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映數十年的特攝製作過程中,石森章太郎是個永遠無法繞開的名字,《假面騎士》、《天地雙龍》,這些都是從石森手上誕生的經典作品。今天要介紹的,同樣是一部由石森老師原作、東映製作的特攝作品,在1972年放映之後獲得了不錯的反響,時至今日也擁有著穩定的人氣,擁有著獨特的設定與思想內核,它就是《人造人間奇凱達》,也被翻譯為《電腦奇俠》。
《電腦奇俠》是東映於1972年放映的等身大特攝英雄作品,由石森老師原作,主要劇情為由於兒子一郎意外死亡,悲痛的光明寺博士製作了一個強大的機器人,將其命名為「次郎」,並為其安裝了能夠辨別善惡的「良心迴路」,使其成為了擁有心的機器人,但是次郎的良心迴路並不完整,因而常常會陷入善惡、命令與良心的鬥爭。十年後,光明寺博士的女兒光明寺滿子意外收到了失蹤已久的父親的信件,在前往信件的指定位置時遇到了DARK組織的襲擊,緊急情況下躲進了位置上的廢棄房屋中的地下室,並在那裡看見了沉睡中的次郎。就這樣,次郎終於甦醒,電腦奇俠開始了漫長的,與DARK組織及其首腦基路教授的戰鬥,並學習著人心,從冰冷的機器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如果說圓谷的「奧特曼」是屬於理想主義的正義英雄,那麼石森筆下的英雄則更加透露著一種真實與現實,流露出一股悲情,像《假面騎士》的主題就是改造人的悲哀,曾經是人類,但是如今已經不可能再作為人類而活,無法正常地融入人類,無法被大多數人類所接受,但是即便不被世人所理解,也依舊會為了守護人類而於邪惡作殊死鬥爭,在特攝版中這樣的情感可能不太明顯,但在石森老師的漫畫中,這樣流露出的情感卻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對於漫畫版《假面騎士》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立花老爹對本鄉猛說過的一段話:「本鄉,你是個善良的人,但是在與修卡的戰鬥中,你一定很累了吧?你要知道,你所消滅的改造人,他們也都和你一樣,是修卡的受害者啊!」雙手沾滿了鮮血的昭和騎士,他們身上所背負的十字架遠比我們所認為的要沉重的多。
而同樣是石森老師作品的《電腦奇俠》也是如此,主角次郎是一個機器人,雖然裝有良心迴路,但是並不完整,因而有時也會陷入控制與暴走之中。從「機器人」的角度出發,次郎所面臨的困境或許比假面騎士更加嚴重,假面騎士雖然也成為了異物,但至少曾經是人類,心中依舊存有人類的情感與信念,但是次郎不一樣,身為機器人的他從未品嘗過情感,不理解生命的沉重與可貴,在劇中,其製作者光明寺博士,也將不具有完整良心迴路的次郎定性為「失敗作」,因此他「成為人類」的道路,要更加的艱難。
電腦奇俠的形象為一半藍色一半紅色,據石森老師本人的描述,藍色的一邊象徵善良,紅色的一邊象徵邪惡,持有完整的良心迴路的電腦奇俠將是全身藍色的,純粹的正義戰士。之所以最後將電腦奇俠進行如此設計,一方面是為了加強「不具有完整良心迴路」這一劇情設定(匿名批評某位「假面騎士的設定不需要你們搞這麼清楚」的製作人),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是象徵著人心。人心本身就是複雜的,善良與邪惡往往同時存在於人的內心之中,純粹的善良與純粹的邪惡都是不存在的,而想要成為人類的次郎,心中也勢必不能只留下一種情感,這樣的描寫在2002年的動畫版《電腦奇俠》更加明顯。因此純粹的正義的電腦奇俠不會存在,次郎也會永遠在人心的善惡之中掙扎前進著,就如同這世間大多數人一樣。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到石森作品的真實性,以及石森老師本人的現實主義思想。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電腦奇俠》這部作品的簡述,如果對這部作品有興趣的話,歡迎大家去支持這位在人心中掙扎前行的英雄。這裡是蘋果說動漫,歡迎在評論區進行討論,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