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何總是不開心?高僧:根源可能是你未悟透這三個真相

2021-01-09 略懂小姐

佛曰:「境由心轉。」一個人的內心如何決定了他人生的境遇如何。生活中,有些人樂觀積極,讓身邊的人時刻都能感覺到快樂,人緣越來越好。

而有些人總是悶悶不樂,很難有開心的時候,這種負面的情緒也會影響到身邊的人,使得大家都遠離自己。

曾經我的一位朋友就是一個總是開心不起來的人,在一次旅行途中,看到他還是苦著臉,我勸他,人生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何不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呢?

朋友說,他也知道開心比不開心好,也想改變,但是負面的情緒依舊存在。每天看著身邊的成功之人,想到自己努力讀書致力行善,卻生活充滿了坎坷。

而別人沒啥文化,沒怎麼努力就成功了,自己就開心不起來,或許他生來就是這樣的苦命吧。

朋友的一番話令我無法反駁,此時正好一位僧人在身後,聽到朋友的話後,笑對朋友說道:「命由己造,這世間沒有什麼是命中注定的。」

我們回過頭,看向這位慈眉善目的僧人,僧人微微一笑,請我們去不遠處一座茶舍坐下,與我們交談起來。

隨著僧人的點悟,我們頓覺內心開豁了許多。知道這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朋友連忙向高僧詢問如何解除自己的痛苦。

高僧回答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每個人的坎坷也好,不開心也罷,都是自己的身口意造業而來,所以不要把一切不順歸於外界。你為何總是不開心?根源可能是你未悟透這三個真相。」

01看不慣,是修行不夠

高僧說:「看不慣,是修行不夠。」

人生在世,難免有看不慣的事情和人,比如看不慣別人的言行、習慣,看不慣別人得志等。如我的朋友,就是看不慣別人的付出沒有自己多,但是卻活得比自己好,所以開心不起來。

古人云:「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這句話告訴我們,萬物皆有其存在的價值,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存在,是沒有價值的。就如同佛門所說,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只有緣起種因,那麼一切事物就都能形成。

因此,世間的值不值得,對與不對,其實都是虛妄不真,都是自己內心陷入執念看到的假象。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會不同。有時候自己看到別人成功,感覺非常容易,其實背後付出的辛苦只有對方自己知道。

有時候覺得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很不好,但從未去想過他成為這樣背後的真正原因。又或者自己認為不好的習慣,在其他人眼中卻是值得欣賞的。

因此,凡事看不慣的人,說明其修行不夠,對於世事的體悟還不夠深。越是看不慣,內心越會被俗世所累,愈加不開心。

看得開一點,看得順一點,讓自己的心量擴大,容納別人,容納萬物,人生的境界提高,才能幸福每一天。

02心中有苦,證明內心有「惡」

高僧說:「心中有苦,證明內心有『惡』。」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與之對應的「惡」存在。一個人內心清淨無惡,生活中是不會感到痛苦的。

如我的朋友,他內心的痛苦來源於自己工資低,人生沒成功,但一些沒什麼文化沒怎麼努力之人卻成功了,他覺得不平衡。

高僧對此開示說:「如今社會一個人工資再低,基本也夠解決衣食住行,讓自己溫飽無憂,不會流落街頭,所以你是完全沒必要對這些東西感到痛苦的。因為你內心對財富等物質有貪心,有欲望,正是你內心的這種『惡』,才會讓你感覺到痛苦。

而看到別人成功了,自己不平衡,這其實就是一種嫉妒心;而覺得自己有文化應該比沒文化的人成功,這是一種傲慢心;認為自己有文化就該成功,這是一種痴愚心,有這種種「惡」心,人生自然開心不起來。」

要知道,有文化並不是成功的因,自身的福德才是。不修福德,加上內心種種欲望求而不得,才會導致自己心中的痛苦越來越大,難以安寧。

佛說:「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想要讓自己的內心無惡,那就要放下自己的欲望,深知因果,懂得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如此才能使得自己內心清淨自然。

03活不開心,多半是智慧不夠

高僧說:「活不開心,多半是智慧不夠。」

佛門認為,人生的痛苦很大程度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妄想和執著,才會有分別心,在苦海中沉淪受苦。

諸行無常,一切有為法,皆是如夢幻泡影一般虛妄不真,又如霧靄和閃電一般快速變化。萬物都是緣起性空,處於無盡因果之中,沒什麼東西是能夠恆常存在,都是處於不斷變滅之中。

古人云:「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一個人不懂得知足,需求太不現實,那麼內心就難以得到清淨。

就好比有些人為生老病死煩惱,有些人為財富名利煩惱,其實皆是因為沒有智慧勘破萬法,陷入了對萬物恆常的虛妄執念中。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無法改變,人赤條條來又赤條條走,一物也帶不去,富貴名利,其實到頭不過一抔黃土,感情也是隨緣聚散,強求不得。

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了萬法皆是緣起緣滅,懂得放下,對於萬物不起分別心,得失看淡,懂得一切順其自然,內心就能無喜無悲,自在歡樂。

佛說:「修行就是修心。」人的不開心,其實來自於自己的修行不夠,內心有「惡」,這些行為的本質原因都是自己心的境界不夠高,沒有智慧而生。

懂得接納萬物,無欲無求,一切順其自然,自然內心清淨。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個人只要無欲無求,自身就不會召引痛苦,讓自己一生都幸福歡樂,自在無憂。

(作者:略懂小姐)

相關焦點

  • 高僧的點撥:遭遇「禍事」時,悟透這3句話,助你早日化險為夷
    很殘酷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或有春風得意之際,也有遭逢不幸之時,前一秒可能還在攀援頂峰,下一秒迎面而來的就可能是一個低谷。但所謂人定勝天,當前處於什麼境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應該用何種心態去面對不同的境地,即順時坦然才能守福,逆時淡然才能扭轉乾坤,這一點尤為重要。過去我有一摯友遭遇到了人生的低谷期,在那段時間裡,他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順,小到出門乘電梯屢屢滿載,大到工作幾經變動,甚至面臨著失業的風險。後來趁著假期,我便決定帶他去見一位和我相識已久的高僧。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悟透了這三個道理
    人與人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獨來獨往,有的人喜歡游離在各色的人群之中,擅長人際交往,也擅長處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但是人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可能曾經也是一朵交際花,但後來慢慢的變成了獨來獨往的人。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是因為悟透了這幾個道理。一、時間成本是十分珍貴的。人們常說,優秀的人大多是孤獨的。
  • 當你總是感覺不開心時,這可能是一種暗示,首先要恭喜你了
    後來一次機緣巧合下,我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聊天,談到了關於「為什麼如今大部分人都不開心」的話題。老人替我分析了原因,也給了我一些建議,聽完我頓時恍然大悟,甚覺有理,也分享給大家。是啊,當一個人常常感覺不開心時,正如老人所說:這可能是一種暗示,我應該恭喜你才是,因為這是我們走運的開始。
  • 人活一世,悟透三句話,煩惱全消
    活得通透的人基本都會自己開解自己,如果你悟透了這三句話,就不會覺得活著有多難了。 聽到同事的訴苦,笑笑不知道怎麼安慰她,按理說女同事的文化比她高,長得漂亮,家裡也有錢,沒想到她竟然羨慕笑笑,笑笑只好說,你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開,為什麼不開心一點呢? 人這一生,最重要是為自己活著,其後才是家人,想開些,沒什麼過不去的坎!生活中總會有很多美好的事,只是人們往往忽略了它們,太沉溺於自己的悲傷了!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到中年,悟透2條道理,可以積德積福
    人類追求「功名利祿」的熱情,猶如這「飛蛾撲火」一般,絲毫不知疲倦。縱使是人生苦短,幾十個春秋彈指一揮間,但有些人卻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非凡的功績,在歷史上留下隆重的一筆,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進步。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最終導致結果也不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易經》中的這2條「吉兆」,你若能悟透一條,也能大富大貴。
  • 高僧的點醒:人在「窮忙」時,悟透這3話,必定飛黃騰達
    為此高僧給出了他自己的見解,他表示,人越是「窮忙」,這個時候就越需要銘記三句話,參悟透了,日後必定飛黃騰達。 聽完高僧的解答開示,我對此深信不疑,今日便藉此機會分享一下高僧的心得,希望能夠對陷入「窮忙」的朋友有所幫助和借鑑。
  • 一個男人,若想出人頭地,需牢記這三大成事天規,悟透助你成大事
    老祖宗的智慧:一個男人,若想出人頭地,需牢記以下這三大成事天規,悟透助你成大事;男人慾成大事,需牢記這三大成事天規,來學習下吧。假如胸無大志,只想苟活於世,那麼必然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的下場,不可能出人頭地,這也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對男人而言,在胸懷大志的同時,還要能付出足夠艱苦的努力,不能總想著走捷徑。志向再大,也要腳踏實地,根據自己的實力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要在實力不夠時,就想一口氣吃個胖子,否則,不僅大事難成,還往往會一事無成。
  • 高僧說:人在低谷時,默念這三句話,希望好運不請自來
    這只是每個人成長的一個歷經過程。低谷是什麼,逆境是什麼?這只是人生旅途中必經的路程。輸得起才能贏得了。有的人當面對挫折或低谷時,整個人都崩潰了,這些人都是一些經不起低谷考驗的人,亦是失敗命運的擁有者,很難迎來自己的高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沒有哪一個人能逃脫得了逆境的來訪,也沒有哪個人能做到一輩子都是順順利利的。
  • 高僧活了120歲,去世前留下一字,至今沒人能悟透!
    千百年來,佛教曾出了許多有名望的高僧,今天我們說的「虛雲禪師」便是其中一位,不僅因其禪學深廣,更因其高壽受到尊崇。虛雲禪師一共活了120歲,在去世之前曾為後人留下「一字」,至今依然沒人能悟透。「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19歲那年,虛雲在福建鼓山「湧泉寺」出了家,正式成為了佛門弟子。投入佛門,虛雲心誠且刻苦,對於佛法知識認真體會、感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成一代著名的禪師。
  • 有毅力有志向的人會悟透這幾點
    一個有毅力、有志向的人,往往在職場當中表現得很沉穩、很紮實,低調踏實,情緒不被他人左右,遇事不慌,處變不驚。越是這樣的人在職場中就越混得從容不迫、如魚得水,因為他們已經悟透了這樣幾點。第一點: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繁雜瑣事,還會遇到很多讓我們不開心、不如意的事情。
  • 小和尚參不透「色即是空」,高僧以洞房詩點化,大悟後留28字經典
    對於佛教來說,悟性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很多僧人終其一生想要找到的答案。古代僧人有很多高知識分子,這些僧人在大徹大悟之後有感而發,在文壇上留下了很多優秀的開悟詩,詩內也蘊含著這些詩人修煉所得的心經。北宋時期,有一位叫做白雲守端的高僧,年輕的時候,他一直無法得知佛教中「色即是空」是為何理。
  • 佛教:修「解脫道」或「菩薩道」,悟透這1點,走三乘聖賢之路!
    如果接引沒這樣「多一點變化」、生活沒讓自己「更忙碌一點」,好像就顯得不太正常!?為何在諸經論中,特別是戒律中,無論是大小乘都告訴我們大乘法必須以「聲聞乘」為基礎、菩薩道必須以「解脫道」為基礎?...為何在佛世時無論利根如舍利弗、鈍根如周利槃陀伽,他們只要透過世尊的教導就能夠有所證果?...
  • 你為什麼不開心?原因只有一個
    但奇怪的是,當你回想起來的時候,你總是很難想起自己為什麼傷心,卻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為何而欣喜。這是因為從心理上而言,我們的內心更願意接受讓自己開心的事情,而排斥讓自己傷心的事情。我們會會對不開心的事情「選擇性失憶」,忘記為什麼傷心,也記不起為何而傷心。
  • 這三件事悟透了,世上大事小事一順百順了(深度好文)
    其實,那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沒有悟透;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沒有明白過來。所以,他們才活在自己的理解之中,自尋煩惱,無以開解。面對:失敗、挫折、痛苦、失意、失戀、背叛……這些遭遇,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會遇到。有些人,面對這些表現出了十分的痛苦,感覺自己在失敗的邊緣中來回徘徊。他們認為是命運對他們的捉弄與不公平。
  • 高僧說:判斷一個人人品如何,這三個地方騙不了人
    某日我準備下山時,有幸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我將當下的困擾告訴了高僧,還請教高僧在生活中要怎麼分辨一個人的品行。高僧慈祥告訴我:「在生活中,可以從一些細小的事情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尤其是這三個地方,最能體現。」
  • 高僧的點醒:陷入「窮忙」時,悟透這3句話,自會豁然開朗
    過去我和一位相識已久的高僧探討過這個話題,也詢問過高僧,世人究竟該怎麼做,才能不受「窮忙」的束縛,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為此高僧給出了他自己的見解,他表示,人越是「窮忙」,這個時候就越需要銘記三句話,參悟透了,必會豁然開朗,從而調整努力的方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心理測試:選擇一份美食作為你的晚餐,測你不開心的根源是什麼
    智商,情商…各種各樣的商數都能說明你的心理和情緒指數,但是你能知道你的HQ(Happinessquotient/HealthQuotient)幸福商是多少嗎?樂觀而快樂的人,到底是不是內心也同樣充滿了快樂的因素?或者說,這一切都只是為了保護顏色?透過測驗,揭示你不快樂的前因。
  • 知道你為什麼總是不開心,總是覺得活的累嗎?這篇文章告訴你
    得到認可時就感覺開心,得不到時就會很失落鬱悶,所以這樣的人生並不是真正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別人口中的自己而活,有多少人是在這樣「活著」呢?所以知道你為什麼總是不開心,總是覺得活的累,活的沒啥意思嗎,因為你是為別人而活,不是為了自己的開心快樂而活,這是把力量交給了別人,你的生命不是由自己掌控,所以你經常會有無力感。
  • 《心經》中這3句經典,若能悟透,你的境界不可思議!
    甚至不達到一定境界,即便修行《心經》,也很難得到利益。從不同的角度來說,修行《心經》得不到利益,是因為他與《心經》無緣。佛家最注重緣分,只要你與《心經》有緣,哪怕修持其中的一句話,也能獲得無邊利益。《心經》整篇只有260個字。通篇沒有一句廢話,無論你從哪一句話去看,都能獲得利益。
  • 馮侖:若想出人頭地,你需培養這三大成事能力,悟透助你成大事
    他人總是讓別人開開心心地,自己落落寞寞、無所事事,像個沒有家的孩子那樣遊蕩。所以想要在這茫茫人海做出一點成績,出人頭地的話,我們就需要培養出能成事的能力。馮侖這位高人就曾指點道:「若想出人頭地,你需培養這三大成事能力,悟透助你成大事」,他將自己成功的奧秘描述出來,希望別人能夠悟透他的成功之路,成事之路也會順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