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高僧120歲圓寂,死前僅留下一字,這一字讓人傳了數十年

2021-01-11 趣史研究社

佛教在中國的盛行要從東漢時候的白馬寺說起,據傳當年的皇帝在夢中夢見一匹白馬馱著經書從西方而來,皇帝當下認為這是一種吉兆,便下令修建白馬寺。

白馬寺至今已經歷數千年的風霜,佛教也在中國綿延了千年。人們對佛教以及佛門之人總是帶著一種深切的敬意,對一些禪師和住持說的話也總是深信不疑,覺得其中自有深意。

上個世紀泉州一位120歲的高僧圓寂時只留下一個「戒」字,這一字便讓人傳了數十年,至今仍覺得受用非常,這個人就是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的虛雲禪師。

學習佛法

虛雲禪師出生於1840年,祖籍在湖南卻出生在泉州,他俗世的名字叫蕭古巖,字德清,虛雲禪師這個稱號是在她六十歲後才改字為幻遊,號為虛雲。

虛雲禪師小時候就很討厭吃葷和肉類食物,喜歡吃一些清新淡雅的食物,這也許從小時候就奠定了他與佛教的緣分。在虛雲禪師十三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了。

在跟隨父親一起帶著母親的靈柩回到老家安葬時,虛雲禪師看見了傳說中的佛教三寶,這一看他與其他孩子不同,虛雲禪師看到了很是喜歡,這也許就是他第一次與佛法結緣。

後來他也不怎麼喜歡讀書了,每天都愛看一些佛法注釋等典籍,漸漸荒廢了學業,而這越學虛雲禪師就越產生了離俗世、斷紅塵的願望。

終於,在他十七歲那一年,他一個人偷偷地來到南嶽衡山想要出家,卻不料半路上被父親給攔住了,後面又被父親強行帶到福州,並且強行讓他結婚生子,想要從根源上斷了他出家的願想。

但虛雲禪師想要出家的心卻一直沒有斷,一直到鹹豐八年,1858年機會來了,虛雲禪師就留下田產給自己的妻子,然後帶著弟弟二人來到鼓山湧泉寺出家。

虛雲禪師一開始出家的法名叫古嚴,法號德清,從此之後他就安心在寺裡修行,斬斷紅塵了卻凡心。而這時虛雲禪師的父親仍然在世,他曾多次尋找兒子,但虛雲禪師不願被父親找到,他就一個人隱居在一處巖洞中,不敢露面。

一直過了幾年,他聽說父親已經回到湖南老家時才肯出來擔任職務。

據說虛雲禪師曾經在修行時間有過一次頓悟。那時他一個人在屋內修行,突然心中泛起了種種思緒,他感覺好像白天和黑夜已經融為一體,沒有任何區別。

等他睜開眼睛一看時,發現雖然是在夜裡的時間,卻感覺外面亮得就像白天一樣,遠遠看過去可以看見河裡的船,船上的人乃至樹上的樹葉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就這樣一直到了臘月的第八個禪期,虛雲禪師開悟了,他手中拿著的水杯掉在地上,茶水都濺了出來,虛雲禪師開悟後留下了「杯中水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這樣的偈語。

時間過得很快,一直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那一年七月的北京已經淪陷了,太后和皇帝都已經外逃,整個中國瀰漫在戰火之中。

這時在朝廷裡有曾經拜謁過虛雲禪師的大臣不放心他的安危,希望虛雲禪師能夠一起外逃,於是那一年虛雲禪師就跟著他們一直逃到西安,在西安的時候虛雲禪師覺得煩悶,於是他便自己一人離開西安來到終南山修行。

在這一年的冬天,大雪封住了整座山,虛雲禪師就一個人獨自居住在一間簡陋的茅屋裡,爐裡煮著芋頭,而他自己卻不知不覺就入定了。

一直到住在附近的人家給他賀歲時,看見他在入定,問他吃了沒,他才發現爐內早集結成冰,他已經入定半個月之久了。也正因為此事,他才改法號為虛雲。

圓寂留字

1959年初虛雲禪師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身體已經很虛弱了,就開始安排有關事項,主持岑學呂寬賢重新編輯的《雲居山志》,自己也親自給這本書作序。

同時對寺裡的一些事情給下一任住持做了交代。圓寂之前,他想了想只留下一個「戒」字,並交代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水中,與水結緣。

在那一年的農曆九月十三日虛雲禪師在自己的住所裡圓寂,享壽一百二十歲。得舍利子數百粒。

這一個戒字是虛雲禪師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個字,戒什麼呢?佛家總說戒嗔、戒痴、戒色。但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我們可以從這一字引申出其他的蘊意。

戒,可以戒一切不好的習慣或者東西,戒一字雖小,但古往今來能戒、會戒的人又有多少。我們現在常說要戒酒、戒菸、戒賭等等詞彙,其實戒的根本在於控制自己的欲望,戒的根源在於控制自己,掌握自己,了解自己。

只有真正做到自我掌控,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也才能更好地和自己和解。戒這一個字雖小,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是無窮的。這也許是虛雲禪師為何要在圓寂之前留下這一個戒字的原因吧。

虛雲禪師的一生回顧起來也不同於尋常人家。

他十九歲就出家,二十歲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四十歲來到五臺山想要報答父母的恩情,就從普陀山法華寺起香,三步一拜忍受了常人所不能接受的飢餓與苦楚,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來到五臺山還願,親眼看見了文殊菩薩的真顏。

然後在滇中傳播教義近二十年時間;九十五歲的高齡返回曹溪,重建南華,後來又歷任福建鼓山、廣東南華、雲門大覺諸大寺院住持。

1953年發起成立中國佛教協會,被選舉為名譽會長。在同一年,虛雲禪師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虛雲禪師作為近代佛教的傳播者之一,他的貢獻除了弘揚教義,重修寺廟,編纂佛經等功德外,他還為後代培養了許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在虛雲禪師門下有名的就有十幾個人。

其中以釋一誠、釋傳印這兩位最為出名,這兩位高僧也曾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虛雲禪師的一生如同他的法號一樣充滿漂浮不定、難以捉摸之感,但他的為人卻如同這一個戒字一樣鏗鏘有力。

戒,不僅是戒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有時候也是戒自己橫斜逸出的慾念。

相關焦點

  • 近代著名高僧活了119歲,圓寂前留下一字,有何特殊深意?
    由於佛教在我國備受推崇,所以自古以來出現了許多得道高僧,他們傳播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時刻懷有一顆菩薩心腸。上世紀有一位得道高僧名叫虛雲禪師,他崇尚佛法並潛心修學,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高僧。虛雲禪師活到了119歲的高齡,在他圓寂之前已經預感到自己即將去世,於是便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字,至今都引得人們無限聯想。
  • 他是中國第一高僧,活了120歲,臨終給後人留一字,點醒無數世人
    《後漢書王英傳》、《後漢紀卷十》、《佛祖統紀》等史籍都記載了「漢明帝夜夢金人」的事情,漢明帝曾夢到西域的佛陀,因此遣使去天竺求佛經,佛教的一些得道高僧也開始頻繁來到中國,之後佛教在我國生生不息,即使經歷過多次的打擊,佛教在我國的依然十分巨大。
  • 中國第一高僧:120歲圓寂,臨終前僅留1個字,至今無人參透
    在中國,大多數人都信道教跟佛教,但是中國的本土教卻是儒教跟道教。作為一種外來的宗教,佛教能夠在中國生根,主要來源於人們的信仰。眾所周知,佛教是高僧所修行的教,很多想不通世事的人,都會選擇出家去參謀人世間的謎語,因此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精妙的話。我國的本土教有兩個,但是佛教能夠在我國紮根並且擁有眾多信徒,相信一定有著自身的特點。
  • 他是中國第一高僧,活了120歲,死前留給後人一字至今無人參透
    佛教最初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在隨著歷朝歷代的發展中,信奉佛教的成員也越來越多,並且也出現了不少的得道高僧,就在這些高僧之中,有一位曾活到了120歲,經歷了整整的一個世紀,這位高僧就是虛雲禪師。我們現在說說他的誕生,我們先從他的家人開始說起,虛雲禪師的父親四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孩子,夫妻倆很著急,二人來到觀音廟進行求子,當天晚上,夫妻二人做了一模一樣的夢,一位騎著老虎,頭頂觀音,身著青袍的老者來到了他們床前,二人皆被這過於真實的夢境驚醒,並不想訴說了這個夢境。
  • 他是「一代大德」高僧,120歲圓寂,臨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透
    這是他出世後的「第一奇」。幼年蕭古巖與同村的孩子並無異樣,一樣的天真活潑,頑皮。但是每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些觸碰心靈的事,從而在人生的路上,留下一些不可磨滅的印記。在蕭古巖13歲時,祖母也去世了。在過去的民間,家中有條件的人家,都會做一些佛事。蕭古巖看到那些法師法相莊嚴的樣子,心中產生震動,並生出歡喜之心,就想要出家學佛。
  • 高僧活了120歲,去世前留下一字,至今沒人能悟透!
    最初佛教傳入中國時,影響力一般。在經過了數千年發展之後,佛教在民間極為盛行。就算到了今天,信奉佛教的人依然很多,反倒是信奉本土教派道教的人越來越少了。究其原因,只能說道教講究成仙,而佛教則注重普度眾生。
  • 近代第一高僧,120歲圓寂,曾預言蔣介石結局,臨終前留下一個字
    佛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有生有死,而只有生與死的概念,才會感到世事無常的變化,人生才會有意義。 漢衰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由大月氏傳播來的《浮屠經》進入了中原地區,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引入佛像、佛經、高僧,佛教正式在中國安家落戶。
  • 這位中國近代第一高僧,生前給後人留一字,至今無人參透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65,閱讀約3分鐘如果要對中國近代湧現的真正的高僧進行排名,那麼虛雲禪師可以毫無爭議地排在第一位。
  • 他活了120歲,是中國近代高僧的代表性人物,死後只留下了一個字
    再中國近代時期,佛教文化得以發揚,先後出現了很多的得道高僧,有這麼幾位很是受人敬仰,主要以四位為代表,他們分別是虛雲法師,弘一法師,太虛法師,印光法師,這四位的生平充滿了傳奇色彩,民間流傳最多的便是虛雲法師,他的一生最為神奇,像是一生下來就弘揚佛法的人,虛雲也活了120歲的高壽,他所經歷了
  • 佛教高僧120歲圓寂,臨終前寫下一個字,至今沒有人能參透!
    當然,在這其中誕生了許多得道高僧,虛雲禪師便是其中一位。他出名不僅僅是因為禪學功底深厚,還有其120歲高齡,皆為人讚頌。所以很多人稱他為中國第一高僧。虛雲大師身世虛雲大師,法號古巖,字德清,50歲後自號為「虛雲」,並改字為「幻遊」。
  • 中國近代第一高僧,活了120歲,臨終留下一個字,至今無人能參悟
    在20世紀的中國佛教界,出現了四位世人敬仰的大師:虛雲、弘一、太虛、印光。他們的生平各具傳奇,其中以虛雲禪師的經歷最為神異,他壽齡120歲,歷經五帝四朝,「中興六大祖庭,兼承五門禪宗」,擁有中國近代禪宗泰鬥的美譽。
  • 一生苦行保寺建寺,被打到七竅流血,為世人留下一字,終壽120歲
    單就從虛雲禪師圓寂時的舍利子評價其功績,數百粒彩色舍利子,在當今佛教記載中,除了虛雲之外,再無其他人,這點足以說明虛雲禪師的功德無量。再提及虛雲禪師修行歷程——湧泉寺任職4年,後苦行僧身份數載,得眾多名寺得道法師點化,歷經酷暑嚴寒、饑寒交迫,這種耐力與堅毅,非普通僧眾能及。
  • 中國第一高僧,活到120歲,臨終留下一個字,雖簡單但很少人參透
    長命百歲是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的心願,趁活著想多看看這個世界的變化,但關於人長壽的問題向來有些無解,從科學的角度都沒法解釋要如何才能獲得長久一點,畢竟不少老人之中,喜好鍛鍊,也注意飲食,依舊60歲左右去世的人也不在少數。
  • 虛雲禪師活了120歲,圓寂時得到數百粒舍利子|百家故事
    他是一名出家人,出生在清道光二十年,活了120歲,在他圓寂的時候得到五色舍利子數百粒。他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為我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個人就是虛雲禪師。一心出家1858年,18歲的虛雲出家心切,於是和妻子告別,然後偷偷跑到鼓山湧泉寺,投到常開老和尚門下。在寺廟裡他潛心奉佛,每天誦讀經書 ,學習禮儀。就在這個時候,他的父親知道了這件事,於是派人四處尋找。為了逃避父親,虛雲一個人搬到了山後的一個巖洞,在這裡他一天也沒有停止對佛法的學習,這一住就是三年。
  • 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是什麼東西?到底是由什麼變來的呢?
    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是什麼東西?到底是由什麼變來的呢?大家在平常觀看影視劇中,是否都發現了這樣一件稀奇的事,那就是當寺廟中的高僧去世後通常都會出現「舍利子」,這種神奇的東西,光聽名字就感覺到非常的佛系,那麼高僧圓寂後留下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呢?一位科學家為我們做出最終的解釋。
  • 他是第一高僧,活了120歲,死前留給後人一個字,至今無人解破
    中國有三大思想派系源遠流長,一個是儒家思想,另一個是道家思想,最後一個是佛教思想。其中前兩個都是誕生於我國的文化,而佛教則不同。佛教是一種外來文化,最早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歷史上有許多位皇帝都十分尊崇佛教思想,這直接導致了佛教思想在後世的普及和傳播。
  • 一字不識的高僧:無念勝學禪師
    武昌九峰無念勝學禪師,萬峰時蔚禪師之法嗣,俗姓陳,隨州應山(今湖北境內)人。
  • 虛雲老和尚最後的遺言 只有一字
    △虛雲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茅棚示寂
  • 他受戒時無花果樹開花,燃整個無名指供佛,圓寂留下金剛不壞之身
    他是虛雲老和尚的得意弟子;他是有名的大孝子,為父母墳前守孝三年;他受戒區間無花果樹再度開花十二朵半;他圓寂後留下金剛不壞之身,為中國大陸21世紀兩位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高僧之一;他是彌光法師。他自小對佛有緣,14歲時獨自來到公安縣新口鎮某寺院打算出家,但是被父母強制拉了回去,剃度未成。1936年,他25歲,于衡陽市南嶽獅子巖皈依得道高僧鏡明老和尚,成為一名居士,平日以念佛為功課。
  • 《終極筆記》阿寧好可憐,死前沒遺言,只留一字讓人無限遐想!
    《終極筆記》阿寧好可憐,死前沒遺言,只留一字讓人無限遐想!相信廣大網友與小編一樣,對於昨天更新的《終極筆記》中,阿寧的死多少有些遺憾。從劇外的角度來看,阿寧的扮演者哈妮克孜是真的好看,作為一名男生表示我沒看夠。