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段莉萍法官:她是群眾貼心人

2020-12-14 澎湃新聞

我眼中的段莉萍法官:她是群眾貼心人

2020-11-28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楚雄市人民法院 楚雄市人民法院

1993年,段莉萍從雲南政法專科學校法律系畢業,從大山考入省城的法律院校,又從省城分配到楚雄市法院工作。工作的第一站就是最遠的派出法庭——灑雞口法庭。

圖丨中山鎮

圖丨灑雞口法庭

灑雞口法庭位於楚雄市中山鎮,距離楚雄市區122公裡,司法管轄9個山區鄉鎮,生活十分艱苦,辦公環境很差。

就是在這裡,段莉萍開始了自己走上工作的第一個角色——書記員。

圖丨段莉萍一行人下鄉辦案

「那時候我們下鄉都是走路,無論天陰下雨都和我們一起走山路。雖然她是一位女同志,但是從來沒有一點怨言,對工作都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楚雄市法院幹警田林富,時任灑雞口法庭庭長,回憶起段莉萍在法庭工作時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

「段莉萍是個非常有耐心的人,當時她作為書記員,那個時候山區懂法、知法的人還特別少時,她總是能夠認真接待當事人並耐心解答當事人的法律問題,去完成他們的訴求」

圖丨段莉萍辦案場景

「在灑雞口法庭兩年多時間裡,我們為了辦案跑遍了各個鄉鎮,因為都是走路下鄉,基本下鄉一次再回到法庭都是1個多月。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她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小姑娘毫無怨言、認真工作,這點我是很欽佩的。」

「當年在我們法庭,無論評先進還是評優秀,大家都會一致投票給段莉萍,她是實至名歸的優秀工作者。」

「從認識段莉萍到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她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一直都沒有變過,一直都是兢兢業業、尊敬同事、助人為樂。我在法院工作35年了,我覺得她真的是群眾的貼心人、法律的明白人。」

講述人:田林富

記錄:陳海文

往期精選

原標題:《我眼中的段莉萍法官:她是群眾貼心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人民法院報整版刊登」平凡崗位上的『最美』法官——段莉萍
    段莉萍的判決為有效化解群體性維權糾紛打下了基礎,最終,業主的權益得到了維護,開發商也減少了因糾紛帶來的負面影響。段莉萍總是身先士卒,在她的帶領下,速裁庭全體法官推行「簡案快辦、調判結合、即調即執、案結事了」的案件繁簡分流改革,實現了16%的法官快速審結50%以上相對簡單的民商事案件,約50%民商事案件審理周期明顯縮短、審判效率顯著提高,群眾滿意度、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
  • 遵義市先進工作者|遵義中院彭莉:做群眾的貼心人
    「如果不按我的意見解決,我是不會罷休的。」
  • 她捧回全國「最美公務員」獎狀,心裡還惦記著沒辦完的案子!
    不管是在立案庭,還是在民事庭,段莉萍總在和家長裡短打交道,從最初的宅基地糾紛到離婚案件,再到如今的民間借貸糾紛和房地產糾紛,她只遵循一條對待當事人的法則——微笑和溝通。立案庭是法院的對外窗口,2013年11月,段莉萍被任命為楚雄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在此前10年間,她曾在立案庭服務窗口工作。「法官,我這個材料哪裡不對?」「法官,我的案子算什麼類型?」
  • 一個基層婦聯主席的一天|婦女群眾的「貼心人」
    一個基層婦聯主席的一天|婦女群眾的「貼心人」 2020-12-10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婷婷:陳家大莊村群眾的「貼心人」
    每天,她在藍色的公文包裡裝上筆記本、筆、戶籍臺帳等資料,便進入戰鬥狀態,開始走社串戶的「轉」。起初,黨員群眾看著這個女娃娃訪戶情,覺得「作秀」的成分大,說的多是些客套話,哪能真給提意見!漸漸地,有些群眾發現她每天堅持走訪群眾,並將群眾的困難詳細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想方設法加以解決。「這個女支書有點不一樣」的看法在群眾中漸漸傳開了。
  • 林麗娜:做群眾的貼心人
    挨家挨戶摸底排查外來人員,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為他們測量體溫、送菜、扛物資……「不只是防疫,她平時也為社區、為大家做了好多事。」玉湖社區居民邱秀說。到社區工作後,林麗娜一心一意為群眾謀福利。她帶頭從自家企業拿資金免息支持創建玉湖果蔬批發市場,幾年內市場佔地規模就從3畝擴大到60畝,道路拓寬了一倍,社區財政收入增長至2000多萬元。
  • 用「心」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年輕幹部要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從梁家河到正定,從福建到浙江,從上海到中央,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無我」的狀態踐行著初心使命。
  • ...系列故事(二)想群眾之所想 做群眾貼心人——扶貧幹部的心路歷程
    脫貧攻堅系列故事(二)想群眾之所想 做群眾貼心人——扶貧幹部的心路歷程 2020-11-25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在西寧市城西區公安分局興海路派出所,有這樣一位基層女民警,她叫馬春梅。她紮根在社區基層第一線,奉獻在服務群眾主戰場,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她是群眾的貼心人,社區的「大管家」。她說,派出所是公安機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終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一面鏡子、一把尺子,想方設法為群眾提供滿意的服務,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2014年,她在轄區工作時發現一對父子因無住房,住在一輛三輪車裡,兩人因無戶籍地址而無法辦理身份證,兒子無法打工。
  • 開發區:「小馬扎」宣講隊成為群眾「貼心人」
    開發區:「小馬扎」宣講隊成為群眾「貼心人」 2020-05-25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金龍: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別人能堅守,我也一定能!我決不掉隊,更不拖隊伍的後腿。」李金龍事後說。今年已經55歲的李金龍並非「科班出身」,2009年5月由企業公安處轉制到城北公安分局朝陽派出所工作,先後在刑警中隊、治安中隊工作,2010年6月擔任祁家城社區、北川河東路社區警務長。
  • 畢勝雄:當好群眾「貼心人」
    我叫畢勝雄,2018年3月,被選派到六枝特區關寨鎮左壩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是駐村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駐村初期,我訪遍每一戶貧困戶,詳細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措施等信息。2018年3月至今,我組織配合召開大小會議40餘(場)次,現場培訓15次,參會群眾2300餘人次。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累計150餘次。用真心細心「呵護」老百姓,成了他們的「貼心人」。 村民李啟品,泥水手藝很好,但愛喝酒,2018年已經41歲的他還未結婚。
  • ...疫全國三八紅旗手黃紅芳:當好疫情「守門人」,做好群眾「貼心人」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抗疫全國三八紅旗手黃紅芳:當好疫情「守門人」,做好群眾「貼心人」 2020-12-09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是第一書記|梅可賢:做群眾的貼心人
    與村支書簡短的交流,我心裡「嘀咕」了一陣,瞬間感覺到,要在2020年7月高質量通過脫貧攻堅國家普查驗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心裡也非常清楚,逐一走訪農戶,就是我這個新手邁出駐村工作的第一步。二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走近群眾。起初,在走訪中,我除了了解農戶的基本情況外,臨走時還留下我的電話號碼,讓他們有事就找我。
  • 陳紹和|退休不退色 群眾貼心人
    得空的話帶我去南溝的銀行取點錢用」「得空,你老人家來了,不得空都要抽空。」11月12日一大清早,黔江區城南街道山臺山社區黨委書記陳紹和一到辦公室,就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親人朱文祿。  「這些年來,他始終心懷群眾,把自己擺在『服務』位置上,為群眾辦實事,做群眾的貼心人。」
  • 全國模範法官 | 他們眼中的胡國運
    他特意組織承辦法官開會,提醒大家:「這些案子標的雖然很小,但關係到普通勞動者的切身利益,你們要依法審查,多做調解工作,避免增加群眾訴累。」後來,他多次指導調解。經過努力,有5個案子雙方達成和解,勞動者及時拿到了工資,撤回了申訴。當事人還專門送來錦旗,讚揚高院法官「執法為民、情系百姓」。「如果今天我成了烈士,你就是罪犯。」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扶貧幹部周浪花
    我(站立左一)組織群眾開展院壩會困難面前毫不退縮,服務群眾傾心盡力。2017年,脫貧攻堅入戶大排查期間,作為入戶排查小組組長的我,每天帶著一口荔波話與大家一起入戶排查。  「你們都是幫熟人,我家鄉裡村裡沒親戚,我們不需要你們幫,我沒空還忙著上坡幹活咧。」還沒等我開口道明完來意,就碰一鼻子灰。一連幾次的訪問都被她很不友好的回答而告終。
  • 最美基層民警②丨廖振英:群眾的貼心人「阿廖叔」
    最美基層民警②丨廖振英:群眾的貼心人「阿廖叔」 2020-12-02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涵養以民為本情懷 當好群眾貼心人
    「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作為一名基層年輕幹部,我們應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忘公僕身份,涵養民本情懷,緩民之所憂,解民之所難,當好群眾的貼心人。砥礪好「幹得了」的民本理念。人民群眾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轄區群眾的保護神和貼心人!他就是大同警察郭濤
    防控新冠疫情,打擊違法犯罪,調處社區矛盾,救助困難群眾…… 2020年以來,他和戰友們的足跡遍布轄區各個角落,處置各類警情2291起,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57起。他的事跡多次被山西法制報等媒體報導,他被群眾親切地稱為「人民的保護神,百姓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