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佛教傳入中國時,影響力一般。在經過了數千年發展之後,佛教在民間極為盛行。就算到了今天,信奉佛教的人依然很多,反倒是信奉本土教派道教的人越來越少了。究其原因,只能說道教講究成仙,而佛教則注重普度眾生。千百年來,佛教曾出了許多有名望的高僧,今天我們說的「虛雲禪師」便是其中一位,不僅因其禪學深廣,更因其高壽受到尊崇。虛雲禪師一共活了120歲,在去世之前曾為後人留下「一字」,至今依然沒人能悟透。
虛雲禪師生於湖南湘鄉縣,祖姓為「蕭」,其父名為蕭玉堂。在虛雲禪師降生前,其父效命於朝廷,在福建任職。到了四十歲時,其妻依舊沒有懷孕的跡象。虛雲禪師的母親為顏氏,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一直在向菩薩祈禱,希望上天能賜她一個兒子。據傳,有一次顏氏在觀音寺中祈求,結果當晚就做了一個怪夢「夢到一位滿臉長鬚的青袍道人,身騎猛虎呼嘯而來」。次日,顏氏便懷上了。不過,這也只是民間的流傳而已,很大程度上都是虛構出來的,或許是為了神化虛雲禪師吧。
道光二十年,顏氏生下了虛雲。當時,其父為其取名為演徹。不幸的是,生下虛雲沒多久,顏氏就撒手人寰了。一般歷經磨難的人,都會有一番成就。「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19歲那年,虛雲在福建鼓山「湧泉寺」出了家,正式成為了佛門弟子。投入佛門,虛雲心誠且刻苦,對於佛法知識認真體會、感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成一代著名的禪師。
在佛門中,虛雲禪師有著「禪門泰鬥」的榮譽之稱。因為他這一生都在努力「振興禪宗」,將禪宗發揚光大。在古代封建專制時代,佛教雖然能夠上升到政治層面,但是在君主制度強化時期,佛教的政治地位並不高,甚至連「獨立」的地位都沒有。很長一段時間內,佛門領導人都會遵從皇帝的意願,依據封建王朝的規定為主,其次才講佛門規矩。也就是說,當時的佛教完全是依附於政治而存在的,更多時候需要依從政治,佛教才能延續。
其實,虛雲大師被譽為「禪門泰鬥」,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附政治的結果。在《虛雲和尚全集》裡能看到虛雲禪師與政壇人物的往來。虛雲禪師在遵從封建禮法的前提下,推崇佛教推崇禪宗。基於政壇人物的庇佑,虛雲禪師的「弘揚佛法」才能順利進行,才能取得那麼高的成就。虛雲禪師這麼做,也是為了維護佛門。佛教講究一個「忍」字,而虛雲禪師用實際行動闡釋了這個字的意思。
更何況,虛雲禪師也沒有違背佛界的規矩,也沒有危害到世人的利益。他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能更好地宣揚佛法。若是不依附政治,那麼佛法不僅無法弘揚,甚至會遭來滅教之災。不過,虛雲法師也有自己的規矩,絕不做違背道德底線的事。也正是因為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弘揚了佛法,所以他才得到世人的尊敬。就連蔣介石也曾視他為座上賓。可見,虛雲禪師這個人物,確實了不起!
1959年時,虛雲禪師已經120歲的高齡了。而這一年,他的生命也走向了終結。不過,在去世前,他曾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字。不是「忍」字,而是「戒」字。「戒」,相信大家都認識,但是至今卻沒有人能夠悟透。在佛門中,講究「清規戒律」。而在紅塵中,人們也有很多需要「戒」的東西,例如貪慾、私慾等。雖然我們都知道,但是我們知道得太淺,我們所知的「戒」,遠遠不夠。
一個「戒」字看似簡單,但是想要真正悟透這個字,卻是猶如登天之難。人的一生,很多時候都是在「戒」與「不戒」的矛盾中度過的。只有真正悟透了「戒」字,才能不受困擾,世事通透。但敢問,千百年來,有誰是真正悟透了這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