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按我的意見解決,我是不會罷休的。」
彭莉承辦的劉某某與遵義城郊供電公司勞動爭議一案中,該案當事人劉某某系從部隊工兵退伍軍人,性情剛烈,甚至多次口出狂言。
彭莉先對案情進行了全面了解,制定了化解方案,後多次分別協調城郊公司與劉某某,公司表示願意與劉某某等人籤訂勞動合同,但劉某某表示要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與其他8人另行向匯川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支付經濟經償金,矛盾分歧更大。
為徹底化解該案件,彭莉與原審承辦人、劉某某多次到城郊公司座談,從企業的發展與管理,社會責任等方面做雙方的工作,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感動了劉某某,促成劉某某自願息訴罷訪並撤回其他案件的起訴,案件最終得以有效化解。
類似的案件彭莉處理過不少。自2015年以來,彭莉共審結各類案件1200餘件,並化解了大量涉訴信訪案件。
「於我而言,辦理的可能只是一個小案件,對群眾來說,卻是關係到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做群眾的貼心人,就是要把群眾小事當作大事辦。」彭莉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近日,遵義中院立案一庭副庭長彭莉榮獲「遵義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是彭莉辦理案件中最多的一類,在該類案件中,如何提高效率,讓當事人最短時間得到賠償款是她最關注的問題。
在以往此類案件辦理中,保險公司大多不同意調解,對一審判決很多都提出上訴。彭莉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現行審判制度下與保險行業達成矛盾糾紛調處平臺,通過反覆調研,她提出在保險公司承保的車輛有責的情況下開展調解工作,並通過和遵義市保險行業協會、各保險公司法務部工作人員溝通、協調,與保險行業協會、保險公司達成了在訴前、訴中法院調解過程中,如需保險公司配合,保險行業協會應當派員協助調解,訴後全面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的共識。
最終,在她的積極推動下,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與遵義市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制定了《遵義市保險行業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實施辦法(試行)》,並在紅花崗區人民法院設立遵義市保險行業協會調解工作室,全面打通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調解通道,大量的案件通過調解結案。
在司法便民利民工作中,彭莉牽頭制定21項司法便民利民工作措施,推動遵義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開通律師訴訟服務平臺,推進網上立案,在未設法庭的鎮(鄉)設立巡迴審判點、訴訟服務聯絡員,開展立案、調解、開庭、諮詢、法制宣傳等工作;牽頭制定和完善訴訟費減緩免程序,依法保障律師訴訟權利等涵蓋訴訟服務、審判、執行、多元化解、涉訴信訪、司法保障等方面的措施,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適用的訴訟服務,提高審判工作效率。
針對當事人、人大代表關注的「勝訴退費」這一問題,彭莉參與制定相關規定,明確退費流程,切實解決了這一難點、熱點,依法保障了當事人訴訟權益。
她積極與當事人、律師、法官、基層法院溝通、掌握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線調解等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將問題反饋給技術部門,不斷提高司法服務信息化水平。
2016年,彭莉擔負起在全市法院推動開展訴調對接工作這一新任務。為此,她認真了解各基層人民法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基本情況,學習各地做法,牽頭起草擬定了《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調對接辦法(試行)》,推出訴調對接「遵義模式」。
推動在遵義中院設立特邀調解工作室,各基層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特邀調解工作室、專業法官調解工作室等。
在全市範圍內推動行業調解組織、專業調解組織建立多元矛盾糾紛聯調平臺,在矛盾初發階段就積極參與調處,通過聯調平臺將矛盾化解在萌牙狀態,積極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元化解糾紛路徑。
立案信訪工作一如既往的忙,彭莉每天仍需面對堆積如山的案卷和形形色色的當事人。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組織培養和同事幫助。我是一名人民法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忘初心,繼續努力,勤勤懇懇做好群眾的貼心人。」面對榮譽,她很坦然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