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港交所文件披露,雲頂新耀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高盛、美國銀行證券。
就在申請上市前一個月,6月4日,36氪獨家獲悉,雲頂新耀完成3.1億美元C輪融資。該筆融資是中國生物科技領域有史以來融資金額最大的一級市場交易,包括5000萬美元C-1輪籌資,由嘉善善合投資,以及2.6億美元的C-2輪籌資,由建峖實業投資領投,RA Capital Management和高瓴資本聯合其他風險投資及私募股權基金等聯合領投。
雲頂新耀成立於2017年7月,是一家臨床後期生物製藥公司,業務包括全球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療法的許用、臨床開發及商業化。
根據招股書,雲頂新耀有8款臨床候選藥物,覆蓋腫瘤、免疫學、心腎疾病及感染性疾病。
雲頂新耀產品管線(圖源自招股書)
在腫瘤領域,雲頂新耀已建立一個腫瘤產品組合——sacituzumab govitecan及FGF401,初步專注於乳腺癌、尿路上皮細胞癌及肝癌,但有關產品也有潛力廣泛地應用於中國多種高發癌症。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如其獲得批准,將有可能解決中國每年超過一百萬名致死性癌症患者的需要。
另外,在免疫學方面,雲頂新耀的支柱資產及核心候選產品之一為etrasimod,最初適應症為潰瘍性結腸炎;心腎疾病產品組合有一款支柱腎藥資產Nefecon,以及專門針對心臟的資產ralinepag;感染性疾病產品組合有一款支柱資產eravacycline,以及兩款其他資產taniborbactam及SPR206。
招股書顯示,雲頂新耀尚未產生任何收益,在旗下候選藥物中的一種獲得監管批准及商業化之前,公司預計產品銷售中不會產生任何收益。
2018年和2019年,雲頂新耀年度經營淨虧損分別為1.27億元、1.76億元,2020年一季度,公司經營淨虧損為1.51億元,同比擴大403.3%。虧損主要因研發開支和一般行政開支而產生。
2018年初至今年一季度末,雲頂新耀的研發支出累計為2.87億元,一般行政開支為1.94億元,兩項合共支出4.81億元。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350萬元,雲頂新耀計劃繼續動用該筆資金用作臨床開發、獲批候選藥物在線商業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