把自己的小卡掛在心型的祈福燈座上,祈禱在新的一年能夠心想事成、諸事大吉。

作品:我愛佩琦豬

豬年怎能少了豬豬家族的新貴佩琦。佩琦一家熱情參加2019臺北燈節,粉紅豬小妹除了以應景的傳統過年服裝造型出現在燈節現場,現場還有浪漫的佩琦豬燈海,以及小型摩天輪與旋轉木馬,所有設施都免費搭乘。


作品:百變天后 幸福守護

臺灣寺廟竟然這麼酷,動漫人物是形象大使!西門町和臺灣漫畫家韋宗成合作,由其動漫作品《冥戰錄》女主角林默娘擔任西門動漫大使。林默娘為西區地標「天后宮」的守護神,見證了數百年來西區的變化與歷史,這次化身為臺北燈節的最亮眼的女神。


作品:自然美的銀河

在炫麗光彩中綻放閃耀的光芒,來到2019臺北燈節「自然美的銀河」燈區好浪漫!不要忘記拿起手機,在燈海隧道中留下倩影和美好回憶。

作品:悠遊臺北・熊贊

滿載全臺北市地標精華,臺北市超級吉祥物「熊贊」邀你一起使用悠遊卡逛臺北!閃耀燈光讓臺北之美盡收眼底,快來找熊贊玩耍!


作品:美夢成真星球

美夢成真星球燈區集合各界好朋友的祝福,共同祈願前來的民眾新的一年都美夢成真,平安幸福。

友好城市作品:滬上樂迎春,豬歲喜盈門(上海市)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上海旅遊節的吉祥物「樂樂」,今年又隨元宵彩燈來到臺北了,與大家同迎新春團圓佳節;主燈特別設計了大型喜豬,笑咪咪地透過巨幅螢幕展示上海的最新天際線(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及美麗外灘等景致,整體結合傳統花燈工藝及創新科技工法,展現上海彩燈工藝的精華。

友好城市作品:扇形餒菩噠花燈(青森縣弘前市)

弘前市位於日本北部,以堪稱日本第一的弘前公園櫻花及產量日本第一的蘋果而聞名。每年8月都會舉辦「弘前餒菩噠節」,此次在臺北燈節展出「餒菩噠Neputa」花燈,即是「弘前餒菩噠節」實際使用的縮小版。上端扇形彩繪武士、中間皿型花紋是牡丹花、底座呈現代表天之川的雲漢兩字。扇形部分大多使用三國志人物為題材描繪,這次展示的「餒菩噠Neputa」花燈是以「馬超」奮戰時的意象為主題繪製而成。


友好城市作品:大神輿總練(愛媛縣松山市)

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加藤嘉明於1602年在四國西部建造城池,並取名為「松山」。現在的松山市,除了有日本三大古湯之一的「道後溫泉」外,有400年歷史,近百人抬著神轎兩兩一組搭配擊鼓吶喊的秋季「撞轎」祭典也非常出名。而在三味線跟太鼓的伴奏下,搭配猜拳、歌舞表演的「野球拳」則是創始於松山市的傳統團體娛樂節目。本次展出的松山市花燈結合撞轎與野球拳的傳統活動,呈現了松山市活潑豐富的文化意涵。

友好城市作品:柏克利紀念鍾(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本次參展的花燈以「Berkley memorial柏克利紀念鍾」為主題。為紀念前立法委員Thomas Berkeley,柏克利紀念鍾於1883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打造完成後,移送至首都巴士底聖啟斯圓環中心,由時鐘與噴泉構成,四周圍繞棕櫚樹,是當地居民相約遊玩及觀光客拍照取景的好所在。此外,在12月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嘉年華時,紀念鍾則為Masquerade(傳統文化表演)的中心。

友好城市作品:潛進大藍洞,探索貝里斯(貝里斯)

本次參展的造型花燈特以貝里斯著名觀光景點「大藍洞」(The Great Blue Hole)為背景,映襯著前方海底世界動植物的生生不息,中央的潛水者和帆船更代表著當地人民、觀光客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樂活人生,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民眾造訪這片位於加勒比海岸的美麗淨土——貝里斯,享受悠閒且愜意的度假時光。

作品:歐洲探險號

臺北歐洲學校的學生以「歐洲文化」為主題,藉由一艘「歐洲探險號」,上面布滿各式歐洲地標、國旗與標誌彩繪的大型船隻燈籠,加上6隻海豚伴隨在「歐洲探險號」旁,呈現歐洲人海洋探險的文化,帶給遊客獨特的歐洲文化體驗。 除了傳統的花燈製作,學生也使用PVC薄膜,以類似彩繪玻璃的形式繪製各式歐洲地標、國旗與標誌,鑲在主燈的船隻上,呈現極具歐洲風味花燈的不同感受。


最後,還有來自迪士尼的米奇。臺北燈節首次與東京迪士尼度假區合作,屆時迪士尼明星將搭乘特別車身設計的花車於踩街嘉年華活動中亮麗登場。這場盛大的遊行,預計2月24日,下午3點左右開始,從臺北市中華路一段的開封街口至貴陽街,想跟米奇、米妮們見面的朋友快記好時間,到時候衝一波。

臺北燈節與故宮夜總會燈光秀,你會更希望參觀哪個呢?

給我們九天八晚,圓你一個臺灣環島夢!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環島騎行


相關焦點

  • 臺北燈節舉辦踩街嘉年華遊行
    新華社臺北2月24日電(記者 楊慧 章利新)2019臺北燈節24日晚閉幕,其中備受矚目的踩街嘉年華遊行在當天下午登場。儘管臺北天氣溼冷,細雨綿綿,但市民們熱情高漲,紛紛帶著雨具走上街頭,一睹踩街嘉年華盛況。
  • 2019臺北燈節舉行開幕點燈儀式
    (圖/翻攝臺北捷運臉書。)    華夏經緯網2月17日訊: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2019年臺北燈節已16日晚間舉行開幕點燈儀式,現場湧進大量人潮,西門町更從下午16時就開始擁擠,臺北市長柯文哲更預估人數會突破20萬人。面對擁擠的人潮,臺北捷運表示,捷運西門站18時40分起,1號及6號出口將實施「只進不出」的人潮管制。
  • 一猴更比一猴醜?!臺北猴年生肖紀念版悠遊卡也被批太醜!
    俗話說「一山更比一山高」,怎料今年卻是「一猴更比一猴醜」。繼央視春晚吉祥物「康康」、臺北燈節「福祿猴」之後,臺北悠遊卡公司今天推出的「猴年生肖紀念版悠遊卡」也被批「太醜」。對此,也有網友調侃說,真是兩岸一家親,連醜都醜得那麼不約而同。
  • 臺北故宮花燈展 | 仿古人共度元宵佳節
    不如到臺北故宮一趟,欣賞古人花燈上的雅致和人文情懷。🏮  清 《昇平樂事圖》花籃燈  🏮「元宵」又名上元節、元夕節或燈節,可溯源至漢武帝對「太一神」的崇拜,以盛大的燈火進行祭祀。唐代已由祭神燈火演變成可供遊賞的花燈,夜舞百戲,喧囂熙攘,盛況空前。宋代元宵節前後會置設「燈市」,懸售各式奇巧燈彩,明代以後更為風行。
  • 上海市大型花燈亮相2020年臺北燈節 柯文哲出席觀展
    上海市大型花燈亮相2020年臺北燈節 柯文哲出席觀展 2020年02月08日 20:5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以「滬上迎春到,鼠你最快樂」為主題的上海市大型花燈今天正式亮相2020年臺北燈節,柯文哲出席燈節觀展。
  • 開館上「菜」 臺北故宮南院今日試運營
    ▲27日晚,臺北故宮南院點燈,環景燈光映照下,故宮南院璀璨耀眼彷如明珠。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此前,與偌大的紫禁城相比,臺北故宮稍顯侷促,常常臨近閉館,人潮依舊洶湧,據中新社報導,去年臺北故宮整年的參觀人數達540萬人次,再創新高,對佔地僅18公頃的臺北故宮來說未免有些「捉襟見肘」。院長馮明珠曾表示,若年參觀人數達到600萬人次就將飽和。
  •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的關係
    圖12-瀋陽故宮內景4. 臺北故宮是誰建的?答:蔣介石。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蔣介石政府令北平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從1948年12月27日到1949年1月29日,來自北平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民國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今南京博物院)、民國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圖書、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文物、民國外交部檔案合計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這些文物再加上日本歸還掠奪的文物51箱文物,河南的38箱文物,以及臺灣民間徵集的文物,組成了臺北故宮的家底。1965年,臺北故宮建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灣賞燈鬧元宵:無人機、水幕上陣 燈醜曾遭吐槽
    主燈、燈王、小提燈 總有一款合你心意臺灣燈會每年展覽那麼多的花燈,總有一個是遊客必「打卡」、合影的花燈,那就是當年的主燈啦!除了今年的「巨鮪來富」,往年燈會的主燈都是以當年的生肖為造型,而且它們還都有一個有創意的名字。2018年臺灣燈會主燈「忠義天成」。
  • 去臺北故宮不可錯過的9件古玉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館珍寶無數,古玉藏品更是件件精美,今天介紹臺北故宮的這9件玉器皆是珍品,去臺北故宮遊玩的朋友不要錯過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
  • 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它的館藏珍品
    說到臺北故宮的館藏珍品,還是要從北京故宮說起。
  •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 「朕知道了」膠帶誕生記
    還有不少人將之與臺北故宮的肉形石耳機、翠玉白菜傘、「朕知道了」膠帶紙一一對應,認為「萌是一樣的萌」。不過,說到文創,臺北故宮博物院絕對算得上是先行者。有關翠玉白菜的文創商品多達幾十種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是漢族建築的精華,故宮的建築群中無不體現了漢式宮殿的特點:首先故宮建築取坐北朝南的方向,這要求在施工前立華表確定方向。其次故宮的平面布局是以太和殿為主體,將諸多殿堂、樓閣、臺榭、廊廡、亭軒、門闕等建築左右對稱排列。宮殿都是以木構架支撐,柱底下有石柱礎,磚修牆體北、西、東三面維護,坐北朝南,屋頂蓋金黃色琉璃瓦。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華。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改名,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大陸割裂,這是兩岸堅決反對的。
  • 臺北故宮《清明上河圖》今年將首度到南院展出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春伊始,臺北故宮今天公布2020南北院5大亮眼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將首度到南院展出。另外,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宣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將由余佩瑾接任。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公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由資歷豐厚的餘佩瑾接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畢業的餘佩瑾,先前是臺北故宮器物處處長,研究領域含括中國陶瓷史、17至18世紀清宮與世界的交流,去年受到好評的「小時代的日常—一個17世紀的生活提案」則由她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